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京師的安全,或者是以防京師有人圖謀不軌。下令讓王朝率一萬五千人,坐專列抵達京師。由於大量禁軍開赴工地,空出了大量兵營,正好由王朝等人駐紮。為了便於管理,文申把這一萬五千人命名為大宋禁衛軍。

部隊來京穩定後,王朝來到文申都堂辦公室,敬禮道:“參見委座!”

“坐吧!”

王朝坐到沙發上,文申繼續說,“來京這段時間還適應吧!”

“還行吧!就是覺得沒有沂州方便,很多東西這裡就沒有。”

“很多事情要慢慢來嘛!用不了幾年,沂州有的這裡一定也會有。”

不管怎麼說,沂州也發展了八年多,很多地方都比京師先進。不過現在文申坐鎮京師,其發展重點肯定會向京師慢慢轉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來京師這段時間發現這裡面水很深啊。很多禁軍看起來對我們不滿啊。真想教訓他們一下。”

隨著禁衛軍入住京師,原來守衛京師的禁軍很多將領對此很是不滿意。但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這些將領只能表示不滿而已,其他的事情還真做不了什麼事情。

“你對此不必理會,但如果他們找死,就狠狠地教訓一下,讓他們知道禁衛軍的厲害。”文申喝了一口茶,“今天你來得正好,現在給你一個任務,就是進行軍隊擴張。我希望年底時,禁衛軍能達五萬人。軍費暫定每年五百萬元,至於武器你自己想辦法。”

聞言,王朝大喜道:“這可是好事!我老早就打算擴軍了。至於軍備我早就想好了。沂州化工廠現在能生產很多火藥,而且他們聯合機械廠生產一種單發火槍。雖然沒有我們現在用的厲害,但比起那些大刀片子強多了。”

“哦,還有這事!”

文申呵呵一笑,暗想:“這次化學專家做得不錯,等回去後一定要獎賞一番。這王朝說的單發火槍應該就是步槍了。有了火藥,憑藉現在的鋼鐵實力生產步槍還不是手到擒來。不行,我要去沂州看看。”

……

王朝走後,文申透過空間來到沂州化工廠,發現在其不遠處新建了一座工廠。於是來到這個新工廠發現李德清、韓鵬飛以及化工專家都在這裡。

神出鬼沒的文申把這幾個下了一跳。韓鵬飛心中砰砰直跳道:“老闆,你這也太嚇人了。幸好,我們心臟能力還算強大,要不然真能被你嚇死。”

文申呵呵笑道:“聽說你們成立了一個槍械製造廠,這不是急著來看看嘛,怎麼樣,這個工廠應該就是槍械製造廠吧。”

“還真讓老闆你猜對了。這個正是槍械製造廠。前段時間,火兄在化工廠不是成功生產處各種火藥嘛。我想現在我們有各種機械工具,完全可以生產簡單的步槍、手榴彈啥的。所以,就開辦了這個工廠。現在我們一個月可以生產一千條步槍、十萬發子彈,上千手榴彈,如果人手充足,還可以增產。”

“哈哈,不錯!這步槍怎麼樣?走,拿一個給我看看。”

“沒問題!”

一刻鍾後,眾人來到射擊靶場。文申拿著身長一米左右的步槍,十分歡喜的拉著槍栓。譁啦譁啦的槍栓聲,在他聽來十分動聽。

“老闆,這槍是模仿美國春田190式,7.6毫米口徑,彈匣容量五發,全槍八斤左右。射擊精度還算不錯。”

韓鵬飛說的頭頭是道,看來他對此槍械還是有一定研究。

“很好!接下來,我將進行大規模擴軍,需要大量的武器彈藥,你們現在就招人進行擴產。”文申突然想起造船的事情,“對了,造船廠那邊怎麼樣了?”

“又有一艘鋼鐵船下水了。不過,現在焊條已經不多了。我想總不能一直靠老闆救濟吧,所以我們就研究了一番鉚焊技術,雖然沒有電焊速度快。但勝在可以自產自足。”

“恩,都不錯!每人一百金元獎勵!”

眾人聞言大喜道:“謝老闆!”

……

文申在沂州陪家人玩了幾天後,回到京師。剛回來,鄭居中就帶著幾個年輕人,找到他。見此情景,笑道:“鄭大人,你帶一個年輕人來此,意欲何為啊?”

“太師,前段時間你不是說要開辦什麼報社嘛,讓我找幾個文筆比較好年輕官員嘛,這不我給你帶來了?”

鄭居中言罷,那個年輕人急忙上前作揖道:“下官黃潛善,參見太師!”

“本官找你來,就是讓你負責報社!想來鄭大人已經告訴你過。”

“是的!根據鄭大人所說,也做了一些準備。下官認可報社應該就是把起居舍人上報御史臺的資訊,向外部百姓公開吧。”黃潛善畢恭畢敬地說道。

“恩,你說的不錯!除此之外,你還要在各地設定人員負責收集本地區的奇聞異事、經濟情況等等,然後把這些資訊上報到你這裡。最後進行校正刊發。”

“太師,這期刊叫什麼名字好呢?”

文申一手摸了摸下巴,另一只手放到桌子上,輕輕敲著桌面,“名字就叫《大宋時代週刊》好了,每週一期!”

“大宋時代週刊?是個好名字!不過,如果一週發行一期的話,我們不一定能各地的資訊極是傳到京師啊,如果各地都有電報就好了。”

“恩,接下來,全國所有州府全部配備兩到三天電報機。到時電報人員將會和你的人一起去各個州府。你現在招募可以下放各州府,並有一定文筆之人。”文申想了想,又道,“給你第一個要求就是所有州府的下派人員不得使用當地人,以防出現上報虛假資訊情況。”

……

隨後,黃潛善招募了三百多人,並進行了一個月的培訓,然後被派到全國以三百多個州府。一起前往的還有六百多名電報人員。這些電報人員都是這些年在沂州兵營培訓的。

雖然電學專家製造出了有線電報機,但由於很多地方沒有架設電線,所有不能使用。為此,文申回了趟現代,向王剛要了一千多臺無線電報機。

隨著各州府無線電網路的建設成功,各地之間的聯絡也日益頻繁起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得到進一步加強。(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