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罕見的劇集,也許是第一部可以將其稱為信息時代的警世寓言。

《黑鏡》的每一集都是獨立的,但主題和想法就像蠕蟲病毒一樣在你的大腦中湧動。

這部劇中的世界雖然不是我們熟悉的由白人組成的社會,但任何看過這部劇的人都會明白這就是我們的現代文明,在現實中我們追求手機更薄,介面更流暢,誘惑更大。

但《黑鏡》並沒有為如此有前景的未來歡呼雀躍,而是選擇了我們忽略的現代社會中早已積累的結痂。

這部劇的每一個小時都會對我們創造的世界以及我們正在創造的世界提出粗魯、無情的問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可能令人困惑的技術,然後在你甚至還來不及尋求答案之前,它就會讓你成為劇中的同謀。

你可能不喜歡你看到的東西,甚至會刺痛你,但你也不會把它關掉。

如果這聽起來不像是傳統電視劇,那是因為它確實不是。

我還記得我在看第一集時,讓我先是笑著捂住嘴,然後慢慢地露出恐懼。

你無法預測它接下來要去的地方,《黑鏡》每一集的故事都是一個火藥箱,一個接一個,充滿挑釁和異議。

幾乎每一集都旨在讓您思考,特別是一些迅速紮根的技術進步,我們很容易認為它們是理所當然的。

例如,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利用一項服務,使她能夠與死去的男朋友近似地維持一段持續的關係(透過即時通訊軟體聊天),即使是為了減輕她的痛苦,這是否健康?

巧妙的劇本和出色的表演,每一集都不斷地將我們帶到各種各樣的憂慮中,帶有黑暗的諷刺色彩,這使其與目前電視上的大部分內容區分開來。

但《黑鏡》讓我瞠目結舌的主要原因還是Johnson 本人。

難以置信,這樣對現代文明不留情面的極具思想性的批評的劇集是來自華國,來自這個國家的一個年輕的過分的導演。

儘管給我們帶來了《彗星》、《致命身份》、《原始碼》這樣充滿想象力的科幻影片,但這位華國導演的野心和對現代文明的思考超出了我的預料……

他的想象力不僅是趣味十足的,而且還是辛辣的……”

“咳,又看粉絲對你的彩虹屁呢?”

唐歆愜意的走在惠靈頓路邊的石磚道上,陳景行戴著墨鏡跟在她身後,一邊當低頭族,一邊紳士的為她打起了遮陽傘。

“比影迷吹的過癮,是個挺有名的影評家。”陳景行得瑟的炫耀著:“還是文化人的吹捧聽起來更爽一些。”

“影評家?”唐歆還是很瞭解陳景行的作派的:“不是國內的?你的《地心引力》不是還沒上映?影評家也開始吹預告片了嗎?”

在她印象中陳景行對國內的影評人評價普遍都不太高,影評家這三個字完全不像是從他嘴裡吐出的詞彙。

“《綜藝》的著名影評家德裡克寫的影評,是對《黑鏡》這部劇的影評。”

《黑鏡》在國內播出第一集引發了話題熱度後,國外的流媒體就找來了,經過了短暫的談判,以870萬美金的價格將海外網路版權賣給了網飛。

網飛購買下版權過了一週做好翻譯文字後就迅速上線了。

當然目前一次性放出的只有前四集,因為在協議中,夢工廠要求網飛放出的集數不能超過華國國內的更新進度,國內首播後過了一個月,只更新到第四集。

如果外網出了第五集,那麼影片一定會在瞬間傳回國內,畢竟《黑鏡》是目前網路熱議的火劇。

《黑鏡》在網飛上線後也迅速引發了網路話題,網飛的推薦力度是很大的,畢竟編劇是陳景行,也算是能沾上陳景行的名氣,歐美電視劇產業是編劇中心制,所以這部劇在他們看來完全可以看作是陳景行的作品。

當然因為《黑鏡》到底不是英語劇集,討論熱度肯定是不如國內,但也算是目前在歐美正在熱播的劇集中能排的上號的網劇了。

而這部氣質非常獨特的科幻迷你劇不僅贏得了年輕人的喜愛,也同樣讓很多影評人為之驚異,一些影評人也為了這部劇寫了不少文章。

這些對《黑鏡》不惜溢美之詞的影評中,最大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有“好萊塢聖經”之稱的《綜藝》著名影評家德裡克·懷特發表的文章。

在影評中,他甚至將《黑鏡》比作信息時代的“警世寓言”。

“臭屁吧你就,哎,傘,把傘拿近點……”

陳景行戴著墨鏡對著路人的眼光微笑以對,低聲對妻子抱怨道:“說真的,你沒發現路人都對你這種即使是接近隆冬時節也要打傘遮陽的行為投來的眼光嗎?”

四月份的紐西蘭已經是深秋了,當然氣溫並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宜人。

“相比路人的目光,我更不能接受結了個婚就曬黑的結局。”唐歆搶過遮陽傘來自己撐著,回答了陳景行有些打趣的問題:“放棄說服我享受陽光吧,我是決不可能答應的。”

兩人的旅行結婚說是周遊各國,其實主要就是在紐西蘭旅遊,主要是陳景行和唐歆都不捨得離開這個氣候與景色都很宜人的地方。

唐歆的心情相當不錯,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我簡直愛上紐西蘭了,這裡簡直就是天堂,清新原始氣候舒適,要不等咱們兩個退休了就來這裡買個房子常住不走吧,住在這裡,感覺像是和繁忙的商業世界徹底沒有了瓜葛,像是在另一個世界。”

“不用等退休啊,現在就可以買。”陳景行做出大款的模樣,當然他也確實是富豪。

“你天天忙著拍電影,哪有時間來住啊。”唐歆翻了個白眼,開著玩笑:“還是等你哪一天真的江郎才盡了,再說吧。”

“那估計快了,也就再有幾年的事了。”陳景行似開玩笑似認真的說道:“不過我還是會繼續拍電影,只是拍攝速度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快了,別說一年兩部,兩年一部都夠嗆,到時候咱們就可以長來住了,我也能在這裡安靜的構思劇本。”

“行,你什麼時候江郎才盡了通知我一聲,我就辭職,到時候我在這開一家書店,你呢就寫劇本。”唐歆配合著陳景行的玩笑,暢想著將來的美好生活:“哦,對了,《黑鏡》最後一集應該是今天更新吧,快到時間了,我要趕緊回去看,我問你劇情你連一丁點資訊都吝嗇的透露……”

陳景行喊冤:“我那不是怕你被劇透了?到時候看不爽又來怪我,第四集不就是這樣……”

……

“哇,明哥,你這地方選的不錯誒,我之前還以為是那種KTV的大包廂一樣的地方呢,”魯驍一進門就看見面前的巨大螢幕,環視著廳內的佈置和陳設,對著李唯明讚歎道。

李唯明是陳景行貼吧的吧主,因為《黑鏡》馬上要迎來最後一集了,所以他就組織了個室內線下觀劇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陳景行的影迷數量已經算是比較可觀了,在導演中堪稱一騎絕塵,當然他這次的線下觀劇活動也沒有侷限在吧友中,包括微博和各大論壇,都發了線下觀劇活動通知,即便是侷限在京城的影迷,報名人數還是相當踴躍。

線下觀影和線下觀劇目前在國內已經越來越廣泛了,尤其是線下觀影是各大明星的粉絲後援會組織粉絲包場觀影的重要途徑。

線下觀劇活動在國內開始是美劇劇迷最先組織起來的,畢竟這種活動形式也是從國外進來的,而過去歐美劇劇迷一般分佈在一線城市,有足夠的條件和意願組織起活動。

後來也被引入到了流量經濟中,很多有年輕流量明星出演的電視劇,流量明星的粉絲後援會也會組織線下觀劇,倒不是貢獻收視率,而是增強粉絲黏性的一種相當於團建的活動,而且有時候甚至明星本人都會到場與粉絲互動。

而陳景行的粉絲,雖然大都自稱影迷,也一直強調自己跟流量粉絲的模式不一樣,但其實黏性和投入程度也比較接近明星粉絲了。

導演一般是沒有多少粉絲的,但是一旦有了粉絲那通常忠實程度就相當高了。

從去年《原始碼》上映後,因為陳景行影迷數量的快速增長,李唯明就打算舉辦個線下觀影會或者觀劇會,但是夢工廠繼《原始碼》後上映的下一部電影《湄公河》畢竟不是陳景行導演的作品,也不是科幻作品,所以李唯明也就沒有行動起來。

之前的電視劇《訊號》大結局,因為他正好忙於工作,也錯過了。

之後的都是動畫劇集,自然也就沒有組織線下活動。

到了《黑鏡》,在第四集剛剛播出後,李唯明就決定要在最後一集組織願意報名的在京城的陳景行影迷線下觀劇。

地點定在了一家經常舉辦粉絲見面會、線下觀影觀劇會的俱樂部,地方寬敞,還有一個led大屏幕,可以接收網路訊號,播放網路影片。

“按照常理,第五集應該會放個大招吧?畢竟是最後一集了,美劇不都這樣?”

能容納一百多人的座位基本已經坐滿,距離第五集上線還有一段時間,眾人都是陳景行的影迷,審美品位共同語言還是挺多的,在吧主李唯明的帶領下聊得熱火朝天。

“什麼算大招呢?我覺得集集是大招啊。”一個圓臉女生出言反駁道。

魯驍撓了撓頭:“我的意思就是劇情更刺激一點,或者場面更大一些?”

“我懂你,雖然每一集都挺好看的吧,但是後面三集確實都不如第一集刺激,還是第一集內容更深一些。”有人出聲附和。

“你那只是覺得內容更深嗎?我都不好意思點破你,哈哈……”

“我倒覺得第二集更好看……”

“第三集更有意思,跟第一集一樣很有現實感……”

“我對第四集感觸更深,雖然我是單身狗吧,但是我母親去年剛剛去世,我特別能理解女主……”

第二百七十八章 線下觀劇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