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特效大片中,對話往往是節奏的緩衝區,是戲劇的一抓一放,一弛一鬆,也是觀眾在激烈劇情中調整緊繃的神經的機會。

而男主和小男孩模樣的主神之間的對話發生在兩場交替進行的讓人心跳加速甚至心情劇烈激盪的動作戲之後,男主的女友與開鎖人在短時間內一先一後死亡。

按理說觀眾是要松一口氣的,鬆弛剛才緊繃的心絃,讓勞累的大腦獲得一絲放鬆。

然而這場《矩陣Ⅱ》週五首映日晚上十點的場次,座無虛席的影院內絕大部分觀眾基本都是《矩陣》的粉絲,陳景行與夢工廠的影迷。

正常觀眾即便對《矩陣Ⅱ》有興趣也不會這麼猴急,也會選擇更加舒適的觀影時間,比如明後天週末的時間。

不管是《矩陣》的粉絲還是陳景行的影迷,他們跟很多圖一樂的普通觀眾最大的差別就是文戲對他們而言反而更加重要。

尤其是信息量巨大的文戲。

這有可能涉及到整部電影的世界觀,說不定還是最重要的那一塊拼圖,炫目的特效和動作戲美國觀眾並沒有少看,《矩陣》能夠吸引到這麼多忠實影迷粉絲最核心的還是其迷人的世界觀。

所以不光是身為FOD的弟弟喬治,丹尼爾本人出於對《矩陣》世界觀的喜愛也能敏銳意識到男主與主神的見面恐怕會是這部電影的戲眼,將會透露出極為重要的資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整個影院不僅沒有了嚼爆米花、從吸管裡喝可樂的聲音,連呼吸聲似乎都微弱了一些,生怕會對男主和小男孩的英語配音對話產生干擾。

這個時候他分外慶幸自己否決了老弟喬治要買的另一場據說影迷最喜歡的原聲英文字幕的場次,華國話本身就很怪異,到時候還要一心三用,兼顧畫面、字幕和理解,那可太難為他了。

而這段對話的信息量之大也沒有讓丹尼爾失望,他一邊聽著臺詞,看著銀幕上的畫面,一邊大腦在快速運轉理解著每一句話的意思。

原來主神是矩陣的架構師,同時也是矩陣系統的root,根使用者。

目前的矩陣並不是第一個版本。

最初的矩陣,因為設計的太過“完美”,以至於人類根本不相信它是真的,總是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整個系統會突然崩潰,連帶著所有連線矩陣的培養皿中的人類也會死亡。

被機器重新透過基因技術人工培育出來的新人類也因此已經滅亡了好幾批。

所以主神漸漸明白,要讓矩陣正常運轉需要一個並不追求完美,甚至依靠直覺的程式,所以聖人誕生了。

聖人最初只是用來進行人類心理研究的,從而給出如何長時間維持矩陣運轉的辦法。

聖人透過研究和運算給出的辦法是——給人類選擇權。

只要給人類一個選擇權,選擇權能為矩陣的虛假籠罩上了一層真實,人類需要選擇,需要意識到自己在時時刻刻的做選擇,甚至是出於“自主意志”的做出選擇,在不斷的選擇中才能誕生出生活的意義,不至於讓矩陣系統在人類大規模萌發的虛無主義中走向崩潰。

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類都會安穩的留在母體中生活,矩陣也能長時間維持運轉,不致突然崩潰。

但要在矩陣中賦予人類選擇權,甚至讓人類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出於自我的意志,而不是誰的安排,即便是虛假的選擇權也需要主神放棄它對矩陣的完美的嚴密的控制許可權,讓矩陣的執行獲得一定意義上的自由。

系統的自由度能消解人類對世界是否真實的懷疑。

主神認為這值得嘗試,因此重新架構出了新的矩陣,以放棄作為根使用者的大量許可權為代價,構造出了一個能讓絕大部分人類安穩生活,並長期執行的矩陣。

但長期執行並不代表可以永久執行,這樣的改革只是讓矩陣變得更加穩定,但仍舊避免不了最終走向崩潰。

因為任何複雜的系統都會無可避免的產生異常和錯誤,更別說人類並非只有理性,人類的感性是矩陣難以把控的。

畢竟矩陣再厲害也無法實現真實世界的“自由度”。

隨著時間的流逝,系統就會越來越不平衡,產生的bug和異常不斷積累放大,即便主神和聖人引導一部分異常——覺醒者脫離矩陣,在固定地點建立華胥國,容納一批批覺醒者,相當於排除了一部分bug。

但這仍舊無法逆轉總有一天矩陣會崩潰的結果,同時所有人類也會腦死亡。

而為了儘量延緩這一程序,主神和聖人聯手推出了矩陣的定期升級更新計劃。

這些不平衡等式餘數,這些積累的bug,這些不斷累積的系統異常,主神和聖人將它們打包進了“救世主”這個程式。

每當系統積累的bug和異常多到了一定地步,華胥國的覺醒者多到了一定程度,“救世主”就會誕生,然後返回程式碼源頭把自己的程式碼重新插入主程序,這樣就能對矩陣進行修正更新。

隨著矩陣的更新,異常與bug清零,與此同時機器也會消滅華胥國,讓這部分脫離矩陣的異常的收容所也清零。

如此輪迴往復。

可以說“救世主”不僅是所有異常的集合體,還是矩陣的升級補丁。

而此前已經有五個版本的救世主了,男主是第六個補丁。

他雖然擁有真正的人類的肉身,但他上傳到矩陣中的所謂意識其實是被編輯過的,被寫入了救世主程式碼。

可以說男主是個半人半程式/機器的存在。

“wow……”

丹尼爾從心底裡湧現出了驚歎。

如果說《矩陣》第一部是展現了一個神奇的反烏托邦的世界觀,具備相當刺激的直覺衝擊。

畢竟,當矩陣的虛假被揭露,男主在無窮無盡排列壯觀的培養皿中醒來的時候,這種直觀的世界觀衝擊都會讓人對自身所處的世界產生懷疑。

而這就是《矩陣》的趣味性與震撼性。

但到了《矩陣Ⅱ》,到了此刻,電影又在矩陣的直觀刺激的趣味性向下又深入了一層,這一層不僅有更深的哲學理念,有更大的腦洞,還將整個矩陣的世界觀進行了大大的完善。

讓這個初見很有趣味性的獵奇世界觀變得更加玄妙、深邃、厚重與真實。

“救世主?呵呵,還真是救世主……”

丹尼爾本以為救世主有些中二的叫法只是《矩陣》中的一部分好來塢元素,是一種戲劇性的體現。

但沒想到男主這個救世主真是名副其實的。

主神和聖人製造的這個“救世主”程式簡直太貼切了。

矩陣積累的bug和異常過多就會崩潰,不光系統崩潰,所有連線矩陣的人類也會腦死亡。

不管是矩陣系統,還是培養皿中的億萬人類都要靠男主這個補丁來續命。

“救世主”救的不僅是矩陣系統,還有人類。

而付出的代價就是救世主自己融入系統相當於死亡,以及華胥國這個覺醒者的聚居地要被清零。

太有趣了,這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耶穌啊。

雖然設定架構是如此的玄妙和複雜,但這裡面的宗教隱喻難不倒在座的美國影迷。

同時上一代黑衣人獲得了救世主的程式碼,也蛻變成了救世主的反面,隨著系統升級的臨近,救世主越強大,則復活過來的黑衣人也越強大。

因為矩陣系統是要維持平衡的,就像蹺蹺板,救世主作為不等式的餘數合集,bug和異常的集合,他越強大,則為了維持系統不崩潰,就要在天枰的另一端放置等重的砝碼。

這是主神不想做,但他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甚至黑衣人也已經超出了主神的控制。

而與此同時,丹尼爾也從男主與主神的對話中得到了原來那個在聖人身邊護衛的大羅正是上一代的救世主。

聖人儲存了其一部分核心程式碼,留在身邊,所以大羅才能擁有遠超正常程式的可以跟男主稍微較量一二的能力。

這讓丹尼爾解了心中的一個迷惑,原本在上一部結尾,男主幾乎成為了超人一般的角色,本來所有影迷都等著救世主在《矩陣Ⅱ》中大展神威。

但電影開始不久,又是復活的黑衣人,又是什麼聖人的護衛大羅,個個都能跟救世主抗衡一二。

丹尼爾能理解男主如果所向無敵戲劇矛盾就無法演繹,但這些突然冒出來的能跟主角一較高下的角色太突兀了,有些機械降神的感覺。

而現在,透過主神的說法,不僅大大的延展了整個世界觀,而且所有人物的來歷和強大的原因也都有了說法。

甚至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間,前面五任救世主,大羅是上一任沒死透的救世主,那麼還有沒有其他救世主的遺存呢?

還是救世主融入程式碼之源後,矩陣的所有程式和人類豈不是都有救世主的程式碼?

在丹尼爾的胡思亂想中,主神給了男主一個選擇。

選擇權是長壽版本的矩陣的底層程式碼,是矩陣這個系統擁有一定自由度的基礎。

正是因為主神在架構矩陣的時候,賦予了矩陣中人類模彷自主意志的選擇權,才能讓99.9%的人類安於存身於矩陣,不致發生異常成為覺醒者,避免系統快速的突然崩潰。

這是主神也無法違抗的維持矩陣運轉的基本法則。

即便主神想要男主跟他之前的五個前輩一樣融入原始碼,讓主神得以完成系統的更新升級,但他還是要給予男主一個選擇。

需要男主透過選擇,完成他的宿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