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不聊這個了,聽你說你的下一部電影還是跟太空題材有關,我就把任司長叫來了,任司長可是一直對你很好奇啊,這次我一說他就迫不及待的過來了。”

秦中和很快把話題轉到了陳景行的新電影上,拉攏夢工廠,深化和夢工廠的合作也是他想要推進的方向,所以他對於陳景行遞出的合作意向是相當重視的。

說夢工廠是目前華國最具創造力的文化企業一點不過分,也是少有的品牌具有市場號召力的電影公司。

從商業上看,與夢工廠合作開發影視專案絕對是有利可圖的,國企的業績壓力也不輕。

而且國家提倡的要拍好主旋律電影,講好主旋律故事,這可不容易實現,作為影視行業的“長子”,這個任務是當仁不讓的落在國影的肩膀上的。

講好主旋律故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

自己人吧,拍出來的觀眾不愛看,交給真正有水平的電影人吧,人家有藝術追求,意識形態也未必和你一樣。

你要皆大歡喜正能量,人家給你拍悲劇,你要弘揚的精神,人家給你夾帶私貨,總之就是影視界的先進生產力和創造力跟你不是一條道。

而從《訊號》、《原始碼》到《湄公河》,再到《地心引力》,陳景行倒是能把主旋律的價值和讓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完美融合,而且還是以科幻題材或華國少有的型別電影的方式展現出來,還能輸出到國外。

對於秦中和來說,和夢工廠能夠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關係和合作,是他非常想要推進的方向,甚至關乎到國影未來的發展戰略。

“小陳導演,你這次是又想製造什麼太空災難啊?又想毀掉咱們國家的哪個太空專案啊?”神采奕奕,而且全身上下有種知識分子氣質的任司長笑著問道,雖然像是開玩笑的問話,但是語氣中能聽出一絲好奇和期待。

任司長就是秦中和曾經跟陳景行提到的看過《地心引力》初剪版後讚不絕口的航天口領導,技術官員出身,也同樣是這部電影對口部門的稽核人。

“領導你這話像是我專門跟我國的太空飛行器過不去似的,這次倒算不上什麼太空災難,主要講的就是一個航天員因為意外事故,孤身一人被落在火星,靠在火星種土豆撐過五百多天,等來營救的故事。”

即便陳景行之前說過他的下部電影還跟太空題材有關,但是秦中和和任司長仍舊對他說的這個電影故事沒有絲毫心理準備。

“你沒來之前,我和任司長還打過賭,我猜的是登月有關的,任司長倒是腦洞大開猜的是探索飛船在宇宙中發生的故事,你這是打了個措手不及啊,哈哈……”

秦中和只覺得每次跟陳景行溝通專案,都有些跟不上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思路,有種精神病人思路廣的感覺。

科幻電影跟火星有關,這還算常規思路,在火星上種土豆這就不是正常人能想出來的東西了。

種土豆這麼接地氣的故事跟火星聯絡起來,顯得相當魔幻。

陳景行很快就把整個故事的主線大致說了一遍,包括主角是怎麼被落在火星的,大難不死活過來後,怎麼弄出一個“蔬菜大棚”,又是透過什麼辦法在火星上種出土豆的。

還有華國航天局要透過什麼樣的辦法營救男主。

《火星救援》最特別的氣質是導演沒有加入任何藝術上的深入思考,同型別的《火星任務》,《星際探索》甚至包括原版的《地心引力》,用不好聽的話說就是多愁善感,傷感而老套。

科幻只是皮,導演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才是本,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大多數經典科幻片都是如此。

《火星救援》的特殊之處在於具有極其強烈的科學樂觀主義精神,沒有任何消極的意涵,出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不管是孤身一人在火星上求存的男主角,還是地球上的航天部門,都有且只有在解決問題。

但靜默的行動有靜默的力量,不停地計算、思考、失敗、重來,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在很多科幻電影都有探討宏大命題甚至以悲天憫人的心態看待宇宙探索時,《火星救援》顯得比較另類。

聽完陳景行述說的這個對太空探索具有極強樂觀精神的故事後,秦中和和任司長都陷入了沉默。

“你這是一個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啊……”還是任司長把整個故事捋完後給了個比較精確地概括。

任司長一邊思索一邊說道:“剛開始聽有些不靠譜,但是聽到後面,又感覺還有點可行性啊……小陳導演,感覺你對航天技術有很深的瞭解啊。

火星飛船用霍爾推進器飛行……這個其實也是目前研究的一項重點。

用火星登陸艙的火箭燃料也就是聯氨,先用鉑分解出氫氣,再混上氧氣燃燒產生水……用壓縮抽乾的糞便當肥料……用十六進制演算法傳遞訊息……

其實都是蠻有可行性的,陳導啊,我怎麼感覺你這是早就想在火星上種土豆呢?構思了不少時間吧?”

面對專業人士的調侃,陳景行只能連連謙虛:“是偶然看了一本科幻小說帶來的靈感,再說這不還是要靠您給意見嗎?劇本還沒寫好呢。”

《火星救援》還真是小說改編的,而且陳景行在完善這個劇本的時候還想到了另一本跟火星有關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

這本小說和《火星救援》是有類似之處的,區別是《死在火星上》的設定更加極端,是地球消失後,只剩下在火星基地的男主和火星軌道空間站的女主,以及一個叫老貓的人工智慧。

但是這部小說的整體基調是絕望的,無論前期怎麼故作樂觀,和老貓鬥嘴說相聲,但是除了機械降神外,失去了地球孤零零活在火星上的兩個人類又怎麼可能有希望呢?

而機械降神火星智慧文明又很容易破壞故事硬核科幻的氣質。

從陳景行的角度看,《死在火星上》的商業性是不如《火星救援》的。

但是不代表《死在火星上》就沒有改編影視劇的價值,甚至價值大大的有,未來無論是拍電視劇還是電影都不錯。

當然這是將來了,《火星救援》的劇本還未成型,需要航天部門的顧問或專家來幫忙完善,這並不是陳景行的謙詞。

畢竟故事以華國航天事業為主角,最終劇本的落地肯定要經過華國航天專家顧問的檢驗,尤其是最後陳景行改了國際合作的內容,不管是長九還是長五的用途,還是運送補給或利用引力彈弓直接營救的方案都確實需要參考專業人士的意見。

雖然《火星救援》是一部科幻片,不是科學紀錄片,未必要事事合理,但是陳景行對這部電影的定位和《地心引力》其實差不多,都是近未來的太空災難電影,硬核是不能丟掉的氣質。

能夠合理能夠嚴謹符合科學的地方就要盡力做到。

“你這《地心引力》都沒上映呢,八億說不定要打水漂了,還敢投入巨資再開一個太空科幻專案啊?”

秦中和其實已經非常心動了,但是想到《地心引力》的投資成本,他心裡還是有點發毛,是不是太冒險了?

陳景行搖了搖頭:“《火星救援》的製作成本遠比不上《地心引力》的,《地心引力》幾乎每個鏡頭都是cg渲染,國內沒有這種水平的特效工作室,用好萊塢的特效公司搞這種cg電影自然貴。

《火星救援》的製作其實遠要比《地心引力》容易,特效鏡頭數量都不是一個級別的,而且主要後期視效工作也能交給墨來完成,雖然劇本還沒寫完,但是按我的預計最多3.5億就能覆蓋成本。”

這是陳景行的真心話,並不是為了忽悠,前世位面《火星救援》的特效鏡頭還沒《流浪地球》多呢,當然總體的特效水平還是高於《流浪地球》一些的,3.5億的預算並不緊張。

“哼,3.5億也不少了,你這可是實打實的3.5億,除了你們夢工廠目前國內有真實成本這麼高的電影嗎?真不知道你哪來的這麼大膽子,製作這麼多高投資電影。”秦中和心裡松了口氣,但是還是為陳景行的口氣暗暗咋舌。

郭凡正在拍攝的《明日邊緣》就是3億級別的科幻大片,這他是知道的,《地心引力》還沒見到回頭錢呢,又要再開一個3億級別的大專案。

夢工廠規模不是國內最大的影視公司,但是這不知道從哪來的孤注一擲的魄力卻連他都感到不可思議,一般來說這種大製作在大廠往往都要論證準備個一兩年才會付諸行動,為了分散風險更是要拉其他投資者入場。

看陳景行的語氣和神情,顯然是打定了主意要拍的,活該這個年輕人掙錢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就沒在這個圈子裡見過第二個不把錢當錢的,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意識的公司老闆了,果然能在兩年內取得如此成功的不是瘋子就是天才。

把這些感慨從腦海中趕走後,秦中和轉頭看向似乎仍舊思考著《火星救援》故事中的一些細節的任司長,笑嘆道:“任司長,你們航天口是撿到寶嘍!”

任司長一怔又很快反映了過來,忙不迭的點頭。

華國的航天部門跟軍方或者其他部門都沒法比,一年的經費相當有限,花錢也是精打細算,和目前做出的成就與規劃的宏偉藍圖相比,是完全不相稱的。

自然也沒有什麼精力和資金去關注宣傳。

跟軍方又是海政,又是空政,還有八一電影制片廠完全不能比,各種軍旅題材電視劇甚至電影都拍過,甚至在《湄公河》獲得空前成功後,又把視線轉向了這種軍事動作大片。

沒有餘力宣傳不代表航天部門不想宣傳,從《湄公河》就能看出宣傳的威力了,官方也開始提倡多拍這種主旋律商業大製作。

夢工廠這是瞌睡來了送枕頭,而且是直接送了兩個三件套。

“窮吃草,西喝風”的論調不是沒有,而且最近幾年因為空間站和嫦娥計劃的共同推進,目前華國的航天事業比較安靜,好幾年沒有什麼矚目的大動作,也需要相關的影視作品來做太空宣傳。

只不過以前華國連科幻電影都近乎是空白,更別說太空科幻電影了。

“我現在擔心的倒是你這一部比一部玩得開的太空電影把咱們老百姓的心氣提上去了,可是航天事業跟不上啊。”任司長似戲謔又似認真的感慨道。

“領導放心,咱們華國的航天事業這些年小步快跑,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我們又不是那種說大話的,只喊不練的國家。

這些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就是精神的鼓勵和進步的註腳,不僅能讓大家能把頭抬起來望一望太空,還能提升民族自信心,國外或許會出現嘲諷的聲音,不用太過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能看出來我們是真抓實幹的,咱們的星辰大海不是嘴上說說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