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文申超市為女兒文菡購買奶粉時,突然想起在宋代自己還有兩個兒子呢。於是,一次性購買額五十罐奶粉,同時又購買了六個奶瓶和大量的尿不溼。

把其中一多半丟到空間,剩餘的拿到人民醫院的孕嬰看護室。木子魚看見文申拿著大包小包進來,心中一暖,說道:“你怎買了這麼多奶粉。聽護士說,孩子吃母乳比較好。”

“我怕孩子吃不飽,所以就多買了一點。”文申四下掃視,問道:“你爸媽呢,怎麼沒看見?”

“哦,我爸媽出去買飯了。”

文申抱起白白胖胖的文菡,笑道:“一看就是知道是我閨女,你看眼睛和我的一樣。”說完,在小臉上親了一下。木子魚做靠在床上,看著父女倆,臉上流露出道不盡的柔情。

“你在這裡等下,我去下洗手間。”

文申在洗手間裡,透過空間來到沂州文宅。此時文宅,比往常熱鬧很多。原來因為王秀和張柏芝雙雙生子,文申買了六個丫鬟,伺候兩女。同時,孃家也來了不少人。

正在餵奶的兩女看見文申,驚喜道:“相公你回來了。”

文申看見兩個雪白的胸脯,心中一激動,上前摸了一把,笑道:“這個小家夥吃得真是歡實。”

兩女臉一紅,道:“恩文哲、文濤太能吃了,我們倆的奶水不太夠。真是愁死我們了。”文申呵呵一笑:“這段時間,我出去買了一些奶粉,正好給兩個小家夥吃。”

說著,拿出一罐奶粉,根據說明泡製了一瓶,放到孩子嘴裡。開始孩子不吃,但強迫吃了幾口後,就喜歡上奶粉的味道,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相公,你這是什麼東西啊,孩子看起來很喜歡吃嘛?”王秀眼睛睜得大大,好奇的問道。

“這是奶粉,用牛奶製作而成,很適合幼兒食用。我弄了很多,足夠孩子吃了。你們以後不要再擔心孩子吃不飽了。”

……

充分滿足兩女的好奇心之後,文申來到機械廠,找到張鐵林,問道:“這兩年我讓你辦的工匠培訓學校怎麼了?”

“剛開始的時候,工匠培訓都是在跟著師傅在廠裡進行了,這兩年有錢了,我們在沂州書院旁邊購買了一千畝地,自己建設了一個學校。現在大約有正在培訓的工匠六千多名。為了,我們專門製造了一批機床供他們練習使用,裡面的教師也都是我們廠裡技術比較好的老師傅。我們鋼鐵和機械這邊之所以有能如此大的發展,幸虧有這個學校提供合格的工匠。”

“老張,你幹得不錯。但聽你這麼一說,學校培訓的大部分是應用型工匠,我打算建設一個藏書閣,存放理論體系比較完整的書籍,供喜歡研究的工匠學習觀摩。”文申呵呵笑道。

“還是東家想得周到。有東家提供的書籍,我想一定能培養些創新型工匠,申請更多的專利。”

“恩,對了,現在學校每年的花費怎麼樣?”

“六千多名工匠加上五百多名教師,每名工匠吃住費用一般在十元左右,一年六萬左右,加上教師的工錢,不超過十萬。對於現在的機械廠來說,完全可以承擔。對了,現在廠裡工匠的孩子出現了上學難的問題,雖然沂州書院和周邊的私塾解決了一部分,但還是有很多孩子無法上學。”張鐵林突然想起孩子上學的事情,問道。

文申突然想起改革開放前國企,很多企業裡面就是一個小社會,學校、醫院、超市……基本上可是說從生到死都可以呆在廠區不用出來。想到此,說道:“恩,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建。這樣吧,我讓沂州書院安排一些教師來我們工廠組建一個小學,小學畢業後,進入沂州書院學習,當然也可以進入我們技校學習。我給你一個許可權,每年可以拿出一成的利潤來用支援學校。”

聽文申如此一說,張鐵林高興道:“這太好了,有了這筆錢,我想孩子上學應該沒有問題了。”

“我們建了學校後,也要收取一定費用。這個費用你們回去商量下,最好能收支平衡。當然,校舍的建設費用可以從利潤裡出。”文申想了想,覺得完全免費也不好。

這時,王鐵急忙忙來到辦公室,笑道:“東家,你來了怎麼也不通知我。你不會光來老張這裡,不去我那裡啊。”

文申呵呵一笑:“你來這正好,剛才我和老張商量了學校的事情。居然情況過會讓老張給你說下,現在你談談現在鋼廠工作進展怎麼樣?”

“鋼廠一切順利,就是礦場那邊有點跟不上。另外,有一部分工匠被其他地方高價挖去了,建設部分小型鋼廠,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也能滿足基本生產需求,聽說銷量還不錯。”王鐵有憤憤不平道。

文申端起茶,喝了一口,說道:“現在鋼鐵市場很大,就由他們去吧。對於礦場的事情,我可以考慮到了。在我們西北濟南府萊蕪縣有大量優質鐵礦,我希望你派人去把那些礦山全都買下來,具體的地址明天我會給你。有了這些鐵礦三十年內,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

王鐵兩眼一閃,驚喜道:“還有這樣的好事,我一定把此事辦好。對了,萊蕪那個地方我聽說,與我們沂州看似很近,但隔著大山交通很是不便。如果我們在萊蕪建廠或修通鐵路就好了。”

文申點點頭,心想:“這個王鐵還是有點眼光。”笑道:“你說的很在理。不管在不在萊蕪建廠都要修通鐵路,只有修通鐵路才能把鐵礦或鋼鐵快速的運到需要的地方。”

王鐵撓了撓頭皮,嘿嘿笑道:“還是東家考慮的周全。

“好了,今天來主要為了建設藏書閣的事情。剛才我已經向老張提到了。你們有沒有合適的建設隊,推薦一下。”

“東家你不知道,這兩年我們擴建廠房和建住宅樓都是一個人組織的,這個人還和東家關係很近呢?”王鐵笑道。

張貼林見文申一臉迷惑的樣子,呵呵一笑:“老王就會賣關子,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東家你的老丈人,王家堡的王有財。”

“還有這事?我怎麼不知道。”文申一怔。

“這事說來話長了。王家堡本來就有一個工匠隊,就是王有財負責的,主要就是給個村莊的百姓建民房。後來,我們建廠房時,劉掌櫃向我們推薦了這只隊伍,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這只隊伍已經擴充套件到了五百多人,承建了我們的大部分工程,在沂州也小有名氣……”張鐵林娓娓道來。

王鐵接道:“王有財可能覺得是沾了你的光,不好意思在你面前提起。所以,你現在還不知道。不過,王有財的工匠隊的建築質量還是不錯的。所用材料都是在我們鋼鐵廠和水泥廠購買的,這個我們都很清楚。”

“也好,這藏書閣和小學的建設就交給他吧。”

……

從機械廠出來,文申來到錢莊總部,找到了劉德華,大體上審查了賬目,沒有發現太大問題。接著有去庫房,看了看存銀,白花花的銀子,讓文申有點睜不開眼,於是笑道:“德華,這庫裡一共有多少白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千九百二十五兩,另外還有銀元八百七十萬元。這些銀元都是根據機械提供的衝壓機一次性衝壓而成。”劉德華看著手裡的賬本,一本正經的說道。

“這麼多?”文申暗想,“看來要找個渠道把這些錢都利用起來,問題是這些白銀能幹什麼呢?靠,這還真是個麻煩事情。不行,回去要買本西方經濟學研究下,看看有什麼辦法嘛。”

……

回到現在,文申從網上下載一份萊蕪煤鐵礦分佈圖和圖書館施工圖。然後來到沂州,分別交給王鐵和張鐵林分別去做。

接下半年的時間,文申沒事就去沂州書院給學生講課,或者去化工廠看看進展如何。而王鐵在文申授意下花了一百萬貫購買大部分萊蕪礦區。王有財則建了一座四層高,可以藏書上百萬冊的藏書閣。

藏書閣建好後,文申回到南洋,把黃少凡印製的十幾萬本書籍全部運到藏書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