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果然是沈光林教授的實驗室在選人,大家都很開心。

在1987年的今天,對於華夏的大學生來說,已經不缺少睜眼看世界的機會了。

畢竟,這個年代即使再閉塞,也有報紙和電視呢。

雖然電視上播放的套路還是那樣:領導很忙,人民生活很幸福, 國外很亂。

但即使是這樣,大家還是能夠看到一些外面世界的變化的。

只是,對於世界一流的實驗室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他們還是缺乏直觀的印象。

只能憑藉想象瞎猜,實驗室的廚房打菜阿姨,手肯定是不會抖動撒。

直到,沈光林的實驗成立了, 發展了,出名了。

無論京城大學的老師,還是五道口技校的老師們,他們的畢生夢想,大概就是建設並擁有一個像沈光林實驗室一樣的實驗室了。

在國內,高階實驗室的天花板就是沈光林實驗室,不接受反駁。

甚至,在世界上,大家也想不出哪個實驗室能夠比沈光林的實驗室高出一頭來。

這個年代,沒有誰能夠理直氣壯的說我們實驗室比沈光林實驗室的科研能力強。

甚至,有些人在調侃的時候, 還會說呢:難道你還想建設成另一個沈光林實驗室啊。

大家的願望是美好的, 但現實是殘酷的。

至少, 在現在這個階段的華夏,即使是貴為學部委員, 他們的實驗室想跟沈光林實驗室相比,那差距都還是比較大的。

這種差距, 不光是體現在硬體上的差距,也包含軟體的差距, 甚至是人的差距。

比如, 科學院的一些實驗室,曾經也是出過不少好成果的。

但他們的人才固化的特別厲害,長期缺乏流動,以前還是人才的,慢慢的就枯萎了。

沈光林實驗室可就不同了,大家時刻都在面臨著挑戰,信奉的是能者上,庸者下。

而沈光林實驗室裡所謂的即將被淘汰的“庸者”,依然是世界各國其他知名實驗室的爭搶的香餑餑。

甚至,一些人出去之後直接就可以被聘請為講師或者教授了呢。

京城大學的畢業生,要是能夠到沈光林的實驗室去鍍個金,那就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一個捷徑了。

這個年代的華夏,其實還是屬於第三世界。

華夏的大學,即使是國內一流的大學,和國際上名校之間的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當然,這個差距僅僅指的只是硬體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而不是學生品質。

無論在任何時刻,華夏的學生品質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華夏人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沒有之一。

現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負責人是沃森, 他在未來會研究人類基因中的智商問題,他從遺傳學上證明了:黑人兄弟似乎是全世界智商最低下的人種。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被冷泉港實驗室給除名了。實驗室甚至刪除了他的一切榮譽和頭銜。後來,他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把諾貝爾獎牌都拿出去給賣掉了。

穿越過來這麼多年了,沈光林一直都知道,華夏的天才不僅僅存在於京城大學的,五道口技校裡面的天才數量也不老少呢。

還是那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沈光林就是那個伯樂,他看好誰,誰就真的能成功,他就是那個千里馬。

其實,從京城大學和五道口技校這兩所學校隨便抽出一個普通人來,都比世界上大多數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者更有天賦呢。

而他們之所以沒有堅持在科技領域進行發展,更多的是因為條件的不具備和機緣的不巧合。

但是,在沈光林實驗室裡,只要跟著沈教授幹的,幾乎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的,沒有例外。

事到如今,大家幾乎取得了一個共識:只要到沈教授的實驗室裡去工作一段時間,無論是誰,都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

就是這麼神奇。

在沈教授的實驗室裡,沒有誰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才能進入這個實驗室,這才是最困難的。

如果

考試結束了,大家都沒有走遠,老師拿著名單出去,三十位同學很快就陸續進來了。

大家都很年輕,男女都有,一臉忐忑。

看著站得整齊一排且戰戰兢兢的同學們,沈光林深思恍惚,彷彿回到了21世紀的金陵皇朝酒店。

想當年,媽媽桑也是這樣帶了一隊年輕人進來,讓沈光林盡情點菜。

當然,如果菜品不合口味了,還可以換下一批呢。

但是,今天要點的菜,就只有這一批了,沈光林的目的,就是從30人裡面選出十五個出來。

五道口技校的老師剛要介紹一下學生們的情況呢,沈光林擺手拒絕了:不用,他沈某人選人的標準不是看這次考試成績的,他有自己的標準。

當然,既然他們透過考試已經被篩選過了,能站在這裡,就說明這些人的基本功都是沒問題的。

沈光林挑選人的標準只有他自己能夠掌握,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神出鬼沒。

“大家有誰獲得過省高考狀元的嗎?”

大家面面相覷,有五位同學站了出來。

“好,你們五位同學已經入選了。”

接下來的挑選,也就更隨意了,沈光林一個關於專業的問題都沒問,直接就點名了:“1號,3號,6號,11號,......“

他挑選的,都是長相還不錯的同學。

選人,難道這麼草率的嗎?這又不是選美。

既然這樣,那大家參加考試還有什麼意義?

當然有意義啊。

大家參加考試的目的就是能夠站在這裡讓沈教授翻牌子啊,而沈教授翻誰的牌子,這是沈教授的權力,誰都不能剝奪和質疑。

這就像古時候皇帝點狀元,點到的未必就真的是初試的第一名啊。

很快,十五個人就這樣被數出來了,前後也就兩三分鍾的時間。

這十五位同學,第二天就可以去沈光林實驗室報道了。

從今天開始,他們就是沈光林實驗室的正式成員了,可以領到一個員工編號的那種。

員工編號是沈光林實驗室的重要榮譽,重要程度不下於某相聲團體的雲、鶴、九、霄、龍、遊、四、海字號。

這也是沈光林親自定義的,就叫做工號。

只要是在實驗室待過的,即使只是過來實習的同學,一樣要排列工號的,工號排名越靠前,就說明他的資歷越老,他就是學長。

現在,沈光林實驗室的工號馬上就要排到六百多位了,大家誰獲得了沈光林實驗室的工號,出去找工作,留學,外面都是搶著要的。

在一定場合,只要說上一句,我在沈光林實驗室是幾號員工,他立刻就比周圍的人高了半頭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流傳在高階人群圈子裡的一個小秘密。

這也是沈光林實驗室帶給他們的榮耀,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印記。

在異國他鄉的時候,大家說起同在沈光林實驗室工作過,這就是純正的師兄弟感情啊。

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恩師,叫做沈光林。

正在沈光林的助理給新選拔的他們進行排列編號的時候,另一位老師進來了,“沈教授,要不要看看大一同學的成績?”

“成績就不看了,有今年的高考狀元參加考試嗎?”

“有,今年的全國高考狀元就在化學系呢。另外還有兩名省狀元沒參加考試,他們一個是學經濟的,一個是學地質的,都是女孩子。”

“那讓他們都過來,我來帶帶他們。”沈光林是老司機,帶帶這些學生還是可以的。

“學經濟的也要嗎?”

“你讓他們來就是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