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講座開始之前,我有一個問題。”

沉光林站定在舞臺上,面對成千上萬的觀眾們,他一點都不怯場,而是侃侃而談。

沉光林指著一個地中海髮型的大叔說道:“請問這位先生,你來自哪裡,看你的長相,肯定不是瑞典人吧。”

“您看的很對,我是來自西班牙的牛仔。”被點到名字的中年人很是興奮,他的髮型很有地中海的風格,一看就是那附近的人。

“那你到瑞典的目的是什麼?”沉光林接著問道。

“就是專門為了聽您的講座。”中年人雖然是西班牙人,但是英語不錯,很流利,“我是一名化學家,聽說您在化學領域也很有探索,我是專門過來見證您釋出新發現的。”

“誰說我會釋出新發現?”沉光林很是好奇,這果然已經傳開了嗎?

“以沉教授的實力,我相信您有許多新發現,只是,我們如果能夠見證您的新發現,也是我們的榮幸。”

地中海還是很會說話的,這也讓沉光林很高興:“那講座開始吧,我肯定不能讓你們失望啊。”

說完,沉光林自信的一笑,然後就開始了他的講座。

大家果然聽的很認真,沉教授真的要開始講他的新發現了。

“大家都知道,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進行各種實驗,為了增加反應速度和實驗效果,通常會新增一些催化劑。......長期以來,催化劑只有兩種物質,金屬和酶。

今天,我就講點不一樣的。”

沉光林放出一張幻燈片,這是一個化學分子式,在座的不少化學人或者生物人,他們一看就知道這是有機分子。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分子式,這是我發現的第三類催化劑其中的一種,它建立在有機小分子的基礎上,能夠使手性分子邊的不對稱,因此,我稱它為不對稱有機催化劑。”

沉光林果然講起了他的新發現,他的新發現就是發現了除去酶和金屬之外的第三種有機催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化學是小眾的,很多人並不關心有機催化是什麼。

但是,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英吉利化學家戴維·麥克米倫和德國化學家本亞明·利斯特。

諾貝爾化學獎表彰的內容就是他們發現了不對稱有機催化劑。

而他們發現這種催化劑的時間是2000年,沉光林講起這個講座的時間是1988年,確實是不用考慮撞車了。

對於穿越者來講,即使要做文抄公,也要抄的合理才行,一些穿越者提前熱門歌曲一個月搶先釋出,那是腦子有病才能做的出來的吧。

沉光林現在釋出的有機催化劑,其實是他們實驗室研究已久的一個課題了。

要知道,在沉光林的實驗室剛接觸化學的時候,研究的就是手性分子。

當時說過,手性分子是指兩種分子在成分上完全一樣,但空間結構彼此互為映象的分子,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樣,他們互為映象,但不能重疊。

說起來,沉光林實驗室研究手性分子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不對稱有機催化就是他們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之一。

哼哼,不經意間,這又是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呢。

而且,不對稱有機催化這個成果的應用性也是非常好的,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只是,國內製藥和化學領域不發達,沉光林這才把這個成果放在手裡憋了很久。

現在,他想變現了。

今年再不賣,明年可就不好賣了。

於是,關於手性分子和不對稱有機催化,沉光林突然就講起來了,而且講述的很詳細。

“互為手性的分子特性可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我們通常只需要其中一種特性。尤其是在生產藥品時,另一種特性很可能是有害的,這一點很重要。”

沉光林一邊講,一邊播放了一段影片,就是關於手性分子另一半有副作用的。

這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件真事,當時對於手性分子認識的不足曾導致了一場惡劣的“反應停事件”。

沉光林找的就是當時的記錄片。

那時候,歐美一些醫生經常給孕婦服用一種“反應停”的藥物作為鎮痛藥或止咳藥。

但是,很多孕婦在服用了“反應停”後,生出了先天畸形的嬰兒,有的孩子沒有胳膊,手長在肩膀上,電視畫面裡的孩子,顯得特別滑稽而又可憐。

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在“反應停”的藥物中,右邊手性分子具有抑制妊娠反應活性的作用,而左邊手性分子卻對胚胎有很強的致畸作用。

電視畫面結束了,大家都很震撼。

“大家知道,在沒有人為干涉的情況下,經過化學合成的藥物,兩種手性分子出現的比例幾乎是相等的。

所以,只要有了某種催化劑,在生產藥物的過程中判斷出除了藥物需要的手性分子外,另一種手性分子是否對人體有害,如果有害,就可以使用不對稱有機催化來選擇性地合成分子。”

沉光林一口氣講述了不對稱有機催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對整個行業有極為清晰的判斷。

這番話還沒講完呢,就已經聽得阿斯特拉的人兩眼發紅,幾乎就要制止沉光林繼續說下去了。

這麼好的專利,這麼重大的發現,如果阿斯特拉一家公司享有,那是多大的發展便利和競爭優勢呀?

但是,這是公開講座,誰都沒有辦法制止沉教授傳播知識。

沉光林的講座終於結束了,他還反問了一句,“我今天講的化學發現牛逼不?”

牛逼!

對於絕大多數學者來講,他們做科研通常是不指望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

畢竟,全世界一年只有一次獎項,加起來一共也只有5個獎項,畢竟諾貝爾和平獎是不能算數的。

當然,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那麼權威,比如,村上春樹年年都是熱門,年年都不能獲獎。

對於大多數科研人而言,他們的奮鬥目標並不是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取得一項能夠讓人稱道的成就,這樣就已經很可以了。

如今,僅僅是一場展會而已,沉光林就已經公佈兩個這樣的成就了。

太厲害了吧!

而且,以大家樸素的判斷,似乎這兩個成就都非常的不一般呀。

超聲波清洗能不能獲獎沒人知道,但是,研究手性有機催化,這前景聽起來也太廣闊了吧。

以後,在化學領域,製藥領域,這又是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呀。

對於大多數科研工作者而言,諾貝爾獎是一座高塔,越是離他近的人,越需要抬頭仰望。

而沉光林呢,他不著急靠近,而是在高塔的旁邊搭建臺階,如今,他壘砌的高臺已經有超越高塔的趨勢了。

這就跟古時候攻城一樣,以下攻上,箭失難以接近。

但兩地處在同一平面之後,就可以對轟甚至居高臨下了。

沉光林現在就是站在了高處,他已經可以平視諾貝爾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