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恆坐在電腦前,託著下巴,眼神放空。

他本來是要做一期影片的。

但是發了半天呆卻發現自己根本無從下筆,文案寫寫改改,忙活了幾個小時還是被他一鍵清零。

作為C站知名的影視解說類up主,同時也是人盡皆知的“夢吹”,夢工廠出品的每部作品他都會做至少一期影片。

今年以來的《湄公河行動》、《黑鏡》、《訊號:海市蜃樓》,他都是電影上映或者電視劇更新後就立刻做影片進行點評和安利。

當然對於還在院線上映的電影他都會盡量避免劇透, 只是對電影各方面的完成度做一個分析,綜合來做出一個評價。

而且《湄公河》和《海市蜃樓》在網絡平臺上線後,在有了正片的素材後,他還會再做一個完整的詳細的劇情解析。

對於其他在電影院上映的影片,他未必會在第一時間出一個點評影片,往往是一些他感興趣的電影,或者體量非常大的大片才會出影片。

而他的影片往往也都會影響很多人的購票選擇,很多粉絲都是看了他的影片後產生了,或者打消了去電影院看某一部影片的計劃。

而鑑於他的粉絲量與播放量,可以說他對某部電影票房的影響力甚至比很多知名影評人還要大。

他在C站上的這個萊卡星人的賬號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自然也逃不過資本的注視。

所以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片方會在電影上映前,或者在電視劇上線前對他進行公關。

錢自然誰都喜歡,但吳恆能積累到這麼多的粉絲,他本人還是相當聰明的,不會幹殺雞取卵的事。

所以吳恆選擇了說真話, 而且只說真話的模式。

他要真覺得是好電影,就會出影片做安利。

如果他認為是爛片,就不出影片,不做安利, 也不做貶低,也不會要片方的錢。

當然這是對於電影而言,對於電視劇上線他還是該噴噴, 該罵罵,該誇誇。

畢竟電視劇要的就是播放量,是關注度,他罵的越狠,說不定還給人家增加流量呢。

但是對於電影而言,正面口碑和負面口碑真的會極大地影響票房。

真把資本逼急眼了,他這小胳膊小腿兒也鬥不過。

而對於夢工廠的電影,陳景行的電影,他則一直秉承著“自來水”的態度。

這當然不是說他的立場就是逢夢必誇,而是夢工廠真的還沒讓他失望過。

吳恆自認自己是一個非常客觀的影視Up主,他對自己被很多人稱為“C站第一夢吹”感到非常不忿。

吳恆其實很多次的想象過如果夢工廠的下一部作品拉胯了,他也會鐵面無私的批評,讓大家看看,我真不是某人的腦殘粉。

問題是這一天一直沒有到來。

陳景行始終沒有給他展現自己客觀清醒中立立場的機會呀。

夢工廠並不知道他有這樣的煩惱,所以還是照例寄給了他《地心引力》的首映票,吳恆也是例行的更新了動態,說自己參加完《地心引力》的首映後會出一期影片進行打分評價。

而當看完首映的他回到家裡, 待心中的震撼慢慢淡去, 準備寫稿子的時候卻發現他完全寫不出東西來。

如果有完整的影片素材,讓他把這部電影拉片完整的捋一遍,他甚至能夠一口氣出兩三期的影片。

但《地心引力》卻是如此的特別,反而讓他有種狗咬刺蝟,無從下嘴的感覺。

以前他在電影剛上映後做的電影評價影片,要麼是用預告片的素材來填充影片的畫面,要麼是用表情包讓他的影片不至於黑屏。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電影本身是劇情片,在儘量不劇透的情況下,他也能夠言之有物的從電影的各個維度撰寫文案。

《地心引力》算是劇情片嗎?當然也算。

可是現在讓吳恆感到棘手和驚訝的是,在沒有影片素材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將他在電影院看到的那部電影介紹給自己的觀眾們。

不,哪怕有完整的影片他也做不到。

這部電影在你出了電影院後就沒什麼好解說的了。

當他努力嘗試想寫文案來概括這部電影的劇情的時候,他就發現了《地心引力》的劇情太過簡單,簡單到幾乎能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出來。

可是他概括的是《地心引力》嗎?

他從來沒有哪一刻是如此的肯定,《地心引力》是屬於電影院的電影,而且只有在電影院,它才是《地心引力》。

而且最好還是在imax+3D影廳。

只有在巨幕上,只有在影院裡,在管絃交響樂與震撼人心的畫面中,你才能真正看到這部電影。

當吳恆在電腦上重新看了一遍《地心引力》的預告片後,他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本來讓他興奮無比的,不知刷了多少遍的預告片此刻在他眼中卻味同嚼蠟。

雖然畫面仍舊是那個畫面,但二者截然不同。

電影院中的那個《地心引力》,與這個25寸電腦屏幕上的《地心引力》完全是兩部電影。

哪怕他寫出再花團錦簇的稿子,哪怕他現在就擁有《地心引力》的完整影片素材,但他做出的影片跟那部電影永遠不是同一個東西,指向的也不是同一部電影。

他的粉絲,他的觀眾從他這裡也永遠得不到這部堪稱偉大的電影的真正資訊。

吳恆心中甚至生出了一個詭異的想法,用任何影片素材,即便是《地心引力》預告片的影片素材去介紹這部電影,去解說這部電影都是對《地心引力》本身的玷汙。

這個突如其來的念頭甚至讓他有些哭笑不得,他不得不再次喃喃的告誡自己。

“吳恆,你不是陳景行的腦殘粉!快停下這種肉麻的想法!”

但他思慮再三,還是痛苦的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

鴿了這一期影片。

斷更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吳恆如釋重負的在他的賬號下發出了一條動態。

“觀眾老爺們,萊卡不得不在此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地心引力》的點評影片恐怕無法和大家見面了。

對於《地心引力》,我只有三句話要講。

震撼人心!

別猶豫了,快去電影院看!

當它下映後,你就再也看不到這部電影了。”

發完這條動態後,吳恆便心滿意足的關了電腦,拿起手機躺在床上開始了快樂的衝浪。

不過在衝浪之前他還記得開啟購票軟體,準備明天二刷《地心引力》,不,至少三刷。

作為粉絲量超過200萬的up主,萊卡星人的這條動態發出去後,自然很快的就引來了粉絲的關注和評論。

[什麼情況?這就鴿了?]

[不是,其他電影不做影片也就罷了,《地心引力》哪怕不談他是陳景行的電影,也算是今年最重量級的影片啊,這不做影片完全說不過去啊!]

[我宣佈萊卡星人改名萊鴿星人]

[為什麼我有種不祥的預感啊,我已經把明天的票買了,如果陳景行真的翻車了,我寧可不看,不想接受這樣的打擊]

[震撼人心這四個字我已經快看吐了,就沒有點具體的東西嗎?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水軍風]

[好歹說一下劇情怎麼樣啊?我原本是不信的,但我現在真的有點懷疑了,不會陳景行這次真的翻車了吧?]

[有理由懷疑是夢工廠的工作人員拿槍頂著萊卡敲下的這幾句話]

[沒有想到,C站第一夢吹連做個影片真情實感的讚美都贊不出來嗎?不知為何我現在有了退票的衝動]

[樓上大尾巴狼裝什麼呢?黑子發言之前起碼先把自己以前的動態記錄隱藏好啊,看你以前的發言就知道又是個ptsd患者,這麼討厭陳景行,還買《地心引力》的電影票,受虐狂啊?]

[獻禮片我敢不買啊?你不買我不買,陳景行不就只能求他的電影局爸爸組織各個單位觀影了?再像前一陣,央視新聞和官媒集中報道轉發一波,哪個單位敢不看啊?]

[有本事說話算話,趕緊退票,我也想買明天的電影票,結果發現中間全坐滿了,基本只能買到犄角旮旯了,陳導不缺你一張電影票]

知名影視解說類up主的鴿影片的決定並非個例。

事實上所有在第一時間看了《地心引力》的觀眾,當有人問起他們這部電影怎麼樣的時候,他們的回答基本都是“震撼人心”,“不可思議”。

如果要求說的再稍微具體一點,那就是“特效太棒了”,“特效無敵”,“音樂太棒了”,“配樂絕了”,“感動的想哭”,“像是做了一場夢”之類的評價。

在很多人眼中有一種非常微妙的水軍風。

歷來好的電影,也包括陳景行和夢工廠的電影,大部分看過電影的觀眾在發表對電影的讚美時通常都是言之有物的。

哪怕是顧及到不能劇透,但也通常能對劇情發表一些具體的看法,即便是燒腦、驚悚、神轉折亦或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些都是能讓路人感興趣的標籤。

而對於《地心引力》的讚美,則幾乎是呈現出了統一的“言之無物”。

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特效與配樂上,對劇情如果有其他詞匯的話,那就是毫無尿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通常來說當一部電影,人們對其讚美的焦點都集中在特效上的時候,那就足夠讓人擔心了。

有這種擔心的人不是一個兩個,甚至更有人認為這是夢工廠僱用水軍進行壟斷式的口碑營銷,尤其再加上這部電影被官方支援,上映前聲勢浩大的獻禮片陣勢,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市場的。

但是這完全沒有沒有影響到《地心引力》第二天預售的爆發式增長。

因為凡是在電影院看過《地心引力》的人,幾乎無一差評。

這種驚人的成就足以抵消很多人對“言之無物”的讚美的懷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