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鐵小豬同學的打賞和好評。

***********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回鶻漢軍攻城攻的猛,敦煌國守軍又何嘗不是為了自己身家性命在拼命;回鶻漢軍知道製造各種攻城器械攻城,敦煌國守軍又何嘗不知道該用何種方法對付這些攻城戰術。

“飛梯”、“雲梯”之類的就不用說了,這些玩意由於機動性強、進攻速度快……這其中尤其是“飛梯”,它說白了就是一隊兵抬著“飛梯”在城牆下跑,尋著一個空子把梯子一架轉眼之間就把人給送上來了。

甚至這其中回鶻漢軍還用到一個叫“望樓”的東西。

所謂的“望樓”,故名思議就是瞭望用的樓……對於戰爭來說,掌握適時情報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攻城戰,假如守城方在某個部位兵力一時接濟不上,而攻城方卻因為身在低處沒有及時發現這一點並對這個薄弱地段進行重點突破,那無異於坐失戰機。

於是“望樓”就應孕而生,它的構造很簡單,就是一個簡易的高塔,高度只需高過城牆幾步或因戰時需求而定,塔端建有一個小樓,樓裡藏著一、兩名眼神好的士卒探望城牆或是城內的動靜,手拿著“響箭”、“令旗”適時朝下方攻城將士發出指令和訊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乎,攻城軍就有如能看到城牆上守軍破綻一般哪裡出現狀況就往攻。

所以“飛梯”、“雲梯”幾乎就可以說是沒有理想的方法防範的,對付這些沿著梯子攻上的來敵軍,就只有拿起刀把他們砍下去、拿起槍將他們捅下去或是拿著盾牌將他們擋住最為實在。

當然,如果有時間的話,抬起滾木、搬起擂石往下砸的話效果也不錯。

然而,真正能給使用“飛梯”、“雲梯”的攻城士卒造成大量傷亡的卻不是這些,對付他們的殺手鐧其實卻是城牆的物理結構和弓箭。

眾所周知,攻城士卒在沿著攻城梯往城牆上爬時絕大多數都是持著盾牌往上爬,否則無論如何也擋不住城頭上守軍刀槍。

於是守城一方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正面進攻這些攻城士卒的話十分費力……對手個個手裡都拿著盾牌,雖然己方站在高處於有利地位,但要將對方砍下去還是十分困難,弓箭在這時候可以說根本就起不了多少作用。

然而戰爭總是能激發出人們無窮的想像力,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在建城牆時只需要每隔一段來個突出部,並且在這突出部建上一個箭樓,於是這問題就得到了完美的解決……箭樓因為是建在城牆的突出部,所以那些沿著“飛梯”、“雲梯”往上爬的士卒,可以說完全把他們薄弱的側翼部位暴露在箭樓的弓箭手面前。

就像秦風現在看到的一樣,箭樓中不斷地射出一排排箭矢,那些梯子上的回鶻漢軍就有如下餃子般的一個個掉了下來。弓箭的作用在這裡可以說是發揮到淋漓盡致,那些被弓箭隨便射中什麼地方的,只要一個站不穩掉了下來便是摔也摔死了。

對付井闌的方法就更簡單了,井闌由木頭所制,而且還在弓箭的射程之內……如果不在弓箭的射程之內井闌裡的弓箭手也同樣無法發揮作用,於是最好的辦法就是火箭。

所以說井闌這玩意最好用的時候反而是在陰雨天,只可惜的是肅州這地方是荒漠氣候,降雨量極少不說木材還極為乾燥易燃,於是隨著一排排火箭射往井闌,井闌很快就火頭四起,儘管其上的士卒早已準備好滅火的泥水和沙土,但很快就顧此失彼再也阻止不了火勢。

這又是秦風從未見過的慘景,井闌上的弓箭手由於來不及逃走,活生生的就在裡頭被燒死。看著那一個個在井闌裡頭亂跑亂跳的火人,聽著那一聲聲慘絕人寰的哀嚎,秦風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戰爭的殘酷。

這時的他,有了一種逃離這個世界的衝動。

這並不是因為害怕……不過說是害怕似乎也對,因為來自現代和平社會的秦風,是徹徹底底的被眼前這種來自地獄的聲音和畫面給震撼住了。

儘管回鶻漢軍在敦煌軍的防守下死傷慘重,但回鶻漢軍還是一波接著一波的往城頭上猛攻,似乎完全不顧自己的生死……事實上他們中有許多人就是不想活了,原因自是不稍多說,一方面是因為被回鶻人當作奴隸的日子並不好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己死了就可以為家人謀得自由和幸福,於是腦袋一熱就往城頭衝了上去。

戰後有許多敦煌國的軍士都說,回鶻漢軍有相當一部份人甚至都是完全不做抵抗用自己的胸膛來撞他們的槍尖的。很明顯,這些就是既希望家人能獲得自由又不願意漢人自相殘殺的那部份人。

所以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漢人中既有為了名利而不惜自相殘殺或是只顧內鬥的無恥這徒,同樣也有重情重義的好漢。

回鶻漢軍的攻勢讓蕭公敬也有些頂不住了,於是朝副將大喊一聲:“放狼煙!”

“是!”副將應了聲,轉身就把命令傳了下去。

不過一會兒一縷狼煙就從峰火臺上緩緩升起,接著遠處的一座山上也跟著點起了燃煙……這樣一站一站的傳下去,方向很明顯就是朝著東面的甘州。

遠在甘州城內的許權早就做好了準備,許權是在蕭公敬的命令下和蕭遠兩人各帶五百精兵到甘州來負責“煽風點火”的。

一接到命令兩人就帶著部下星夜兼程趕到了甘州,當然,他們是化妝成百姓的模樣。

正如蕭公敬和秦風所預想的那樣,甘州城的守衛並不森嚴。

這一是由於回鶻人管理不善。

話說這奴隸制度下的甘州,做為奴隸的百姓雖是對回鶻的鐵血壓制敢怒不敢言,但卻會偷偷製造各種麻煩發洩心中的憤恨,這使得回鶻人煩不勝煩,再加上回鶻人本身也不擅管理,於是這甘州會一團漿糊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個則是因為回鶻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根本就沒放在眼裡敦煌軍竟然敢偷襲甘州,而且他們的主力這時已經打肅州而去了,這甘州城的防範也自然就鬆懈了。

許權與蕭遠兩人分成幾批進城,有的偽裝成賣藝的,有的偽裝成商人,只把兵器偷偷藏在行李中帶了進去。

進城後許權就與蕭遠便分為兩部份各自行動……他們早就派出探子打探過訊息,回鶻糧倉位於城北,而漢軍家眷卻是在城西,所以兩人進得城來並分頭行動。蕭遠負責到糧倉點火,而許權則往城西負責煽風。

許權心裡明白,今趟舅舅(蕭公敬)是給自己一個輕鬆的活了。要知道那糧倉可是軍事重地,即便是回鶻主力已經盡數前往肅州,糧倉也是有不少回鶻軍看守的。雖說燒糧倉也只要隔遠了往裡頭射火箭,但無疑卻會比散佈謠言要困難得多。

但是當許權一行人趕到城西的時候,才發現事實並非他想像的那樣。

原因是這時回鶻軍已經把漢軍家眷集中在一處看護著,這麼做是為什麼就不用多說了,自然是給回鶻漢軍以壓力,只要回鶻漢軍攻城稍有不力或是查出哪些漢軍軍士臨陣脫逃了,當即就從人群中撿出相關人等老老少少全砍了。

由於家眷人數眾多,是以用於看護這些家眷並以防其逃走的回鶻軍也不在少數……中間一大片低窪的空地三五成群的聚集著有若乞丐一般的數萬家眷,此時正在搭建著簡易的蓬子似乎做好住上幾天的準備。那鍋碗瓢盆到處擺放,再加上裡頭的百姓個個衣不遮體,卻像難民營一般。

而在其周圍,少說也有上千名回鶻騎兵看守。

“大人!”見此許權的部將心裡就有些發毛,問道:“回鶻戒備森嚴且人數眾多,我等該如何是好?”

部將說的話也沒錯,如果是強攻的話,許權這五百人怎麼也不打不過上千回鶻騎兵,先不說這裡是回鶻的老巢隨時會有援兵,便是這附近平坦空曠的地形也是利於騎兵衝殺。

不過許權轉念一想,今趟我等前來可不是為了與回鶻一爭高下的,卻是為了散佈謠言,是以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想到這裡,許權眉頭一皺就計上心來。

許權想到方法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將兵器在附近藏好只帶隨身短刃甚至短刃都不帶,並與甘州城內的百姓換上破爛的衣裳,接著在臉上身上隨便塗上些黑泥髒水,瞅準一隊正要被帶進難民營的百姓就混在其中跟了進去。

要知道被帶進“難民營”的家眷可是隨時都有被砍頭的危險的,誰又會想到竟然還有人有意混在其中,再加上這時候需要集中的家眷又有數萬之多,所以負責看門的回鶻軍士只是隨便搜查一番便放他們進去了。

成功進入了“難民營”,許權當即就朝部下下令道:“分頭做好準備,只待將軍發來訊號便一同行事!”

各軍士輕聲應了聲便心領神會有分散開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