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可能打的,畢竟是大了的崽了。現在打風險太大了,真要是還手,肯定打不過。要不然怎麼說打崽要趁早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這酒可出了不少。至少有四十多斤。一斤米出了兩斤多酒了。”馬青漢端著酒壇子試了試。

“還行。”陳銘說道。

“你這酒準備用來泡茶丸?”馬青漢問道。

“那可不一定,準備泡幾壇藥酒試試。”陳銘說道。

“你要泡啥子酒,我那裡有幾個酒藥方子。”馬青漢說道。

“爸,陳醫師還要你的方子?再說你那方子都是滋陰壯陽的,陳醫師還沒討婆娘,喝了那酒咋整?”馬巖笑道。

“也是啊。陳醫師,你還是趕緊找個婆娘吧。沒找婆娘,藥酒可不要亂喝。”馬青漢笑了起來。

滋陰壯陽的就算了。陳銘準備弄一個固本培元的方子,當然更為重要的還是要提升酒的風味。酒好喝就行,至於其它的功能其實並不重要,真要是身體出了問題,直接吃藥就行,喝酒能管什麼用?

至於什麼滋陰壯陽、祛風溼的方子,陳銘才懶得去弄,這酒是自己和的,祛風溼對自己有什麼用?至於滋陰壯陽,不說陳銘現在還沒討婆娘,就算是討了婆娘也可能會有這種需求。修道之人要是還折騰不過普通人,那還有面子?古代修士娶三千婆娘都折騰得起,自己要是對付一個婆娘還要嗑藥,那這修士也太無能了。

固本培元對於陳銘來說也是雞肋,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伐髓丹,可惜藥田裡的藥材種植時間尚短,還不能夠拿來煉製伐髓丹,陳銘只能耐心等待。

所以,對於修士來說,煉丹最大的難度不是技術,而是靈藥。

接下來幾天裡。陳銘在藥田裡找了一些藥草,先炮製好,然後煉製成丹。配了十幾個方子,都煉製成丹。然後一種一種的將丹藥溶在酒裡,再一一品嚐。

幾乎每一種配方都能夠一定程度的提升酒的品質,香味也各具特色。

但真正表現好了,就只有五種。陳銘再細細品味,從裡面選出最具風味的三種出來。這三種方子也還是具有一定的滋補養生的效果,甚至也能夠祛風溼。但陳銘並沒有強化這方面的功能,陳銘看中的還是風味的提升。

一罈酒肯定是不夠的,陳銘這幾天,每天都在釀酒。側屋裡專門放了一間房的發酵罐子。一天釀一鍋,等過幾天之後每天能夠烤一罈子酒。酒蒸餾出來之後,便往酒壇子裡投一粒丹藥。然後將酒壇子完全密封好,讓丹藥完全溶解在酒壇子裡。將風味徹底融入酒中。

這一陣,吳玉明經常與那幾個國際評審專家透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這些國際評審專家都是帕金森病專家,在帕金森疾病治療方面比吳玉明要專業得多。吳玉明雖然一直參與帕金森的治療過程之中,但是他對陳銘如何診斷以及治療藥物的作用原理等方面是一無所知的。所以,這些國際專家問的一些問題,經常能夠將吳玉明問住。

好在這不是當面的交流,而是透過郵件進行溝通,讓吳玉明有求助的機會。

吳玉明經常需要去請教陳銘或者丁光書,甚至是有診斷能力的博士們。吳玉明吃虧就吃虧在他不是中醫出身。讓他對中醫診斷的一些病理藥理缺乏足夠的瞭解。

看到陳銘來醫院,吳玉明有種喜出望外的感覺。連忙迎上前去:“陳專家,今天又得向你請教幾個問題。”

吳玉明將郵件裡提出的問題全部羅列在筆記本裡,現在拿出來一一地向陳銘詢問。吳玉明也是博士畢業,現在又猛補了一段時間的中醫學知識,對陳銘的回答還是能夠跟得上思路的。至少拿去應付那些國際評審專家沒有問題。

“這些國際評審專家對我們治癒帕金森病人的事實還是不大相信。”吳玉明有些無奈地說道。他最近已經向這些國際著名專家提供了很多份病歷,可是這些人依然有很多疑問。

附一醫院在國內還算排得上號,但是在國際上沒有很忙名氣,尤其是在帕金森病的治療方面,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專家學者。在國際頂級刊物上,有關帕金森病的論文更是一篇都沒有。

“我們治好了病人,為什麼要他們相信?目前以我們的條件,國內的患者都還很難滿足,為何要去得到外國人的認同呢?論文又不能當飯吃。你缺論文評職稱啊?”陳銘問道。

“那倒是沒有。論文數夠了。其它條件也都滿足了。今天憑副主任醫師應該問題不大。”吳玉明對現狀很滿意。

“那還急什麼?現在運動康復中心都忙成什麼樣子了?還跟在這裡浪費什麼時間?”陳銘笑道。

“要是今天還不透過,我就撤稿算了。爺不伺候了!”吳玉明說道。

可是讓吳玉明有些意外的是,就在他準備撤稿的時候,論文卻意外的被透過了。並且,米利堅與島國專家不約而同地向附一醫院發函,準備近期前往潭州省進行學術訪問。

急切希望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李雲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對方的申請。以前都是附一的醫生去國際上進行訪問學習,現在難得有國外的專家過來,李雲鶴自然是求之不得。說不定還可以透過這一次國外學者的訪問,與國際一流醫院建立起良好關係。今後在年輕醫生的培養方面有更多的選擇。

附一醫院每年都要派出大量年輕醫生去國內外學習先進醫療技術手段。由此快速培養出一大批優秀青年後備人才。

在陳銘下班的時候,吳玉明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陳銘。

“陳專家,我的論文透過了。不過可能近期將會有幾名國外帕金森專家來華訪問,肯定會到茶樹村來現場觀摩帕金森病的治療。”

陳銘有些擔心:“國外疫情那麼嚴重,他們能進得來?可別把病毒帶到咱們茶樹村來了。”

“陳專家,這你就不用擔心了。他們過來,肯定要遵守我們國家的防疫規定,進來之後,要先隔離二十一天,並且必須要核酸檢測陰性才有可能到我們這來。”吳玉明解釋道。

“那隨便他們來不來。對了,這一次他們過來,你們負責接待就行了,別拉上我。”陳銘可不想給自己添麻煩了。

“可是論文的一作可是你。”吳玉明說道。

“什麼一作?”陳銘問道。

“就是第一作者。帕金森專案你是帶頭人,自然一作是你的。”吳玉明說道。

陳銘可搞不清什麼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區別,反正論文什麼的,對他又沒有什麼用處。

“這些國外專家自然是衝著你來的,你若是不跟他們見面,顯得我們對國際同行不夠尊重。到時候,你出來跟他們見個面就行了。其餘接待的事情,由丁主任和我負責。”吳玉明說道。

丁光書也不想參與到接待工作中,畢竟丁光書本來就是一個骨科醫生而已,對帕金森病研究不多。要不是當時是他提出來用陳專家的萬能藥給帕金森病人做嘗試,他也不會與帕金森病人有任何交集。但是現在他也算是附一的大功臣。

外國專家不會一下子來到茶樹村,所以茶樹村的生活依然像往常一樣。病人源源不斷地從省城送過來,又將這裡的病人陸陸續續接走。有已經結束治療出院的,也有暫時轉到別的地方去的。這對於運動康復中心來說,已經成為常態。

釀了一段時間的酒之後,陳銘又開會建房子。陳銘這一陣也準備了不少木料。本來很寬闊的院子裡已經堆滿了各種木料。

正屋必須要拆了,不然的話,院子裡的木料也沒地方堆。

房子裡的東西,這一陣已經慢慢地轉移到側屋木樓裡了。陳銘的大玲瓏床也已經搬進了側屋一樓的一間房子裡。八仙桌則搬到了新廚房裡。幾條太師椅分散放在側屋的幾個房間裡。

拆屋也是件大事,要選好吉日,看好時辰。

陳銘特地請了村子裡的人來幫忙。馬巖、陳永剛、陳民安等人都大早就來到了陳銘家。

“你若是不這裡一下,哪裡一下,這正屋都已經建好了。”陳民安笑道。

“這麼急幹嘛?我現在又不急著用房子。反正有地方住著。”陳銘一點都不在意。

“可是,過些天天氣就開始冷起來。你這房子最好是趕在冰凍時節之前建好。不然到時候凍起來,就沒法幹活了。”陳民安提醒道。

“這倒是。”陳銘點點頭,山裡氣溫降得很快,冬天一來,茶壺村這裡到了晚上就會打狗牙霜。

陳銘家的老房子也是木屋,但是都不是什麼好木料。拆下來,基本上只能做柴火燒。、

所以,拆屋過程不用擔心損壞了這些木料。拆屋的速度自然飛快。一天工夫,陳銘家的老房子就給扒了。將木料雜物等清理掉,就可以喊挖機過來挖地基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