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在第一集播出後,透過男主角X豬這個獵奇元素製造了爆炸性的話題和傳播速度,再結合本身劇的質量,獲得了廣泛的甚至是有些超出了電視劇本身應匹配的影響。

《黑鏡》的首集故事你說不清他諷刺了什麼,但又覺得他諷刺了所有。

也為此引發了網民的發散式解讀,一集電視劇彷彿是一起社會事件般,製造了一個網民廣泛參與的社會話題。

這樣廣泛的參與度和熱度,讓觀眾對《黑鏡》第二集的期待與關注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哪怕在三個網路影片平臺中都需要付費才能觀看。

很多人都等在手機、電腦前看看夢工廠在第二集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包括營銷號和媒體也都關注著第二集的上線,這年頭時間就是金錢。

萬一第二集中也製造出X豬那樣,或者與其類似的噱頭,也可以第一時間寫文章發出去啊。

也因此除了C站上《黑鏡》的單獨點播付費量暴漲外,幻世網和企鵝影片也都在後面偷笑著數錢。

一部引發了社會話題討論,而且第二集還非常受人期待的電視劇能帶來的會員轉化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兩家影片網站的高管們現在唯一的念頭就是夢工廠已經在製作中的下一部劇《疑犯追蹤》一定要儘可能說服陳景行拿到獨播權。

如果沒有另一家網絡平臺,獨播權能帶來的會員轉化恐怕會超出想象,不止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的分流讓人覺得可惜,C站的分流效應就已經讓兩家大平臺心疼了。

C站除了對年輕網民的吸引力和黏著度很高之外,因為目前沒有推出付費會員制度,所以《黑鏡》全集打包點播付費只需要6元,低於幻世和企鵝至少15元的月度會員費,就讓很多不想為兩大影片平臺其他內容買單,只想看《黑鏡》的的網民會傾向於選擇C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為有如此高的關注度,第二集也創造了非常驚人的播放資料,同時也引發了同樣驚人的點評熱度。

這倒不稀奇,既然你把這麼多人的胃口吊起來了,大家都期待你的第二集,那麼無論是失望還是覺得差強人意,看了第二集的觀眾都會樂於在網上反饋自己的觀影體驗和評價。

而第二集上線後,確實有不少失望的聲音冒出。

因為第一集爆火後,是有不少觀眾追這部劇就是衝著獵奇去的,有第一集的“男主X豬”這麼大的噱頭在前,第二集就未免顯得不夠刺激。

而且第二集講的是個親子故事,有關教育孩子的題材,從這個故事背景來說也沒有太強的吸引力。

跟第一集又是小女孩神秘失蹤,又是頂流明星,又是綁匪勒索的情節沒法比,視角也沒有第一集那麼大,從媒體到民眾,展示了個遍,是整個社會層面的諷刺和抨擊。

第二集中視角僅僅侷限在母女之間,侷限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就顯得格局沒有那麼大。

不過在初步的批評和失望聲音後,還是有很多人跳出來反駁這樣的言論,甚至認為批評者太過淺薄,第二集的震撼與力度絕對不下於首集。

【破案了!破案了!原來黑鏡開頭的鏡子破裂裂紋是第二集中控制器螢幕上的裂紋!】

【這一集的沉重絕對不弱於第一集,哪怕拋開新穎的科幻設定(雖然晶片植入大腦的創意早已有之,但是對於晶片的設定卻相當具有新意,尤其是那個用馬賽克的“遮蔽機制”,非常有創意),科幻創意是夢工廠的強項,這點先不去探討。

這一集簡直精準而且非常狠的切中了當代人撫養教育孩子的焦慮感,我相信為人父母的觀眾看過後都會背後生出冷汗。

想想現實吧,現在有多少家庭甚至教室中都開始出現攝像頭了,定位孩子的電子產品日新月異……這哪兒是《黑鏡》啊,這分明就是現實!

我家孩子上的私立幼兒園的教室裡就有攝像頭,老師會告訴家長密碼,家長登陸專門的app隨時能檢視監控,驚悚的是我和其他家長們都沒覺得有任何問題!

夢工廠的科幻創意你初看會覺得腦洞大,很驚豔,但實際上都是從生活細節中提煉昇華而出的,魔鬼都藏在細節中!

所以,天使公司的“無菌育兒”計劃如果真能在技術上實現,在我們國家絕對會受歡迎。如果有人突然告訴家長有這樣一種技術,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看管、保護孩子,就算有人能意識到它存在的隱患,我相信仍然會有許多人難以抗拒它。

不必對人性有信心,多數家長們沒有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古今中外,真正能把孩子當做獨立個體的父母少之又少,畢竟“少不更事”的兒童還不具備獨立人格,家長作為監護人有全權處理的責任和義務……而孩子可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被迫植入了將會伴隨她一生的夢魘】

當然也有認為這一集的“批判”和“諷刺”有些過於生硬,並不客觀的聲音。

【試想一下另一個結局,假如在中間那裡,女兒出了意外,多次沒有保護措施的和男友發生了關係,懷孕後墮胎傷害了自己的身體,甚至毀了學業和將來的人生,而母親始終堅持“隱私承諾”,不重新啟用控制器。

你們又會用怎樣的方式去批判這位母親?

不管是劇中編劇的傾向,還是有些人的點評,似乎從一開始就給母親定了一個“監視”的原罪,似乎認為一個孩子九歲之前的遭遇能決定她今後的所有的行為,似乎認為九歲到十六歲是不存在的七年。

其實說白了,就是完全把自己代入了這位女兒,認為自己當前的所有失敗,都是源於父母的教育問題,推卸自己成為一個loser自己應負的責任

對於劇中的女兒。

她未成年性行為還不避孕,是因為母親監視過遮蔽過。

她砸母親腦袋,也是因為母親監視過遮蔽過。

就像你認為自己現在遇到的種種困難,都是因為父母的教育缺失。

最終女兒用控制器狂砸母親的頭,在這種時候竟然還有人為之叫好,認為獲得了自由,願你也有一天被孩子以自由為名砸破腦袋!】

而除了這種圍繞著教育發生的點評和爭論外,也有一些善於發散思維的網民把劇中的親子關係代換到了宏觀的國家與民眾之間的關係,並引來了更激烈的爭論。

不過不管如何,或許對第二集有失望和批評的聲音比第一集更多,但是引發的話題和熱度卻沒怎麼減少。

甚至於相比第一集的表達稍顯抽象,第二集引發的親子關係和教育話題顯得更接地氣,或者說更能引起人的共鳴,畢竟教育焦慮是華國永恆不變的主題。

所以第二集在網上引發的討論反倒更加激烈,網民的參與度也更加廣泛,只是比第一集少了很多獵奇的話題性。

而且《黑鏡》在大眾評分網站的分數也沒有因為第二集的開播而有任何下降。

首集播出三天後,豆瓣就開分了,9.6分,已經跟首播過去了大半年從9.7降到9.6的《訊號》電視劇持平了。

第二集播出後,打分人數又有一波暴漲,但是分數並沒有變化,仍舊維持著9.6的分數。

而除了這一集中探討的一些社會話題之外,《黑鏡》本身也被很多網友吐槽為“致鬱神劇”。

很多看過《黑鏡》前兩集的人都認為這部劇會讓人產生沮喪甚至抑鬱的情緒,其實從內容上來看兩集都沒有什麼催淚的劇情,甚至還有一些驚悚的內容,但確實又會讓人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除此之外,《黑鏡》前兩集的題材型別也讓很多影迷,乃至影評人感到耳目一新。

《黑鏡》在開播之前就是以科幻劇的標籤進行宣傳的,在影片平臺上標註的型別也是科幻,劇情。

而在第一集中其實沒有展現什麼大眾概念下的科幻元素,在第二集也沒有對未來社會的描繪和展示,只是透過晶片、控制器與遮蔽馬賽克這三種元素形成了第二集核心的科幻設定。

首集播出後,更大的輿論聲音都關注在獵奇的劇情上,以及其所諷刺隱喻的社會現象,因此直到第二集後,才有影評人和影迷真正開始討論起《黑鏡》的科幻概念。

很多人都認可《黑鏡》創造了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人們印象中的科幻題材,它展示的是一種技術烏托邦。

甚至就是基於現有的現代文明技術之上的烏托邦對映。

【《黑鏡》不是反烏托邦,而是映照出科技烏托邦的真實鏡子。

雖然到目前為止,只出了兩集,但每一集都讓我思考,讓我回去再看一遍,讓我問自己為什麼以前從未想過這件事。

......它不是關於科學,而是現代科技如何影響人類,又如何解構我們的道德和倫理。

以這個角度看,僅僅從立意來說,《黑鏡》就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影視劇了,儘管還有三集沒有播出,但是我願意冒著被打臉的風險讚歎一下這部劇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作品之一,它以我從未見識過的創造性和全新的視角涵蓋了整個現代人類生活。

前兩集每一集的技術主題非常發人深省,劇情中的那些小細節讓人感覺這一集的故事隨時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現在或將來。

夢工廠和陳景行的野心再一次的超出了我們的預料,這家了不起的公司不僅踢開了華國科幻影視的大門,而且還一次次的重新整理著我們對科幻的理解和認識。

最讓我佩服陳景行導演和夢工廠的就是從去年的《戰艦》開始,他們不避諱甚至是很樂於用影視劇作品來探討嚴肅的命題,關於個人的,關於道德的,乃至關於文明的……】

這是來自某專業影評人的評價,此人通常只對電影做影評,很少對電視劇進行點評,上一次破例就是對《宇宙超級戰艦》這個動畫劇集,而這一次更是罕見的在《黑鏡》僅播了兩集的情況下就不惜溢美之詞發了一篇影評。

就這樣在紛紛揚揚的討論中,沒有在電視上播出的《黑鏡》在僅僅播出兩集後就成為了第一部能被稱為現象級電視劇的網劇。

第二百七十四章 現象級網劇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