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一直標榜自己是個吃貨,但是他的真實飯量其實並不算大,也沒有那麼饞。

只是吃了沒多少他就飽了。

無論是吃蟹鉗還是刺身,抑或喝紅酒,他仍然保持著優雅的姿態,這叫活的精緻。

在以前的時候,沈光林想過單手開拉法漂移過彎,另一只手仍然可以穩穩的端一杯紅酒。

這叫格調。

可惜,他只有一輛保時捷,連法拉利都沒有,更別說拉法了。

吃飯之前他就想到了,李莉同學的戰鬥力應該不會太低。

結果也果然沒有令他失望,他早就吃飽了,妹妹還在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

沈光林坐在一旁幫助李莉做一些輔助性質的工作。

比如剝開蟹鉗並蘸了生抽然後送進她嘴裡,幫她拿水果遞紙巾遞飲料,還在跟她講故事。

生活不能沒有儀式感。

傳說中,吃自助餐也是有一套程式的。

首先,三天之內不能沾葷腥,最好是天天清水煮白菜;

其次,發起決戰當日可以少量進食一些酸黃瓜,山楂片之類,只喝水,不進主食。

如果眼前出現了小星星也別怕,死不了的,這樣微醺的狀態剛剛好。

第三,開場之後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坐錯了位置。

選擇的座位一定要靠近主菜,這是整個自助餐廳的精華所在,也能看到昂貴菜品的更新時間。

第四,要注重戰略戰術,基本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快拿慢吃。

對於成本高昂的主菜來講,向來是不會供過於求的。

通常,每隔一段時間才會上來一盤好菜。

這時候一定要趕緊拿,好東西都是轉瞬即逝的,猶如一現之曇花,過隙之白馬。

所以,該出手時要出手,關鍵時刻切不可心慈手軟,貽誤戰機。

第五,要細嚼慢咽,循序漸進。

通常情況下,越是狼吞虎嚥,吃得反而越少;細嚼慢咽,塞得才能更多。

而且吃東西也是要有先後順序的。

水果打底,先吃油膩的,再吃清淡的,多吃烤的,少吃炸的。

李莉窸窸窣窣的吃,沈光林巴拉巴拉的講。

原來,吃一頓自助餐也有這麼大的學問呢。

亂拳可以打死老師傅。

即使沒有這些攻略,交流團的同事們一樣表現出了非常不俗的戰鬥力。

飯後,不少人都撐得走不動道了,只能慢慢挪著走。

這個狀態,雖然沒有扶著牆進來,但是距離扶著牆出去已經不遠了。

就這樣,都不耽誤劉副校長召集大家開會,說是要佈置一下明天的安排。

沈光林搬走之後,劉副校長就一個人享受大單間了,也是蠻舒服的哈。

不過,就這點事還有啥好安排的。

會議行程單早就已經發放了,只有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課題進了安排表。

沈光林就排在最後一天。

中間的這兩天是比較靈活的,一些學者可以自己主動申請課題演講。

只要把自己演講的題目上交到組委會,組委會覺得不錯,就可以安排了。

當然,聽眾能夠有多少就不知道了,自己的同事們總是能捧場的吧。

有一些教授還真的動了這個心思,尤其是英語還不錯的老師。

當然,大家也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出去轉轉。

比如,去好萊塢走一走星光大道,去紅燈區看一看脫衣舞女郎。

劉副校長叨逼叨叨逼叨在那裡講述了大半天。

等他講完,沈光林都感覺自己又餓了,可以去吃宵夜了。

末了,沈光林也說了一句,他提醒大家,在花旗國,晚上最好不要外出,這裡不禁槍,治安真的並不太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領事館的同志明天會過來看望大家,這是劉副校長交代的最後一件事。

說完就撤唄.

他們互相登記了每個房間的內線號碼,以方便聯絡。

其實,他們這一層四個房間是兩兩相對的,只有沈光林不住這一層。

針對性不要太強。

酒店房間很快就到了。

孤男寡女,獨處一室,是不是應該發生點什麼。

李莉說要會看電視,沈老師自然作陪。

花旗國有名的電視臺還是蠻多的,比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Showtime電視臺、CW電視臺等等,當然,他們也有一些成人頻道,可惜是收費的,還分了等級,怕帶壞小朋友。

這個年代的脫口秀節目也是很有趣的,他們諷刺的物件大多數是CCCP,幾乎不會提到中國,而且,提到中國也是他們的新朋友怎麼怎麼了,基本沒有仇視的態度。

總之,人們要麼漠不關心,要麼是充滿好奇的看待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脫口秀節目還是蠻好看的,兩個人看著看著就忘記了他們還有一些體力活要幹,然後電話鈴就又響了。

是白冰打來的,她還沒有逃跑呢。

原來,劉副校長和另外一位老師水土不服,拉肚子了。

估計是得了急性腸胃炎,他們詢問沈老師該怎麼辦,畢竟,沈老師是英語老師,而且聽說他有出國的經驗。

留下李莉在房間,他自己下去看看吧。

標準間和商務套房不在同一樓層,不過有電梯倒是方便。

其他人還好,胡教授和劉副校長已經快拉虛脫了。

尤其劉校長,更是上吐下瀉,晚飯似乎白吃了,沒消化就全部倒出來了。

胡教授他狀態好些,只是拉肚子,沒吐。

“我這裡有食母生和慶大黴素,大家要不要吃一點。”

沈光林留學生出身,每次出國的時候媽媽都給他準備一堆藥品,尤其上次去羊城和香江,返程路上大病一場之後,沈光林積極吸取教訓。

這次再出門,他什麼藥都準備了,甚至連紗布和繃帶都有。

這年代可沒有健胃消食片,不過有“食母生”也是一樣的。

食母生也叫酵母片,在後世已經見不到這種藥了,在這個年代卻是治療消化不良的主力。

當然,這個年代,消化不良不是因為吃的東西太好,而是因為吃的東西太差,消化不動。

“慶大黴素”是另一種藥,它是我國獨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廣譜抗生素。

它是在1969年底推出的,取名“慶大黴素”是為了慶祝“九大”成功召開以及慶祝工人階級的偉大。

胡教授和其他的幾個老師都吃了藥,然後準備休息去了。

劉副校長卻堅持為胡教授“著想”,他一力堅持還是叫個救護車吧。

沈光林當然懂他的意思,不過還是勸道:“救護車可貴呢,這個費用要有思想準備。”

老師們的經費已經分發下去了,劉副校長手裡的錢都未必夠叫一趟車的,也不是真的小看他。

“叫一趟救護車那得多少錢?”

劉副校長特別怕死,他覺得國內的藥品藥效不行,還是買點美國藥更靠譜。

沈光林很誠實的回答:“怎麼也得一兩千吧。”

“美元?”

“嗯。”

“沈老師,你不要在這裡危言聳聽,讓醫生來看一看,不吃藥不打針,怎麼可能那麼貴。”

劉副校長感受到了自己的虛弱,救護車是一定要叫的,萬一死在這裡了怎麼辦。

說話之間,他已經又去了一趟廁所,不過肚子已經空了,只有一些泡沫。

燈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

劉副校長轉行政崗之前也是學物理的,他知道光線折射的原理。

沈光林感受到了自己不受待見,那你們還叫我下來:

“劉校長,那你自己打電話吧,房間裡電話就可以叫,號碼是911,你自己決定。”

沈光林回去了,不過他留下了一些藥,畢竟不能見死不救。

關於救護車的收費標準,沈光林印象中是有收費規定的,不過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似乎是不得超過1776美元還是1900美元來著。

因為自己沒叫過這玩意,尋常小事也不敢叫。

得嘞,自己回去吧。

不得不說,發達國家,響應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沈光林剛上樓,也就幾分鐘時間,救護車已經呼嘯著過來了。

因為是五星豪華酒店,他們來的還是高階護理救護車。

劉副校長也是厲害,明明虛弱的不行了,還是堅持上了擔架。

懂英語的老師一邊問價格,一邊跟著走。

對方給出的價格果然很親民:“晚上急診,大約4000。”

老師差點沒摔倒,“劉校長,咱們去醫院的話,要準備4000美金呢。”

“多少?”劉校長聲音都高亢起來。

“4000!”

“不去了!”,他骨碌一下爬起來,整個人的狀態回來了,病都好了一大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