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第二季雖然在全球的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上刷屏,而且也已經超過了第一季的熱度,成為了網飛最受歡迎的劇集。

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陳景行的正常工作,他一直悶在大棚內拍攝《矩陣Ⅲ》。

《行屍Ⅱ》不是《機器人瓦力》這種陌生的電影,本身在全球就有深厚的觀眾基礎,不需要他這個明星導演出面引流。

最終《矩陣Ⅲ》的拍攝在4月底前圓滿結束,雖然已經在保持刻意低調,但殺青的訊息還是牽動了諸多國內外媒體和影迷的關注。

而拍完了《矩陣Ⅲ》後,陳景行也沒有因此稍得空閒。

《地球往事:序曲》電視劇的拍攝也接近尾聲,陳景行作為這部劇的監製是一直在跟進其拍攝的。

《序曲》的製作過程相對比較緩慢,主要是籌備工作用了很長時間,不像《矩陣Ⅲ》作為系列的最終曲,啟動後立刻就能拍攝。

作為《三體》和《球狀閃電》融合而成的劇本,《地球往事》的很多視覺效果與模型是沒有前例可追述的。

比如牛逼哄哄的球狀閃電視覺效果是什麼樣的?

球狀閃電在自然界中當然是真實存在的,但絕大部分都是目擊者的文字敘述,幾乎沒有可靠的影片記錄,很多還是偽造的影片。

就算有一兩個算是可靠的影片,但畫素模湖,而且球狀閃電的樣子也被鏡頭所扭曲失真,劇裡面顯然是要展示用肉眼看到的效果。

當然《地球往事》是科幻作品,不是《走近科學》,也不是紀錄片,沒必要非要還原球狀閃電的真實面貌。

但其視覺效果也是需要精心設計的。

包括球狀閃電的運動,擊毀目標的效果,如何能夠在螢幕上展現出讓觀眾感到詭異可怕的感覺,這些都需要設計。

以及《地球往事》中低能級的球狀閃電,也就是不在激發態的宏電子,這個透明的,但是能扭曲光線的東西要怎麼設計。

按照《球閃》的科幻概念,宏電子並不是簡單的空泡狀結構,本質是空間的扭曲。

《球閃》中對物質的設定採用的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猜想,即基本粒子是時空的特異狀態,是時空的褶皺。

宇宙大爆炸後極短的時間內,時空在高能態就保持著平滑的特性,那時候是沒有物質的。後來,空間擴張,溫度下降,能量級別下降,時空不再保持平滑,形成了褶皺,這些就是物質了。

而大劉用出色的想象力將這種微觀的對物質基本粒子的猜想用宏電子的設定在宏觀展現了出來。

所以宏電子就是彎曲的時空,是彎曲的時空顯現出的空泡狀結構。

還有宏原子核的狀態是根弦。

說起來簡單,怎麼在視覺上表現這根弦?

你也不能真設計成普通的一條線在空氣中扭動。

就像《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和蟲洞,說起來簡單,文字的一大魅力是能讓人腦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但你真要呈現在影像中,他就變成了具體的,明確的,非腦補的東西,想要讓觀眾認可並感到震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還有那個五維時空,這個視覺效果從設計到實現絕非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不過《星際》的卡岡圖雅、蟲洞和五維時空有現成的東西,反倒是相比之下其實更簡單的《地球往事》視覺設計著實耗費了不少的時間,讓夢工廠的視效藝術家頭痛不已。

倒不是夢工廠的視效藝術家和工業設計人才水平不高,而是這種在陳景行腦子裡只有文字性的東西確實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沒有了參照物,他和導演、製片人、甚至其他編劇都有不同的腦補。

陳景行在拍板方面也就變的更加猶豫。

所以實際上《地球往事:序曲》這部劇是籌備到了去年年底,才正式開機的。

到現在,出去春節假期,滿打滿算也只拍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

當然按照目前電視劇的平均拍攝週期,企鵝、幻世網等平臺的S+製作一般也就拍三個月。

而且還是四五十集的電視劇。

一天就得拍幾十頁紙,什麼設計走位,揣摩人物,醞釀情緒,一條沒發揮好再來一條這都是扯澹。

能把臺詞背下來,然後囫圇的說出去已經算完成任務了。

就算老戲骨拍這樣的劇交出來的也是行活。

但陳景行喊出的精品戰略口號當然不只是說說而已。

更何況《地球往事:序曲》是三體宇宙的起始,儘管只有12集,但也都是按照電影標準來拍的。

《地往》將大場面的劇情放到了最後進行拍攝,陳景行跟進的時候剛剛拍完武裝直升機捉球狀閃電的戲份。

故事中,當科學家丁儀提出了球狀閃電是激發態的宏電子理論後,為了驗證,也為了真正的捕捉到球狀閃電,軍方進行了捕捉實驗。

派出了配備探杆防禦系統的武裝直升機升空深入雲層尋找宏電子,啟動電弧將其激發。

然後用電池正極接出超導線將其導入到超導電池中,從而儲存起來,等到需要使用宏電子的時候用電池負極便可將其放出。

這是一個危險且一波三折的過程,也是劇中很重要的一段戲份。

當然大部分劇情都在大棚內用綠幕輔助拍完了,需要後期特效完成。

畢竟不可能真的讓直升機冒風險在雲層天空中實拍,而且需要好幾架直升機。

但還是需要一定的實拍鏡頭的,包括直升機的起飛、降落,以及一些天際飛行的鏡頭。

夢工廠也是足足等了兩個月才協調等來了軍方的拍攝許可。

調來了三架武直10,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國產武裝直升機。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按照《地球往事》的劇情,尋找激發捕捉球狀閃電實在沒必要用武裝直升機,萬一出現意外損失成本也太高了。

但影視劇自有一套自己的邏輯。

《變形金剛》也沒必要使用早已退役的黑鳥偵察機變身啊,空戰電影中更沒必要出現F22啊,隱身戰鬥機是用來近身狗鬥的嗎?

一個是帥,一個是宣傳。

夢工廠本身因為幾部軍事大片的緣故跟軍方關係算比較好,軍方也對在影視中展現宣傳一下國產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的雄姿很是意動。

抓緊時間拍完直升機的戲份後,就迎來了最後一場大戲——並非劇情時間線的最後一場戲。

核電廠KB襲擊事件。

在原著裡,極端環保組織尹甸園是劫持了一輛運送入場參觀核電廠的小學生的大客車。

本質屬於劫持人質事件。

尹甸園之所以選擇在核電廠,只不過是這個從逃避科技發展到憎恨科技的環保KB組織覺得,在核電站這個人類目前最先進的燒開水技術的發電廠中實施會更有象徵意義。

當然陳景行這部劇是把《球閃》融入到了《三體》中,所以在劇中,尹甸園組織實質上是三體人皇偽ETO改頭換面的偽裝而已。

把自身打扮成一個極端環保組織——儘管ETO的思想確實跟極端環保有關——以避免在最終使用宏聚變摧毀人類現代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前打草驚蛇,引發人類各國政府的傾力圍剿。

而其自身的動機——摧毀人類的現代文明,喜迎三體皇軍,避免因為不自量力的反抗造成沒必要的損失——也得以掩蓋在憎恨人類發展科技破壞地球生態的極端環保訴求下。

而在劇中,尹甸園,也就是披皮ETO就是衝著破壞反應堆,製造第二個切爾諾貝利或者福島的目的來的。

當然,超大型反應堆的外殼是十分厚實堅固的,鋼筋水泥就有幾米厚,正常KB組織想要破壞是極難的。

而在劇中ETO使用了黑科技紅藥片——一種被某種納米材料包裹的濃縮鈾,只要有足夠的撞擊力,不用向心壓縮也能發生裂變爆炸。

將幾片“紅藥片”放到被焊堵的大口徑槍支槍口處,只要開槍,子彈撞擊紅藥片就會引發戰術核武器爆炸。

一隻大口徑槍枝,幾個紅藥片,以此給官方製造了電車難題。

能突破物質阻隔在極短時間內直接殺死KB分子的只有球狀閃電。

到底是用實質是宏電子的球狀閃電連帶著殺死所有被劫持的人質,還是冒著一顆子彈破壞反應堆製造核災難的風險嘗試營救人質?

雖然正確的選擇不會有什麼疑問,但這確實是整部劇幾乎算是最高潮的一段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