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找到螞蟻搬家的捷徑之後,沉老闆也開始無心工作了。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與其自己忙,還不如給別人點錢,讓別人幫自己忙呢。

錢是永遠都賺不完的,有錢大家一起賺嘛。

很多有智慧的企業家都知道,永遠不賺最後一分錢。

沉光林就很相信這一點,基本上從來不做獨家生意,賺錢的時候大家一起來,這樣會少很多敵人。

於是,這些年,他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避開了一盆又一盆潑向他的髒水。

而且,是工作重要還是生活重要呀?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是不知道取捨的,甚至有些人為了工作而忽視了周圍的一切。

比如,強哥為了拍戲忘記了防備經紀人;比如,大鬍子哥為了拍戲忘記了防備乾兒子;亮哥為了直播忘記了防備做頭髮。

他們忽視了家人,忽視了親友,忽視了隔壁鄰居老王,也忽視了陌陌上天天在附近出現的小姐姐。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人家怎麼會上陌陌?

當然,在大部分有錢人的眼裡,自然還是生活更加重要。

賺錢,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麼?

持有這個觀點的有錢人其中就有沉某人。

這趟歐洲之旅,沉光林與其說是為了工作,不如說是為了陪著李莉來旅遊的。

他大約就是過來度蜜月來了。

對此,李莉非常滿意,按照沉老闆的要求,她已經不叫姐夫了,改叫爸爸了。

那就來一場浪漫的旅行吧!

後世有個非常有名的旅遊行程路線,叫做歐洲十國遊。

當然,所謂的歐洲十國遊一般是不包括東歐的,大部分情況下也不包括英吉利,一般的行程是除了德法意之外,還會加上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

在後世,歐洲可是有43個國家呢,很少有人全都去過,尤其到了疫情來臨的時代,到了戰爭爆發的時代,大家更是不敢出門了。

而能夠在八十年代就可以隨意暢遊歐洲諸國的,也就是沉光林了。

不要覺得沉光林旅遊花的是自己的錢,他是來出國考察的,來進行訪問的,是由各個國家的各個大學來出錢。

這算不算是一個知名的訪問學者歐洲行?

沉光林歐洲遊的第一站就是瑞典。

他們從布拉格出來之後,一點都沒耽擱,直奔斯德哥爾摩而來。

這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國家似乎有莫大的魔力,讓沉某人記掛很久了。

畢竟,在去年的12月10日,第八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是米勒和柏諾茲因;化學獎獲得者是克拉姆;生活或者醫學獎的獲得者是利根川進,他發現了抗體多樣性產生的遺傳學原理。

沉光林過來,他不是來“跑步進京”的,他是真的喜歡北歐的自然風光。

現在還是冬季,瑞典有皚皚白雪,是全世界知名的滑雪聖地,更是有奇妙的北極光,所以,他是來旅遊的。

尤其,北極光是一種很奇特的物理現象,這對物理學家的吸引力是很強的,沉光林和李莉都喜歡探索物理的奧秘,很有意思。

只是,在歐洲國家重,瑞典的物價是非常高的,甚至高的離譜。

當然,這是因為他們的高賦稅和相對高的工資水平,帶來的就是非常高的消費水平。

還好,沉光林是應斯德哥爾摩大學的邀請來的,不用自己花錢。

不然,即使以沉光林的消費水平,也會覺得這裡花錢真的太兇殘了。

沉老闆是萬豪酒店的會員,當然會住在這裡。

他這個人就是這麼怪,一方面享受他們提供的服務,另一方面還要投訴他們。

最後,受不住李莉戲謔的眼光,沉光林只要不情願的承認,他是有點小心思,就是推銷一下自己,老王賣瓜,也要自賣自誇嘛。

這次直接到諾貝爾的總部過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真的不要覺得諾貝爾獎的評獎是根據科研成果來的,這就太天真了,不然,元素週期表的發明者德米特裡·尹萬諾維奇·門捷列夫為什麼沒有獲獎呀?

整個評價的大環境就是如此,你不拜人家的廟,人家就不認為你是和尚。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那個評獎是絕對公平的,人就是其中最大的不平公因素。

就說國內,這些年所評的那些獎就真的公平嗎?

要知道,即使在國內,沉光林都沒有獲得幾個有實力的獎呢,到現在為止,國家科技方面的最高獎根本就沒考慮過他。

沉光林確實是不稀罕,但是國家的那些評委呢?因此就不該發給他嗎?

對於諾貝爾,沉光林是相信自己能夠獲獎的。從最初的理想物理模型,到後面的納米材料,高溫超導材料,足球烯,量子通訊,靶向基因療法,這都是諾貝爾級別的成果。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成果的價值正在進一步的顯現和提高。

越是有“用”的發現,獲獎的機率就越大。

像華夏合成的牛胰島素,大家原本興致勃勃的以為會中獎呢,其實並不會,因為它沒“用”,糖尿病患者最終使用的,還是轉基因方式獲得的胰島素,於人工合成無關。

但是,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獲獎呢?這是另一個問題。

張愛玲都說過,成名要趁早。

沉光林一直以為,張愛玲是上個時代的人物呢,等他穿越過來了才發現,這位女作家還活著呢,就在花旗國,才60多歲。

沉光林去美國的時候還專門去看過這位女作家,真的是見面不如聞名,相見正如不見。

在沉光林的幻想裡,才女是穿著旗袍的林徽因,風華正茂的陸小曼,而不是那個被漢奸胡蘭成玩壞而孤獨終老的老太太。

沉光林也算是年少成名的人物,他所缺少的,就是一塊諾獎了,他所追求的,卻不只是一塊諾貝爾獎章。

歷史上不是沒有人獲得兩枚諾貝爾獎牌,不多,也就四人而已。

偉大如愛因斯坦,也就獲得了一枚諾貝爾獎。

而且,愛因斯坦是因為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他一生中最大的科研成果是什麼?

相對論。

然而,愛因斯坦到死,也沒有因為這個成果再次獲獎,這找誰說理去。

沉光林想明白了,以後,他的研究領域要覆蓋所有的熱點,我要把你們要走的路全給走了,讓你們再想頒獎的時候想避都避不開我,難道你們還能忽視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按說,沉光林已經不年輕了,他30歲了,即使在講究資歷的西方學術界,這個年齡也到了出成果的年齡了。

要知道,李正道獲得諾貝獎的時候,也只有30歲。

而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勞倫斯·布拉格,他的獲獎年齡只有25 歲,成果是關於 X 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

沉光林出道8年,是華夏京城大學沉光林實驗室的負責人,就算在全世界範圍來講,沉光林實驗室也是頂級實驗室。

他的成果涵蓋多個方面,他的聲望享譽全球。

然而,到現在,他還沒有獲獎。

當然,這話正說反說都可以。

大家都認為他能獲獎,但對於他什麼時候能獲獎,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

沉光林這次到斯德哥爾摩來,就是想讓“他馬上就可以獲獎”的這種看法提前一點,迫切一點。

沉光林要讓他們以為,不給沉教授頒獎,不是沉教授的損失,是諾貝獎評獎委員會的損失,也是全世界的損失。

而至於接下來該怎麼辦,沉光林心裡也沒有完整的預桉。

不過,在國內,關於沉光林博物館的建設已經在進行了,場館分兩部分,分別是收藏館和成果館。

現在,國內的沉光林實驗室已經在收集沉教授歷年來的科研成果了。

要不,把它順便翻譯成瑞典語,先來個沉教授成果巡展?

最終,沉光林給展覽取了個名字,叫做:博覽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