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造紙,相比古代傳統工藝,現代製造工藝簡單粗暴多了。

這種簡單粗暴,首先在原材料。

簡而言之,傳統的造紙工藝,使用的原材料,最初是麻,後來漸漸擴充到樹皮,藤皮,稻草麥秸,竹。

種類看似繁多,實際上局限性頗大,獲取並不容易。

至於木頭本身,因為缺乏必要的加工手段,一直不被採用。

而現代造紙工藝,幾乎是什麼都能用,木頭是主力,原生木漿紙更是受到市場推崇。

甚至植物纖維之外,金屬,玻璃纖維,也可以用來造紙。

其次在裝置。

造紙原材料的變化,歸根結底在裝置。

古來沒有好用的裝置,所以要想獲得造紙需要的植物纖維,只能從苧麻樹皮稻草等相對比較容易加工的植物組織中獲取。

因為這個原因,竹子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都不是造紙原材料,因為加工起來實在是困難。

可現代的機械設備,別說木頭,就是鋼鐵,還是該切切,改削削。

這樣的情況下,那些樹皮稻草什麼的,反而不重要了。

現代化的大型造紙廠,都是直接把木材打碎提取植物纖維製作製漿,而且事先會把樹皮剝掉去除。

在此之外,古法手工紙的撈取壓榨烘乾,等人力操作環節,現代工藝中也幾乎都被裝置取代。

這就使得原本看上去很複雜的東西,變得很簡單,效率也隨之獲得巨大提升。

最後就是工藝本身了。

傳統造紙工藝,反覆浸泡,反覆蒸煮,反覆漂洗,反覆捶打,人工撈紙,日光自然漂白,耗費的時間不是一點半點。

就以竹紙為例,最初以竹為原材料造紙,砍下來的竹子,光浸泡殺青就得一百天以上。

即便後來改進工藝,加石灰一起泡,也得七天七夜。

然後,漂白劑是沒有的,全靠日光,纖維的軟化,木素的去除,頂了天就是石灰草木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現代造紙工藝,酸,鹼,漂白,一股腦兒用上,突出一個簡單粗暴。

搞清楚這些,基本的方向也就有了。

首先工藝。

簡而言之,要想使造紙原材料來源更廣泛,必須先證明新的材料可以造出紙來。

就好比木頭。

木頭作為原材料造紙,理論上是沒問題的,實際上也沒問題。

問題就在於,以當下的技術條件,能不能做到。

其次裝置。

粉碎機,打漿機,抄紙機,只要這些裝置搞出來,那麼即便以當下的條件沒法直接用原木造紙,依然會對整個造紙行業的提升產生巨大影響。

也因此,在動手開始驗證工藝之前,陳遠便繪製了流程圖,裝置草圖,交由工匠製作裝置模型,組裝生產線模型。

緊跟著,工藝驗證也正式開始。

這是李二走後的第三天。

這天一早,如過去兩天一樣,他到別墅吃早飯,飯後,來到河邊一處臨時搭建的工棚。

棚子底下,碎木料已經準備好了,都是人工劈砍並撿除雜質的。

需要用到的蒸煮器皿,漿槽,抄紙器,石磨,等也都準備就緒。

這是大事,縱然從未開口詢問,這個時候,長孫皇后還是在長樂和永嘉的陪同下跟了過來。

而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三人才知道準備用來造紙的原材料,竟是木頭。

當下長孫皇后便忍不住驚訝道:“這木頭也能造紙?”

“是啊陳大哥,木頭也能拿來造紙的麼,造紙,難道不應該用樹皮?”長樂也十分疑惑。

陳遠笑著說道:“木頭肯定能造紙,我拿給你們用的衛生紙,也都是原生木漿紙,屬於市場上的高檔產品。

但是我不確定我能不能用木頭造出紙來,所以我要先試試。”

理論是肯定沒問題的。

實際上,也沒有問題。

可這並不等於他就一定能用木頭造出紙來,所以才需要嘗試驗證。

怎麼驗證,簡單,先煮。

具體來說,就是調石灰水,倒入鼎中,然後把準備好的碎木料,一股腦兒都倒進去,蓋上蓋子,開大火燒。

好像這裡就開始產生汙染了。

原材料蒸煮,是為了去除木素和一些可溶性雜質,促使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分離軟化。

加入石灰水的好處,便是可以促進加快分離軟化的過程,可石灰水是鹼,高溫濃縮,再溶解木素和一些其它東西,就是汙染。

而且是很嚴重的汙染,稱之為造紙黑液。

這事說大似乎不大,可說小,卻也絕對不小。

因為但凡見過紙廠的,就知道這玩意多厲害,一家汙水不處理直接排放的小造紙廠,用不了幾次,就能汙染一個鎮,使得大大小小的溝渠裡水變成醬油。

可話又說回來,不加似乎又不行。

不加,蒸煮需要的時間就太長了,幾天幾夜,都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而相對來說,石灰不但經濟易獲取,本身性質相對溫和,處理起來也容易很多。

畢竟初中生都知道,石灰水裡面通入二氧化碳,便可將鈣離子沉澱下來,形成白色碳酸鈣沉澱。

而那些強酸強鹼,不但腐蝕性驚人,對環境破壞大,想要處理也殊為不易。

也因此,雖然還是會產生汙染,但相對來說,其實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到底要蒸煮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古法以竹子造紙,說是幾天幾夜,還是石灰水,而現代工藝,肯定要不了那麼久。

好在對他來說,這並不重要。

對他來說,只要驗證工藝可行,可以用木頭把紙造出來,就夠了。

具體每道工序用多長時間,怎麼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完全可以讓接手的工匠慢慢研究。

所以,一個上午,中午吃飯,午睡,到下午三點多,蒸煮工序便宣告結束。

此時蓋揭開,一看,液體果然很黑,還有點沖鼻。

反而是裡面的碎木,彷彿肉一樣被燉爛了不說,撈出來過水沖洗,顯得很白。

柔軟度也不錯,手裡捏著搓,感覺像絮狀物多過像硬質纖維。

接下來便是打漿了。

傳統造紙術打漿,不論是人力還是藉助水力,一般是舂搗。

這裡,他打算用石磨,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