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丁光書家裡來了一個不太熟悉的客人。年底的時候,經一個老同學介紹,這個人在丁光書這裡買了一顆茶丸,又經過丁光書在蘇明瑞那裡買了一瓶靈蜂王漿。

“丁大夫,真的太感謝您了。我孩子有漸凍症,國內國外,去了很多醫院,效果不太明顯。後來聽說你這裡有茶丸效果很神奇,就託人到處找關係,最後找到肖大夫。這才到了你這。那茶丸和靈蜂王漿的效果真的很不錯。連續吃了一段時間,症狀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只是恢復的速度比較慢,但是茶丸和蜂蜜雖然我們一直省著用。也沒剩下多少了。主要還是擔心用量太少,會影響效果,不敢把用量控制得太厲害。”來人是丁光書的同學老肖的朋友,老肖在東海一家大醫院裡工作。

“這茶丸和靈蜂王漿可都不是治病的藥,主要還是養生。要不對症,效果自然是有限。孩子生病,你的急切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這樣可並不是好辦法。茶丸很貴,靈蜂王漿也不便宜,你這才一個月不到,就已經花了一二十萬。不說這兩樣東西能不能治好你孩子的病,就算能治好,你要花多少錢才能夠做得到?”丁光書倒不是不想賣茶丸給這人。

“沒事,丁大夫,你只管放心,只要對孩子有好處,我就是傾家蕩產,也要為孩子治病。我在東海還有套房子,實在不行,我把房子賣了。只要能夠把孩子的病治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男子的決心很大,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他剛才完全沒有絲毫遲疑。

“茶丸我可以賣給你。但是我覺得你先不要著急。你那裡還有茶丸、靈蜂王漿沒用完。先別急著買,接著把那些茶丸和靈蜂王漿用完。過幾天,你帶孩子去一趟東化縣,那邊我們醫院有個運動康復中心,在那邊治療一段時間。”丁光書說道。

漸凍症與帕金森病症狀非常相似,雖然兩種病的成因不大一樣。但是陳銘配置的那幾種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說不定對漸凍症也會有效果。本來丁光書早就想到要試一試的。只是年前光是帕金森病人就已經搞得運動康復中心焦頭爛額了,治療漸凍症的事情就擱置了。事情一多,丁光書這個年齡很容易忘事,後面根本就沒想起來。

丁光書同學肖大夫這名朋友叫李玉田。他兒子李晨明今年十六歲,去年就行動出現問題,去醫院一檢查,發現患了漸凍症。本來幸福的一家,一下子蒙上了陰影。李晨明的病情發展得很快,腿部肌肉已經開始萎縮,去年年底的時候,便只能依靠輪椅行動了。

李玉田與李晨明主治醫生肖大夫肖文濤是關係很不錯的朋友。肖文濤在丁光書家喝過茶丸泡的茶,感覺效果很神奇,這才建議李玉田去丁光書這裡買一顆茶丸試試。

沒想到喝了茶丸之後,李晨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並且開始緩慢好轉,本來已經坐上輪椅的他,勉強可以拄柺杖短距離行走。更為重要的是,漸凍症的發展得到了抑制。

李玉田有些擔心:“可是那茶丸和靈蜂王漿真的沒多少了。要是去東化縣沒效果怎麼辦?”

“要不是肖文濤,我根本不會勸你去東化縣。你聽我一句,就算在東化縣不能夠徹底治好,效果也肯定會比吃茶丸和靈蜂王漿好。”丁光書並不打算竭力勸說,如果李玉田還不聽從,他立即會放棄。賣老同學的面子,他會再賣一顆茶丸給李玉田。

李玉田有些猶豫:“丁大夫,如果那邊治療沒有效果,以後我還可以來你這裡買茶丸和靈蜂王漿麼?”

“如果那邊都沒有效果,茶丸和靈蜂王漿也不可能管用。你應該也聽老肖說了,這茶丸一直都供不應求,就算是老肖,我也不可能長期供應。但是我介紹你去東化縣,絕對為你好。運動康復中心也不是想進就進的,不信你可以去找老肖打聽打聽。”丁光書說道。

“那好,丁大夫,我願意帶孩子去東化縣。”李玉田說道。

“東化那邊還要過幾天才上班。正式上班日,你帶你小孩過去吧。到時候我也會過去。我提前給你預定一張病床。”丁光書給吳玉明打了一個電話,讓他預留出一張病床出來。

正月初七,一大早,附一醫院的大巴車將兩百多醫護人員送到了茶樹村。

附一醫院的住院大樓還在建設之中,春節假期已過,工地上已經是一片繁忙景象。

由於住院大樓還沒有出來,接下來幾個月,直到住院大樓竣工交房,還得繼續住在租賃的臨時病房和方艙醫院裡。

今年的病房比去年還要少不少,因為茶樹村有很多村民選擇留在村裡,不再出去打工,房子自然得自己住了,不再租賃給運動康復中心。

“我們可以建一些臨時性的病房出來,反正我們對病房的要求又不高。這樣一來,可以快速建造出大量病房出來。”吳玉明說道。

“可以。吳醫生,你去聯絡建設單位。爭取這幾天把臨時病房搞出來。至少要保持去年的病房數。最好是能夠將臨時病房和方艙醫院規劃到第一個地方,這樣更方便管理。租賃的房屋,主要用來解決員工的住宿問題。”丁光書說道。

病房太分散,管理起來非常不方便,而且去年還出現了多起藥劑遺失的情況,從今年開始,丁光書不準備把病房分散在租賃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了,今天有個漸凍症病人過來。康克源,你們團隊做一下診斷,用帕金森病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嘗試一下治療,看看是不是有效果。你們應付不了,再請陳專家出手。以後碰到新問題,你們都要先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解決。不要什麼事都要靠陳專家。”丁光書不想這些年輕醫生對陳專家產生依賴。以後連獨立看病都不會了。

這些年輕博士,學歷高,是運動康復中心未來的中堅力量。雖然陳銘比他們更年輕,但是陳銘情況太特殊了。將來萬一有什麼特殊情況,陳銘不再在運動康復中心看病了,難道運動康復中心就只能一直依賴陳銘麼?

康克源的團隊是去年所有博士醫療團隊裡面表現最為優秀的。他們在最後階段,首次診斷上已經基本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準確率。表現非常突出。

李玉田自己驅車帶著兒子李晨明趕到茶樹村。

由於運動康復中心這一天還沒正式開始接收病人,所以李晨明是新年伊始運動康復中心接診的第一位病人。

康克源的團隊仔細將李晨明的病歷翻了一遍,然後才開始對李晨明進行診斷。

“你最早出現下肢無力的症狀的?”康克源問道。

李晨明說道:“去年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就感覺走路有些困難了。然後沒過一個月,就徹底無法走路。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我兩條腿的肌肉已經開始萎縮。在醫院確診了漸凍症。”

康克源團隊問了一些問題,便開始給李晨明做檢查、把脈。

然後讓李晨明出去,團隊成員開始討論。

“這漸凍症的症狀還真是跟帕金森病很相似。雖然病不是一種病,未必不能用相同的辦法治療。我覺得李晨明的症狀完全符合陽虛型病人症狀。我提議使用陽虛型藥劑進行治療。”康克源說道。

“我的意見和康克源一致。”曲軍浩說道。

小組成員裡面意見也不完全一致,但是經過一番討論,最後還是統一了意見,先按照康克源的反感進行治療。如果效果不明顯,再進行下一步的會診討論,嘗試新的治療方案。

當天,就安排李晨明住進病房,開始治療。

丁光書提著大堆禮物去了陳銘家裡。

“陳醫師,新年好。我這些酒跟你送的那壇酒可沒法比。只能表示一下意思。”丁光書笑道。

“你這是把你不喝的給我送過來了?”陳銘笑道。

“沒辦法,去年很多購買了茶丸的顧客非要給我送一大堆的禮物。拒也不好拒絕。”丁光書無奈地說道。現在老丁的嘴也刁得很,這些高檔禮物,還真是有點下不去嘴了。比如這裡面的高檔茶葉,再高檔,還能夠高得過茶丸。這裡面的酒,再名酒,還能夠比得過固本培元酒?

“包裝還是挺好看的。放那吧。到時候看誰喜歡喝酒拿去喝。”陳銘隨手將丁光書帶來的禮物放在屋子角落裡,然後繼續說道,“今天開始正式上班了?”

“法定假放到昨天。今天正式上班。不過咱們這裡先不接收病人。病房還得重新規劃一下。這幾天先規劃好病房。我準備將病房全部集中到一個地方,這樣更方便管理。”丁光書說道。

“放一個地方挺好的。免得你們去查房,走得腿痛。”陳銘笑道。

“今天我還帶了一個病人過來。漸凍症病人。我同學的朋友。漸凍症和帕金森病有些相似,都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我覺得你研製的帕金森治療藥劑,可能同樣對漸凍症有效。先讓康克源他們試試。實在不行,到時還得麻煩你出手。”丁光書說道。

“那麼多帕金森病人都還應付不了呢。你又折騰漸凍症了?”陳銘看了丁光書一眼,感覺這老家夥有些飄了。

丁光書頭頂所剩不多的頭髮確實在飄,不過以前是光亮亮的地方,現在竟然長出了細細的頭髮出來。只是還是毛茸茸的。暫時還沒辦法遮蓋住他的光明頂。這其實是長期喝茶丸喝固本培元酒喝出來的效果。丁光書原本有些花白的頭髮,現在也基本山轉黑了。沒完全變黑,而是灰白色。

“同學介紹過來的,買茶丸喝了,有些效果。抑制住了病情的發展。甚至還略微有所好轉。便又來買。與其賣茶丸給他,不如帶他過來治治。”丁光書說道。

“那就讓他們先試試吧。”陳銘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效果,畢竟漸凍症他也只是聽說過。

蘇沫曦也是這一天回到茶樹村,中午也跑過來蹭飯。直接將她的SUV開到陳銘院子裡,從尾箱裡搬出一大堆的東西。有煙有酒,甚至連高檔進口大米都帶了好幾包。

陳銘也不客氣,親自帶著馬玉兵三個去車裡搬。

“蘇支書,你是不是對我們農村有什麼誤解啊?你竟然給農民送大米?你咋想的呀?”陳銘看到裡面的幾袋進口大米,直接樂了。

“我是將這幾袋你帶過來給村民們瞧瞧。看看人國外是怎麼搞農業的。別看這大米包裝得這麼精美,其實品質上,或許不會比我們茶樹村的大米好。但是人家透過品牌運作,進行一下包裝。價格翻了幾十倍。這種島國大米,一斤裝,售價99。今天中午可以嘗一嘗,看看味道是不是比咱們村的大米好幾十倍。咱們村的大米,好像只有兩塊多一斤吧?”蘇沫曦在茶樹村待了大半年,對茶樹村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研。

“咱們村的晚稻米,最多賣兩塊五。這島國大米是咱們的三十幾倍。”馬玉兵吃驚第說道。

“這一袋,是咱們國內的大米。種植環境絕對不會比我們茶樹村好。這一袋十斤,超市裡賣八九十。一斤賣到八九塊錢了。是咱們村最好的米的三倍多。”蘇沫曦說道。

“這包裝到時蠻好看的,就不知道飯好吃不好吃。汪貴,中飯吃這種米。咱們看看這九十九塊一斤的米到底是什麼口味。”陳銘扭頭朝著汪貴喊了一聲。

“要得。”汪貴過來拿了幾袋一斤裝的島國米過去了。中午吃飯的人比較多,一袋米還不夠吃。

聽說陳銘家裡今天中午吃九十九塊一斤的島國米,馬玉兵、陳永剛、李從剛、陳民安幾個全都趕了過來。大家都沒吃過這麼貴的大米,都想嚐嚐鮮。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