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是一部概念並不新鮮的科幻動畫電影,這部電影同時包含了互換身體和跨時空聯絡兩個概念。

互換身體或者說互換意識這個概念並沒有開創性,哪怕在本位面好萊塢也拍過幾部互換身體題材的電影,而且還是男女之間互換身體,這個設定天生具有極強的戲劇矛盾,編劇都不需要多動腦子就能因此延展出不少有意思的劇情,而且很適合喜劇題材,好萊塢拍攝的幾部互換身體的電影也基本都是小成本喜劇題材,當然也少不了愛情。

還有一個設定就是跨時空聯絡,這個概念在本位面也沒有開創性,因為陳景行已經拍過《訊號》,並且既有電影版還有電視劇版本,此外《訊號Ⅱ:海市蜃樓》也在籌備中,只不過《訊號》中的跨時空聯絡是透過對講機,《海市蜃樓》是透過電視機,而《你的名字》是透過意識互換。

這部電影驚豔的地方在於把跨時空聯絡隱藏在了意識互換這個設定下。

也就是說觀眾在剛開始看的時候是以為男女主是在同一個時間線下的意識互換——這是這類電影的通常設定,直到影片到了三分之一處,才把跨時空互換意識的線索逐漸給到觀眾,原來女主的時間線是在三年前,且早已死在彗星分裂出的隕石撞擊下。

整部電影的故事並不複雜,就是一個男主拯救女主,救成了自己女朋友的故事,跟《海市蜃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與《訊號》同型別的電影,陳景行本來想將其改編成真人電影的,畢竟真人電影的市場更大,上限更高,可是當他把故事梗概寫出來後就發現這個故事並不適合真人電影,甚至也不適合製作成3D動畫電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的名字》中有個難以忽略的bug,那就是男主竟然直到再沒有跟女主意識互換後才決定找尋女主所在的小鎮子,並且在看到波光粼粼的隕石撞擊坑才意識到這個小鎮竟然就是三年前被隕石毀滅的地方,而女主也早已死在了三年前的這場災難中。

時間是現代社會的勞動標尺,男女主也都有智能手機,哪怕相隔三年也同在現代社會,互換身體後沒有意識到兩地不僅距離遙遠而且還有三年時光的阻隔,這是很難被觀眾忽視的問題。

更別說在東瀛這麼大一點的國家,沒道理男主找一個有很強地標——千年前上一次彗星經過留下的隕石坑湖——的地方需要這麼困難。

最後也是最致命的bug,彗星脫落了一部分毀滅了一整座小鎮,死者眾多,即便是發生在三年前的災難,也絕對是世界性新聞,哪怕是東瀛這種多災多難的島國,被彗星毀滅的小鎮也絕對是東瀛人刻骨銘心的地方,就算名氣比不上福島也不會比其差多少。

而男主在互換身體那麼長時間裡竟然沒有絲毫察覺,而且尋找這個小鎮的過程也很艱難,如果是真人影視劇,這是很難被觀眾忽略的bug。

而《你的名字》解決這兩個bug或者說將這兩個不合理的地方遮掩住的辦法就是將其夢境化、朦朧化甚至意識流化,男女主角的意識互換猶如做夢,而且醒來後記憶是朦朧且模糊的,記憶褪去後只有強烈的感情留存,甚至最終男女主快要相忘於江湖了。

這種處理是很成功的,起碼沉浸在劇情中的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是不容易意識到這兩點的,只有出影院在覆盤回味的時候才會意識到bug,而且這兩個bug都可以用夢境的朦朧和記憶的模糊來解釋。

當你夢醒的時候通常會忘記夢境中的大部分內容,就算一時沒忘也會隨著時間流逝快速淡忘,甚至連夢中的具體情節都回想不起來,但夢中的情緒卻能清晰地體驗到,無論是高興還是憤怒,是喜悅還是恐懼。

毫無疑問《你的名字》原版電影在這方面是處理的不錯的,甚至這種夢境化的處理還增強了男主與觀眾發現真相時的震撼感。

而一旦搬到真人影視劇中,這兩個bug就很不好圓了,夢境化和朦朧化在真人影視劇中不太好表現。

陳景行覺得如果將來要推出《你的名字》的真人影視劇版本,那最好把背景換到古代,男主是身在京城的高門子弟,女主是苗疆的採茶少女,這樣這兩個bug就沒有那麼顯眼了,三年前遙遠苗疆的一個村寨被彗星夷為平地,也很可能不會被遠在京師的居民得知,即便有人知道也不會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訊息。

這樣一來,這就是一個跨時空意識互換的古偶了,陳景行認為還是比較有前途的。

當然不論《你的名字》的時間線設定怎麼往複雜裡編,這部電影的本質其實是愛情電影,而且是畫面唯美,小清新到極致的愛情電影。

這也是陳景行選擇拍攝《你的名字》與《大聖歸來》一起充當動畫電影市場破冰重任的原因。

前世,《你的名字》在華國就拿到了5.8億的票房,遠超東瀛一幹粉絲無數的所謂“民工漫”劇場版在華國的票房成績。

歸根結底《你的名字》本質是一部小清新愛情電影,這就讓它的觀影群體完全超出了動漫迷的限制,很多觀眾是以愛情電影而非動漫的眼光看待它的,讓其得以曲線超越了“華國動漫刻板印象天花板”,獲得與《大聖歸來》以及《功夫熊貓》一樣的廣泛受眾群體。

也因此,陳景行對這個專案的信心並不亞於《大聖歸來》,即便徐盛甚至項軒對此都不看好,一部原創劇本的非子供向的與神話傳說無關的科幻愛情題材的2D動畫電影,可以說每一個元素都精準的踩在了華國動畫電影市場的雷點上,哪怕陳景行給出的預估投資只有5000萬,墨的一眾高層也很難對此樂觀起來。

徐盛和項軒甚至提議將其製作成3D動畫電影,2D動畫電影在華國電影市場不受待見這是有無數前車之鑑驗證過的現實,如果說在華國“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刻板印象中分個級的話,3D動畫電影就是還有搶救的空間,2D動畫電影則是這個刻板印象中最難以打破的思想鋼印,除了動漫迷和兒童,2D動畫在華國是沒有路人緣的,更加難以說服成年觀眾走進電影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