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國際電影節開幕迎王炸!《流浪地球》燃爆申城!”

“帶著地球去流浪,7億科幻大片譜寫人類壯美史詩!”

“暑期檔戰爭大片《八百啟示錄》點映口碑爆棚,看點曝光:血性壯烈、場面震撼!”

“郭凡+吳景,王牌組合打造又一部國產科幻鉅製”

“《流浪地球》全程高燃,特效滿分,映後全體觀眾起立鼓掌!”

“《八百啟示錄》點映口碑獲贊如潮,被譽國產最強戰爭大片!”

“《流浪地球》點映觀後感:執拗、赤誠、勇敢、高貴,夢工廠的科幻想象力似乎永無止盡!”

“《八百啟示錄》點映口碑出爐!還原硬核戰爭場景,劇情真實堪稱催淚彈!”

陳景行點進其中一則新聞,看了下評論。

【這個口碑炸裂,那個口碑炸裂,到處都是口碑炸裂,還沒上映呢,就營銷的這麼起勁?】

【哈哈,營銷廠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愛國廠加郭凡這個主旋律專業戶加狼牙隊長,味可太濃了,狼牙隊長這次又要拯救全人類了吧】

【酸雞來的好快啊,可惜ptsd發作的越勐烈,夢工廠的票房越高呢】

【《流浪地球》光看預告片我就期待了好久,吳師傅這次改當航天員了,還有我家麥子……】

【《流浪地球》口碑好我倒不意外,本身這個設定就很吸引人了,夢工廠編劇的想象力和執行力還是能讓人信任的,《八百啟示錄》口碑也這麼好?我覺得還要再觀望一下】

【我同學昨天買到了點映票,說確實好看,又震撼又感動,看的時候最好帶上紙巾,真的會淚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八百啟示錄》絕對不是營銷,真的好看,沒有拉踩的意思,我覺得不輸《紅海行動》和《狼牙Ⅱ》,甚至更好看,人文氣息更厚】

【都說看過《八百》,《流浪地球》呢?不都在點映?怎麼沒人說《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點映場次太少了吧,我們這邊有《八百》的點映場次,但沒有《流浪地球》的】

【各路媒體、影評人】

【夢工廠又擱這玩飢餓營銷呢】

【反正馬上就要上映了,急什麼?好電影越多,觀眾才越受益啊】

陳景行放下手機,對著項軒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咱們就去看看唄,老郭不是明天要去路演嗎?把他也叫上。”

《八百啟示錄》陳景行和郭凡還真沒來得及看,畢竟這部電影也是從昨天,也就是電影節開幕後的第一天與《流浪地球》同步啟動點映的。

雖然網上影評和反饋已經出來了不少,但還是要親身體驗過心裡才能有數。

《八百》在魔都的點映場次還是很多的,有些還是媒體記者見面會,基本上陳景行只要露出口風,京影肯定會邀請陳景行等人出席。

不過陳景行怕麻煩,畢竟真要是被邀請觀看點映,萬一播放完後,記者提問題問他對電影的看法,陳景行還能拆臺不成?自然是以讚美為主了。

那豈不是給競爭對手做嫁衣?

出席電影節開幕的管琥夫婦在《流浪地球》放映完後都悄咪咪走人了,沒讓記者抓住問觀影感受。

陳景行的評價分量可比管琥高,媒體不大肆報道才怪,自然不能讓人白白佔這個便宜。

……

影院內縈繞著某種悲慼的氛圍,讓人心情沉重。

“我覺得慘烈程度還要超過《紅海》和《狼牙Ⅱ》一籌,不過扇情有些過度。”項軒有些若有所思的說道。

慘烈並不一定不利於票房,某種程度這也是催淚元素,能強化情感衝擊,增強觀眾的觀影體驗。

郭凡倒是從電影製作的角度給了比較高的評價,他表情有些凝重:“單論本身的電影製作水準已經是電影工業的最高水平了,錢沒白花。”

《八百啟示錄》的特效團隊請了四家好來塢的特效團隊共同打造,這是他早就知道的,因為京影當時還請過墨來負責特效製作,但夢工廠的電影後期工作量太大,抽不出人力和資源,所以婉拒了京影。

但是請國外頂尖的特效公司製作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也跟最終的呈現效果沒有必然的聯絡,作為加入夢工廠後就一直在拍重工業電影的導演,郭凡對此再清楚不過了。

特效不僅是一分錢一分貨,而且還需要導演和製作團隊懂特效,能夠少做無用功,建立起工業化的製作流程。

而從這部電影中就能看出,京影宣稱的5.5億製作成本水分並不大。

與郭凡比較凝重的表情不同,陳景行倒是沒有什麼太大反應,確切的說,這部電影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跟前世的《八佰》相比,本位面的《八百啟示錄》除了演員陣容有了不少變動外,大體的劇情脈絡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讓陳景行稍有些失望。

他之前還惡趣味的想著本位面的審查尺度比前世大了不少,而且提前一年過審,沒準京影能保住一些他們喜歡的段落呢。

結果發現電影局還蠻仁慈的,否則他絕對能讓京影再次吃到一個大教訓。

比如前世《八佰》中被電影局卡住,磨了很長時間使勁渾身解數才不得不刪減掉的一個重要片段——被吊死的東瀛平民記者。

一個在租借裡的平民記者,當他在對岸看到東瀛軍的暴行後,感到憤怒,他並不認同東瀛軍如此血腥的侵略行為,於是,他在河邊用東瀛話大罵侵略軍隊。

被租借的民眾發現後,以為他是東瀛間諜,然後被憤怒的民眾吊死。

說實話,前世還是普通觀眾的陳景行就覺得這個迷惑劇情讓人看不懂,編劇和導演腦子不進水編不出這個劇情。

一個反對屠殺施暴的東瀛人,站在華國的普通民眾這邊,但最後卻死於華國的民眾之手,虛構這樣一段歷史上沒有原型的人物和故事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是想諷刺什麼?受害者變成加害者?諷刺民族主義狂熱?還是反戰?

就算諷刺民族主義狂熱,也不能拿受害者來諷刺啊?何況還是建立在虛構之上的諷刺。

一邊是侵略者真實的暴行,一邊是虛構一個受害者誤殺敵國好人的故事,是要讓雙方顯得有來有回,讓華國顯得沒有那麼像完美受害者?

簡直讓人摸不著頭腦。

只能歸結為某些文藝工作者不接地氣,沒有大是大非意識的自我感動。

如果這個片段沒有被刪,陳景行絕對能讓夢工廠的營銷部門給對手一個難忘的教訓。

現在的網民可是相當敏感的。

“整體確實不錯,情緒渲染有些過頭,但這不是缺點,只是最後那個租界裡的英國兵被感動然後大罵東瀛並開槍的劇情有點無厘頭。”

郭凡聽到陳景行的吐槽後回想了一下也有些發笑:“這倒確實,仔細想想是有些搞笑,不過整體的情緒營造還不錯,足以讓人忽略這一點,你看的比我細。”

兩邊都是侵略者,一邊侵略者被受害國的軍隊感動打另一個侵略者,還作為特寫,放在最後結果的地方,稍微想一下也很令人無語,只能說腦洞有點清奇。

大概可能是在表達連文明的殖民者都對東瀛侵略者的暴行看不過去了。

“不過這都是細枝末節,整體來看質量是在水準之上的,點映口碑稍有些誇張但並不過分。”

陳景行之所以能保持冷靜,給電影挑刺,主要是他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也不是真的就比郭凡等人看的更細。

但實際上,這種缺點都並不重要,因為《八百啟示錄》的整體質量確實是過硬的,尤其是前半部分,陳景行能打8分甚至更高,後半部分稍顯拖沓,但也能打7分。

至於敬禮小女孩、喊口號、抒情慢鏡頭、唱戲、豎大拇指等等,這些扇情過度的橋段,對於商業電影來說不是什麼缺點。

扇情過度也就是影評人或影迷的看法,這種型別的缺點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是不影響票房的。

郭凡作為目前國內有數的商業電影導演自然也深知這一點,所以神情也就愈發凝重了。

兩部電影相隔半個月,從理論上來說不足以製造根本性的影響,畢竟前兩週基本就是一部電影最能拿票房的時候。

但說互相之間沒有影響也是不可能的。

《流浪地球》投資上億美元,連第二部都開始進入籌備階段了,郭凡的壓力可想而知,這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專案。

檔期的劣勢已經讓人頭疼了,眼見對手還如此強大,心裡沒有滴咕才怪。

陳景行出聲安慰:“不用擔心,我都不擔心,還攛掇著你拍續集,你擔心什麼?

眼光放長遠,我要的是個能一直延續下去的電影系列,就算《流浪地球》票房被《八百》壓制也沒關係,不需要爭一城一池的得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