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陳遠的說法,李二基本還是贊同的。

首先大仗肯定不能打。

儘管眼下兵強馬壯,看上去一切都很好,可實際上就是剛剛起步。

真要這個時候大打一場,說實話就是打贏了也不賺,很影響後面的發育。

當務之急,還是穩,低調,發展。

與其消耗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的國力去打一場大仗,不如先把得到的土豆玉米棉花以及新技術都好好利用起來,把國內的頑疾先解決。

其次培養大量的讀書人,把教育跟開拓相結合,行教化之法,為將來做準備,是個好主意。

別說什麼域外蠻夷不服教化。

不服教化,那是因為沒打服,沒打怕。

都沒打服,沒打怕,光靠嘴巴講道理,自然而然是不聽的。

那老子不肯點不扇兩巴掌兒子還不聽話呢,更何況那些茹毛飲血的蠻夷?

這一點歷史也有證明。

先秦時期,一樣是諸侯林立,誰都不服誰,教化,都打不贏,談什麼教化?

可自打始皇帝橫掃六合,一統六國,車同軌,書同文,誰敢反對?

歸根結底都是逼出來的。

這一點人跟牲畜其實差不多,不逼一逼,很一點,他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這麼聽話。

當然,仗還是要打的。

大仗不打,小仗可以打嘛!

不然如何保證戰鬥力,不然造那麼些兵器鎧甲做什麼?

況且適當秀秀肌肉,警告警告周圍那些壞人別來惹我也是好的。

而對於那些外域之人,一味教化也是不行的。

佛還只渡有緣人呢!

真要遇上那些劣根性的,不尊教化的,還是滅了比較省事。

順便還能儆個猴。

於是便說道:“賢弟所言在理,不過大仗不打,小仗還是可以打一打的。

高昌就不錯,雖身在西域,實則自古以來便是我漢家疆土,而今列土分疆自立為王尚且不說,還勾結突厥,屢次犯我大唐疆土,辱我大唐顏面,是時候讓其認祖歸宗了。”

內幕還是很多的。

高昌王國地處天山南路北道沿線,乃絲路重鎮。

這地方最初是否漢家疆土不清楚,大機率是不是的。

但自西漢宣帝派遣將士攜家屬前往屯田,且耕且守,便是了。

從這個角度說,而今高昌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還跟突厥沆瀣一氣,那的確就是列土分疆,數典忘宗。

也因此,是該給點顏色。

文藝一點便是,認祖歸宗。

陳遠雖然不清楚這些,但這個觀點他是絕對贊同的。

因為這個高昌聽起來跟東邊那個島一樣,不讓它認祖歸宗念頭都不能通達。

這時李二又笑道:“至於那教化之事,好辦,舊學嘛,而今書局紙廠都準備下放了,推廣起來,輕而易舉。

不過單行教化之事也是不行的,必要之時,還要有鐵血手段,此點賢弟乃是後世之人,博聞廣見,當比愚兄懂才是。”

“懂懂懂。”陳遠大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教化是大方向,可有那麼些一些,據小弟所知,卻無多大教化懷柔之必要。

此外,這造紙書局下放固然好,書籍刊印卻不可大意,可別什麼都讓印,更不可什麼都能隨意買賣。”

“嗯,這一點賢弟放心,新官學太重要了,不論如何都是決計不可外傳的。

這一塊朝中有對策,違背者視同叛國,域外膽敢竊取者,滅國。”

其實誰都知道不可能完全杜絕。

自打決定推廣新官學開始,便註定這些文明的種子會在全球各地發芽。

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害怕,就不去學習,不去推廣。

更不能因為早晚傳播出去而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

畢竟早跟晚區別還是很大的。

陳遠也沒再多說。

既然不用進宮覆命,那他也樂得輕鬆,吃飽喝足,便辭了李二和長孫皇后,與永嘉和長樂一道回返驪山。

村裡還是熱鬧。

儘管天冷了,地裡暫時也沒什麼活了,可書院裡,不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村民則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依然在原來的作坊,一部分專攻紡紗織布,製作棉被,最後一部分,也是最大的一部分,忙著蓋房。

進度不錯。

離開之前,承諾給李二的別墅才將將完工,村裡規劃給村民的房子才剛剛動土。

而今因為人多,不過短短一個來月,初步起好的兩層小樓便逾三十棟。

照這個進度,一家一戶年前或許蓋不完,但入冬之前全部搬進新房,有個比較好的遮風擋雨的住所,是完全沒問題的。

“怎麼樣,沒給你拖後腿吧?”對於村子裡的情況,永嘉也是很滿意的。

誠然她並不喜歡打理這些,但這一個多月,著實沒少花心思。

陳遠笑著說道:“幹得不錯,回頭說一聲,今年不弄多,趕在臘月之前,全力以赴搞好一百棟。”

永嘉點頭:“我覺得也是,一百棟就夠了,暫時先擠一擠,把這個冬天度過去再說。”

“關鍵其實也不擠啊,一百棟,真要說住,再來一倍的人都夠安排的。

相比之下,我更想知道這房子到底要不要收錢,如果收錢,又怎麼收。”長樂笑著說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永嘉亦笑道:“我也想知道,不要錢好像不對,可要錢,怕是給不起呢!”

“那就慢慢給啊,房貸嘛,現代社會,誰還沒個房貸。

況且說實話,村裡這些人攢那麼多錢不花,有意義嗎?再多的錢,他們也不能離開。”

區別還是很大的。

現代社會,賺了錢,可以選擇花在哪,去哪花。

這裡不行。

再多的錢,該走不了還是走不了,也不敢走。

這樣的情況下,存很多錢其實就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長樂笑道:“不能離開才好啊,如果換了我是村裡的村民,我才不要離開。”

“就是,離開幹什麼,這裡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小孩子可以上最好的書院,又沒人欺負,趕我都不走。”永嘉也表示認同。

陳遠笑道:“可能是吧,反正就這麼安排,具體怎麼賣,單價多少利率多少,年後再說。”

第397章 迴歸驪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