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還想打圓場,但沒有意義了。

沈老闆是在乎錢的人嗎,不蒸饅頭爭口氣。

所以,棒子公司想購買長城大廈做辦公室只是一個插曲,過去便過去了。

接下來是一段平靜的日子。

然而,即使身在魔都,沈老闆一樣忙碌個不停,實在閒不下來。

每天不是陪著妹妹散步就是準備去散步,腿都走細了。

還是找點正經工作中和一下吧。

上次說了要和香江大學合作課題來著,就是那個關於孕婦產檢合作的事情,都這麼久了,還沒開始呢。

既然沈教授已經到了魔都,那合作就在魔都擇地進行吧。

什麼,香江大學不想來?

能夠跟沈教授進行合作,是很多大學求之不得的緣分。如果香江大學不珍惜,那說不得英吉利的那些大學就要追過來了。

再說了,魔都的大學也不少啊,什麼復旦,同濟,交大,雖然學校很一般,但身為老大哥,提攜一下他們也是應該的。

既然決定要在魔都常駐一段時間,沈光林理所當然的也把鋰電池課題組放在了魔都。

鋰電池研發是沈老闆極為看重的科目,不可能交給外人,因此全部由沈光林實驗室的自己人來承擔。

人員構成也是簡單,由老員工帶隊,從學校再招收幾個新人,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要一些,大家都是自己人,自己人不騙自己人。

至於在魔都搞科研?那又怎麼了,這是在幫助你們成長,將來就知道還會幫你們更多。

所以,重要的,能夠見成效的,有重大科研價值的,沈某人還是放在自己的實驗室,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有那些在沈某人看來可有可無的,短期見不到價值只有名譽的,才會跟別人一起合作。

畢竟,合作的前提的你們出資金。

如果讓沈光林實驗室出資金,那合作不要也罷,沈某人雖然有錢,實驗室雖然有錢,但這些錢都是辛辛苦苦騙來的,可不能被你們給騙走了。

鋰電池的整個研發過程是充滿易燃易爆可能的,自然不可能放在長城大廈進行,不過魔都那麼大的地方,找個臨時實驗室也不難。

甚至,都不用走遠,就放在長城大廈附近都行。

只是,現在主持實驗室的肯定不能是張成了,他現在鳥槍換炮了,已經是長城汽車的總經理了。

長城汽車的總部並沒有設在浦東,也是因為聚集效應,跟上汽一樣,也放在了嘉定。

所以,從長城集團的臨時總部去長城汽車的工廠還是有點不方便的,但人在魔都,不去又不行。

張成說了,長城汽車接下來該怎麼發展,還是要老闆定調子,他執行絕對是沒問題的,有問題都是老闆的問題,路沒指好。

這話說的,沈某人無言以對。

不就是指路麼,這個活沈老闆熟。

那就去長城汽車調研一番吧,也看看自己的新業務新家底。

而且,暑假了。一些京城大學帶隊來的老朋友到魔都了,他們的第一站是看長城大廈,第二站就是想看看長城汽車的生產線。

畢竟,15個月搬遷下線的汽車是怎麼做到的,報紙上天天吹,總要實地考察一番的。

看就看吧。

還能怎麼做到,無非就是一家汽車組裝廠嘛,第一臺桑塔納也是這麼來的。

當然,長城汽車集團整體還是按照正規汽車工廠來搞的,畢竟,年產十萬臺,不小的工廠了。

工廠很遠,但是因為心裡有期盼,路程就很近。

沿途的道路不錯,果然是魔都,即使沒有高速公路,道路的質量也上來了,這對經濟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汽車工廠到了,新新舊舊,規模很大。

這些車間裡面,有些工廠是全新建設的,有些是原來老舊廠房改造的。

比如,他們的衝壓車間就是新建的,所有的剪衝裝置都是從泉城運輸過來的,全新的裝置,全新的生產線。

其實,捷克那邊也有一條自動化的衝壓裝置生產線呢,好像是1萬噸還是多少,沈老闆覺得那邊的生產不能放棄,就沒搬,要在魔都投資一條全新的。

後世,好像全世界最厲害的衝壓裝置都在華夏,沈光林的這臺衝壓裝置是從泉城二機床訂製的,雖然有點傻大粗苯的意思,但開卷衝壓一條龍,自動化程度還是可以的。

華夏工業基礎脫胎於老毛子,因此華夏在這個年代製造的重型工業裝置雖然看著不怎麼樣,到其實使用效果很好,很實用,在國際上來講也並不落伍。

對於衝壓裝置,張成還是很有研究的:“西德的舒勒、扶桑的會田、小松Komatsu、日立,他們的衝壓機是挺好,但他們的裝置也就能衝5000噸到1萬噸,咱們的裝置能衝2萬噸,所以他們衝的鐵皮薄呢,咱們重卡都能衝。”

“支援國產,這很好,要是國內的一些機械制造公司活不下去了,咱們就收購過來,也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

這是沈光林給長城汽車乃至長城集團定下的基調,公司可以不賺錢或者少賺錢,但是一定要養好人,保護好國內的工業基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先知”就是這點不好,他知道未來幾年之後國內的製造業有多困難。

長城汽車裡面也不全是新的車間,也不全是新的裝置,裡面也有不少是從捷克拆來的二手產線,像後面的焊接,塗裝,總裝線大都是從東歐運輸過來的。

這些裝置和產線大部分是德國製造的,也有小部分是捷克自己製造的,運輸到魔都之後,經過重新整理安裝便煥然一新了。

有人才,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技術難題。

很多企業在建成之後說,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在長城汽車這裡,好像都沒有遇到。

要知道,在長城汽車工作的工程師都是些什麼人?

京城大學畢業的,五道口大學畢業的,最不濟也是津門大學,楠開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扎堆,研究生也不鮮見,跟別的工廠來一個大學生就跟寶貝似的完全不一樣。

有這樣的技術團隊,什麼樣的難題攻克不了?

說實在的,沈某人也是第一次系統性的參觀長城汽車,參觀完了他非常滿意,頓時對禿頭老張表示: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周邊的土地全部買下來。

“什麼?”老張一愣,老闆這是抽什麼風呢。

“我說,把周邊的土地全部買下來,從嘉定一直買到太倉,咱們廠區周邊,一直到海邊,以後要全是長城集團的地。”

“這可是好幾萬畝呢,買它幹啥?”

“你不是要我定戰略嗎?我的意思就是要把這裡打造成長城工業園,回頭把什麼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的那幫土包子都叫來,大家一起做一下規劃,三通一平的活咱就自己幹了,以後,海邊的碼頭也要是咱們自己來建。”

沈光林就站在一個不足200米的小山頭上,暢想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