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看著佔了半個報紙版面的文化評析:“藉助動畫獻給人類科技發展的警世恆言——評國產動畫《特別機動隊》”

不管是標題,還是方框內如同螞蟻一般的文字,都讓他感到一陣心浮氣躁。

雖然京影廠早已改制,引入了社會資本,不再是純粹的國有企業,他這個董事長也同樣擁有京影的股份,但是京影的一些作風仍舊保持著國有企業的痕跡。

比如定期訂閱官方的主要報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京城日報》等嚴肅的主流報刊每日都會更新。

公司的其他員工未必會看,但京影廠的高層對於這些報刊還是每版必看的,尤其對於在業內位高權重的京圈大老傅盛來說,國家的政策對他而言並不是虛幻的東西,影視產業娛樂業都是文化事業,都會受到政策的影響。

沒有敏銳的嗅覺,遲早要吃大虧。

而且最近幾年,這些官方報刊對於文化產業、影視產業也有了更多更密集的報道和評述。

可見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是很重視的。

尤其像是《原始碼》、《湄公河》、《地心引力》、《狼牙Ⅱ》、《火星救援》這樣的電影,這些嚴肅的官方喉舌也都會進行評述。

上了《光明日報》文化評析的影視劇並不少,夢工廠的作品就佔了一大半,但那好歹都是電影,是優質的主旋律影片,是在海外也能進行文化輸出的主旋律。

人家票房在那,口碑在那,為國爭光,是華國電影事業蓬勃發展的象徵,他就不說什麼了。

如今竟然連一部動畫也能享受這種待遇?

之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天鷹戰士》傅盛是特意找來看過的,要知道他是基本不怎麼看動畫作品的。

上一次看還是在春節檔創造了華國動畫電影票房奇蹟的《大聖歸來》,再往前則是豪取7億票房的《你的名字》。

這已經讓他直呼看不懂華國的電影市場了,京影廠之前也學過江河文化、天潤這樣的民營企業的手段,搞了所謂的多元化發展投資,但動畫從來不在京影廠的視線內。

因此動畫番劇還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去看,或許是他確實人老了,又或者是真的落後於時代了,他對《天鷹戰士》確實沒看出什麼門道,即便是被外界稱為再精良的二維動畫也還是二維動畫。

少年們駕駛者機甲打怪獸的劇情真的讓他看不明白,也很難看下去,就連硬著頭皮拉到最後一兩集,神乎其神的所謂“人類補完計劃”他也是看的一頭霧水。

因此夢工廠在《天鷹戰士》之後推出的下一部動畫《特別機動隊》他也再沒看,哪怕同樣引發了網路話題,讓網民熱議。

但即便《天鷹戰士》都沒獲得過的待遇竟然讓《特別機動隊》得到了?

夢工廠帶來的這波動畫題材的成人化和內涵化是近一兩年媒體一直在探討的趨勢,對此傅盛並不陌生。

但《特別機動隊》能被光明日報這樣的喉舌予以如此高的肯定,給予這樣高度的讚譽似乎就具有某種象徵的意義,讓傅盛感到不安和焦躁。

夢工廠走得越來越遠了,他的主旋律還能讓人跟風,影視制作工業化也是包括京影這樣的大廠一直在喊的口號。

但到了今天,似乎任何試圖拉近與夢工廠距離的舉動都難以如願以償,雙方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大了。

“《特別機動隊》確實是比《天鷹戰士》更加更加成人化的,包括人物和世界觀確實都有些脫離青少年向的動畫,非常的硬核和嚴肅。”

電影策劃部總監張寧看著蹙眉的董事長,微嘆了口氣,解釋著《特別機動隊》為何能比《天鷹戰士》更能贏得主流媒體和官方喉舌的讚譽。

《天鷹戰士》內涵確實足夠,精神分析、青少年心理問題、甚至對人類社會的哲學思考都很深入,但殼子確實是一個少年熱血動畫框架,主角是少年少女,主線也是機甲打怪獸。

《特別機動隊》則不同,從一開始就是成人,女主角是未來世界處理機器及義體人犯罪的專門機構,特別機動隊的隊長。

整個世界架構充滿了細節,一方面想象力爆棚,另一方面又能在現實社會中找到影子,令人細思極恐。

同樣是破桉,從故事的水平和引人驚歎的程度而言還要勝過《疑犯追蹤》。

而探討的命題也嚴肅的讓張寧感到咋舌。

《特別機動隊》上線後,張寧是第一時間追看的,作為電影策劃部總監,他對夢工廠是十分關注的,相信其他公司的高管也同樣如此。

看到一半,他甚至都感覺《特別機動隊》像是《矩陣》的前傳,區別是他認為《特別機動隊》比《矩陣》要深刻的多。

不僅在忒修斯之船的境遇下探討了人的本質是什麼?靈魂是什麼?肉體換成機器還是人嗎?人的記憶可以被修改矇蔽的情況下怎麼定義一個人。

而且還在結尾引出人類的未來結構與進化問題,“網路社會”是一個可以作為“第三主體”,“上層結構”的更為高階的系統,似乎是動畫中所探討的更為終極的革命。

動畫展示了這樣一個令人顫慄的圖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個體性會逐漸喪失,發展到後期會使個人存在的意義喪失。

有種另類的“人類補完計劃”的感覺,只是這次不需要計劃。

儘管張寧已經無數次的被夢工廠的作品所驚豔,但仍舊不免再一次被震動,更有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

他要是夢工廠的電影策劃部總監該有多輕鬆啊。

這《特別機動隊》不就是現成的改編電影的題材嗎?

娛樂圈並不大,雖然夢工廠編劇組聲名在外,但他也是接觸過的,而且也不是沒挖角過夢工廠的員工。

是素質相對比較高,對電影工業的理解往往超出其他公司從業者一頭。

但也就僅此而已。

並沒有值得人特別驚異的地方。

所以關鍵還是陳景行。

田鑫業、郭凡、寧衛強這樣的導演在簽約夢工廠前拍的是什麼電影?現在拍的是什麼作品?

心中湧起一股“生不逢明主”委屈的張總監腹誹之餘還是努力照顧著老闆的情緒:“傅董,動畫現在確實是個風口,我之前跟您說的想法並沒有變,不僅企鵝和幻世網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在佈局動畫產業,江河文化和天潤都開始投資動畫公司。

華國的動畫人才就這麼些,墨這幾年一直在吸納頂尖人才,其他公司都跑馬圈地,要是再不行動可就晚了。”

傅盛陰沉著臉再次拿起報紙,看著上面讓他厭煩的文字,沒有出聲,不知在思考什麼東西,讓張總監有些摸不清領導的頭緒。

張寧也看了《光明日報》這一版對《特別機動隊》的評述,確實是盛讚,但相比對夢工廠之前作品的評論倒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夢工廠是華國四十年來文化事業發展結出的一顆碩果……《火星救援》透出大國氣派,表達宏大情懷,體現華國電影文化自信”之類的評價都沒見董事長這麼大反應呢。

《特別機動隊》何德何能呢?

張總監隱約意識到了可能跟四天前夢工廠宣佈開啟《天鷹戰士》IP電影開發,隨後股票大漲,市值破千億有關。

說實話幾年前他也對夢工廠花那麼多錢投資動畫產業不解,但現在他才明白陳景行這個年輕人有多“高瞻遠矚”了。

如果是京影廠拿到了《天鷹戰士》或者《特別機動隊》的劇本,他們敢去拍嗎?怎麼可能?這電影拍出來得多少錢?

但是先用低成本製作成動畫,吸引受眾,直接變成IP,然後再對IP影視化,這條路跟好來塢的漫改體系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動畫實在是個低成本試錯——當然夢工廠好像沒犯過錯——的絕佳中介啊。

董事長可能是擔心夢工廠用這一套東西打造出華國的漫改體系?

想一想確實值得憂慮,好來塢的其他大廠都被兩大巨頭的漫改逼成什麼樣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真要是在華國也復刻這麼一套,那還真蠻令人絕望的。

而可悲的是,夢工廠的佈局似乎已經成功了,墨的電腦動畫部門已經是華國目前沒有任何疑問的最強動畫製作工作室了。

“你說的對啊。”半晌,傅盛小心地將報紙折了起來。

“你說的對,動畫產業不能視而不見,明天我會召開董事會,我們必須要行動起來了。”

傅盛雖然故作振奮,但心中又難以抑制的生出了些許悲涼。

華國影視產業現在是真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一部他從來沒放在眼裡的動畫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能改編電影,甚至一系列電影的IP了,更是能拉動夢工廠股價大漲。

對動畫的佈局是必須要有行動了。

退一萬步,就算不考慮這種用動畫推廣IP然後反哺電影的模式,動畫電影本身的發展就已經值得警惕了。

今年春節檔一部《大聖歸來》將除了《唐探Ⅱ》之外的真人電影都壓在身下可是讓業內的電影人很是開了一番眼界。

這種事情發生在友商身上大可以看一番笑話,若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讓人難以保持冷靜了。

傅盛從前正是靠著他對華國娛樂圈的深刻理解——壟斷大導演和大明星,織出一張網,攏住明星,打造京圈,將改制後的京影廠發展到巔峰時佔據華國影視產業半壁江山的程度。

而現在,讓他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是,他的這套玩法似乎已經快玩不下去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