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君自強和黑山有老妖同學的打賞。恭喜黑山有老妖同學成為本書的執事,同時對君自強同學驚為天人……打賞十起點幣,這是怎麼做到的?士兵試了幾次,看到頁面上最小打賞金額都是一百起點幣!

********

“為活著而戰,為生存而戰!”

這話聽起來似乎沒有為國家、為人民而戰那麼宏偉響亮,但事實卻是……在這亂世中國家在哪裡?人民又在哪裡?!

便如現在的敦煌國,又如中原的晉、吳、蜀等十國,在沒有統一之前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國家?有些國家就比如敦煌國甚至想從中原獨立出去,這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那就是搞分裂割據。

所以,在這亂世中的戰爭,最現實的一個理由就是為了活著、為了生存。

當然,如果有一個更崇高的理想,那自然是更好的,比如為了統一,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等等……一支部隊必須要有理想、有抱負,從部隊出來的秦風當然知道這一點,這就像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目標和信仰也就整天無所事事一樣,部隊要是沒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和目標,那就無法凝聚在一起而形同一盤散沙。

這也正是我軍一直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從部隊出來的秦風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首先就是要給漢軍提出一個理想。

但同時,秦風也知道一點,漢軍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麼文化……古代可不像我們現代一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普遍都有文化的,尤其是在回鶻統治下的漢軍,他們連吃飯穿衣都是問題,就更別提讀書識字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種情況下,對漢軍說那些什麼為祖國統一什麼的理想,那根本就是對牛談琴,甚至還會被漢軍認為秦風這書生說的都是不符合實際沒有用的東西。

所以秦風沒有這麼做,他提出的是“實際的”、“現實的”,與漢軍貼近的理想……為了活著、為了生存。

漢軍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這是一支長期受回鶻奴役的部隊,這是一支被回鶻當牛羊一樣斬殺的部隊,這是一支即便是投了敦煌軍也時時刻刻面臨著生存問題的部隊……

這樣一支部隊,最大的問題就是“活著”、就是“生存”。

所以秦風一提出這個口號,馬上就引起了漢軍強烈的反響,甚至還有許多漢軍被秦風這幾句話打動而熱淚盈眶,暗道今趟可是跟對人了。

當然,這句口號更深層的意義,就是:要想在亂世中“活著”並“生存”下去並不容易,這就要求全體戰士齊心協心的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這個意義秦風就沒有明說,因為他明白,有些東西說出來是沒用的,必須要在戰場或是實踐中切身體會。

現在的秦風,就是在漢軍心裡播下了一顆團結的種子,在往後的訓練和戰鬥中,這個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隨後牢牢的將所有漢軍聯結成一個整體。那時的漢軍,才能稱得上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負的部隊,一支無堅不摧的部隊。

接著就是對漢軍進行編制。

正如之前所說的,原本漢軍指揮使及以上的軍官絕大多數是由回鶻人擔任,漢軍反正時,原本就深受這些軍官奴役的漢軍自然不會放過他們,據說有幾個回鶻軍官還是被漢軍硬生生的給咬死了,由此可知漢軍對他們的痛恨之心。

這麼一來就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漢軍得重新任免將領,否則整支部隊都無法組織了。

原本秦風還想用現代軍隊的三三制來編制漢軍,但轉念一想……現代的**戰爭與冷兵器戰爭那完全是兩回事,三三制或許會適合**戰爭,卻不一定適合冷兵器作戰。

想到這裡,秦風就把這事放手讓趙時行去做了。秦風相信在這方面趙時行是專家,而且他還對漢軍人員及能力相當熟悉,任免將領的事自然比自己這個外行要強多了。

由此秦風也瞭解到了這時期的部隊的編制大多是以廂、軍、指揮、都的序列。

簡單的說,就是一支部隊設統軍使一人副統軍使兩人;部隊下分左、右兩廂,指揮官分別為左、右廂都指揮使,分別設副使兩人;每廂分三軍,各設軍都指揮使一人副使兩人;每軍分五指揮,各設指揮使一人副使兩人;每指揮再設二至三都,各設都頭、副都頭……再往下還有十將、將等。

(注:五代十國時因為國家多而每個國家的編制都不盡相同,所以編制和稱呼十分雜亂,人數也不一定,比如還有校尉、都尉之類。本書使用的這種編制是五代十國中後期逐漸統一後的編制,往後也以此編制為準。)

正如之前所言,指揮使統兵五百,這麼往上一乘就很容易得出一支部隊有一萬五千人,漢軍不過七千餘人,於是也就只設一廂。

與現代戰爭不同的是,現代是以連也就是一百人左右為基本作戰單位,而這時卻是以指揮也就是五百人為基本作戰單位。

秦風想,這應該是由冷兵器作戰火力不足決定的……如果是以一百人為作戰單位的話,那都沒幾把刀幾把槍了,根本就不足以對敵人防線構成威脅。

從這一點來說秦風放手讓趙時行進行編制的做法也是十分正確的。

秦風所不知道的是,他這種做法卻讓趙時行又是意外又是敬佩,同時又再次肯定自己及部下選擇了秦風做統軍使的做法是正確的。

原因很簡單,趙時行原本還以為秦風至少會像回鶻人那樣在漢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做將領……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基本就決定了實際兵權在誰手裡的問題。

正如現在,將領全由趙時行來選擇,於是秦風不過就是在名義上的統軍使而已,實際上漢軍還是聽趙時行的號令。

五代十國的特點就是“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所以像秦風這樣敢於放手讓趙時行任免將領的還真找不出第二個,這幾乎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到趙時行及漢軍手裡了。

不過,也恰恰是因為這樣,趙時行及一眾漢軍才將心比心,對秦風是越發信任了。

趙時行等漢軍所不知道的是,秦風這麼做一方面的確是信任漢軍,另一方面則是自己基本可以說是沒有親信……總不能讓趙肅等一干書生來做將領吧。

所以這對秦風來說也是無奈之舉,同時也是歪打正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