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士兵的書迷的打賞……唉,這個帳號名感謝起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再次感嘆中華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

******

另一邊的秦風當然不知道趙書蘭那邊是俞描俞黑惹得趙肅火上澆油……其實這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趙書蘭更傾向於秦風的觀點,否則也不會以秦統一六國為例說事了。

這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幾個國家如果是長期處於分裂狀態那必然就是打來打去的戰亂不止,反之若是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勢力將這些國家都統一了,就算這個勢力本身殘暴不仁,但從總體來說還是結束了戰亂對百姓有利。

這其實就是眼界大小的問題,從趙肅的角度來講,他著眼的是敦煌國,那麼秦風所要推行的強國強軍政策不可避免的會在敦煌國造成一定的殺戳,其至還可能造成幾個勢力之間的傾輾給軍民帶來損失。

但趙肅所不知道的是,秦風的眼界要比趙肅廣得多也遠得多,做為一個現代人的秦風,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要結束戰亂就該以殺止殺……也就是以敦煌國內的小殺及對其它國家的征伐達到中止各國之間耗時更久、傷亡更多的殘殺的目的。

但另一方面秦風又知道,像趙肅這樣的老頑固一時半會是無法轉變他的觀念,因此也不急於一時。

一路上,百姓都在歡天喜地的慶祝著,甚至他們在知道馬車裡的正是帶領歸義軍擊退回鶻的統軍使後,無不歡呼雀躍爭相圍了過來,若不是梁宿等親衛在前頭攔著,只怕整條街都要被人流給堵著走不動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見此秦風不由暗歎一聲:這些百姓要的不過就是活著而已,但就是這麼簡單在現代可以說是唾手可得的生存權力,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侈,以至於現在能夠得到這短暫的和平也會如此興奮。

這時的秦風心裡不由有了種莫名的自豪感……身為軍人的他,入伍後受的教育就是保家衛國,只不過在現代沒機會,到這古代卻陰差陽錯下保全了一方水土的安寧,也算是為國家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秦風所不能確定的是,自己在這時空所做的一切會否對現代造成什麼影響。

不過下一秒他就覺得這個想法很可笑,自己不過是在保命而已,難不成還要為了不影響現代而任人宰割?!

不多時,秦風的車隊就在百姓的簇擁之下開進了皇宮,這時秦風才知道對他態度有所轉變的又何止是百姓,就連宮內的太監、宮女見到他也是一改往常的冷漠而變得十分恭敬,以至於一路上都是對他打躬作揖之人。

這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現實吧,就像現代和平時代的人比的就是誰有錢一樣,古代戰亂年代比的自然就是誰能打勝仗。

“恭喜副使大人!”

“賀喜副使大人!”

……

秦風雙腳一踏上崇政殿,文武百官就紛紛向秦風道喜,便是連那蕭公敬也是堆滿了笑容裝模作樣一番,這使得秦風不由在心裡暗罵了聲老狐狸,如果不是老子命硬,現在都不知道被你害死過多少回了。

曹議金的心情自然也是極好的,他一上來就哈哈大笑道:“眾位愛卿,想我敦煌自立國以來便倍受外族欺凌,以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然天將奇材於我敦煌,今文有秦風武有蕭公敬,二人領我敦煌數萬精兵屢敗回鶻,致回鶻十餘萬來犯之敵最終無功而返,真乃天佑我敦煌矣!”

百官紛紛拜倒,齊聲唱道:“天佑敦煌,天佑皇上!”

眾人心裡當然知道,這場仗之所以能贏主要還是靠秦風,至於蕭公敬嘛……那只是皇上忌禪他手握重兵勉強把他加上去而已。

當然,這蕭公敬心裡聽得也不舒服,一方面是因為他自己也清楚這場仗嚴格來說自己只在守城及甘州“煽風點火”的執行上有些功勞,這與秦風指點江山屢敗回鶻甚至最後還分裂了東、西回鶻的大功自是不可相提並論。另一方面,則是曹議金說的“文有秦風武有蕭公敬”……這又是把秦風放在自己前面了。

這話要是在秦風耳裡聽起來就不覺得有什麼,但古時是很講究排名,也不知道是曹議金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間脫口而出,總之就是讓蕭公敬心裡很不是滋味。

“眾卿!”頓了下曹議金就接著說道:“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眼下回鶻雖是各自退兵,然而回鶻無信,多半不久後又會舉兵來犯,我等該如何應對才好?”

眾人都不說話,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秦風……這也是打了勝仗的結果,大家都覺得秦風最有說話的資格。

“皇上所言甚是!”無奈之下秦風便站了出來,回答道:“不過依微臣之見,西州回鶻至少是不需要擔心了!”

“嗯!”曹議金點了點頭:“西州回鶻今趟之所以能圍沙州,蓋因甘州回鶻肯為其提供糧草,然在秦愛卿的提點之下,英義可汗已認識到不可引狼入室,是以西州回鶻往後只怕難以插足河西了!”

“但英義可汗只怕不會善罷甘休!”蕭公敬插嘴說道:“想那英義可汗入主甘州以來,何時受過此等羞辱,微臣以為英義可汗必會捲土重來再犯我敦煌!”

“便是來了又何妨?”劉籍笑道:“今趟東、西回鶻兩軍同時來犯也討不了好,下一回甘州回鶻自身前來又能拿我敦煌如何?”

這話說的表面看起來有理,但只要往細微處一想:敦煌軍與回鶻騎軍作戰還是有不擅長野戰的先天不足,秦風所領的歸義軍之所以在野外能勝,要麼就是使計要麼就是偷襲,真要打起來只怕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於是乎,回鶻騎軍只需要在秋收季節帶兵帶奴隸來搶糧就可以了,一年兩年或許損失不大,長此以往……這敦煌國還不成了回鶻的糧倉了?辛辛苦苦的種了糧食,卻又要等回鶻先收完自己才能撿剩下的,不出幾年敦煌國只怕連養活自己都困難了。

不過好在眾人都知道劉籍向來都是這個調調,所以也沒人把他的話太當一回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