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明,秀英,你們也知道深市房價多貴啊,比京城魔都可一點都不差呢,看了好幾個房子,女方父母人家就看中了一個樓盤,說是位置好,將來升值空間也大,117平,410萬!”

二舅媽伸出手掌張開四指,叫苦不迭:“你說說,明明深市又不是沒有兩萬多的房子,但人家呢,偏都看不上,就要買這個樓盤,還說為了將來孩子盡可能少還點,首付不能低於150萬,女方家出75萬,讓我們也出75萬。”

兩位老師不管心裡多膈應,但聽到這個數字還是感到有些汗毛倒豎,一線城市此時買房光首付就能掏空兩個中產家庭的家底,楊老師心裡算了算,如果是自己家就算把其他兩套房子都賣了,加上所有積蓄也就將將夠這個數字。

幸虧自家兒子不用讓他們在這方面發愁。

兩位老師對視了一眼,心中都感到有些慶幸。

楊老師聽到這裡雖然心中的戒心還在,但還是對老二家生出了些同情,二舅媽自然接收到了來自小姑子的同情的眼光,心裡老大不舒服,但想著此來的目的,還是強按下了心緒,為錢低頭也值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我和你哥心裡也明白,這是人家在掂量咱們家呢,這換位思考也能理解,而且輝輝和他物件確實感情不錯,我們也不能硬把人家拆開不是?更不能讓人家小瞧咱們家。”

楊老師同情歸同情,但已打定主意不會提供除了同情以外的任何幫助:“嫂子,你們家也不缺這些錢啊,就不說我哥當年做生意掙得了,你們這些年收租,也該攢下不少了,光家裡的拆遷款就很不少了。”

楊老師拉不下臉面爭是一說,但時不時拿這件事刺一下老對頭還是樂意做的,而且她認為自己說的是實情,當年楊家父母拿宅基地的拆遷款選的是現金,有五十多萬,大部分都給了老二,這些拆遷款再加上二三十萬怎麼也夠了,老二家難道還拿不出二三十萬?她可不信。

二舅媽表情有些繃不住了,既然這小姑子都把拆遷款拿出來說事了,顯然不交底是借不到錢了:“唉,你要說這錢啊,你哥也不是拿不出來,主要是有50萬現在動不了,這次來問你們借錢就是來應一應急,資金周轉過來就還你們了。”

“我哥又開始做生意了?什麼生意啊?”

楊老師邊冷笑邊繼續追根究底。

二舅媽表情有些尷尬:“跟做生意也差不多吧,主要是股市上的事兒。”

“我哥又炒股了?!”楊老師又驚又氣:“他這人怎麼就不長記性啊?”

之前賠了20萬,這次又拿了50萬進去?錢多的沒處花了?

陳老師也在一旁幫腔:“嫂子,這股市有風險啊,二哥又不是沒吃過虧,你們又不缺錢,何必呢?”

二舅媽努力說服著小姑兩口子:“這次和上次不一樣,你哥上一回吃了大虧那是沒有及時賣出,而且是半道出家什麼都不懂,這次你哥拜了個厲害的師傅,那師傅還上過電視呢,預測股市預測的可準了,說現在是大牛市,股市將來要上五千點一萬點的,這時候可絕對不能空倉,要不然財運就斷了,等股市將來過了五千點,才能考慮賣,否則就要後悔一輩子。”

兩位老師有些無語。

二舅媽以為兩人已經被這大好錢景震暈了,繼續再接再厲:“這50萬你哥說現在是不能動的,隨時都在賺錢,這就是下金蛋的母雞,這回問你們借的錢其實就是個周轉資金,等將來從股市裡面賺了大錢了,連本帶利的還你們,絕對比你們存銀行利息高,你們現在借錢,等你哥吃上肉了也能帶你們喝點湯啊,你們是外行人沒有內線訊息,炒股肯定炒不來,你哥拜的那個師傅可不會隨便收徒,放心虧不了你們的。”

楊老師已經聽不下去了,她不打算也沒那個時間精力跟老二家辯論:“嫂子,你說的是有道理,但關鍵是我們沒錢,我和老陳就是吃死工資的老師,跟你們不一樣,這麼多年也就攢下了三套老房子,咱們這房子又不值錢,我也不打算賣,實在是拿不出錢支援你們。”

說完看到二舅媽要張嘴反駁,馬上又打了個補丁:“小景呢,是,是拍了部電影,也掙了些錢,但他這不馬上又開始拍第二部電影了?之前掙得錢都投到第二部電影裡面了,也就是說起來成了點事業,但也拿不出錢來。”

二舅媽聞言笑了笑:“秀英,你可別蒙我,你家小景掙了錢難道沒給你匯?我可聽說給你們轉了一百多萬呢,要我說啊小景確實孝順,不像輝輝,畢業這麼多年沒見他一次回頭錢。”

二舅媽還沒說完,楊老師便瞳孔地震。

看了陳老師一眼,霎那間用眼神交流了無數資訊。

【是你說的?】

【那是你哥你嫂子,我跟他們又不熟,上哪說去啊?】

【那是誰走漏的風聲……啊,是我媽!】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媽那偏心眼,這些年對你好了一些,你就忘乎所以了?這種事怎麼能跟你媽說!】

【我這不是……一時失去了警惕之心嘛】

有一種說法,在多子女家庭,越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長大後越是渴望父母的親情和關愛,越是跟父母親近。

這種親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許並不普遍,但楊老師恰好就是這種患者。

很多父母年紀越老,就越是能意識到女兒和兒子的不同,就越是能體會到女兒在晚年帶來的小棉襖般貼心的價值,當然該給兒子的還得繼續給,只是對女兒會多投入點小恩小惠籠絡一下。

楊家二老就是這樣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跟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楊老師簡直是絕配。

所以兩位老人年紀越大,楊老師和他們的關係反而越好,當年對父母的心結也基本放下了,當然對老二的心結一如既往。

楊老師不僅隔三差五去看兩位老人,經常還會給他們做點飯,平時電話粥也沒少煲。

沒想到,親情的溫暖腐蝕了楊老師的意志,瓦解了基本的警惕之心,在母女之間的親情電話粥中犯下了致命的失誤。

二舅媽不等楊老師否認,繼續苦口婆心:“唉,小景還年輕,可能不懂這些道理,你看那些成功人物,那些有錢人,一旦發達了就會提攜親戚老鄉,為什麼?這眾人拾柴火焰高啊,在社會上闖蕩,單打獨鬥可不行,親戚之間就應該互幫互助,你提攜了親戚,親戚將來也能幫你,你看看那些有錢人誰不是這樣?”

楊老師被叫破了底牌,反倒開始破罐子破摔了:“嫂子你說這話啊,雖有道理,可不適合小景,小景是導演,工作是拍電影,跟做生意可不一樣,咱們這些親戚有誰能替小景拍電影?還是誰能當演員?能當攝影?能當編劇?嫂子,你對電影啊還不太瞭解,電影是藝術,這藝術天賦啊是天生的,靠後天是很難學的,這藝術上的事兒,怎麼互幫怎麼互助啊?”

二舅媽雖然文化不高,但也不是聽不懂諷刺,臉色有些難看,還不等她說話,陳老師便搶先一步把話說開:“嫂子,小景是給我們匯了120萬,但是這筆錢我們是絕對不會動的,拍電影也是有風險的,他拍的第一部電影賺了,但未必將來會一直賺,一旦票房失敗,虧的錢那都是成百萬上千萬,我們自己的錢也不會動,還是一樣的道理。”

以陳老師的本心,如果老二家真到了山窮水盡當然要借,又或者楊老二做了什麼靠譜的生意資金周轉不開,為了兒子買房借錢,也不是不能借,但炒股這種事他是絕對不能幫不能借的,說得好聽,等把股票賣了就能連本帶利還錢,要是虧了呢?就像上次一樣幾十萬打了水漂,難道還能逼老二家賣房賣車還錢?

二舅媽臉色鐵青:“秀英,嫂子還是那句話,親戚間互幫互助才是長久之道,你哥這次在股市上的錢是真的不能動,等你哥將來發達了,難道還會不提攜你們?你們好好想想吧,不要把親戚的情分壞了,親兄妹處成陌生人有什麼意思?”

楊老師氣極反笑:“那我倒要等著看看他能發達到哪裡去?行了,沒必要再說了,我和老陳還要備課呢,沒時間招待你,我們家不是電梯房,下樓梯注意點,別摔著了。”

開門,送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