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的確是有些抱不平,那麼多高產作物在,居然還有餓死人的情況。居然,還能因為饑荒,讓黃巾起義出現。

喵的,就算告訴他,黃巾起義是一群不滿僱主壓榨憤然起義的無產者,都還能接受。

只是沒有黃巾之亂,那麼這天下也亂不起來。說句公道的,這黃巾之亂的所有動亂,都和這場動亂有直接或間接關係。

眼看呂範根本沒有接話的意思,朱信也懶得說下去。大軍繼續前進,當天傍晚抵達無錫,休整一晚後,第二天繼續出發,在中午前抵達吳縣。

“伯符!”朱治大概是提前收到訊息,早早在十里亭外等待,看到為首的孫策,當即策馬上前打招呼,“多年不見,轉眼就是個……大姑娘了。”

此刻朱治心中也是在感慨,自家那個蠢兒子,看來是有福了。就衝著這規模,就算生個五六個孩子,都不怕不夠奶喝的。

真不開玩笑,小點的,最多生個兩個,第三個差不多就得找奶媽,實在是供不應求。

“伯父,四年前一別,也的確是許久不見。不過看您依然精神,晚輩就很高興了。”孫策上前打招呼,語氣很溫柔。和朱信算是確定了關係,她也開始以兒媳婦的態度,卻面對這個公公。

“你我也無需如此客氣,以前我是你父親的舊部,如今自然也繼續在你麾下效力。但凡有差遣之處,儘管吩咐便是……對了,也別在這裡待著,先進城再說。”朱治也順勢表態效忠孫策,並且提議進城。

孫策點了點頭,且在朱治的開路下,進入吳縣之中。

吳縣作為吳郡的郡治,繁華程度自然是最高的。只是就算是最繁華的城市,也沒辦法允許近萬人進入,是以軍隊還得在城外找地方駐紮下來。

周瑜和魯肅等新人留下來幫忙安排,孫策和孫堅舊部,當然也包括朱信進入城池中。

“伯符!”剛進去不久,一個三十幾,反正不到四十歲的青年將領策馬上前。

“叔父!”看到來者,孫策激動的上前見禮,“多時不見,別來無恙?”

“有心了……叔父一切安好,只是閒著無事,幫君理打打下手。”來者笑道,“對了,嫂嫂和幾個侄兒侄女,都在這裡,稍後你得回去看看。”

“好的,謝謝叔父這段時間的照看!”孫策連忙點頭回來。

來者的身份到這裡自然已經不言而喻,孫堅的弟弟孫靜,字幼臺。孫堅起家之初,便是孫靜拉起五百鄉中和宗族子弟,作為孫堅起家的基礎。

孫堅死後,帶著一百親兵,主動保護孫堅的一家老小,幫助孫策渡過最困難的時期。同時搭配她十多個孫氏子弟,作為親隨。

原本以為他在富春老家,沒想到已經來到這裡。應該是跟著朱治一起行動,甚至有可能是他幫忙出謀劃策。畢竟孫靜實力或許比不過孫堅,也比不過孫策,但卻允文允武。

算是孫氏子弟裡面,腦子比較靈活的一個族人。

“侄兒拜見叔父!”孫河上前,按照輩分,他也是要稱呼孫靜一聲叔父的。

“伯海啊!”孫靜看向孫河,笑道,“不錯,壯實了不少,難得是這一身殺氣。在軍中,沒少吃苦吧?伯符這不靠譜的性子,你可少不得受累。”

“不不,伯符這一路過來,順風順水的,倒沒吃過什麼苦。”孫河連忙回道,或者說就算遇到困難,也很快就迎刃而解。

“這倒是難得……”孫靜一愣,有些不敢置信。別人從零起家,那都是磕磕碰碰,就說孫堅,一路起家也很不容易。怎麼到了孫策這裡,就變得一帆風順了?

眼看三人開始聊天,朱治的注意力,自然也轉移到隊伍之中的朱信身上。

“長高了?”朱治減慢馬步,與朱信齊平後問了句。四年前分別的時候,也不知道是體重壓壞了骨骼還是什麼,朱信就一米五上下,二百斤以上,長得和肉球差不多。

轉眼四年下來,都高出他一個頭,身高至少也得有八尺。連帶著,感覺都瘦了好多。問題這可不行啊,瘦成這樣的話,孫策那邊估計要不樂意……

“人總要成長的……”朱信回了句,多少還在生悶氣。自己好不容易給他去一封家書,結果回信裡面,居然完全不回答自己的提的問題。

“知道會成長,還問那麼幼稚的問題。”朱治隨口回了句,“當初訂婚,只是口頭訂下,婚娶還是入贅其實也沒有具體的文字的,也不知道你糾結個什麼?”

朱信聞言一愣,還能那麼玩的嗎?說好的君子一諾,千金難換呢?

“難道我在你眼中,是那種迂腐之人?”朱治見朱信那表情,直接有些不高興了。

“不是嗎?”朱信回了句,這兒子和老子就是天生的仇家,很難和平相處的。

“分開四年,真當老子揍不動你了?”朱治頓時頭冒青筋,顯然是被氣的。

“君理,估計你是真揍不動他了。”不遠處的程普回了句,“你家小子,在陣前接下了張飛和伯符的全力一擊,還是一拳一個接下的。”

“什麼時候你那麼厲害了?”朱治一愣,這些他都不知道,“厲害也沒什麼,老子要揍,難道他還敢還手不成?”

“還不了手我還躲不開麼?”朱信嘀咕道。

“小子,你下來,看老子打的快還是你跑得快!”朱治拿起馬鞭就要打。

“得得得,孩兒認錯,這大庭廣眾的,注意形象!”朱信沒轍只能求饒。

“記住了,你老子還是你老子,別以為擅自離家四年,翅膀硬了就不放在眼裡!”朱治當即訓斥道,“待會隨我回府,你孃親這幾年也挺想你的。”

呵呵……朱信其實很想吐槽,自從十二歲測試出來後,朱信的老孃態度是一天比一天冷淡,就差沒有把他看做是什麼汙穢的東西一樣。

都說兒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自己是否清白本身自己知道,兒子好歹是親生的,態度居然能冷淡到這個程度,朱信說真的還是有些不太喜歡這樣的母親。

“你生母去世早,她到底把你從下撫養長大……身為人子,當好好孝順。”朱治似乎也知道這點,於是鄭重的說了句。

“生母?”朱信有些疑惑,記憶裡面沒有這一遭吧?記事起來,基本上就是那個母親,也沒見有那個婢女,侍妾什麼的。

“咳……”朱治其實不太想說,只是也意識到,自家兒子和妻子的關係不太好,沒辦法,只能坦白,“當年你母親與我有過兩個孩子,可隨著第一個孩子夭折,她不想在這段時間再生第三個,就把婢女送到我枕邊。”

簡單來說,就是當年朱治和原配有兩個孩子,本來生完第二個,第三個打算生的時候,第一個因為身體還是別的原因夭折。

原配不想生,可第二個身體比第一個更弱,怕出事,就把婢女推給朱治。

後來朱信出生,代價是她的生母,只有十四歲的婢女難產去世。好巧不巧二子在朱信出生後沒多久夭折,就把朱信交給原配撫養,就當時她所出。

朱信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很健康,就是在認識孫策後,開始變得胖起來。不過胖了好,胖意味著健康,有福氣。

可職業測試的結果,朱信是個廚師。大家都覺得,朱治腦袋上,是不是多了一頂帽子。

問題朱信本身不是朱治的原配所出,偏偏大家就不知道這事。突然就蒙受不白之冤,再加上朱信也的確不是她的兒子,也有可能是常年沒能再生一個,情緒就不正常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已經算是很剋制自己,雖然冷淡,但沒有折騰朱信,衣食住行也沒有短缺。後來朱信離開,她也擔心過,畢竟從小養大,基本就和自己生的差不多了。

朱治收到訊息,擔心也擔心,不過也覺得他離開一段時間也好。大家都需要一段時間冷靜冷靜。當年的他,心情一樣不太好,自家一脈都是賢臣職業者,結果出來個廚師職業者的兒子來,心情能好?

後來知道鬧了個烏龍,他愧疚,原配夫人當然也愧疚。好在朱信的行蹤已經知道,而且在孫策軍中還混得不錯,也稍微安心下來。

“呃……也就是說我生母已經去世,家裡的那個是老爹的正妻,按照正常規矩,我依然要稱呼她一聲‘孃親’的存在,對吧?”朱信大概把事情捋順了。

就說嘛!親生兒子的話,怎麼可能會那麼冷淡!

“她到底把你從小養大,這些年可曾虧欠過你?”朱治嘆了口氣,反問了句。

這年頭,雖然有儒家叫囂,按照身份,諸侯王可以三妻四妾,下面的徹侯可以一妻三妾什麼的。實際上法律規定,只能一妻,侍妾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類似後來的非法同居。

明清時期才搞三妻四妾,在這個時代,其實和後世一樣,無論魔改與否。

對,有侍妾的存在,而且一個男人可能還有幾個,甚至十幾個侍妾。這個無所謂,反正兒子沒有繼承權。有例外,那就是和朱信這樣,列入正妻的名下。

是以這不很多時代,侍妾所出的兒女,依然叫正妻為‘母親’,稱呼自己的生母為‘姨娘’。倒不是說侍妾沒有地位,而是為了繼承權的劃分問題。

從這方面看,現代還人性了一些。至少哪怕私生子,正妻不認,依法也能獲得繼承權。

“哦……知道了……”朱信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