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正是趙書蘭,她一直在屏風後聽著趙肅與秦風的談話,因為事關肅州城同時也是關係到自身的安危,所以趙書蘭才忍不住發聲。

這時的趙書蘭緩緩從屏後走了出來,先後對趙肅秦風作揖,並對秦風道:“書蘭見過副使大人。”

“唔!”這讓秦風有點措手不及,回道:“書蘭不必如此多禮,以子恆相稱便可!”

“如此小女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趙書蘭再次朝秦風緩緩一拜。

秦風問:“適才書蘭所言,在糧田上做文章,又是如何做文章法?”

“據書蘭所知。”趙書蘭說道:“肅州糧田多在肅州西面與北面,此兩面阡陌交錯良田密佈,此地形便於步軍隱藏而不利騎軍衝殺,書蘭以為若漢軍要出城作戰,選這兩面或可收奇效!”

秦風不由點了點頭。

正如之前所說,酒泉一帶屬荒漠氣候,荒漠無雨,水就對百姓能否生存至關重要。尤其是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水的話,城市裡的人自然無法生存……其實這話得反過來說,因為有水,所以這裡的人口才有可能增長,才有可能形成城市。

肅州也是這樣,肅州的水源其實是祁連山上積雪……祁連山海拔高,每到秋冬季山頂都會新增一層積雪,這些積雪到了夏季就會溶化形成河流流下山來。流經肅州城的討賴河就是這樣一條河流,其之所以會被稱之為“討賴河”,是因為河西這地方在漢武帝置河西四郡前都是匈奴、突厥、月氏的地盤,“討賴河”這名字就是他們取的,意為“有樹的地方”。

由於這條河的走向是西南往東北的,而田地為了便於灌溉又是沿河分佈,所以就如趙書蘭所說的大多在西、北兩面。

“但是……”隨後秦風又說道:“即便利用地形能揚長避短,但勝也是小勝,還是無法解肅州之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就不用多說了,回鶻人久經沙場兇殘成性,哪會只是因為小敗幾場就退回甘州去的。

所以要勝就必須大勝,只有將回鶻打疼了至少也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圍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這才有可能讓他們知難而退或是回到談判桌上議和。

然而,七千漢軍又如何能大勝回鶻?

“子恆兄!”趙書蘭沒有解釋,而是緩緩說道:“你可知現下肅州城內不僅人心惶惶,且多有偷盜劫掠之事?”

“唔,這我倒是不知曉!”秦風說:“那官府便不管了?”

“官府?”趙書蘭笑道:“為官者要麼急著屯積糧食,要麼忙著防惡民劫掠,如何還會管百姓死活?更有甚者為官兵還參與其中。”

聞言秦風不由眉頭大皺。

這幾天秦風不是在軍營就是在皇宮,腦袋裡想的也都是如何與回鶻作戰,卻沒想到肅州城的治安已惡化到這種程度。

不過這似乎也正常,回鶻大軍圍城且揚言破城之後要屠城,於是人人都跟世界末日要來臨了一般完全不受法律管制……反正過不了幾個月就難逃一死,那現在就有仇報仇有冤報冤,不需要再有所顧忌。另外還有一部份人,則是乘現在還沒大亂儘量多搶一些食物儲存備用。

於是作奸犯科之事就屢禁不止,甚至官府、軍隊參與其中的也不少。

“如若這般下去。”趙書蘭說道:“肅州很快就會陷入一片混亂,便是用不著回鶻攻,離城破亦不遠矣!”

這說的倒是事實,就像甘州“暴民”造反一樣,現在的肅州如果也來一場暴民做亂,那就算有敦煌國的數萬軍士把守城牆又能如何?

“何況漢軍新敗。”趙書蘭繼續說道:“且其長期受回鶻壓迫對回鶻心生恐懼,若是不先有小勝振奮士氣,又如何會有大勝?”

“哦!”聽到這裡秦風是明白了。

肅州城內的治安之所以會這麼糟,歸根結底就是百姓普遍對敦煌國失去信心,認為城破是早晚的事。

而漢軍內心對回鶻的恐懼秦風也是早就領教過了,漢軍在城下面對回鶻騎兵的衝擊迅速崩潰就是一個明證。

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打一場勝仗來穩民心、樹軍心,否則誰又敢保證城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混亂,誰又敢保證漢軍在面對回鶻時不會再次出現“兵敗如山倒”的一幕。

“子恆受教了!”秦風朝趙書蘭拱了拱手,隨即又覺得有些好笑,自己這時連漢軍的統軍使都還不知道能不能當上呢。

“副使大人!”這時門外響起了梁宿的叫聲:“蕭將軍命你速去神武營述職,漢軍一干人等已在神武營恭候多時了!”

這讓秦風覺得有些奇怪,不是應該漢軍的人想清楚後找上門來的嗎?怎麼現在反倒是蕭公敬下令來催了,蕭公敬這麼急著讓自己去做這個統軍使又是為何?

秦風當然不知道,蕭公敬之所以這麼急,完全是為了安撫漢軍,他就怕漢軍一個衝動或是某些軍士失去耐心做起亂來那就壞了大事。更何況這還是曹議金親口提到的事,於是哪裡還敢怠慢,當即就使了一匹快馬把軍令傳到同文館裡。

秦風拜別了趙肅父女,就在梁宿等人的護衛下趕往神武營。

望著秦風的背影,趙肅就有些疑惑的說道:“子恆雖是智計百出,但似乎僅限於用兵,對於政事卻知之不多。”

趙肅指的自然是剛才趙書蘭與秦風的那番談話,也就是軍事和內政是聯絡在一起的,且軍事往往還要為內政服務,如果軍事與內政起衝突的話還要以內政為先。

這個治國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只有這樣打仗或是打勝仗對一個國家才有意義,每一場仗就算是一場小勝也能起到大作用,否則就有可能軍事上勝利了,但對國家的總體利益來說不過就是浪費生命浪費金錢而已。

不過這簡單的道理,秦風好像才剛剛明白。

趙書蘭笑道:“爹爹卻是忘了,子恆在石窟時便不喜讀書,如今不解政事自是常理之中。”

趙肅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他們又哪裡會知道,秦風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因為他少讀書,而是因為他在現代時就是個只關心軍事的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