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新木乃伊》便宜的《矩陣》不負陳景行所望的開始了大殺特殺,首周票房僅有800萬美元,第二周開始大幅擴館,一路擴到了3500家影院,拿下了7300萬的票房,第叄週報收4900萬,叄周累計接近1.3億。

而口碑也一直保持著堅挺, 哪怕大規模上映後,imdb的評分仍舊保持在9分以下,爛番茄和MTC這樣的相對專業的評價網站也保持著非常高的分數,甚至還要超過《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在很多美國人,包括一些精英看來確實是過於的“主旋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主要就是電影中出現了華國的兩個空間站,而且影片中透出的華國發展航天事業的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也並不隱晦。

僅僅是這些就已經讓一些人很不舒服了,甚至有人批評這是華國官方的太空發展的宣傳片,儘管這是個太空災難故事。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情緒,我可以在我的電影中出現你的東西, 甚至表揚你的東西,但你不能在你的電影中赤裸裸的表揚你自己,而且還輸出到我這裡,這就是意識形態宣傳,我宣傳是普世價值,你宣傳就是為superstate張目。

而《矩陣》則完全是個反烏托邦式的科幻電影,正好是目前歐美年輕人非常喜歡也非常流行的一種題材,這也是《矩陣》能被很多年輕人這麼喜愛的原因,畢竟在反烏托邦題材的電影中《矩陣》絕對是天花板的水準。

因此即便再佩戴有有色眼鏡的人也很難從中挑出意識形態的東西,所以儘管仍舊有一些媒體糾結著華國借電影輸出什麼莫須有的思想之類的東西,但絕大部分人都並不關心這一點,也沒有引起什麼輿論話題。

當然《矩陣》的票房還是受到了小規模開畫的影響, 否則是很有可能成為夢工廠的電影中繼《地心引力》後再次突破2億美元的大片。

不過《地心引力》需要和環球分割票房分賬,而《矩陣》則是夢工廠獨吞票房分賬, 雖然與幾大院線達成的分賬協議做了一些讓步, 但也算是夢工廠在北美盈利最多的一部電影了。

而且《矩陣》的周邊收益必然要超過《地心引力》,尤其是dvd、電視和網路版權的收益, 如果說《地心引力》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影院電影, 那麼《矩陣》儘管也有視覺奇觀,但在電視或電腦上也能獲得大部分的觀影體驗。

不過陳景行並沒有把精力一直放到《矩陣》上,國慶後終於又將《火星救援》劇組著急了起來,開始拍火星戲份以外的情節。

《火星救援》剩下的戲份基本就比較容易拍了,火星飛船中的場景是在攝影棚內拍攝,有了參與《地心引力》的製作經驗,還拍攝完了《矩陣》,飛船內的戲份對於無論是劇組還是墨的特效團隊都沒有什麼難度了。

失重戲份是用拍攝《地心引力》的專門用於拍攝失重環境的威亞拍攝的,僅僅是伸縮炮就用了兩臺,事實上整個華國電影界目前的伸縮炮統共也不超過10臺,很多還是從國外租的,可見儘管《地心引力》投資不菲,但其實很大一部分也填補了夢工廠的技術實力和裝置儲備,還是相當划算的。

拍完大棚內的綠幕戲後,最後就是拍攝指揮控制中心的戲份了。

而且是真的指揮控制中心——發射控制中心和新落成的內部裝修相當科幻的空間站有效載荷運控中心指揮控制大廳也都破例對《火星救援》敞開了大門。

雖然說這些場景可以自己搭建或者用綠幕技術也能實現,但是航天部門肯大開方便之門,那當然更好。

而且秉著不用白不用的想法,陳景行還讓控制中心的航天工作人員一起過了把群眾演員的癮。

《火星救援》中地面的領導和其他主要配角自然是演員來演, 其他的在鏡頭中出現的工作人員都是貨真價實的工作人員,當然這也都是經過了航天部門和個人書面同意的。

大廳內,巨大的電子顯示屏被蒙了一層綠布,座位上一陣喧囂的歡呼聲響起,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們摘掉帽子,興奮的臉龐映照在彼此的眼眸中,在歡呼聲中彼此擁抱著,眾人雀躍的動作與表情讓現場彷佛是一場聯歡會一般。

“cut!”陳景行喊完cut後拍著手豎起了大拇指,只覺如釋重負,大廳內的“群演們”也結束了臉上肌肉都要僵掉的笑容,感覺如釋重負。

用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拍攝的結果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戲都能拍十好幾遍,簡直是對雙方的折磨。

陳景行轉身對著笑眯眯站在他身後,一點也沒覺得煩的兩個老人連聲抱歉:“胡主任,任司長,真是不好意思,耽誤大家工作了。”

與陳景行打過不少交道的任司長笑容滿面:“不耽誤,不耽誤,誰說這不是工作了?拍電影也是工作嘛。”

控制中心的胡主任也面容隨和的搭腔道:“老任這話不錯,小陳導演,你拍好電影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援了,該我們感謝你才對……”

陳景行最終還是對兩位大佬的一連串彩虹屁卻之不恭了,航天部門的主動確實有些超出他的預料。

如果說官方對《地心引力》宣發的幫助是任司長力主的,那麼《火星救援》就是真的被航天部門上上下下當成寶貝了。

主要是《地心引力》確實是給華國的航天事業帶來了超乎想象的曝光度。

電影開頭的天宮大型空間站,巡天號太空望遠鏡就不說了,還有最後載著女主角回到的返回地球,化作白晝流星的天宮二號實驗空間站,完全是華國航天的一次大型廣告。

尤其是《地心引力》電影剛剛下映沒幾天,馬上天宮二號實驗空間站就發射成功,而且就在《矩陣》熱映的時候,神舟11號的的兩位航天員也進駐了天宮二號。

不僅是國內的民眾空前關注,就連海外,甚至歐美媒體也都因為《地心引力》而大量報道了華國的天宮二號。

此前對於華國的太空成就,歐美基本是嚴肅的主流媒體會進行小規模的報道,而且還會參雜一些私貨。

而這次,因為《地心引力》在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是熱映的電影,很多非嚴肅媒體,甚至於娛樂、社會、財經之類的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都用“《地心引力》幫助女主角安全落回地球的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想看看《地心引力中》葉博士的逃生艙是什麼樣的嗎?”之類的角度進行了廣泛報道。

而航天員用手機在天宮二號舷窗向外拍攝的照片也登上了國內外的熱搜和報道,因為這個照片就是致敬《地心引力》中女主角在天宮二號中望向窗外地球的鏡頭。

電影與現實強烈而緊密的互動,讓《地心引力》成了華國航天事業,尤其是空間站計劃的史上最強宣傳片。

不僅國內很多民眾都知道了華國未來的空間站計劃,就連國外的網民很多都從媒體瞭解到了華國要在20年前建成真正的空間站,到那時可能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軌的空間站了,如果國際空間站不延長使用的話。

以至於就連官方對未來真正的天宮號大型空間站的概念圖和影片都用的是《地心引力》的片段。

也無怪乎國外一些媒體驚呼要警惕華國正在用新的宣傳手段輸出意識形態,展示成就,衝擊西方的軟實力和價值觀。

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基本航天部門的領導都看過了《火星救援》的劇本,畢竟航天部門也是這部電影的稽核部門,電影局都要往後排。

而《火星救援》比《地心引力》還要主旋律,《地心引力》是太空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本質是災難與求生,而《火星救援》直接就是航天部門的科幻宣傳片。

無論是第一個登上火星,在火星上建立科研基地,還是因為一個被落在火星的倖存航天員而不惜代價的進行營救,再沒有比這更主旋律的了。

在陳景行前世位面,其實就有人把《火星救援》叫做火星版《拯救大兵瑞恩》。

而跟《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樣的是不需要設計一個敵人,一個對手,也跟人類之間的戰爭毫無關系。

是人類探索太空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團結一心的去克服困難,整部電影的氛圍,想要表達的精神和華國一直提倡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相當契合。

可以說對於航天部門來說,《火星救援》是比《湄公河》之於公安部更讓他們重視的電影專案,區別是《湄公河》是公安部發出的命題作文,而《火星救援》則是天上掉的餡餅。

拍完了控制中心的戲份後,雖然《火星救援》還有一些戲份未拍,但整部電影基本也接近殺青了,鬆弛下來的陳景行把他與劇組人員和空間站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的合影一起發到了微博上。

“《火星救援》快殺青了,感謝飛控中心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們,大銀幕見!”

這個訊息也激起了影迷的期待,畢竟傳言中《火星救援》是《地心引力》的續集呢,也是傳言中陳景行要拍的太空叄部曲中的第二部,包括影迷、航天愛好者在內的網民早就期盼已久了,只是自從《矩陣》開始宣發後就很少有這部電影的訊息了。

【景神終於又發微博了!】

【終於找回賬號了嗎?我記得陳導上次發微博還是上次……】

【臥靠!《火星救援》也快拍完了嗎?什麼時候上映啊?是《地心引力》的續集嗎?】

【春節檔!春節檔!】

【樓上想屁吃,《地心引力》的後期特效做了多久?《火星救援》估計跟《地心引力》的特效鏡頭數量不會差多少,怎麼可能春節上】

【《火星救援》拍完應該可以拍《矩陣》第二部了嗎???快去拍《矩陣》!】

【哈哈,樓上你當陳導是生產隊的驢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