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整個系列講座最重要的節點之一,也是本次展會演講課題生物學的開篇之作,臺下的聽眾人數就更多了。

如果要看的更仔細一點,大家就會發現,臺下的人群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板板正正規規矩矩坐著的是瑞典人;

帶著各種攝影器械和照相機的是各國的媒體記者;

有較高比例地中海髮型的是物理或者化學家;

有著糟亂頭髮的才是生物界人士。

在如此眾多的人群中,其中還夾雜著不少亞洲人的面孔呢。

或許歐洲人臉盲,分不清哪個是南棒子哪個是扶桑人哪個是華夏人,但是身為華夏人的沉光林,都不用說話,只看氣質就可以辨別他們是哪裡人。

不用說,看他們既禮貌又倨傲的氣質就知道肯定是扶桑人。

曾經,二戰時期花旗國為了分辨扶桑人和華夏人,專門出了一個小冊子,叫做How to spot a Jap,裡面提出了9點建議,分別從相貌,腿腳和語言上進行分辨,還是很有道理的。

那本冊子裡面的第一條就是“首先需要看的是外貌。我們用C代表華夏人,用J代表扶桑人。華夏人的個頭接近花旗人,扶桑人要矮一些,看起來他們的兩腿像直接長在胸口,沒有腰似的。”

沉光林站上講臺之後,臺下眾人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沉光林也不說話,微笑著靜靜的等,他就是此刻的王,正在加冕。

再長時間的掌聲也有漸漸停歇的時候,沉光林享受完這個曼妙的過程,然後整理了一下衣領,開口講話了:“對於今天的講座,大家盼望已久了吧......”

當然!

尤其是生物學家,他們期盼了很多天了。

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生物學者莫里森使勁揉了揉紅紅的眼睛,開始問身邊的人:“沉教授確定今天會講生物的吧?確定他會放大招?”

莫里森是昨天從悉尼專門趕過來的,都沒怎麼休息就過來聽講了,眼睛酸澀的難受,也是強忍著。

“按照過往流程是這樣的。莫里森老兄你怎麼了,昨天晚上玩嗨啦?人到中年還是悠著點,瑞典的電視雖然好看,但不能貪婪。”

跟他搭話的是來自他們宗主國英吉利的生物學家約翰遜,英吉利人雖然沒有花旗人幽默,但也沒有瑞典人刻板,俏皮話還是可以說幾句的,見面了不光是聊天氣。

莫里森使勁瞪了約翰遜一眼,這才辯解道,“昨天晚上沒睡好,時差不對,我是在倒時差,你不是不知道我們悉尼和斯德哥爾摩有8個小時的時差。”

約翰遜卻沒有聽他繼續說什麼,他開始聽沉光林開講了。

這個時候沉光林正式開始他的講座了,講的就是時差。

“大家知道,我來自華夏的京城,BJ距離斯德哥爾摩有6個小時的時差,在剛來這裡的那幾天,我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

沉光林說的情況,莫里森很有共鳴,很多人也都有這樣的體會,被時差折磨,沒想象中那麼好受。

哪裡有睡一覺就可以改變的生物鐘呀。

所以,一些參加奧運比賽的選手,在很早的時間裡就開始為了比賽的時間而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和生物鐘了。

畢竟,舉行比賽的時候時差不對的話,人的身體狀態是不行的。

“今天,我要講述的就是跟時差有關係的生物學現象,也叫做生物鐘。”

隨著沉光林的講述,臺下眾人一片失望的神情。

沉教授黔驢技窮了嗎?

因為,沉光林講的並不算一個新課題,至少,很多人都在研究生物鐘這一現象呢,他們獲得的成果也不少。

彷佛是聽到了大家的心聲,沉光林解釋性的繼續說道:

“我知道大家有很多人都在研究生物鐘,但是,我覺得,現階段沒有一個人研究的深度能夠有我的實驗室這麼厲害,現階段也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精通這方面的內容,所以這就是我在臺上講,你們在臺下聽的原因。”

這話可就有點過分了,雖然這可能是事實,但還是讓人有些不好接受。

不就是一個破生物鐘麼,大家研究生物的哪個不知道這玩意?

臺下嗡嗡一片,大家確實有些失望,生物鐘有什麼好講的,浪費了這兩個小時呀。

然而,沉光林不為大家的情緒所動,反而繼續說道:“今天,我要講述的是生物鐘與基因的關係。”

嗯?什麼?

沉光林這話一出,臺下頓時安靜了。

什麼叫做生物鐘與基因的關係,這也有聯絡?

大家還真的沒有研究過這個切入點呢。

沒研究過是對的,要知道,2017年的生物學諾貝獎獲得者的研究課題就是生物鐘與基因之間的關係。

如果臺下的他們真的研究過,那他們不就獲獎了麼?

沉光林吭了兩聲,然後繼續說道:“這個觀點是不是就新穎了,還有人敢說在這個方面能夠勝過我嗎?”

果然沒人竊竊私語了。

“從人類、動物、植物到細菌,幾乎所有的生物體都有生物鐘。它影響著血壓、血糖、睡眠、新陳代謝等各種生理過程和行為方式。更重要的是,大家沒有注意,其實生物鐘控制著10%~43%的基因表達。”

沉光林真的開始講述起了生物鐘的相關知識,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真的深入進去了。

“大家知道,我的實驗室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實驗室,因此,我的研究員們不但厲害,也都很忙,經常要加班,甚至有時候要做到每週110小時的工作量。

因此,我們特別羨慕那些早睡早起的人,也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找到了一種‘早睡早起’的基因。

經過我們調查,其中有個家族的人習慣在3時~4時起床,18時~19時睡覺。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家族管理睡眠行為的PER2基因發生了突變。如果把這種突變基因轉給小鼠,小鼠同樣會早睡早起。”

沉光林像講故事一樣,很快把演講的範圍帶到了高深科學的範疇裡,而且,他還用生物鐘基因的變化解釋了夜食症和多動症。

“我們透過採用反轉錄病毒插入的方式,使小鼠的主要生物鐘基因per1b發生了突變,這一突變使得它們的運動量比正常的小鼠多了一倍。

因此,多動症也是和生物鐘相關的。並且,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發病機制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基因的突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沉光林其實是照著學生們給他的論文進行講述的,有點照本宣科的意思。

但是,臺下的聽眾們注意力都很集中,因為這都是他們這些“正牌”的生物學家所沒有注意到的現象。

“不僅是基因,光照、飲食等環境因素也會影響生物鐘變化。而生物鐘紊亂與精神疾病緊密相關,同時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內分泌代謝疾病。

在生命起源的進化過程中,太陽系中的生物體構成的24小時生命節律,是一種與環境達到最佳平衡的適應機制。

偶爾偏離24小時後,規律睡眠和飲食,生物鐘也自身具備重設的能力。一般大腦需要1周,肝臟、腸胃需要兩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