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酒喝完,天已經黑了。

李二謝絕了挽留,帶著贈送的稻種和新鮮的稻米回返長安,第一時間便把房玄齡等人召集起來。

驪山這邊,陳遠則在安排打點把稻米稻種往長安城各大府邸的事情。

永嘉眼巴巴看著,一聲不吭,某一刻,忽然抓住他胳膊說道:“要不還是算了,不去了好不好?”

陳遠一愣,旋即失笑:“又怎麼了,不是都說好了嗎,有朝中派大軍相護,不會有問題的。”

“可是……”永嘉還是不放心,主要是自責。

陳遠笑笑,簡單把事情都安排好,一把將這小妞給抱了起來:“沒什麼好可是的,走,這一趟挺遠的,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咱們好好聊聊,把作業都提前寫了。”

“哦。”

“那,你真的不怪我?”

寫作業好。

永嘉是個好孩子,寫作業什麼的,她最喜歡了。

尤其此去滎陽那麼遠,這一去一來,怕是不下一個月,自然是要好好寫寫的。

可心裡還是內疚。

陳遠哈哈大笑:“這話說的,不怪就是不怪,還什麼真的假的,難不成我還能騙你?”

“嗯,那好吧!”永嘉這才放下心來,忽然又伸手勾住陳遠的脖子,然他低下頭來,湊到耳邊低聲道:“一會你不許動,我要……。”

“噝——”

“臭小妞,你是沒死過是不是?”

還是很撩人的,陳遠倒抽涼氣,一股火氣也開始不受控制升騰。

永嘉嘴角微翹:“對啊,就是沒死過,你也就嘴上厲害,實際上,哼哼!”

“哼哼什麼意思?”

“就哼哼的意思咯!”

“行,哼哼,哼哼,我讓你哼哼!”

“啊,不要,公爺饒命,好癢,小女子錯了,小女子真知錯了……”

果斷就是欠收拾。

一頓收拾下來,臭小妞老實多了。

實際戰鬥力也不行,也就剛開始鬧得兇,後面都是哭著求饒。

次日,回門之前的準備也開始了。

是給鄭氏面子也好,是為鄭麗婉撐臉面也罷,作為男人,站在陳遠的角度,必須好好準備,不論如何不能寒酸。

鄭麗婉卻有些心事重重。

知道她心裡想什麼,陳遠不由失笑道:“行了,分明是喜事,卻偏要這麼愁眉苦臉,存心不想讓我高興是不是?”

“妾身不敢。”鄭麗婉趕緊否認,心裡又悄悄有點委屈。

陳遠笑著攬過來:“行了,知道你心裡內疚,但是真沒那必要。

回門是喜事,該高興,來大唐這麼久,我也沒說四處去看看,正好這是個機會,說吧,有什麼要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求?”鄭麗婉頓時又有些錯愕,望著自家男人有點不明白什麼意思。

陳遠笑道:“回門要準備的禮物夫人已經在張羅安排了,不過我還是想問問你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帶的。”

“這……”

“真的可以嗎?”

其實陳遠能冒險帶她回門,鄭麗婉心裡就已經很滿足了,有沒有帶東西,反而不重要。

她更知道永嘉大氣,既然張羅準備,就不可能差得了,畢竟這裡就見不到幾樣普通的。

可陳遠的詢問,還是讓她感到心暖,也心動。

陳遠笑道:“當然真的,這也不是我的意思,是夫人的意思,這次回門的禮物,以你的意見為主。”

鄭麗婉趕忙起身,而後跪了下來:“如果可以,妾身希望可以帶上一些種子,再把紡車稻車之類的工具帶些回去,望夫君夫人應允。”

還是很有想法的。

再精巧別緻的禮物,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作用,黯然失色,種子工具卻不會。

對於家族而言,優良的種子,先進的工具,也遠比其實東西實在。

陳遠失笑,“你倒是聰明,不過還是那句話,家裡不要搞那麼多名堂,別動不動就跪,起來。”

鄭麗婉便乖乖起身,也不再說回門禮的事情,畢竟該說的她都說了,答不答應,不是她要操心的事。

一句話,答應更好,不答應,她也不會有怨言。

至於到底要不要答應,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這些工具就需要推廣,原本種子也是為了推廣到全國各地,也因此在陳遠而言,這根本都算不上要求。

對他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對於整個大唐而言,這也是一件喜事。

畢竟鄭氏身為五姓之一,在地方上,在民間,影響力非同小可。

所以很快他也帶著鄭麗婉張羅起來。

各色種子。

各種工具。

便連養蜂的蜂箱都特意拿了兩個。

而這一天長安城朝會上,組建精銳護送枟陽公前往滎陽的決議也正式透過。

不過是以巡視的名義。

當天下午,這支人數上萬,代表目前大唐最高戰力水平的精銳,便在集結誓師後由秦懷玉程處默各領五千,奔赴驪山腳下待命。

給出的命令很簡單,無事則已,若有事,那麼便是拼著全軍覆沒,也要保證陳遠的安全。

再次日,大部隊就浩浩蕩蕩出發了。

壯觀。

這是一次護送,同時也是一次力量展示,一次來自帝國中樞的震懾。

兩支隊伍,一支五千騎,總計一萬,皆配全新的鋼製盔甲,優質長弓戰刀,軍容鼎盛,威風凜凜,看著就讓人沒有與之相抗的慾望。

陳遠便在中間,陪鄭麗婉和鄭玉珠坐馬車,後面跟著裝載各種禮品的車隊。

時不時的,也會出來騎馬跑一陣,畢竟坐久了屁股疼,也無聊。

一路上也還好。

恨得咬牙切齒之人固然是有,可擺明是國家意志的情況下,非要在這個時候鋌而走險的,也沒有。

一路行來,走走停停,有時露宿野外,有時落腳鄉里,有時也入城走走看看,輕鬆愉快,非但沒遇上過不長眼的,反而收穫不少尊敬與仰慕。

趁著這個機會,稻車,也就是人力脫粒機,紡車,蜂箱,等等,也都得到不少宣傳與展示。

這樣不出意外,很快這些東西就能在這些地方風靡起來,為將來的生產提供幫助。

而對於鄭氏而言,這也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