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某三線城市的電影院內。

魯驍和餘曉玲領著連同小外甥在內的一大家子人順著擁擠的人潮進入了影廳。

“你看,跟你們說了,夢工廠的動畫電影不只是給小孩子看的。”魯驍指著已經坐在座位上的觀眾輕聲說著。

雖然兒童不少,但很明顯是情侶或朋友組隊的觀眾明顯要多一些,跟昨天看的《恐龍歷險記》相比,觀眾群體是有不同的。

夢工廠的品牌號召力並不是假的,尤其是此前的三部動畫長片與幾部高分動畫番劇所積累的口碑在年輕人中影響力不小,再加上瓦力的網絡營銷,所以年輕人或者動畫愛好者對《瓦力》還是很捧場的。

真正的弱點其實在於兒童,若是只有《瓦力》這麼一部動畫電影,肯定就會成為親子家庭觀影的優先選擇,只是有了《恐龍歷險記》,這部央視熱播動畫的電影版在兒童與家長中的國民度是遠超《瓦力》的。

所以《瓦力》就成了親子家庭觀影的第二選項,這是網絡營銷所無法彌補的。

“這電影院一坐下來就發睏,純粹是浪費錢,還不如你們兩個帶著昊昊看呢,非要把我們拉來。”

魯驍的姐姐還是止不住的有些抱怨,昨天下午全家一起陪著小朋友看了《恐龍歷險記》,孩子是挺興奮的,但畢竟劇情是有些幼稚的,尤其下午還發睏,幾個大人中甚至還有睡著的。

當然也不是只有他們一家,影廳內還有其他睡著的家長。

《恐龍歷險記》雖然畫面精緻,3D動畫效果很有誠意,但無奈先天限制,動畫本身就是央視播出的子供向番劇,恐龍角色形象都是q版,劇情也是低幼的級別。

在此基礎上改編的電影當然不能畫風突變,q版形象也不能大變,否則孩子接受不了。

最多在世界背景和建模上更加精細,故事編的更加複雜,場面更大一些,但仍舊相對幼稚,在今年春節檔的三部動畫電影中算是目標年齡段最低的了。

而昨天晚上吃完飯一起來影院看的《唐探Ⅲ》算是大人喜聞樂見,孩子也能湊個熱鬧。

所以除了魯驍和餘曉玲這對小夫妻外,其他家庭成員對今天再看一部動畫電影還是有些牴觸的,別的不說,花幾十塊錢來影院睡覺誰都會覺得虧。

“還不如你們仨看動畫,我們倆和爸媽去隔壁看《平行任務》呢。”

魯驍的姐夫顯然更喜歡程龍,反正兒子有小舅子帶著看動畫片,他和妻子也能解放出來看點兩人感興趣的電影。

餘曉玲一邊和小外甥鬥著趣一邊插話道:“我和驍驍昨天晚上在網上查了,豆瓣評分還沒出來,但《平行任務》的口碑不好,都說不好看,但是《瓦力》的影評無一例外都是盛讚,不過我不敢多看評論,怕被劇透。”

“開始了!開始了!”

小外甥昊昊看了兩場電影顯然已經對燈光晦暗代表的影片開始訊號建立了條件反射,正在興奮的嘟囔著,阻止了大人的辯論。

雖然他更喜愛《恐龍歷險記》,但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對動畫都是來者不拒的,只要知道今天來看的又是一部動畫片就能保持興奮。

映入眼簾的是無垠的宇宙。

隨後若有若無的音樂響起。

遙遠的星系、星座、星雲……直到一顆行星。

呈現出單調乏味的褐色。

密密麻麻的人造衛星包圍著這顆星球。

音樂聲量也更大了。

“《你的名字》?!”

在魯驍有些耳熟之際,餘曉玲率先喊了出來。

與此同時,影廳內也有不少人說出了音樂的名字,正是三年前夢工廠第一部動畫長片《你的名字》的主題曲。

鏡頭繼續推進,推開了汙染的大氣層。

一片山脈在霧氣中形成,彷彿一個巨大的怪物,越來越近。

山上是一堆堆的垃圾。

整座山都是垃圾。

遠處出現了一個剪影的城市。

看起來像是一座座摩天大樓。

畫面切近後,原來是成千上萬個整齊堆放的垃圾立方體,有幾層樓高。一排又一排堆積成立方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浪漫優美的音樂從配樂轉變成了類似收音機中播放的帶有音損的音樂。

遠處的地面上有東西在移動。

一個在“摩天大樓”垃圾堆腳下的身影。

一個小型的機器人在勤奮地切割垃圾,外表老化生鏽,但又小巧可愛,正是瓦力。

他的每一寸肌膚都是為垃圾壓縮而設計的。

迷你鏟子的手收集垃圾,把它舀到他的開放式底盤。

他的前板緩慢關閉,努力的擠壓壓縮著廢物。

他被腐蝕的胸牌上有一個褪色的標籤:

“廢物分配裝載機--初級型號--瓦力075203“

瓦力前板開啟,吐出了一個被壓縮成立方體的垃圾,把它和其他的堆在一起。

音樂聲顯然是從他的身軀中播放出來的。

“這是動畫?”

魯驍的姐姐不自覺吐出了驚訝。

魯驍一邊專注的盯著大銀幕,一邊暗笑:“當然,這就是夢工廠的動畫。”

“感覺跟那種真人大片都沒啥區別了。”

姐夫也跟隨著輕聲感嘆。

昨天看的《恐龍歷險記》電影已經讓他對目前國內三維動畫電影的效果有些驚訝了,近幾年他看的動畫基本都是陪著兒子在電視上看的。

直到昨天一家人在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版《恐龍歷險記》,那種逼真的效果跟央視播出的電視動畫版完全不同,已經讓他很感嘆了。

但直到今天親眼看到了小舅子稱讚的《瓦力》,儘管是一兩分鍾的畫面,但也讓他瞬間就作出了比較,跟昨天看的《恐龍歷險記》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星球外圍的衛星,昏黃的大氣層,垃圾山,以及垃圾堆成的“摩天大樓”,還有機器人的形象動作,被廢棄的建築物、高速公路、商場等等都相當逼真。

相當……不動畫。

就連魯驍自己其實也覺得《瓦力》的技術似乎比去年的《功夫熊貓》更進了一步。

當然事實上,相比《熊貓》技術其實沒有什麼明顯的提升。

只是夢工廠前兩年的《大聖》與《熊貓》都有明顯的動畫風格,也就是人物、建築與所有的元素都做了卡通化的誇張與扭曲,還糅合了華國古典繪畫美學的風格,比如皮影戲元素的應用。

也就是直白的告訴你這是動畫。

而《瓦力》的風格則是儘量的寫實,充滿了工業與科幻的風格,世界背景、建築物、城市、機械並沒有進行卡通化,而是走寫實路線。

這也對魯驍的姐姐姐夫乃至父母都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包括小外甥昊昊也很驚奇。

其實很多成年人對動畫的某種“刻板印象”或者說“歧視”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其相比真實有所誇張的“卡通化”。

對真實的世界與人物動物形象進行卡通化,成為了與真實對應的虛假。

這也是所謂“動畫歧視”的重要原因。

真實,或者說逼近真實是成年人看的影視作品。

誇張化的,卡通化的影像是小孩子看的。

這是一種直觀感受建立起的“鄙視鏈條”。

而當一部動畫電影不再試圖展示“卡通化”的世界與人物形象,甚至利用動畫CGI技術構建逼近真實的影像,那麼原本因為“卡通”而“歧視”動畫作品的成年人就會獲得某種心理暗示,從而不自覺的認真對待一部動畫電影。

比如原本已經做好了跟昨天一樣的睡覺準備的魯驍的姐姐和姐夫,原本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此刻已經不由自主的拿出了更多的注意力和更嚴肅的態度對待這樣一部動畫電影。

像是看真人電影一樣的態度。

有東西吸引了瓦力的目光,他拽著卡在堆疊裡的一塊金屬,一個輪轂蓋。

瓦力拿起它檢查著,太陽從它身上反射出來了刺眼的光芒和瓦力自身的形象。

在垃圾堆的地平線上,夕陽穿過煙霧繚繞的霧霾。

伴隨著音樂聲,他把輪轂蓋放在他的壓縮器裡,按下他胸前的一個按鈕,隨後歌曲停止播放。

工作結束。

小機器人在他的背上安裝了一個午餐冷卻器,為他的寵物蟑螂吹口哨。

這只昆蟲在他的肩膀上跳來跳去。

他們從一個巨大的垃圾塔頂上開車下來。

開始了獨自旅行。

穿越數公裡的荒涼廢物,對有毒天氣的漫遊風暴視而不見,經過埋藏在垃圾中的廢棄機器人。

“人類生產了太多的垃圾!整個地球都被覆蓋了!

“聯合國秘書長宣佈全球緊急情況!“

瓦力的老式踏板是螺紋狀的,幾乎要散架了,導致在他身上的蟑螂一路顛簸。

直到他經過其他破舊的瓦力車的殘骸,幻想著有一個比他自己的車更新的車......

片刻之後,小機器人更換了較新的胎面,輾轉經過一系列的幻影廣告牌。

當他經過這些廣告時,太陽能供電的廣告仍然啟動。

“人類艦隊的瑰寶:‘家園號’!

你可以在其中瀟灑地度過宇宙中的巡航,我們的全自動船員每天24小時為您提供服務,而船長和自動駕駛儀則為您規劃一條不間斷的娛樂和美食路線。

有了我們的全封閉懸浮椅,甚至連你的爺爺奶奶都可以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不用再需要走路了!

你不在的時候,我們會收拾殘局,清理垃圾,等你歸來!”

魯驍為了“家園號”這個名稱會心一笑後也逐漸理清了整部電影的背景設定。

人類因為慾壑難填的慾望生產的垃圾將地球掩埋,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將地球變成了一個不適宜生存的星球。

因此人類建造了飛船離開了地球,然後大規模生產了“瓦力”這種廢物分配裝載機,也就是垃圾清理機器人,指望著在成千上萬機器人的努力下,地球有朝一日恢復生機。

而瓦力則是無數垃圾清理機器人中的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員。

不普通的點在於他似乎有了某種智慧的意識,能透過更換其他機器人的零件維持自己的生存,並兢兢業業的按照人類設定的任務,孤獨的清理裝載著垃圾。

環保的主題選的不錯,而切入的視角則更新穎。

“感覺又可愛又可憐。”餘曉玲在魯驍耳畔輕聲說著。

電影之前宣傳短片中賣萌的瓦力讓人覺得可愛,但電影中的這個小機器人,有了背景的交代和對其工作與生活的展現則更讓人覺得心疼。

深深的揪住了觀眾的內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