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都是一樣的。

永嘉也好,鄭麗婉也罷,都想把關係搞好,維繫這個大家庭的安寧。

所以一來二去,聊得就很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陳遠回頭看見,疑惑道:“你姑姑跟麗婉怎麼回事,關係有那麼好嗎?”

長樂已經換了桶,聞言笑道:“誰知道呢,不過如果心思都在陳大哥身上,那關係好也是理所應當的。”

陳遠想想,還是搖頭:“不是很懂,在我們那個時代,這種事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眼下也一樣啊,如果陳大哥是普通百姓,可沒有這樣的機會。”長樂笑著說道。

陳遠一想也對,納妾納妾,妾可不是隨便納的,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人,那麼便連納妾的資格都不會有。

也因此,歸根結底還是身份地位。

身份地位到了,很多事情就變得理所當然了,只是當下這一切合乎法理,可以擺在明面上,而現代社會不行。

這時鄭麗婉也與永嘉攜手而來,目光與陳遠一對上,便紅著臉低下頭去,盈盈矮身:“妾身見過夫君。”

陳遠擺手,笑道:“行了行了,都說了家裡沒那麼多規矩。”

語落又問:“好些了沒,早飯都吃過沒有?”

“好多了,也吃過了,多謝夫君掛念。”高門出身,從小就被灌輸知書達理的理念,一時半會鄭麗婉也隨意不起來。

但是心裡又很受用,畢竟她是真的喜歡仰慕這個男人,如此,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於她而言意義也是格外不一樣的。

陳遠笑道:“那就行,行了,想幹什麼自己看著辦,有什麼需要的,隨時提,總而言之,隨意一些,別拿自己當外人。”

說完,轉身彎腰,繼續抓魚。

魚情不是一般的好。

儘管從未專門投喂食物,可這稻田裡,肥美的鯽魚有的是,尺長的鯉魚亦不在少數。

時不時的,有三四斤甚至更大的青魚鯰魚被抓住,歡呼聲,笑聲,更是停不下來。

而在此之外,甲魚,鱔魚,泥鰍,還有河蝦,螃蟹,都不在少數。

這也算是豐收內容的一項。

雖然沒有投喂飼料,可很多魚苗都是放養進去的,當初也想好了,到時候就收。

為此,村裡也早早的就準備好了鹽,醬油,桂皮花椒等調味料,就等著弄上來之後做成鹹魚,燻魚。

陳遠也沒老在這裡摸。

癮過夠了,他也就撤了,之後不久,就在水邊搭起了灶,權當野炊,秋遊。

這個時候河邊還有螃蟹,石頭搬開,到處爬,雖然沒海里的大,卻也不失為一道美味。

關鍵還好玩,不是興奮得哇哇大叫,便是被嚇得哇哇大叫。

時間就這麼過去兩天。

兩天後的上午,天氣晴朗,豔陽高照,待晨露散盡,一聲令下,稻穀開收。

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大戲,身為主母,這個時候永嘉也拿了把鐮刀,似模似樣。

長安城聽到訊息,李二也興沖沖趕了過來,還帶來了第一臺唐版手搓電動機。

看上去還不錯。

對外觀分明沒什麼要求的電動機,工匠們顯然是當工藝品來製作打磨了,看著居然還挺漂亮。

等上上潤滑油,通上電,居然也沒冒煙,工況十分穩定。

“怎麼樣賢弟,我大唐工匠的實力可還行?”看到東西轉起來,李二跟隨行的工匠們也松了口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遠豎起大拇指,“好,有了這玩意,這活就簡單多了。”

說完,當場命人搬來一臺看上去跟縫紉機差不多,靠人力踏踩驅動帶齒滾輪轉動的脫粒機。

就這東西,加上電動機,搗鼓結合,很快大唐第一臺電動脫粒機成功出爐。

不過是丐版的。

試驗了一下,效果不錯,儘管做不到全自動,不能連稻草一起丟進去,可至少不用人踩了,力道也更足,脫得更乾淨。

比起傳統的連蓋,一下一下拍打,又或者石碾,牲口拉著費勁的拖動,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李二亦頗為振奮:“好東西啊,賢弟這脫粒機,便是不用電力,以人力踏踩驅動,亦可稱之為秋收神器。”

陳遠笑道:“謬讚謬讚,秦兄要覺得還行,可以命人試製推廣,畢竟這電力要想普及可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李二大笑:“正有此意,不過先不急,走,收稻穀去。”

稻穀目前還是採用人力收割,不過因為材料的進步,使用的工具鐮刀比過去堅固鋒利多了。

李二也不含糊,來到田邊,擺往腰上一系,拎起鐮刀就上。

主要還是重視程度不一樣。

現代人已經吃飽了,吃撐了,早已經忘了飢餓是什麼滋味,可古代社會,稍不注意就能餓死人,農為國之本,農為家之本,上到天子宰相,下至黎民百姓,沒人敢輕視。

也因此,這個時候不光李二永嘉,便連長樂,便連剛剛過門的鄭麗婉,也都認真揮舞著鐮刀,而無絲毫不悅。

此情此景,作為一個吃飽飯的,作為一個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滋味的,陳遠也只能跟著上。

好在時間也不是很長。

這場收割,光村裡參與的人就破五百,再加上李二帶來的一票人,直接就六百多號人。

六百多號人,不足三百畝水稻,到下午三點,基本上就收工了。

這個時候,村裡的小孩子入場,開始撿稻穗,爭取顆粒歸倉。

而收工的人們則開始搬運,用車馬把水稻往村裡運。

村裡有個大廣場,水泥地,轉為集體活動和晾曬糧食穀物棉花準備的。

就在這裡,幾臺人力脫粒機排開,開脫。

另一邊,陳遠則組織人手,把特意提前弄過來晾曬的不同品種水稻用電動脫粒機脫粒,順便進行畝產評估。

結果還是令人欣慰的。

今年風調雨順,水稻長勢良好,根據評估結果,產量最高的雜交稻,畝產有六百多斤,便連香米這種產量不怎麼高的,也有三百多斤。

如玉米一樣,這樣的畝產放到現代社會就是渣,搞不好還要虧本,可在當下,已經是難得的高產。

而接下來,就是嘗一嘗這新米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