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術……

好像有點熟悉,仔細回想,李二感覺似乎見過,就是跟活字印刷術放在一起的。

只是當時並未多想,因為他的注意力當時也都在神奇的活字印刷術上。

此外,他所見過的雕版印刷術,就是雕版印刷術幾個字,具體這雕版印刷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印象中書上並未提及。

不過要說難度,這東西是真沒什麼難度,本質上跟刻章沒區別。

而最大的好處在於,不需要識字。

活字印刷術雖然高階,可漢字作為象形字,字還是太多了點,尤其一堆生僻字存在的情況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更何況,這字還是反的。

這樣的情況下,別說不識字的,便是識字,要完成撿字排版也不容易。

通常要好幾個人協作,還容易弄得頭昏腦漲,一不小心就把字放倒,擺反。

雕版印刷術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誠然,雕版印刷術看著是有點傻,只能整版整版的雕刻,錯了要重來,雕出來是什麼內容就固定是什麼內容。

但是,難度低啊!

如果說撿字排版是大學生乃至博士生才能勝任的工作,那麼雕版,小學生都行。

這樣問題就來了,明明小學生就能幹的事情,為什麼要請個大學生甚至博士生呢?

找一堆小學生來幹,不是更好?

況且雕版印刷出來的東西,說實話是更加精美的,畢竟同一版面出自一人之手,註定字型更加同一整潔。

不像活字,現在是鑄造金屬字模看著還好,要不鑄造金屬字模,採用人工雕刻或者燒製的木字,陶字,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成本上,活字印刷似乎也沒什麼優勢。

活字印刷,光製作活字,撿字排版,成本已經不低了。

尤其製作金屬活字,成本更是高昂。

關鍵辛辛苦苦弄出來,會發現一本書往往印不了多少。

真正要印的,有市場需求的,往往也就四書五經那些。

這樣一來,還不如做雕版。

雕版,找人寫好底稿,找人刻就完了,無非就是浪費幾塊木頭。

反正木頭不值錢,人工也不值錢。

雕刻出來的版也不會浪費,只要儲存好,可以一直用。

這樣綜合來看,雕版印刷實際上是更有實際意義的。

雕版印刷之所以在活字印刷出現之後依然大行其道,其根本就在於要求低,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更具市場推廣價值。

相比之下,活字印刷美則美矣,卻因為種種原因,有點高高在上,不接地氣。

當然,現在已經解決不少問題了。

至少採用澆築模式製作的鐵字,版式肯定沒問題,工整度清晰度都不用太擔心。

成本,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因為煤炭的使用和冶鐵技術的提升,這鐵,說實話也不那麼值錢了。

也就是撿字排版費勁,對人要求高,要不然,直接鑄造鐵字,採用活字印刷速度會更快。

這也使得活字印刷在國家層面,可以有用武之地,因為國家肯定能找到需要的人,辦起這樣一座印刷廠。

而長遠來說,必然還是發展活字印刷,因為書籍數量會越來越多,書籍篇幅也會越來越龐大。

就好比網絡小說,動不動就是百萬上千萬字,這要去雕,雕到何年何月?

得多少人來雕?

那要再來一本或者幾本呢,是不是就成有生之年系列,只能等兒孫燒過去了?

活字印刷就不用。

這個時候活字印刷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套字搞定一切,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大幅度提升。

可能這才是後人推崇活字印刷術的根本原因,儘管生不逢時,還有點水土不服,但是是未來。

長遠來說,是發展趨勢。

李二也不傻。

雕版印刷,他喜歡,因為門檻低,只要有意願,不需要多大投入就能做。

這樣對於書籍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普及是極有意義的,書籍的價格,也勢必會大幅度下降。

活字印刷,他也喜歡。

儘管這玩意成本有點高,對人的要求也比較高,但是作為國家,承擔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偌大一個國家,鑄造幾套活字,找一堆識字的人,建幾個印刷廠,按照需求印製各種書籍還是沒問題的。

主要有些東西,就好比那套九年義務教育的教材,必須得用到活字印刷。

不然就完蛋了。

與其寄希望於雕版印刷,還不如指望陳遠多簽到拿出來幾套。

所以就是兩條腿走路了,一方面在民間推廣雕版印刷術,一方面在官方實現活字印刷。

不過這裡面也有問題,那就是,紙從何來!

紙從何來?

紙還是很貴的,雖然造紙術發明很有些年頭了,這些年一直在發展改進,但是,產量依然有限,價格依舊驚人。

“賢弟啊,你看,這活字印刷術有了,雕版印刷術也有了,這造紙術,你是不是也?”

話沒說完,意思卻很明白。

長孫皇后亦笑道:“說得是,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印刷術再好,得有紙張才行,總不能都往臉上印吧?”

這就把陳遠給說樂了:“這造紙術不是早就有了嗎,咱們大唐,有紙的啊!”

“有歸有,這量上不來啊!”

“質量也不太好,愚兄看賢弟拿出來那些書就不錯,若是可以,愚兄希望可以獲得那樣的紙張。”

“同樣是紙,嫂嫂覺得,衛生紙也可以考慮做一下。”

“……”

想法還挺多。

見了那麼些超越時代的東西,又知道陳遠是一千多年後的人,此時李二兩口子的想法跟眼界,早就不一樣了。

陳遠一想,好像也的確沒什麼事幹,便道:“行吧,既然秦兄跟嫂夫人都這樣說了,那我就抽空研究研究。

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也不是什麼都懂的,這造紙技術,能改良自然更好,要是不行,也別怪我。”

“那是自然。”

“有勞賢弟了,不論成與不成,此事,愚兄都代天下讀書人謝過賢弟。”

“……”

李二兩口子喜不自勝。

倒不是說一定就認為陳遠可以成功,對他們來說,陳遠答應,願意去研究攻克這個難題,本身就值得高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