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機動隊》的新港市原型是港島嗎?”

“沒錯,新港市的街景確實是以港島為藍本的。”

這位麗新集團的少東很明顯對陳景行相當好奇,一個稱陳導,一個喚林總,倒是圍繞著電影話題相談甚歡。

陳景行是92年出生的,林孝賢是86年生人,兩人年齡差距並不大,讓陳景行對不太熟的人稱哥,顯然不可能,所以對林孝賢的稱呼是林總。

林孝賢則是呼陳景行為陳導,而不是陳董,在陳景行面前更是彷佛一個影迷一般,從奧斯卡聊到華語電影,又從華語電影聊到了《特別機動隊》。

陳景行對林孝賢電影知識豐富並不奇怪,畢竟林孝賢是港島目前電影公司領頭羊的寰亞影業的副總裁,林家也是港島深耕娛樂產業的財閥之一。

或者說在港島,豪門與娛樂圈關係一直是比較緊密的。

不過林孝賢提到《特別機動隊》就有些讓陳景行吃驚了,畢竟《特機》是動畫番劇,即便比較出圈,也被譽為是具有相當深度的科幻神作,但動畫題材在華國和華人世界並非主流影視題材,相對而言是比較小眾且是比較被忽視被歧視的。

動畫電影和動畫番劇真不是一回事,觀眾的接受度也完全不一樣。

陳景行並不遮掩的驚訝似乎取悅了這位豪門公子,更是滔滔不絕的講起了他對《特機》的觀劇體驗和感受,也聊到了這部動畫的背景原型。

賽博朋克的起源其實是相當早的,是科幻小說的經典型別之一,是一個奇特的衰敗世界,文明深深沒落,科技重重淪陷,低生活高科技,是反烏托邦世界模型之一。

而《特別機動隊》則是以精密的機械設定、流暢的動作場面、深邃的哲學思辨將賽博朋克的世界觀又擴張了很大一步。

而且將港島繁複與密集的風格塑塞進了賽博朋克的美學架構。

港島是《特別機動隊》城市的藍本並不是什麼秘密,《特機》的導演在接受採訪時也回答過,所以陳景行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林孝賢很感興趣的追問:“陳導有把《特別機動隊》改編成電影的計劃嗎?我相信如果拍出來一定能成為一部科幻經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有這個打算,不過現在劇本還沒有,也還沒有立項。”陳景行隱約猜到了林孝賢的打算。

也想分一杯羹?

倒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特別機動隊》如果要電影化,取景肯定是在港島。

林孝賢倒是沒有像陳景行預料的那樣“趁熱打鐵”,讓正在想體面的拒絕理由的他稍微松了口氣。

“你看我,見到陳導有點激動,耽誤拍攝了吧,我到旁邊去,今天晚上我在蘭桂坊請陳導賠罪。”

林孝賢看到了遠處正往這裡走來的副導演,想著可能道具、演員已經準備好了,馬上要開拍,所以趕忙客氣賠罪並盛情邀請陳景行晚上赴宴。

“沒事,今天主要是排練,時間也確實不太夠,不是正式拍,晚上……”

林孝賢沒等陳景行的拒絕說出口馬上不好意思的再次表達了歉意:“陳導見諒,這是真沒辦法,警務處就這個規定,封路最高不能超過三個小時,不過沒得問題,陳導您拍幾天都行,封路申請包在我身上,不會有任何問題,港島想見您的人可是太多了,陳導好不容易來一次,一定要賞光……”

對方話說到這份上了,陳景行也沒辦法繼續拒絕了。

林孝賢離開後,在圍觀市民的驚呼聲中,一列貨運火車拉著七八個車廂橫衝直撞的在街道上狂飆了數百米。

火車上馬路便如同旱路行舟一般,本身便能營造出一種荒謬的奇觀。

在電影中也正是男主危險的潛意識的體現,在秩序中出現混亂。

這列貨運火車當然是夢工廠搭建,實際上是個貨車,只是樣貌改裝成火車,後面拉車廂也都是空的,實際搭建成本並不高,遠遠低於CG特效。

這件大家夥是由貨輪運到港口的,原本是分拆的,然後拉到了一個高價租來的倉庫內,之後組裝起來的。

好不容易將火車拉了過去,一臺吊車開了過來,支起了一個巨型黑幕遮擋起了陽光,然後另外兩臺吊車在兩個路口相隔百米,高高吊起了一個細長的軌道,軌道上噴頭從一頭移動到另一頭,隨著主演和群演的走位進行“人工降雨”。

槍戰戲份沒有排練,完全是演練角色和攝像機的走位。

封路是有時間段和時長限制的,不能是高峰期,時長也不能超過三個小時,因此港島的戲份要拍完恐怕需要一週以上。

而拍攝的前兩天主要是排練,演練走位和各部門配合,找出問題和改進方法,等到第三天才會分段進行正式拍攝。

不過這種場面圍觀市民還是很少見到的,港島電影需要封路取景拍攝的戲份往往是槍戰追逐戲。

火車上路,還有動用兩輛大型吊車架設的整條街的“高空軌道人工降雨”也是真沒見識過。

很多人最開始以為是好來塢制作組,不過劇組人員和演員都是黃皮膚,而且眼尖的還認出了洛辰等明星,所以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是夢工廠的劇組,是陳景行在拍電影。

陳景行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電影行銷東亞歐美,夢工廠的電影在港島票房也都不錯,形象還是很高大上的。

而且不管是陳景行還是夢工廠都沒來港島拍過電影,甚至連夢工廠上市的時候都沒來港島,對於這位傳奇導演,民眾反而更加好奇。

林孝賢在拍攝街區的一家高檔餐廳內看著落地窗外面興師動眾的拍攝場景,多少有些感慨:“大陸不僅電影市場快趕上美國了,連電影產業也已經是好來塢級別的了。”

“人家千億市值也不是白得,整個港島的影視公司加起來都沒人家的一半,不過大陸其他影視公司跟夢工廠還是沒法比的,整體跟好來塢差距還是很大的,夢工廠是個特例。”

坐在他對面的寰亞影業執行副總裁朱申聰安慰著少東家,這話也是他的真實看法,影視投資這個東西哪怕對行內人來說都是賭博。

好來塢的工業電影已經統治全球,對於沒有電影工業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想要生存發展就要錯位競爭,比如華國以武俠、喜劇、愛情電影為主。

建立不起來電影工業的就是手工作坊,每一個專案都要冒著巨大的風險。

像夢工廠這樣一開始就主打科幻這樣的工業題材是相當奇葩的,關鍵是還被他打贏了,夢工廠之所以能幾年間建立起工業體系,其實就是靠錢砸,每一部戲都能收得暴利,回報率讓人垂涎,一路正反饋,才到了如今的地步。

如果是正常的影視公司,中間出一點意外,撲一部影視劇都會拖慢公司發展的步伐,甚至有可能破產。

林孝賢搖了搖頭:“很多東西有時候就是靠天才推動的,夢工廠是大陸電影的領頭羊,整個影視產業娛樂產業都是受益的,我們已經被邊緣化了,再不服氣也沒有什麼用。”

林孝賢今天出面籠絡陳景行倒也不是真的出於粉絲或者影迷見到偶像的激動,儘管他對陳景行確實相當好奇。

首先他確實想要跟夢工廠合作,或者說看能不能找到合作的機會,寰亞影業這幾年一直在跟大陸的製片廠合作製片,只有跟夢工廠還沒有打過交道。

夢工廠的風險意識在電影界低的都不正常,對合作伙伴相當挑剔,國內主要是國影,國外則是環球,偏偏人家電影部部大爆,回報率最低的專案都讓友商眼紅,“風險意識不足”的缺點就變成了“水平高眼光好”的優點了。

而且夢工廠從成立以來就跟港臺演藝圈幾乎沒有交集,因為新世紀初內地影視產業較為落後的原因,港島電影人北上,所有大廠基本都跟港臺影視人才關係密切。

京影就吸收過一大批港島人才,從製片到攝影,從策劃到剪輯。

國影更是出了名的愛用港島導演。

華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和產業崛起就是港臺影視人才融入內地的過程。

只有夢工廠是13年才成立,至今不到5年就成為了蜚聲國際的大製片廠,夢工廠內部的人才與影視劇專案請的演員也全都是內地演員。

港臺明星的青黃不接和逐漸沒落是個無法改變的過程,而夢工廠毫無疑問加速了這個過程。

港島再沒落,起碼老一輩在整個華人圈子甚至歐美日韓仍舊是有不小名氣的,有時候這就是他們的不可替代性。

而陳景行的電影也能做到文化輸出,像是洛辰、雷嘉音、胡戈、呂宏哲、顏曉月這些一線明星不僅在國內是一線,在海外,在日韓東南亞,甚至在歐美都是有名氣的。

這在商業邏輯上就讓港臺演員沒有了不可替代性,不管是寶島這幾年使勁推的幾個演員還是港島的明星怎麼使勁都只能吃洛辰、胡戈、雷嘉音等演員的剩飯,商業代言如此,影視資源也如此。

導演方面也同樣如此,本身大陸就已經有了寧皓、徐徵這樣的導演新星,夢工廠以及跟夢工廠有關的陳景行、郭凡、田鑫業、陳四成等導演更是火箭般崛起,完全把港臺導演擠到了第二序列。

幾年前還叱詫風雲的大導演現在只能拍中低成本的電影專案了。

所以林孝賢作為寰亞影業的掌門人也想要看能不能搭上陳景行的關係,給港島的這些新一代演員以及電影人牽線搭橋,看能不能在陳景行手中摳出一些機會和資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