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毫無疑問能在電影和流行文化上留下印記的電影,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之一,是革命性的科幻寓言。”

“《矩陣》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電影體驗,而體驗就是它的全部意義所在,它以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和超然的興奮感在影院內轟然爆發。”

“這部電影是一種新型電影,是技術、哲學和驚險動作都富有遠見的溷合體。”

“如果你好奇下一代導演來自哪裡,看看《地心引力》和《矩陣》。”

“《矩陣》是一部超級科幻驚悚片, 揭示了人類的想象力是宇宙中最為寶貴的拯救力量,對於那些一直在等待電影趕上人類想象力的可能性的人來說,不要再等了,《矩陣》就在我們中間。”

“一部瘋狂的未來主義驚悚片,決心壓倒想象力,《矩陣》以一種幾乎無法描述的方式將傳統科幻小說的前提與全新的視覺技術結合在一起,而且完美的呈現在了大銀幕上。”

“向johnson 特別致敬,他創造了一場駭人聽聞、引人入勝的噩夢。”

“觀影過程就是進入網路技術未來的真正願景的旅程, 然後在結束時讓你檢查自己所在的現實, 不得不說《矩陣》完全抬高了我心目中科幻電影的標準,這對我來說太不幸了。”

陳景行美滋滋的看著影評人幾乎一片讚譽的聲音,嘆道:“看來好萊塢還是識貨的嘛。”

負責電影宣發和營銷的部門總監鄭紅一臉笑意的彙報著:“普通觀眾評價也很高,imdb的分數目前是9.2,是夢工廠目前所有電影中的最高分,爛番茄影評人和觀眾的新鮮度分別是92%和94%……MTC也有……

而且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平臺上,《矩陣》的話題熱度也很高,螢火蟲正在和院線接觸,按照這樣的口碑和熱度,說不定有機會大幅擴館, 票房不是沒有一搏之力。”

陳景行點了點頭,他對這番話還是暗自竊喜的, 因為環球不配合, 陳景行也不想被要挾, 所以直接透過螢火蟲發行公司在北美進行了發行。

當然, 沒有了大廠配合, 就憑螢火蟲自然也拿不到多少影院, 所以跟《地心引力》對比鮮明的就是《矩陣》的上映相當的低調。

夢工廠也沒有在北美舉辦什麼首映禮之類的東西, 雖然如果舉辦了,對電影的宣發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是《矩陣》只能算是小規模開畫,這麼點排場辦什麼首映禮也是笑話,於是所幸放手順其自然。

但金子總會發光,影評人和觀眾的反饋都相當高,陳景行在大洋對岸的影迷也相當給力,倒是陰差陽錯走上了網絡營銷的路,在社交媒體上熱度大爆,甚至被網民頂上了推特北美地區的熱榜第二位。

如此高的口碑傳播,也讓《矩陣》的上座率連日升高,甚至白天平均上座率達到了幾乎破紀錄的80%以上,當然這也跟放映《矩陣》的影院比較少有關,甚至出現了很多本地影院沒有《矩陣》排片的影迷驅車趕往其他城市看的新聞,尤其是華人影院幾乎是場場爆滿。

《矩陣》在全北美的開畫影院數量只有780家左右,還主要分佈在東西兩岸,在各大城市也主要集中在華人或亞裔聚居區域,而且排片也不高。

這個開畫館數放到正常的外國電影身上已經算很不錯了,但是作為陳景行的電影來說就算是非常低的數字了,尤其是經過暑期檔的《地心引力》之後。

但沒辦法, 北美市場是高度壟斷的,叄大院線的市場份額就超過了60%,沒有大製片廠或大發行商的配合,這已經是充分利用了陳景行和夢工廠名氣的結果了。

不過好消息是《矩陣》上映後到現在經過了叄天,幾乎每一天上座率和影院排片都在提高,放映《矩陣》的影院數量也提升到了近千家,叄大院線的立場也有所鬆動。

雖然電影票房每天都在逆跌,但影迷們還是越來越著急——這麼好看,這麼震撼的電影,票房為什麼會低呢?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影院都還沒有放映呢?

小規模上映的電影在北美市場根據口碑好壞逐級擴館或減館確實是遊戲規則,但是《矩陣》是一般的電影嗎?

和那些看過了電影就算了,不會上網檢視資料,去imdb刷分的觀眾相比,很多核心觀眾——未必是陳景行的影迷,只是被《矩陣》所吸引所震撼並投入喜愛的活躍觀眾都非常希望《矩陣》能拿到和影片質量相符的票房。

他們都紛紛化身為免費推銷員,在社交媒體和各個論壇網站上為電影攬客。

【這真是我看過最棒的電影!你們一定要去影院,我不能劇透,但《矩陣》完全重新定義了科幻電影。】

【比《地心引力》更好看的電影!】

【據Box Office報道,《矩陣》上週在東瀛、韓國、華國、新加坡等17個國家和地區都拿到了周票房冠軍!推特上他們都刷爆了,為什麼我看不了!咱們國家的電影院是不是患了阿爾茲海默症?!】

【整場電影我都是wow——地過來的,不管是打鬥還是科幻創意,都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在之前的電影中都沒見過!】

【這是值得頂著大雪出門的好電影,這就是我要說的,快去看吧!】

【雖然很刺激,但是真的很驚悚,是一場科幻噩夢,《矩陣》才應該是萬聖節的限定大餐!】

就在影迷們為《矩陣》鼓與呼的時候,就在陳景行和夢工廠一眾高管看著《矩陣》在北美的口碑和熱度不斷發酵而欣喜的時候,也有人為此心中憤懣。

其中心情最惡劣的自然就是環球影業總裁羅伯特·肯特了。

他只是想要拿捏一下夢工廠,想要讓陳景行讓步並從夢工廠的電影計劃中分得更多的蛋糕——什麼《矩陣》的續集和喪屍電影聯合開發,什麼非常規的偽紀錄片形式的外星人故事,這些在他看來都不夠有分量,完全是陳景行這個華國人對傑夫米勒這個狗娘養的敷衍之詞,這些不靠譜的東西不足以買到環球的全球發行服務。

原本他是這麼想的。

但沒想到夢工廠竟然光棍得很,完全不接招,直接就在北美安排發行上映了,完全不顧只拿到了幾百家開畫影院的侷促。

而且現在其他的先不說,《矩陣》的表現確實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不是北美的表現,是海外,或者確切的說是亞洲的表現。

華國的票房劍指4億-5億美元的級別,這就不說了,雖然他仍舊眼熱至極,但那是夢工廠的本土票倉,可是《矩陣》在日韓及東南亞地區的表現簡直是堪稱票房炸彈,比之《地心引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眼瞅著在澳洲、歐洲的幾個國家也要陸續上映了,可以說《矩陣》的熱度是空前的——對於非好萊塢大片來說,而網路是無國界的,關於《矩陣》的熱度和討論早就在社交媒體上醞釀爆發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偏偏北美地區的大部分影院都沒上映《矩陣》,所以在社交媒體上就變成了環北美討論區了。

如此內外夾攻,《矩陣》在還沒在北美大部分影院上映的時候卻在社交媒體上創造了遠超其實際放映規模的熱度。

這種情況下,就連非網絡媒體也從原本幾乎對《矩陣》視而不見開始大篇幅的報道《矩陣》引發的話題和熱度,畢竟你不報道不代表觀眾看不到,網際網路上都這麼火了,還有什麼可矜持的。

這種情況反倒讓《矩陣》將了環球一軍,因為被羅伯特寄予厚望的《新木乃伊》馬上就要上映了。

不僅被《矩陣》先下一城——目前這種輿論下《矩陣》肯定會持續擴館的,直接就成了《新木乃伊》的競爭對手。

而且《新木乃伊》上映前本該預熱到巔峰的熱度也被《矩陣》蓋過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對手,一手促成和夢工廠合作的副總裁傑夫米勒,現在想必快要樂瘋了。

本來應該由環球影業負責在歐美地區發行,並給環球帶來票房分賬的《矩陣》現在一手被他逼成了競爭對手,這一加一減之間的損失可不少。

如果事態繼續發展下去,羅伯特這波極限施壓的操作就變成弄巧成拙了,董事會那邊就不好交代了。

在《矩陣》這少掙的錢還好說,萬一《新木乃伊》以及建立在其上的黑暗宇宙計劃被攪黃了,董事會可不會輕易放過他。

想到此,羅伯特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冷笑了一聲,撥通了一個電話,然後吩咐道:“我不管你怎麼辦,《新木乃伊》首映時我要《矩陣》在主流媒體上的聲音銷聲匿跡!無論如何《新木乃伊》都要在聲勢上蓋住他,我要電視和好萊塢媒體在那一天談論的報道的都是《新木乃伊》!需要多少錢我可以追加宣發預算。

還有,聯絡幾家右翼媒體和……那個華國人和華國公司在北美已經拿走了夠多的票房了,還替華國的文化宣傳張目,這種現象難道不值得警惕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