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愛卿之見……”接著曹議金就問著秦風:“我等該如何發展這商路?”

曹議金這話看起來只是隨口一問,但其實這也說明了他看出這商路的複雜性。

若是以往,商路通暢時河西走廊基本都是在一個國家的統治下,於是這經商的模式就較為簡單,就是從中原這頭運來西域需要的東西,從西域那頭運來中原需要的東西然後互相交換也就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現在……

河西走廊卻有四個國家,而這四個國家中的兩個也就是回鶻、六穀部還是遊牧民族,另一個嗢末雖大多是漢人但卻相當程度上被藏化了。

(注:吐蕃佔領河西始於唐安史之亂,從那時起奴隸制的吐蕃便以河西漢人為奴隸,這些奴隸在將近一百年後張議潮起義才得到解放並聚集成一股勢力形成有嗢末族。嗢末做了吐蕃人近百年的奴隸且與漢人幾無往來,其語言、生活習慣等都與吐蕃類同,制度也是吐蕃的奴隸制。)

於是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原運來的商品比如絲綢、瓷器之類的,相當一部份就會被六穀部、嗢末、回鶻等地消化掉,同時戰馬、皮貨等也可以由此三國提供……簡單的說,就是商路雖是開通了,但卻是半路被三國給攔截了,商人根本不需要遠走西域便可進行交易。

當然,還有些東西是這三國所沒有的,比如香料、藥材等,所以西域商道還是大有可為。

只不過這夾在中間的敦煌國就十分悲催了,中原大量商隊在回鶻一帶就會被大量攔截,所剩不多的商隊也是與西域交易,同為漢人的敦煌國卻是沒有多少商機。

曹議金是商人出身,當然很清楚這種形勢。

“皇上!”秦風拜道:“開通商路後,敦煌國所處的地理位置的確不利,但微臣以為……敦煌國確擁有與回鶻等國所沒有的優勢,那便是我等身為漢人易於與中原買賣!”

聞言曹議金不由哦了一聲,接著便暗暗點頭。

這一點是很明顯的,最直接的就是回鶻等河西三國不通漢語,那嗢末雖是漢人但會說漢語的也不多,於是在與中原做買賣時就會有溝通上的困難。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透過帶上漢人奴隸進行翻譯,但一方面其在翻譯時往往會有心搗鬼……這是奴隸的特點,平時被“主人”給壓迫得苦不堪言,若是有機會使“主人”吃虧而又不會被發覺,那多半是毫不猶豫的幹了再說。

另一方面,若是有兩支商隊分別是帶著翻譯的回鶻與敦煌商隊,那麼中原漢人無論是從文化認同、容易交流還是更能信任等方面考慮,都會優先選擇同是漢人的敦煌商隊。

也就是說,敦煌商隊更有競爭力。

更為重要的還是,正如之前藥羅葛仁美說的,像回鶻這樣的奴隸社會對經商基本沒什麼興趣……奴隸不是自由之身不可能成為商人,奴隸主大多忙著剝削奴隸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若是要經商就得置自己的土地和牛羊不顧,這明顯風險太高。

而封建制的農民相對來說就有很大的人身自由同時也擁有一定的資本,於是就有成為商人的可能。

而河西四國裡只有敦煌國是封建制,且敦煌國百姓還有相當豐富的經商經驗,於是不用說了,在這商路裡最為活躍的商人肯定是敦煌國百姓無疑。

“愛卿的意思是……”曹議金說:“我敦煌國應促成中原與回鶻等國的買賣?”

“皇上。”秦風回道:“如此一來回鶻等國與中原各取所需,而敦煌國亦能從中獲利,我等又何樂而不為呢?”

“此話說來也有理!”曹議金點了點頭。

他當然知道若是成就了一樁買賣,獲利最多的還是商人,那敦煌國百姓何不就做這個商人?

但是……

“若回鶻因此而強大,那我敦煌國豈不是……”

秦風聞言不由恍然,原來曹議金擔心的還是回鶻以馬匹等物從中原交換質量更好的弓弩兵器等。

“皇上多慮了!”秦風回道:“要知這中原各國皆與敦煌國一般擅長守城、攻城,其軍備亦是利於守城、攻城。而回鶻等卻是擅長野戰以機動為先,是以即便是中原武備傳至回鶻,其戰力亦不會有所增強甚至還會不進反退!”

此言乍聽之下很難理解,但若是有些軍事知識細想一下很容易就能想明白。

這就有點像現代時美、蘇兩國的武器自成系統各有特色。美式裝備更強調先進、精密,蘇式裝備則更強調實用、可靠、廉價、簡單易用可迅速批次裝備。

這兩者是各有千秋各有長處,若是強行把這兩種不同系統的裝備生搬硬套的混在一起,表面看起來確實是集兩家之長什麼裝備都有,但其實卻是兩種裝備的特色都是半調子於是什麼都不是。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印度,其歐美裝備也有、蘇式裝備也不少,結果就是戰鬥力的一地雞毛。

當然,若是能學習兩家之長並將其融會貫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其與歐美關係友好時購進了許多歐美先進裝備,這些裝備的技術很快就被消化吸收並融合到中國的蘇式體系裝備中去,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積累便有1世紀各種裝備的井噴式發展。

這樣發展出來的裝備大多兼具蘇聯的廉價、可靠又有美歐的先進性。比如嫋龍戰機,價格僅為歐美同代戰機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還更少,但戰鬥力和先進性卻是基本相當,於是自然在國際軍火市場倍受各國關注。

此時的回鶻如果引進中原的武器裝備的話,很明顯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比如弩不適合騎兵,盔甲、床弩等雖是先進但卻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騎兵的機動性等等,於是原本擅長野戰的部隊反而不擅長了,而攻城卻只學到點皮毛,反倒連以前的戰鬥力都不如。

對於這一點,秦風是有相當深刻的認識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對歸義軍將來的騎兵化時才是慎之又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