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 魔教舊地

千餘名鬼仙信徒,大約擁有四五百杆快銃;簡陋道場四周的高地,李家兄妹還準備了三門小型火炮。

李家兄妹與懸空寺的武裝衝突,不亞於一場小型戰爭了。

不必質疑李家兄妹憑何擁有數百杆快銃乃至火炮等武器。

這是國的基本操作。

透過薩姆會的技術轉讓和工匠輸入,賀路千在濟州高效建立了一批大型軍械作坊,批量生產各種型號的快銃、螺紋快銃、火炮。滿足國軍事需求和治安需求之後,賀路千一度準備引進地球二十一世紀的配套制度,禁止火銃在民間傳播。

可經過實踐調研,賀路千鬱悶發現自己想當然了。

地球不存在超自然力量,某人再力大無窮,危害也有一定上限。禁止火器氾濫,能夠使絕大多數人處於低風險的博弈平衡,不會把拳腳矛盾頻頻升格到生死矛盾。可民願世界一則不曾人人平等,二則風險長期處於高位,與地球二十一世紀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基礎。

簡單粗暴禁止火器傳播,不會稍稍影響俠客的危害。

再者,前面曾有泛泛介紹。雖然民願排斥俠客,可或許因為世人都曾渴盼超脫,民願世界的俠客體系,底蘊深厚,極具發展潛力。理論上,只要百姓都能吃飽吃好。且維持一定強度的訓練,可以恐怖到人人都是俠客。

忽略天賦機制,百姓的生活條件越好,生活習慣越好,其武力值就會越高。當衣食住行不再束縛眾生,那些沒有時間訓練的忙碌工人、窮困農夫,那些傾向學習文化知識的學生,那些追尋自然科學進步的科學家或準科學家,必然因為缺少訓練時間而普遍掉隊,進而處於拳頭博弈規則的社會底層。

如果任由百姓們如此適者生存演化,熱衷學習文化者和追尋自然科學發展者必將慘遭社會淘汰,主流價值觀漸漸變得以武為尊,以拳頭定輸贏、以勝敗定正義邪惡。久而久之,估計除了練武,其它三百六十行都將被人鄙棄為不入流:萬般皆下品,惟有練武高。

賀路千尊重世人的練武追求,卻不願意國走上以拳頭為尊的歧路。

不禁俠客的武,卻禁普通百姓的銃,何異於助紂為虐?賀路千考慮一段時間後,叫停了禁止火銃傳播政策,改而鼓勵那些對練武沒有興趣的弱勢百姓購置火銃自保。

生來天賦偏弱的百姓,從事其它行業的百姓,有權購置火銃抵消俠客的拳頭優勢。

當然,俠客優勢無法完全抹除。俠客原來能夠一打十,配以高超的銃法,或許能夠增幅強到一打百。火銃等武器是放大器,俠客基礎身體素質越強,越能發揮出更強的實力。

可是,火銃依然有火銃的優勢。

沒有快銃的年代,平民百姓無法逾越他們和俠客的鴻溝般差距,百姓拎起刀、持起弓,也鬥不過那些赤手空拳的俠客。而世間有了火銃,40戰檔次的超品高手都不敢近距離硬接鉛彈,間接讓百姓稍稍有了反抗之力、有了與俠客同歸於盡的威懾。

濟州軍械的產能有限,目前不可能把快銃普及到石州郡縣角落裡。

但以李家兄妹在國的社會地位,購置數百杆火銃乃至數千杆火銃,絕不會又任何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壓力。另外,這座祭拜李鳳瑤的簡陋鬼仙道場,位處石州石安郡與原州的邊界。根據國頒佈的自治郡法規,某些勢力有權合法購置有限的火銃和火炮,協助自治郡防備外州流竄入境的惡勢力。

李家兄妹沒有逾越賀路千制定的規矩。

李家兄妹的鬼仙信仰傳播,始終符合傀儡共和內閣的規章制度。

賀路千暗中巡視一圈,確認李家兄妹還是他認識的李家兄妹,確認李家兄妹依舊值得信任,方才闖入簡陋道場與他們打招呼。

李家兄妹意料之中對賀路千的到來感到非常驚喜,他們倆連忙擱置武裝衝突,招呼賀路千,與賀路千敘舊嘮叨。

談話間,懸空寺數名武僧領著兩三百青壯殺氣騰騰撲來。懸空寺武僧發現李鳳瑤鬼仙道場佈置了火銃手,立即不由分說舉起重弓,點射狙殺站在外圍的鬼仙信徒。

賀路千豈容這些武僧在國境內放肆殺人。

不等雙方展開械鬥,賀路千便飛身撲入敵軍中,擒賊先擒王地擊殺了兇手、逮捕了從犯。

高效率協助李家兄妹清除隱患完畢,賀路千皺眉詢問李豐瑾:“石州郡縣,一直都這麼混亂嗎?”

李豐瑾回答說:“因為內閣允許石州各郡自治,當地的門閥世家或明爭暗鬥,或合縱連橫,鬥的非常激烈。但門主威震天下,空獄門弟子又頻繁巡視各郡,門閥世家往往只敢在暗地裡搏殺,只敢在門主制定的規則裡內鬥,不會輕易挑釁空獄門和內閣。”

“如今日這般規模的衝突,只是比較罕見的特例。”

“首先,懸空寺老巢在原州,它不屬於國管轄。效忠懸空寺的奸徒,殺人放火之後,逃到原州、延州,就有機會躲過空獄門的捕捉。”

“其次,我們兄妹來到這裡傳播鬼仙信仰,也讓武林江湖和門閥世家比較敏感。”

賀路千曉得武林江湖為何敏感。

李鳳瑤鬼仙道場,建立在蘇家嶺西南角。

這裡雖然臨近淡水湖,但土地不易耕種,地理交通也非常不便,百姓普遍且苦且窮。前些年,流民義軍曾攻到這裡與朝官兵酣戰,家家戶戶都死傷慘重;安車骨入侵延原兩州期間,原州和石州的朝官兵又曾先後撤到附近,彷彿土匪般把附近村落搶劫的一乾二淨。直至國擴張到石州,蘇家嶺附近才慢慢恢復了基本秩序。

蘇家嶺窮到沒有半點油水,也只有在乎民願在乎信仰的佛道勢力和鬼仙勢力,肯來這裡真心實意發展。

但是,且窮且困的蘇家嶺,卻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

朝之前,蘇家嶺向西的山路,是溝通原州和石州的重要軍事要道。無論從原州攻向石州,還是從石州攻向原州,都需要從蘇家嶺經過。蘇家嶺是亂世年間的軍事重鎮,盛世年間的經濟要道,當地百姓的經濟條件始終處於石州上游。

朝開國時,鍾群生曾把軍寨立在蘇家嶺南面。直至朝軍隊打崩了漠朝殘餘勢力、消滅了延、原、石、燕等州的群雄,初步奠定北方新秩序,鍾群生才率領少數軍隊返回應京。

鍾群生死後,部分魔教餘孽藏在原州與石州的綿延群山之間,熬過一年又一年,最終熬到了魔教教主的中興。魔教教主崛起之後,他懷著對鍾群生的敬仰,把魔教總部遷徙到蘇家嶺南面的鍾群生軍寨舊地。

魔教覆滅後,門閥江湖和朝朝廷千方百計堵死魔教餘孽死灰復燃的可能。

武學方面,他們不惜同歸於盡地毀掉原版《武道圖錄》,斷絕魔教誕生新一代魔教教主的可能;精神方面,他們又以治水名義把三條河流引過來,直接淹沒了鍾群生軍寨舊址和魔教總部舊址。原來的良田沃野,原來的交通要道,百餘年前都被門閥世家和朝朝廷聯手毀去了根基。

可是,魔教對鍾群生和魔教教主的感情,始終沒有湮滅。

魔教餘孽內部的誓言,就有這麼一句話:水盡石出,青山傲骨。

所謂水盡,是指平掉蘇家嶺附近的淡水湖,令魔教總部露出舊顏;所謂石出,是指滅亡朝,把京師改為石州舊名。

李豐瑾縱然懷疑魔教教友害死了他,卻依舊對魔教懷有一份特殊情感。

掛靠賀路千獲取政治優勢之後,他下意識把李鳳瑤帶到魔教總部舊地發展,以鬼仙道場形式悼念魔教教主的葬身之地。但嘴巴上,李豐瑾卻這樣向賀路千解釋:“朝及地方門閥敵視魔教教主,進而牽連到生活在附近的無辜百姓。蘇家嶺附近的村落,是石州最窮最困的絕望之地,我們在這裡傳播信仰,效率最高。”

賀路千能夠感覺到李豐瑾的私心。

但賀路千已經決定對民願規則暫時妥協,他有器量容忍石州各郡自治,又何必限制李豐瑾以他的方式悼念魔教呢?賀路千不置可否地略過這些陳年舊事,轉而關心李鳳瑤的現狀:“李鳳瑤的鬼仙根基,奠定的如何了?”

李豐瑾回答說:“來到石州後,鬼仙信仰傳播效率很高,鳳瑤的鬼仙根基已經非常穩固了,再活四五十年,絕對不成問題。但我琢磨著,既然做了,不如拼勁全力努力做好。我們更進一步,朝著活一百年、兩百年目標繼續前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賀路千點頭。

李家兄妹的想法,在賀路千的意料之中。

人心總是貪婪,得隴復望蜀。

但,有時候,這樣的貪婪並不一定是壞事。

確定李鳳瑤不再著急時間,賀路千把話題移回到自身:“你們能否抽出四五月時間,去濟州幫我一個小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