兩部動畫電影相繼進行點映,算是提前點燃了春節檔的戰火。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觀眾將口碑作為觀影的重要參考,不願意被騙進影院花冤枉錢,所以兩部很受關注的動畫電影的點映口碑情況也讓很多網民相當關切。

社交平臺和各個論壇上到處都有這樣的帖子:

“有沒有看過點映的朋友說一下《頭腦特工隊》怎麼樣?好看嗎?”

“《哪吒:靈珠重生》觀後感(有透,很多透)”

“有孩子的家庭現在看電影是真花錢,以前好歹就一部,這兩年過個春節上兩三部動畫,孩子哪個都要看,《頭腦》和《靈珠》的票都已經買了,不過還是想來問問,有沒有看過的說一下觀後感,最好是能勸退我一下,現在還能退票,能省不少錢”

“看過《靈珠重生》的來說說”

“《頭腦特工隊》有什麼看點?票房預測多少?”

“感覺夢工廠有對手了,《靈珠重生》值得去影院一看,國內今後的動畫愛好者有福了”

“《頭腦》跟《瓦力》比怎麼樣,能比得上嗎?”

陳波就是這些關心點映口碑的觀眾之一,作為已經在二線城市咬牙上車安家的小鎮青年,如今剛過32歲,正是最艱難的時候。

夫妻倆收入在這座城市不高不低,房貸是座沉重的大山,還咬牙新增了車貸,孩子又剛剛上小學。

因為所有新生中產階級共有的對下一代階層滑落的恐懼,孩子的教育開支並沒有比上幼兒園的時候少,所幸還有年邁的父母分擔帶娃工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兩人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年紀愈大,小病常有,大病雖然幸運的還沒有,也無法樂觀。

既要負擔沉重的貸款,又要儘可能攢錢,日子不得不打著算盤過。

所以以前兩人還經常去影院看電影,但這幾年電影市場雖然越來越火爆,可夫妻倆反而大幅降低了看電影的頻率。

畢竟現在的電影票,尤其是熱門電影,四五十塊相當常見,兩個人一起就是小一百,再加上其他消費屬實是讓努力攢錢的人肉疼。

因此現在他們看電影都是以女兒為主的,六一兒童節,暑假,當然也包括春節檔,如果沒有女兒愛看的動畫電影,陳波和妻子通常是不進電影院的,壓縮自己的需求,只保證孩子的需求。

當然,如今背負著家庭的責任,忙碌著工作生活的兩個中年人也沒有了年輕時的很多娛樂衝動了,一年到頭連電視劇都少看,更別說電影了,有的時候連當下最熱門的電影他們都不關心不知道。

反倒是因為女兒的關係,對各種動畫劇集、動畫電影如數家珍。

今年春節檔自然也少不了一家三口去電影院看動畫,之所以只是一家三口,主要是老人打死不去電影院。

去年春節檔,因為剛買了車的緣故,壓力更大的陳波在三部動畫電影中只買了《恐龍歷險記》的票,畢竟這是女兒最喜歡的電視動畫IP。

是後來在網上和有小孩的同事的強烈安利下,才看了《機器人瓦力》,這確實是陳波和妻子近兩三年來最好的觀影體驗,畢竟夫妻倆近幾年進影院都是陪女兒看動畫片。

沒想到今年又是兩部動畫電影,而且宣發都很厲害,看起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雖然兩部都打算買票,不過他還是想在網上看看兩部動畫的口碑,心裡才能有個底。

所幸兩部電影都宣佈要進行點映,觀影反饋並不難找。

《靈珠重生》先進行的點映,口碑還不錯,尤其是媒體和各個論壇上第一波反饋都給予了好評。

只是現在電影營銷都相當厲害,說實話凡是電影點映,最開始傳出的口碑就沒有不好的,否則幹嘛點映?為了勸退觀眾嗎?

所以分辨這些評價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營銷,有沒有誇大實在是有些費勁,只能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反倒是隨著第一波誇獎後,在好評之餘也出現了看起來更加真實一些的帶有一些批評的或者對缺點的反饋讓陳波逐漸放下了心。

這就是觀眾對網絡營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心理博弈。

上的當多了就建立起心理防禦了,你要是一水的五星好評,他反倒半信半疑。

在一水的好評中出現了似乎顯得更加客觀的,既有批評也有肯定的三星、四星評價反倒能讓人更為放心,感覺口碑更加真實。

透過篩查反饋評價,陳波已經比較傾向於《靈珠重生》應該是一部值得看的動畫電影。

在心裡對《靈珠》做出了評級後,《頭腦特工隊》也開始了點映。

儘管《頭腦特工隊》乍看起來確實沒有太大吸引力,花花綠綠的陌生的小人,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如果不是打著夢工廠的旗號,他基本就直接略過了。

但誰讓它確實是夢工廠的動畫呢?

陳波和妻子女兒一起在電影院看過《功夫熊貓》、《機器人瓦力》的,《大聖》和《你的名字》是在電腦上看的,夢工廠的動畫電影確實是人盡皆知的馳名品牌。

從來沒踩過雷。

再加上去年《瓦力》留給他的驚豔和美好印象,所以陳波對《頭腦》是相對更放心的。

而且夢工廠的動畫電影比較有名的是大人的觀影體驗都很棒。

同樣是花錢,大人小孩都能找到樂趣的作品自然比一拖N的“陪太子讀書”動畫片更有價效比,這也是陳波更傾向於《頭腦》的原因。

不過信任歸信任,該做的功課和瞭解還是不能少,可能是為了求個安心或者暗暗藏著的提前止損的風險心理。

開啟他常上的論壇,果然《頭腦》的討論已經積累了不少。

【……前面那些評論你們先別信,建議等一等讓別人試試水再去看,說實話,從目前放出那麼多預告片來看,我沒看到特別有趣的畫面、笑點,夢工廠怎麼了?夢工廠就特殊了?】

【剛看完,笑點淚點都絕了,我吹爆,編劇怎麼能這麼有想象力!】

【我原本以為《瓦力》已經是巔峰了,這樣的作品即便是夢工廠恐怕也很難生產出第二部來,但我可以負責的說《頭腦》不比《瓦力》差!】

【說實話就算我一個看了《頭腦》的人也覺得有的誇的像水軍,但要是有理有據的讚美肯定避免不了有一些劇透,所以以下有劇透,不想被劇透的不要往下看!

……】

陳波稍微糾結了一下,還是沒有克服自己的好奇心,繼續看了下去。

【……以前我只能算夢工廠的路好,去年《瓦力》過後,我仍舊能維持著一點矜持,但我宣佈我現在已經是鐵桿夢粉了。

在我看來《頭腦》絕對算是夢工廠目前最好的動畫電影。

鑽研一個人的大腦並分析他們的情緒的想法對於一部旨在吸引兒童和兒童父母的動畫來說絕對是一個新奇的概念。

但是,儘管我在看之前已經做好了接受一些複雜燒腦故事的準備——因為夢工廠的一貫風格——但我真的沒想到這部電影基本上可以作為每個有幸看到它的人的一次心理治療。

我甚至能預測《頭腦》將頻繁的出現在小學高年級的心理健康課上,以及大學普通心理學的第一堂課上,我甚至懷疑,我們的心理老師給予的能否超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收穫。

注意劇透:……

這部神作如此獨特的原因不僅在於用一場極富視聽奇觀的冒險來表達一個小女孩遇到困境的心理成長,還在於它透過樂樂這個代表著快樂的情緒精靈的眼睛重新幫我們看待一個孩童的成長和情感發展。

這部電影將樂樂在對悲傷的認識困難作為背景: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悲傷很少是合乎邏輯的事情。

樂樂對悲傷不屑一顧,因為她在小女孩的腦海中看不出憂憂背後的任何目的——悲傷的唯一作用似乎只是把非常好的經歷搞砸。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情緒與記憶在生活中是如何演變的,曾經被一種強烈的感覺支配的記憶如何變得復雜,並突然被許多其他強烈的情緒所覆蓋。

影片結束時,小女孩的記憶都染上了每一種情緒的色彩,表明她成長為一個更成熟、更有意識的人。

讓我第一次領悟到悲傷是生活中一種有用的情緒,可以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絡,

影片中的悲傷之旅很可能會為看過電影的孩子們提供一種表達壓力的新方式。

事實上,我覺得在人類痴迷於永恆幸福的時代,這部另類的動畫電影所包含的資訊是特別有意義的。

就像這個時代的許多父母一樣希望小女孩在地球上的每一天都充滿快樂,卻不明白悲傷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能夠向他人發出信號:當我們難過時,其他人會試圖支援我們。

所以,悲傷是尋找幸福的自然步驟。但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並沒有迴避將悲傷作為一種充實體驗的想法。

更讓我難忘而感動的是冰棒在電影中的角色,以及他最終的犧牲。

他幫助樂樂和憂憂重新回到了小女孩的大腦中樞,但他以犧牲自己的存在為代價拯救樂樂的決定講述了一個更加悽美的故事:

想象中的朋友也是人自我保護的形式,即使我們看起來遺忘了他,也沒有有意識地尋求他們的幫助,他們也會繼續扮演這個角色。

歸根結底,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夠透過娛樂徹底教育觀眾,儘管陳導總是說自己並不想教育觀眾,能娛樂到觀眾就是他最大的榮幸。

但我得說這部電影絕對是“寓教於樂”這個成語的實體顯化,有點諷刺,不想教育觀眾的人才真正能夠實現教育觀眾的目的,這真的值得國內很多電影人反思。

教育的效果有多出眾呢?看完《頭腦特工隊》,我回到家裡後有點難以抑制的難過,可能為了我曾經擁有的“冰棒”,結果妻子瞥了一眼我說:“現在是不是憂憂正在推動你大腦中的所有按鈕?”

你看,我才意識到這部電影對觀眾有多麼有用,它可以給這麼多人一個清晰而簡單的詞彙來處理他們的情緒,《頭腦》像是一副按摩心理的藥物,並融入了一次探索小女孩內心的冒險。

這是一部要求觀眾進行自我探索的電影,從你看到它開始,到電影結束後的很長時間裡,它會永久改變你對自己感受的看法,甚至可能會重新調整你對自己腦海中正在發生的活動的想象方式。

向夢工廠致敬,因為它又提供了一個偉大的作品,就如《瓦力》一樣,這又是一部獻給成年人的禮物。】

陳波對這樣高度的讚美既有點將信將疑,但也同時產生了強烈的期待感。

表面是給孩子看的動畫,實則是給成年人的禮物,不得不說這樣的評價確實吊起了他的胃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