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島拍了7天后,陳景行帶著《盜夢空間》劇組全員回到了內地,馬不停蹄的與幻世網敲定了《黑鏡Ⅱ》的上線模式,而與此同時,春節檔票房大戰也基本落下了帷幕。

雖然幾部大片不約而同的進行了金鑰延期,所以還未下映,但基本沒有什麼票房潛力了,只等金鑰延期結束就會上線流媒體。

《紅海行動》以超過32億的票房拿到了春節檔冠軍,僅次於《地心引力》的34億,略微比《火星救援》高兩千萬,位列華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3位。

軍事動作題材已然成了華國最吸金的電影型別了,第一的《狼牙Ⅱ》、第三的《紅海》和第七名的《湄公河》都是軍事動作題材。

就像從《原始碼》開始科幻電影突然成了華國電影的爆款型別一樣,軍事動作題材從兩年前的《湄公河》開始到現在也宣告成為了華國大片的主力。

這樣的事實讓所有關心華國電影發展的媒體網民與各路專家都感嘆不可思議。

僅僅往回倒推個五年,那個時候還在說國產電影三板斧:古裝大片、喜劇和愛情。

票房排名前列的都是這三類題材。

那個時候,從上到下,從專家到影迷,都在喊好來塢勐如虎,焦慮的是如何保住市場份額,如何多拍一些型別電影,如何進行電影產業的工業化。

國影的掌門人秦中和抽著鞭子的趕著第五代大導拍各種華國式大片,國產大片在嘲諷中艱難前進,古裝大片逐漸淪為空有虛名的樣子貨,不被人待見。

喜劇題材在類型化中開始承擔起抗擊分賬大片的重任。

而五年後,在華國電影市場乃至海外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卻變成了科幻電影,軍事動作大片,甚至是動畫電影。

這三種正是曾經對華國電影嘲諷、寄予厚望或者恨鐵不成鋼的鞭策鼓勵批評聲音中提到的好來塢電影工業發達的證據。

成熟的發達的電影工業中最暢銷的,最能吸金的大片應該是科幻、軍事動作和動畫題材,因為好來塢呈現的就是這樣的模板,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模樣。

而現在人們已經能在華國的電影票房榜上看到了這樣的理想化版圖。

科幻大片、軍事動作大片與喜劇大片三分天下。

如果把喜劇換成動畫,這就是活脫脫的好來塢啊,這一天看起來並不遙遠。

而且觀眾竟然已經習慣了看到科幻和軍事動作題材的重工業電影在大銀幕上橫衝直撞,甚至很多影迷還能對超英粉絲充滿優越感的說我們的科幻都是硬核的科幻,不是你們的超級英雄科幻。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華國電影市場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全部都是國產電影,而且前十的票房都在20億以上,如果算上《唐探Ⅱ》的話,夢工廠參與出品的電影更是佔據了其中的七部,陳景行的電影在其中佔據了三部。

而且票房前十位的電影中,有六部的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用事實證明國產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當然這六部都是夢工廠參與出品的電影。

也讓媒體在盤點的時候感嘆夢工廠堪稱是精品爆款制造機,雖然在六大電影公司中,夢工廠的電影產量是最少的,甚至都不如一些中等規模的電影公司,但近幾年幾乎每一部都是重量級的電影,都是工業電影。

當然這也是媒體和影評人仍舊謹慎認為華國電影產業仍舊跟好來塢有不小差距的原因。

因為夢工廠和國內其他電影公司的製片水平差距有點大,其他大廠製作水平不是沒有提升,但夢工廠提升的更快。

如果除去夢工廠的話,國產電影的現狀落差就有些大了。

倒更像是夢工廠以一己之力將華國電影拔高到了現在的程度,且在民眾和很多媒體中形成了一種國產電影飛速崛起,趕超好來塢的感覺,形成了一層遮羞布。

畢竟很多觀眾是不怎麼關心影視劇的導演是誰,出品方是誰的。

不過官方對此倒是沒有個別媒體和影評人的“憂慮”,夢工廠的影視劇難道就不是國產影視?

電影局和文化部門堪稱是這幾年最好撈政績的部門之一了,每年的工作報告都有突破,花團錦簇,文化事業、影視行業真是一年一個臺階往上蹦。

比如各大官媒現在又在集體讚頌《功夫熊貓》。

《紅海行動》是數字上最大贏家,可18年春節檔真正贏家卻是《功夫熊貓》。

春節檔已經結束,但《功夫熊貓》和《捉妖記Ⅱ》則出現了焦灼的你追我趕。

《捉妖記Ⅱ》22.3億以微弱優勢超過了《捉妖記Ⅰ》,算是實現了基本目標,而且也躋身票房排行榜第九,回報也較為可觀,畢竟即便加上近兩億的堪稱瘋狂的宣發費用,這部電影的實際成本也不到5億,算上周邊及版權收益,這部電影的回報率至少在70%以上。

投資數億的大製作回報率能超過50%就已經算大賺特賺了,理應知足,前提是如果不跟夢工廠比較的話。

但幸福確實是比較出來的。

所以出品方江河文化和寰亞影業並沒有賺錢的喜悅,《捉妖記Ⅱ》的製片人更是和夢工廠打了一番嘴炮。

主要是《功夫熊貓》以接近22億的成績緊緊跟在《捉妖記Ⅱ》後面,讓人實在沒有心情慶祝票房大賣,還得一直揪著心擔憂被《功夫熊貓》反超。

因為《大聖歸來》的原因,《功夫熊貓》並沒有被其他片方和輿論小看,按理說沒有當票房黑馬的資格。

但《熊貓》如今又確實擔得起黑馬的名頭。

本來已經沒什麼票房潛力的《熊貓》因為牆外北美開花的花香傳回了牆內,又激起了一波小小的觀影狂潮,能讓美國人民瘋狂的國產動畫電影不得瞧一瞧到底有甚麼魔力?

夢工廠更是藉機花式營銷,推出了川話方言版《功夫熊貓》,畢竟熊貓是四川的一張名片,電影的背景也是四川,算是又小小的刺激了一波票房,讓《功夫熊貓》得以加速追趕上《捉妖記Ⅱ》。

根據目前的趨勢,足以在金鑰延期的第二個月到期下映之前票房超過15年的《捉妖記》22.1億,僅次於《捉妖記Ⅱ》,鐵板釘釘的能登上華國電影票房榜第十。

不僅國內創造了票房奇蹟,國外也取得了讓人驚歎的成績。

北美票房已超過1.5億美元,在日韓也都成為了各自市場18年暫時的年度票房冠軍,在二十多個國家登頂票房冠軍,海外票房合計已經超過了4.2億美元,現在還在陸續在新的市場上映。

按此時的匯率,算上國內的22億人民幣也就是3.3億美元票房,全球票房已經達到了7.5億美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成為了2018年暫時的全球票房冠軍,而且這個數字仍在增加,最終落點不會低於8億美元。

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成本多少呢?加上國內外的宣發成本也才2.5億——人民幣

這部電影絕對稱得上是夢工廠成立至今回報率最高的院線影片了,連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都沒有,因為周邊開發版權收益不會低於票房收益,這是動畫電影的優勢,尤其是《功夫熊貓》這樣的動畫電影。

甚至《熊貓》也有可能是近幾十年來最賺錢的動畫電影。

好來塢不是沒有票房超過《功夫熊貓》的動畫電影,但無奈美國的動畫製作成本太高了,遠超歐洲東瀛,更遠超華國。

事實上假如現在再讓陳景行拍《地心引力》,如果不請好來塢的特效工作室,用墨自身的技術,或許《地心引力》的cgi效果會稍微差一些,但成本肯定會大降,華國的人力成本真的不值錢。

要不是墨連自家的專案都製作不過來,肯定會成為好來塢特效公司外包的第一選擇。

哪怕按照保守估計,去掉環球在北美市場分潤的票房分賬與周邊開發版權收益,夢工廠在《功夫熊貓》這一部電影上可以拿到至少14億人民幣的票房分賬,以及此後三至五年內也會有25億至30億的周邊開發與各項版權授權收益。

這還沒算《功夫熊貓》的續集。

事實上夢工廠透過動畫番劇和《大聖歸來》的歷練,周邊開發也已經越來越成熟了。

別說《大聖》和《熊貓》這種動畫電影了,《天鷹戰士》和《特別機動隊》在未來給夢工廠帶來的收益也將會非常可觀。

所以當有媒體對此作了一番分析報道後,不僅業內震動,普通吃瓜群眾也對動畫題材的吸金能力感到震撼。

加上墨在校招中開出的薪資條件也被人曝光在網上,在夢工廠營銷部門的推動下,墨的動畫技術和特效技術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也掀起了一波討論,一時之間墨在網上有點科技之光的意思,夢工廠也營銷了一波良心企業。

與此同時,夢工廠還在製作中的動畫電影《機器人瓦力》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根據夢工廠透露的資訊,《機器人瓦力》將會在明年春節檔上映,讓很多觀眾很是憧憬了一番,也讓同行們更加警惕了起來。

夢工廠佈局太早了,《大聖》、《熊貓》和《機器人瓦力》都是16年同時立項的,墨的動畫團隊更是在更早就經過了幾部動畫番劇的歷練,而且還伴隨著製作特效大片的技術積澱,人家早就瞅準這個市場了,一步一個飛躍。

其他公司即使從去年開始就大力投資動畫產業,但這不是一時半會能追上來的,不過再艱難也要追,你不追股票逼著你追。

而明年春節檔還有些遙遠,眼下夢工廠剛肆虐完大銀幕,馬上就要在小熒屏逞威了。

暌違兩年的科幻神劇《黑鏡》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