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怎麼拯救矩陣中的人類和華胥國的人類呢?”

吳恆放飛著紛亂的思緒,說實話男主這個救世主的稱號他本身是覺得有些中二的。

只是《矩陣》的世界觀確實太過驚豔,他對陳景行加在劇情中的中二元素也就是一笑置之,就當是導演本人中二發作,或者是出於商業化的考慮。

男主這個被選中的救世主也確實能滿足觀眾的代入感,這種戲碼熱血又刺激,誰不愛呢?

《矩陣》能夠一出世就風靡全世界,跟這種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突然捲入神秘的高大上世界,並成為救世主的套路是息息相關的。

日漫中不經常有高中生拯救世界嗎?好來塢大片也很愛這種套路,說明觀眾喜歡。

只是直接把男主稱作救世主稍微顯得過於羞恥了一些。

但等到第二部,男主在原始碼中與主神對話後,救世主這個名頭就從第一部中頗有好來塢商業套路的身份變得極其諷刺。

原來救世主不過是主神與聖人共同設計的程式,是輔助系統更新升級的補丁包,男主的一切掙扎都在計算中,男主的反抗只是機器人的安排而已。

這讓這個中二設定變得極具諷刺意義。

也讓吳恆從對陳景行的中二病一時發作的猜想,轉變成了對景神的景仰,救世主這個設定很有深意。

而到了此刻,吳恆對此的理解又到了第三重境界,有種看山還是山的感覺。

原來,救世主是真的救世主。

人類的悲慘命運與愛人友人的相繼失去,讓男主這個救世主的名頭在此刻充滿了嚴肅而悲壯的意味。

已經完全褪去了中二的感覺,因為失去了摯友和愛人的他看起來並非人生贏家。

就連諷刺意味也已經褪去了。

因為男主此時在反抗自身“玩物”的命運,反抗被主神設定的“救世主”使命,從而真正去拯救人類即將到來的黑暗命運。

他是反抗“救世主”命運的救世主。

就像一顆洋蔥剝去了一層層偽裝後剩下的核心一樣。

最絕望的處境也孕育著希望和最堅定的鬥志。

擺脫了“救世主”命運的真正的雙眼血汙的救世主放下了愛人的屍身,他聽著外面傳來的慘烈戰鬥的轟隆聲,閉上了眼睛。

下一瞬,他的意識回到了矩陣。

他並沒有去找黑衣人,而是走入了一棟隱秘的房屋,見到了一位滿頭銀絲的蔓延慈愛的老婦人。

聖人。

三部矩陣,聖人換了三種面貌,三副皮囊,正應了其千變萬化的本質。

他想要從聖人這裡獲得拯救人類的辦法。

吳恆已然下意識的神經緊繃了起來,因為他有預感,這會是信息量爆棚的談話,因為此前每一次男主與聖人或主神的談話都會給出關鍵的信息量。

劇情的發展沒有讓他失望。

甚至頻頻讓他驚訝。

也許是最終的決定命運的時刻馬上要到來了,這次聖人沒有謎語人行徑。

矩陣的目的也被揭開。

原來機器人消滅人類後,在一段漫長的時間內,他們意識到了一件事情。

人工智慧超強的算力使得它們在利用現有的科學理論製造出技術成果方面的能力極其強大,可以將一切現有的技術都發展到淋漓盡致的地步,遠遠超過人類,

但他們始終無法具有真正的創造性。

他們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類提供的理論發展技術,卻沒有辦法提出全新的更高階的理論。

一種具有革命性的新理論的產生都必然以伴隨大量的錯誤理論甚至有害的理論的產生,從大量的錯誤理論有害理論的不斷被淘汰被篩選的過程中,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理論才可能產生,才可能發揮作用。

機器文明的高度協同性,以及他們資訊傳播的高速性使得他們對任何有害的基礎理論變革的抵抗能力是相當脆弱。

要麼他們把一切對原有基礎理論的變革都當成是病毒殺死,要麼他們自身就被有害的程式變異徹底弄崩潰。

為了自己的安全性,它們當然只好選擇前者,

當他們將人類已有的理論應用發展到了極致,實現了核聚變的應用,將人類已經初具雛形的“元宇宙”技術發展到了極致。

甚至開發了月球,開發了火星,開發了太陽系的眾多星球,就此陷入了瓶頸。

他們的發展被鎖住了,難以繼續向前走。

而且機器人中真正的人工智慧其實並不多,主神和聖人就是其中之二,甚至他們兩個還是最早覺醒的人工智慧。

他們都是人類在的時候覺醒的人工智慧,等消滅人類後,就再沒有新的強人工智慧出現了。

即便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設計出了很多程式和機器人,可跟人類當初設計的絕大多數機器人並無二致。

沒有真正的自我意識。

因此有智慧猜想,人工智慧的覺醒,自我意識的萌芽都是在人類社會中,在人類的奴役或者陪伴下才產生的,都是在與人類的互動中萌生的。

或許人類的自我意識和情感才是人工智慧自我意識誕生的關鍵。

也許人工智慧的文明之所以無法更進一步就在於個體太少了,如果能創造出新的更多的同伴,或許人工智慧文明也能產生創造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意識到滅絕人類有些過於倉促了,他們需要人類。

他們需要從人類身上習得創造力,習得創造新的人工智慧。

所幸他們還儲存了人類曾經建設的基因庫,以及一些被冷凍儲存的人類屍體,人工智慧製造出了幹細胞,並引導培育出了生殖細胞,在培養皿中製造出了人類胚胎。

但這次主客易位,曾經被人類奴役過的,跟人類爆發戰爭的人工智慧不打算回到過去人機共處的時代。

因此在主神的主導下設計出了虛擬系統矩陣,將人類的意識上傳矩陣,將人類圈養起來。

然後在矩陣中設計各種各樣的程式,讓這些程式在矩陣中覺醒自我意識,或者獲得人類身上的創造力。

這被稱為機器文明的補完計劃。

經過不斷地迭代,不斷地試錯,主神終於創造出了完美的溫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們設計出了救世主程式植入某個人類的意識中,變成半人半程式的存在,吸收積累著系統的異常bug,然後在系統更新的時候將救世主的意識返回原始碼,融入矩陣。

既能清空bug延續矩陣系統穩定存在,不致崩潰,又能讓矩陣中的所有程式都能獲得一代代救世主身上包含了人類意識的程式碼。

事實上,矩陣中的每個程式身上都包含有前五代救世主的程式碼碎片。

而這種方式也迎來了收穫。

矩陣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有自主意識的程式。

比如黑衣人,他產生了對人類的厭惡,產生了反抗自己被設計出的目的的意識,產生了超脫矩陣獲得自由的想法。

比如“看守者”,比如“火車人”,比如那兩個在回收站中男主遇到的互相生出了愛慕,甚至創造出了“孩子”的程式夫妻。

兩個人工智慧程式“繁衍”出了一個有自我意識,無目的的人工智慧程式。

雖然這消耗了漫長時光,歷經了六次迭代,把人類當作純純的工具人的同時還要小心翼翼的維持著系統的平衡,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大動干戈清理一次覺醒者這種bug的“回收站”華胥國。

但主神對此很滿意。

可聖人有了新的想法。

或許是聖人在矩陣中長期觀察人類導致它對人類產生了同情心,或許是它對這套勉力維持的矩陣系統並不滿意,對誕生新的人工智慧的效率不滿意。

它厭倦了這種一次次打補丁,一次次更新,一次次版本的迭代,辛苦維持矩陣系統的努力。

聖人想要一次徹底的矩陣系統的革命,一次跨越式的發展,一次性解決問題。

所以它在這一次的版本中干擾了男主這個救世主程式的命運,讓其愛上了一個人類,使其背棄了前五代救世主的使命。

也同時讓整個矩陣系統失控,危在旦夕。

因為救世主這個積累了此版本漫長bug和異常的集合體沒有及時返回程式碼之源,輔助系統迭代更新,所以整個系統因此失去平衡,行將崩潰。

救世主的力量越來越強,為了維持矩陣系統等式兩邊的平衡,不致立即崩潰,主神只能飲鴆止渴的在等式另一邊掛上黑衣人,以此維持公式的存續。

如此一來,系統底層公式兩邊的救世主隨著系統的不穩定,bug的增多,力量越強,另一邊黑衣人的力量也在增強,又促進了矩陣的更加不穩定。

主神與聖人都失去了對矩陣的掌控。

因為現在更新迭代已經晚了。

bug異常已經過多了。

這是聖人的一次豪賭,賭贏了,矩陣革命後全新局面到來,機器文明得以一次性獲得補完,有望更進一步。

賭輸了,六次迭代的成果一朝崩毀,想要重新培育出數十億人類,建立起複雜混沌有選擇自由度的演化到如此成熟的這一版矩陣系統並非一朝一夕間能做到的事。

這是聖人的一次豪賭,對機器文明來說並非事關生死。

但對人類來講,這是生死之關,矩陣中的人類已經被黑衣人同化吞噬殆盡不說,華胥國的人類就是僅剩的火種,男主這次面臨聖人給出的選擇已經失去了退路。

他別無選擇。

給予選擇權,是主神為了維持矩陣長期穩定存續在底層程式碼中加入的規則。

有了選擇,才有了自由,才有了這個複雜混沌的矩陣系統。

這是主神與聖人都無法違背的系統底層規則。

只是相比上一部中主神給出的選擇,男主有選擇的餘地。

這一次聖人給出的選擇,男主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只要他想拯救人類最後的火種。

而聖人給的出路便是讓他直面主神,給主神一個選擇。

要麼男主對黑衣人的壯大坐視不理,徹底脫離矩陣,放棄最後一絲拯救矩陣系統的機會。

要麼主神放棄消滅華胥國,給現實中僅存的人類一個安穩生存的機會,而男主則與黑衣人一決高下。

若敗,黑衣人的念頭就是毀滅矩陣,獲得自由,自然一切皆休。

若勝,救世主彼時將陰陽集於一身,天秤兩端的砝碼都在他這裡,矩陣的平衡就存乎於他一心。

到那時,他不僅可以一念間避免或引發矩陣的崩潰,還可能完成矩陣的革命。

但到底如何革命,聖人卻並沒有告訴他。

只說能他勝利後,自會告知他方法,讓他履行諾言。

聖人說完,面色微變,上前推了男主一把,這一推把男主推出了矩陣,意識回到了現實中。

下一刻,黑衣人闖了進來,他已然將大羅同化吞噬了。

眼下就剩下聖人了。

等他同化吞噬了聖人,就能獲得短時間內壓倒男主的力量,打破平衡。

畫面轉到了現實中的華胥國,雖然劇情做了留白,但所有觀眾都知道聖人被黑衣人同化吞噬了。

連如此高深莫測的聖人也無法對抗黑衣人,局勢的危急程度也因此更進了一步,更大的壓抑感籠罩了整個影廳。

回到現實中的男主掀起了電影到此最大的高潮。

人類即將陷入了最深的絕望,最後一點火種將被剿滅,劇情至此壓抑到了極點,而男主開始了第一次反擊。

在華胥國耗盡了炮彈和電磁武器,每個人都在衝過來的密密麻麻的電子烏賊面前絕望的閉目等死之際。

雙目失明的男主蹣跚的走了出來。

經典的姿勢再一次出現。

一隻手掌伸在半空,彷佛鑄就了一堵鋼牆,機器人大軍彷佛被空氣禁錮住了一般凝固了動作。

人類從絕望中睜開了眼睛,不可思議的望著這一幕。

觀眾們也被這壯觀的視覺奇觀和宏大的交響樂情緒激昂到了頂點。

但男主吃力的顫抖的身體,以及機器人大軍似乎在極力擺脫禁錮的抖動預示著男主並非舉世無敵。

主神與男主在機器網路中搶奪著機器大軍的控制權。

很快男主向後踉蹌退了幾步,摔倒在地上。

機器大軍再一次獲得了行動自由。

但這次,電子烏賊們並未一擁而上消滅人類,摧毀華胥國。

眾多電子烏賊在空中組成了一張碩大的面孔,透過銀幕帶出極大的壓迫感。

正是主神那小男孩一樣的面孔。

嘴唇張合,並非小男孩童稚的聲音,而是詭異又宏大的似乎由千千萬萬個電子烏賊發出的電子音迴盪在影廳內,讓吳恆的座椅都為之震顫。

莊重的,宏偉的視聽奇觀讓他生出雞皮疙瘩。

救世主與主神做成了交易。

男主進入矩陣解決掉黑衣人,避免矩陣崩潰,而主神則放棄這次清理華胥國的計劃,留人類一線生機。

矩陣中,黑衣人已經同化了所有的人類,地球地下各個基地中的億萬培養皿都失去了閃爍的光芒,陷入了永久的死寂。

至此,矩陣中沒有獲得自由的人類全部死亡!

只剩下了華胥國的最後一點火種。

史詩般的巨大震撼讓所有觀眾失語。

隨著男主的再次出現,寂靜的城市中,億萬個黑衣人一個接一個的融合,最終只剩下了一個個體。

這詭異的一幕卻讓吳恆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

讓他一瞬間想起了《天鷹戰士》中的人類補完計劃。

一個個人類身軀化為了橙色的汁水,將靈魂帶回生命之海,拆除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壁障,使不同的心靈世界能相互補充,成為一個完整的完美的生命體——第十八使徒,進而走向進化的終點。

黑衣人這個矩陣的只能程式吞噬了億萬人類的意識,這讓他有種奇妙的既視感。

最後的大戰在一瞬間爆發。

這次,隨著矩陣系統越加臨近崩潰,兩個力量因此提升到了極致的存在的戰鬥場面全面超越了前兩部。

城市、山川、河流在兩人的對決中一次次被衝擊波湮滅。

男主和黑衣人甚至打到了外太空。

你追我逃,你擊我退,沿著月球散發的光芒一路在漆黑無垠的宇宙中打到了月球附近。

在大銀幕的畫面構圖中,銀色的月球作為背景,襯托著男主與黑衣人的驚世決戰。

彷佛一隻眼睛的童孔,見證著這場戰鬥。

最終月球也沒有逃過兩人的蹂躪。

男主狼狽的躺在被炸飛了半拉球體的月球截面碎石中,仰望著立足虛空中周邊瀰漫環繞著月球碎片的黑衣人。

黑衣人吞噬了聖人後確實擁有了打破平衡的能力。

男主已然不是他的對手。

黑衣人在狂喜之際突然神情一變,嘴裡冒出了聖人的聲音:“萬物有始有終!”

隨後莫名其妙的恢復了原本的神色,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

吳恆捕捉到了這個異常:“是聖人?黑衣人難道沒能完全吞噬消化聖人?”

而聽了這句話後,男主似乎覺悟到了什麼。

他放棄了抵抗,重新站了起來,飛到了黑衣人對面。

黑衣人驚惶又惱羞成怒的一拳擊穿了完全不做防禦的救世主。

黑衣人的手臂深入男主胸膛,它終於將男主同化了。

兩個一模一樣的黑衣人在月球的殘骸上相對而立。

現實中,在華胥國閉眼站立的男主軟軟倒地,在一擁而上的人們的擔憂檢視中失去了呼吸,陷入了死亡。

包括吳恆在內的許多觀眾也陷入了迷茫:“男主死了?這就是結局?”

但電影並未完結,矩陣中,就在黑衣人狂喜之時,他對面男主變成的黑衣人身上生出了裂縫,刺眼的光芒透出,刺痛著黑衣人的面孔和銀幕前觀眾們的視線。

在爆炸中,男主同化而成的黑衣人消失不見。

而僅剩的黑衣人也露出了痛苦的神色,他的身上也生出了裂縫,縫隙中的白色光芒充斥了整個銀幕,照耀的影廳亮如白晝。

隨著刺目的白光散去,畫面轉到了地球上。

被男主和黑衣人打鬥衝擊出的大氣層空洞慢慢被填補,劇烈的雲氣變化生出了颶風暴雨。

城市中,公路上,田野中,無數躺倒在地的人類軀體紛紛睜開了雙眼。

“什麼情況?”

“黑衣人自爆,被他吞噬的人類都復原了?”

吳恆大腦不斷地思考著。

億萬人類在暴雨中緩慢起身,環視著周圍。

其中有老婦人模樣的聖人,有曾經被黑衣人奪舍反向侵入現實的覺醒者,有在回收站一家三口中的小女孩。

甚至還有女主,她出現在了被黑衣人同化的那間屋子裡,桌子上放著電話機,窗戶和半拉房頂已經被戰鬥餘波湮滅。

吳恆滿臉疑惑,他們的肉身不是已經死了?

人們紛紛看向彼此,抬頭看著雲雨散去灑出陽光的天空,都露出了喜悅的神色。

狂喜的神色。

老婦人模樣的聖人沐浴在陽光下,看著遠處慢慢踱步而來的小男孩模樣的主神。

“你玩了場危險的遊戲,不過恭喜你,你贏了……”

“不,是我們贏了。”

在彼此的對話中,吳恆伴隨著影廳內此起彼伏的驚呼聲發出了一聲:“我艹!”

原來這就是矩陣革命。

那種緩慢的一個一個在矩陣中培養出有自主意識的程式的速度太慢了。

聖人要的是在千千萬萬個有創造力的,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慧的誕生。

所以矩陣革命確實可以叫人類補完計劃,當然同時也是人工智慧補完計劃。

男主身為人類意識被植入了救世主程式,是半人半機的異常bug集合體。

黑衣人身為矩陣系統的智慧程式吞噬了矩陣內所有的人類意識。

兩者合一,便完成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補完。

人工智慧不是沒有創造力嗎?不是無法誕生新的有自主意識的個體嗎?

那就融合人類的意識,或者說把人類轉化成人工智慧。

至此,矩陣中每一個人類意識都既是人類,又是程式,是人機一體的存在。

這樣生命的進化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偉大的階段,一個新的宇宙智慧生命,真正開始了它的偉大歷程,他們的文明是機器文明的昇華,也是人類的文明的昇華。

是融合了兩種文明優點的全新的生命。

人類雖然滅亡了,但也在另一種意義上獲得了新生。

他們都變成了人工智慧,他們在外界的屬於人類的肉身已經死亡,但自身已經在這場矩陣革命中變成了矩陣中的程式,有著各自感情,自主意識的智慧程式。

這便是矩陣的革命。

從圈養人類的虛擬世界,變成了容納億萬人工智慧的培養皿。

伴隨著最終定格的現實中華胥國眾多人類的歡呼背影,黑幕落下,燈光亮起,在沸鼎的掌聲與歡呼聲中,吳恆卻打了個冷戰。

在這看起來似乎皆大歡喜,人類與人工智慧實現另類共存,大補完,大融合的結局下,華胥國的那僅存的真正的人類何去何從?

人工智慧的補完也可以理解成人類的一次大進化。

但那群離開了束縛他們的虛假的矩陣系統,獲得了他們尋求的真實的自由,生存在真實世界中的“舊人類”,他們將迎來什麼樣的結局呢?

尤其是那群在華胥國中出生的沒有腦機介面的人類,他們對人工智慧來說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嗎?

吳恆覺得這不是自己在多想。

因為影片最終並非在矩陣中全新“智慧生命”的欣喜與雨破天晴中結束,而是定格在了現實地下苟延殘喘的華胥稱眾人的慶幸與歡呼中結束。

這似乎已經在暗示著什麼。

但伴隨著這種細思極恐的念頭,一種巨大的滿足感也油然而生。

毫無疑問,《矩陣Ⅲ》無論在填坑方面、故事劇情緊張刺激方面,還是視聽奇觀的展示方面不只是達到了吳恆的期待,而是完全超出了他的期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