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宗易並沒有說錯,沈唯敬足足沉睡了一天,方才從醉茶中清醒過來。他一連喝了幾大杯清水,氣色看起來才好了些。

筵席照樣擺開,漢城照樣歡慶,每一個人見到沈大人時,依舊尊敬到諂媚。

只不過一滴酒都沒有,一滴茶都沒有。

山珍海味堆得桌子全滿了,卻只有白米飯。從日出之國用船運過來的上等的稻米。

筵席採用古法,每個人佔據一張桌子,桌子旁邊是榻榻米。沈唯敬不客氣地一屁股坐在地上,看著滿桌子的菜,口水幾乎都要流出來了。

“已經三天沒吃飯了呢……”

的確,他第一天醉酒,第二天醉茶,第三天剛起床,已經整整三天沒有吃過東西。就算吃過也都吐了出來。

小西行長含笑揖客:“沈大人請便。”

沈唯敬聞到滿席飯香,早就忍耐不住了。提起筷子來道:“請、請!”

“諸位大人也不要客氣,儘管吃。”倒好象他是主人一般。

諸位大名相視苦笑,沈唯敬已經風捲殘雲地吃開了。他實在是餓的太厲害了,一碗飯連扒三口,就空了,旁邊的僕童還沒來得及添,他撈起旁邊的一隻水晶肘子,三下五除二就啃了個乾乾淨淨。

小西行長看得呆了,剛說了一句:“沈大人不用著急,飯有的是、菜也有的是……”沈唯敬已經吃了四碗飯,啃完了一隻肘子,吃光了一盤大四喜丸子,一隻雞,兩隻鴛鴦鴨子,半邊燒鵝。正在流水介地吃著送上來的青菜、白菜、黃花菜。

諸位大名見他吃的這麼狠,都停下筷子來,笑嘻嘻地看著他吃。他吃的實在太狼狽,不用筷子,兩隻手上下飛舞地抓,抓到什麼吃什麼。僕童送上飯來,往嘴裡一倒就嚼光了,糊得滿臉都是。

他的吃相又狼狽,又滑稽,又好看。

等到他終於吃完,所有人都驚呆了。他足足吃了兩桌子的菜,再加上兩桶飯。要知道這是歡迎大明使節的筵席,雖然一桌子的菜是供一個人吃的,卻足夠八人的份量。不算他撒了的潑了的,他足足吃了十二個人的飯!

就算餓了三天,但這也吃的太多了吧!

沈唯敬摸著肚皮,斜倚在牆角,滿足地嘆了口氣,有些口乾舌燥。他端起面前的杯子,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

“終於飽了!”

小西行長又開始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那麼,我們可以籤合約了麼?”

“可以,當然可以!”沈唯敬沒有絲毫猶豫。他為什麼要猶豫呢?人家招待得這麼好。

小西行長立即拿出了謄寫第三遍的議和條款。仍舊是那七條,不多,也不少。

沈唯敬搖搖晃晃地想站起來,但他吃的實在太多,怎麼都站不起來。他彎著腰,用力地向前伸出手,想要將條款拿過來。突然,一聲驚叫:“不好,我吃太多了!”

這個姿勢壓迫著胃,他那瘦弱的胃實在承受不了十二個人的飯量的擠壓,翻騰起來。只見他黃牙一閃,“哇”的一聲響,剛才吃進去的東西全都嘔了出來。

水晶肘子,鴛鴦雙鴨,燒鵝一塊塊掛在議和條款上。

小西行長拿著這幅稀爛的議和條款,呆住了。

他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為什麼?不飲酒,不品茶,還是不行嗎?光是吃飯也不行?

沈唯敬滿臉歉意地看著小西行長,他覺得實在對不起這位好客的主人,但他又不知道該說什麼。何況,胃裡翻起的陣陣嘔吐的感覺,也讓他無法開口。一旦開口,那感覺就會噴湧而出。

幾位大名按捺不住,走上前來就要發作。小西行長揮手止住他們。他沉吟著,將那幅條款丟進了角落裡。他慢慢地,在沈唯敬桌子旁邊坐下,面容轉為肅穆。

深深地,他向沈唯敬鞠了個躬,雙手貼在膝前,頭觸到了地面上。他維持這個姿勢足足有一盞茶的時間,方才抬起頭來。

“這是沈大人對我們提出的價錢不滿意啊。”

“是我們不對,看輕了沈大人。”

“我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議和七款,完全作廢。該如何簽訂,我們從現在開始,一條一條地談。沈大人若是不同意,我絕不寫一個字。”

沈唯敬也坐了下來。眯縫的眼睛裡射出一絲狡黠的光:“小西大人,不準備再款待下官幾天了嗎?”

小西行長苦笑道:“再款待下去,就要血本無歸了!”

沈唯敬哈哈大笑:“好!那我們就開始談吧!小西大人,你怎麼看大明朝與日出之國的關係?”

楊逸之聽了一刻鍾,沈唯敬跟小西行長還沒有談到任何條款的事情。兩人從商周一直聊到漢唐,從遣唐使到鑑真東渡,再到現在的倭寇,沈唯敬隻字不提朝鮮的事情,奇怪的是,小西行長也絕口不談。

若說他們是在無聊的閒談,也似乎不是。小西行長的面容越來越鄭重,沈唯敬舉出一段史實來,小西行長往往要旁徵博引,舉出另外的史實予以反駁。兩人的辯論越來越激烈,竟似比朝鮮戰局及土地的割讓還要重要。

兩刻鐘以後,沈唯敬終於說出了一句相關的話:“如此看來,小西大人也承認,大明乃是中原正統,日出之國素與中原交好,而朝鮮是大明屬國,這次侵略朝鮮,就是侵略中原了?”

小西行長道:“第一,此次戰爭並不是侵略。第二,此次戰爭乃朝鮮開端在前,日出之國反擊在後。責任不在日出之國。”

沈唯敬道:“既然日出之國明知大明乃是朝鮮的宗主國,為何不先告知大明,私自出兵?”

小西行長一時語塞。沈唯敬道:“所以,此次議和,首先要結束戰爭。若要結束戰爭,就必須要有個結束的理由。因為錯在日出之國,這個理由,必須是日出之國投降在先。也就是說,若想簽訂議和條約,就必須要有太閣大人的降書。”

此言一出,所有日出之國大名一齊大譁。

小西行長斷然道:“我們日出之國並沒有戰敗,為何要投降?”

沈唯敬微微一笑:“貴國並沒有敗,可也沒有勝是不是?這場戰爭有大明朝的介入,援軍就會源源不斷地從大明輸來。而貴國呢?貴國經過連年戰爭,還有多少兵力能夠投入?一旦陷入拉鋸戰,戰況膠著一年,巨大的戰爭投入、貴國國內艱難的生活,還能支撐這場戰爭到什麼時候?”

小西行長說不出話來。

戰爭初期,日軍從朝鮮戰場上掠奪了無數的戰利品運回國內,這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掩蔽了戰爭的諸多負面影響。但隨著戰爭的深入,戰利品越來越少。龐大的軍隊開支甚至無法自朝鮮戰場上滿足,只能從日出之國內運來。而朝鮮水軍在李舜臣的帶領下,神出鬼沒的襲擊日出之國的補給船,幾次將整隻船隊炸燬。倭軍在漢城駐紮的時間越長,後勤補給的壓力就越大。戰爭膠著下去,對倭軍極為不利。

這也是他極力說服太閣大人議和的原因。他本質上是個商人,於投入產出算得最是精明。如果這場戰爭掠得的還不如付出的,那為什麼要打呢?

沈唯敬慢慢道:“中央帝國最看重的是什麼?權威。權威是什麼?面子。歷史上對遼、對金、對蒙屢次議和,只要對方給足了中原面子,大批的黃金白銀就會源源不斷地送出去。但要是損了面子,中原那幫直臣們可是寧死都不肯同意議和的。降書,不過是一張紙而已,但有了這張紙,勘合商道就能夠開啟,明、日兩國官船商船就能夠往來。甚至,割讓朝鮮四道也並不是不能談的問題。”

這席話實在極為誘人。

虛名與實利的比較,最能打動的是什麼人?就是商人。恰恰,負責談判的小西行長是個典型的商人。

所以,沈唯敬才一說完,小西行長的眼睛裡就閃過一道光。

沈唯敬端起面前的水杯,淺淺喝了一口。在袖子擋住面部的時候,楊逸之也瞥見,沈唯敬的眼睛裡,也閃過一道光。

這兩個人,顯然都認為,對方已落入了自己的算計中。

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楊逸之並不再關心。因為他已看出,沈唯敬其實是位深藏不露的高人。他之前種種猥瑣的表現,不過是為了探看對方的虛實而已。其實局面一直掌控在他的手裡。小西行長雖然也饒有算計,但比起沈唯敬來,卻不夠老奸巨猾。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沈唯敬那麼無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恰恰是這麼無恥的人,卻最適合於這場談判。因為卓王孫的目的是拖延,沈唯敬一個“拖”字訣,用的是出神入化。

這場議和的結果,楊逸之已不再關心。

他關心的是什麼?

當燈掌上來的時候,他的眼眸淡淡挑起。

天守閣。

天守閣的防禦果然嚴密,遠遠地凝望著這座七層的塔狀樓閣,楊逸之就能感覺到風中傳來的淡淡的殺意。

沒有人發現他已經逼近了這座禁忌之塔,風月劍氣淡淡的光華圍繞著他,他彷彿是一段月光,並不引人注目。守衛塔的武士們彷彿看到了他,卻都沒有在意。

月光雖然明亮,豈非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又有誰會懷疑月光會傷害自己呢?

明月只會普照而已。

楊逸之心念微動,風月劍氣激起一片微塵,向天守閣內飄去。剎那之間,有三道掌風,七股刀氣,三縷劍氣擊在微塵之上。楊逸之的眉頭皺了起來。雖然只是微塵,但在侵入的瞬間受到這麼多的攻擊,天守閣的防禦之嚴,可見一斑。

而這僅僅只是第一層。每上一層,防禦都會嚴密一倍。而天守閣共有七層,如何突破這七層層層守衛,到達頂層,救出相思,楊逸之實在沒有半分把握。

楊逸之緩緩跨出一步。他已準備將血灑在這座天守閣上。

突然,閣樓的最上層亮起了一點淡淡的燭光。那是一扇紗窗被推了開來。楊逸之的目光逆著燭光向上望去。

相思,身著一襲淡綠色的裙子,眉間盈盈隱著一抹憂愁,支頤向外張望。她似乎有著不能為外人道的惆悵,要用遠望來解憂。青蔥色的衫子襯得她的惆悵就像是一朵雛菊,讓楊逸之有宛如初見般的錯覺。

他還沒見過她穿綠色衫子的樣子呢。他心頭忽然升起這樣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忽然在相逢的喜悅、感傷中冒出來,卻不突兀,而是有著一種淡淡的溫暖。

彷彿雨夜中為故人溫好的一盞新茶。

一隻翠綠的鐲子掛在相思的手腕上,肌膚勝雪,卻因憂傷清減了豐腴,玉鐲如一灣流動的碧痕,在玉腕上畫出山水悽迷。淡淡的風雨打在窗欞上,晃著鐲子,敲得窗欞細細碎響。就像是一串雨夜的風鈴。

楊逸之剎那無言。

他只能仰著頭,任由風腳雨絲打溼自己的面龐。

彷彿是宿命一般,她突然低下頭,看到了楊逸之。

那時,風雨之中,楊逸之的白衣就像是一抹清澈的月光。她看著他,在他的眼眸裡看到了清澈的泉。

相思忽然笑了。

像是春雨中等待的丁香花,在月光中寸寸展開了寂寞芳心。

她輕輕向楊逸之招了招手。

那是多麼平淡,簡單,普通的問候。

楊逸之也抬起手來,向她招了招。

滄桑變換過後,天地改易,海枯石爛。所有的熱烈、企盼、瘋狂而濃冽的,全都被歲月風乾、湮滅,只留下最尋常的一揮手。

便是感慨萬千。

輕輕地,窗欞被撐開。楊逸之終於看到相思的全身。她輕輕撐起了一支油紙傘,傘面上繪著墨綠色的菊花。楊逸之忽然發現,菊花也非常適合她。這柄帶著十足日出之國風味的紙傘,讓他忍不住想像她身穿綴滿菊紋的和服、踩著木屐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樣子。

她躬身微笑的時候,連天上的碧綠的雨,都會化成煙花。

相思突然輕輕一躍,身子騰出了窗欞。楊逸之一驚,卻發現撐開的油紙傘就像是一隻張開的翅膀,託著相思的身子嫋嫋落下。

於是,她帶著溫婉的笑,撐著油紙傘,向他懷中緩緩降落。淡淡的雨絲中,月光脈脈流動,就像是一場迷濛的夢境。

楊逸之躍起,張開雙手,攬住了一沁微涼。

他緩緩落地,相思的身子輕盈的就像是一片花瓣,他只是用袍袖捲住她的衣袖,落地時便了無聲息,驚不起半點微塵。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相思的笑靨上有一抹嬌羞,半隱在菊紋的傘後。楊逸之卻連看都不敢看她。

四月的花雨中,有著寂寂的曖昧。

良久,楊逸之輕輕道:“走?”

相思緩緩頷首。

楊逸之深深吸了口氣,鎮定情緒,向外走去。

他一定要將相思送回平壤城。這個國家已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只有在那裡,她才能得到呵護。

他不再擔心和談,他已不再懷疑沈唯敬有達成和談的能力。但,他不相信這次和談能帶來和平。戰爭,一定會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蔓延,化成劫火燒盡一切。因為他知道,無論卓王孫還是平秀吉,都絕不可能接受隔江而治的結果。

尤其是卓王孫。他的王者氣度註定了他只能吞併一切,摧毀一切。

也許,明朝將他派來,只會付出比朝鮮失陷更嚴重的後果。

楊逸之輕輕嘆了口氣。

僅這一刻,他不關心天下,只要她平安就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