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顯然也看到了他,面容也是一動。

但她隨即平靜了下來,在吉屋宗無的幫助下,開始點茶。

悠淡的茶香,漸漸充滿整個黃金茶屋。

平秀吉顯然很滿意他們的詫異。

這座黃金茶屋幾乎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乃是他御臨日出之國之大成。他緩緩步於榻榻米中間,在座墊上坐了下來。

“這座茶室如何?”

沈唯敬忙不迭地用盡所有的誇張之辭形容出他的震驚。平秀吉一笑:“其實,黃金茶室並不珍貴。這位相思姑娘才是真正的珍貴之極。因為她竟然通曉茶聖陸羽的點茶之道。凡我茶道眾人,不可不嘗。”

說著,長揖兩位貴客坐下,向相思做了個跪請的姿勢。

相思長袖宛如一朵蓮花,在水氣中飄舉著,輕輕拂過各種茶具,灑下通透的水珠。她的神色極為專注,腮邊的嫣紅映著水晶鏡的光芒,讓滿屋金色也變得柔和起來。

楊逸之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跪坐在她面前。他的心漸漸定了下來。

終於又見到了她。

就算千軍萬馬,他依然可以殺出去,不令她傷到一根頭髮。

他淡淡地笑了,笑著向平秀吉拱手:“多謝太閣大人賜茶。”

月白的精光一閃,風月之劍的精氣,已在他手心聚滿!

他不知道平秀吉用什麼方法挾持了相思,所以他要先抓住平秀吉,再救相思,逼迫平秀吉說出破解的方法,然後殺出漢城。

就算日出之國最精銳的忍者部隊風,林,火,山全都聚結在此,他也有信心全身而退!

因他又見到了她。

突然,一個淡淡的聲音道:“這位公子,能否請你擎起茶碗?”

楊逸之抬頭,只見相思秀眉微顰,手中託著一隻青色的茶壺。

她看著他,彷彿認識他,又彷彿不認識他。

楊逸之緩緩抬起了茶碗。平秀吉撫掌道:“第一碗茶,正應該獻給貴客才是。”

相思緩緩壓低茶壺,一縷清茶傾入楊逸之的杯中。楊逸之凝視著她,卻發現她的目光,正專注地看著茶水。

他亦忍不住,專注向茶水。

那縷茶水細細地,在茶碗中輕輕晃動著。楊逸之感覺到相思的目光抬起來看了他一眼,跟著,低下來繼續看著茶水。彷彿,其中有什麼深意。

楊逸之微一凝思,忽然發現,相思手中晃動的茶水,似乎正在寫著什麼字。

他忍不住注意起來。那赫然是十一個字。

“化身千億,不敗不滅。”

“平秀吉。”

楊逸之一驚。他豁然想起了方才大帳中事。他忍不住抬起頭來,錯愕地望向相思。

相思緩緩點了點頭。

水流緩緩移動,寫出了幾個字:“今晚,子時。”

楊逸之再度一驚。

他已經明白,為什麼他今日見到的平秀吉,與一開始見到的並不相同。顯然,平秀吉已經修成了一種極為奇特的忍術,可以改變形體、相貌,化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他亦明白了為什麼平秀吉闖入廢寺中時,沒有人能夠發覺。

那麼,另外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是相思約自己相見嗎?在哪裡相見?

他困惑地抬頭看著相思,卻見到相思眉眼中的那一絲隱憂。他忽然明白了相思的意思。相思看著的,是他。

今晚,子時,是化身千億的時候。

化身的,將是他。

如果“他”在今晚子時出現在平壤城外,會怎樣?沒有人會阻攔。“他”會長驅直入,無論守兵還是四天聖陣都不會阻擋“他”。

已金城湯池的平壤,即將重新如平地一樣。

之後的結果,將不可設想。

楊逸之緩緩收回手。

茶碗清蕪,在他手中,就彷彿擎著一片青天的倒影。

他無法捨棄她,從來都不能。但他知道,他必須一刻不停地趕回平壤,將這個訊息告知城中的守兵。

他看著相思,緩緩飲下這杯茶。

相思已明白了他心中所想,露出了溫婉的一笑。

他暗下決心,當此事完後,他一定會立即趕回來,浴血將她救出。和當年七進七出,殺破連營一樣!

平秀吉凝望著他的眼神:“茶如何?”

楊逸之:“好茶。”

“但願,今生,能再飲一杯如此好茶。”

一騎白馬如流星颯踏,向平壤城狂奔而去。

楊逸之心中隱隱有一絲不安。自從他看到相思在茶碗中寫下的字之後,不安就一直在他的心中滋長。似乎,若他不連夜趕回平壤,就會有什麼可怕的事情發生。

甚至不能先救出她。

平秀吉奇特的忍術令任何防禦都變得極為脆弱,就算平壤有四天聖陣及華音閣的守護,也未必能擋得住此人。而一旦此人入城,可能明、朝聯軍取得的所有戰果都將瓦解。

幸好,他已經看到了平壤的城樓。

他心中的不安於此化為了現實。

一位白衣人正飄然站在城頭,同守城的士兵說著什麼。他的白衣在雨夜中看上去就像是一抹月光。

那,赫然竟是他自己。

楊逸之一聲清嘯,從馬背上飛舞而起。

諸天微芒全都一黯,盡被聚斂在他的手中。他彷彿是天上的飛仙,曳著一條長長的光練,凌空飛舞,直逼城頭!

城頭上的白衣人一驚,光練已經當頭,化成了一柄劍。

那是曠絕當代的一柄劍。

白衣人想接,卻發覺無法接。白衣人想擋,卻發覺無法擋。

這一柄劍彷彿亙古就在那裡,由宿命決定應該插入他的胸口,絕沒有人能夠阻擋。

他只能恍惚地雙手一合。

劍芒已刺穿了他的雙掌。楊逸之的身影垂落,正擋在他面前。

只需一步,他就可以踏入平壤城。他立即就能化身千億,像水一樣融入這座城,再也沒有人能阻攔。

但只差一步,他卻永遠都無法再進入這座城。

楊逸之正擋在這一步之前,擋住了他橫掃天下的野心。

白衣人凝視著他。

城頭上的士兵凝視著他們,驚訝地凝視著。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相似的兩個人。

這兩人實在太像,無論從相貌、神情,甚至風姿、儀表,都簡直一模一樣,無法分辨出來。

如果不是真正的楊逸之站在眼前,絕沒有人懷疑他們開始見到的人,不是楊逸之。

那出塵的白衣,那清絕的姿態,甚至眉間那淡淡的憂傷。

沒有人能夠懷疑這樣的人不是楊逸之。

只有跟真正的楊逸之對比,才能看出差別來。那差別,在於楊逸之自心底散發出來的風度。那是魏晉風度唯一的遺存,是松風朗月唯一的凝結。

天下絕沒有任何人能夠模仿。

白衣人長長吐了一口氣。

“楊盟主……楊盟主……”

他像是在讚歎,又像是在惋惜。

是在讚歎如此高絕的風華,亦是惋惜他失敗在如此接近成功之處。

但他心悅誠服。還有誰敗在楊逸之手下而不甘願的呢?

他笑了笑。只有真正的梟雄,在唾手可得的勝利溜走時,還能夠笑的出來:

“楊盟主,你是如何看破我的計謀的呢?”

楊逸之默然。

他並沒有看破,真正看破計謀的,是相思。他只不過是將相思的策略貫徹實施而已。

這個念頭讓他的心驟然抽緊。彷彿,又回到了那座荒城,他在落日的城牆下,望著她為蒼生執幹戚而舞。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光。

於今,彷彿重現。

白衣人見他不答,點了點頭:“果然,小不忍則亂大謀。我若不是不忍虎之助自戕,又怎會被楊盟主看破鬼藏之秘……”

他嘆了口氣,道:“我只是沒想到,楊盟主的心念轉得如此之快,竟已看破我會化身盟主,偷襲平壤……我敗了。”

他俯身,恭謹地行了一禮,身子突然化成一抹淡煙,消失在雨夜中。

楊逸之望著他的身影消隱的方向,眉頭微微地皺了起來。

這實在是個極為可怕的對手。

無論是誰,遇上這麼可怕的對手,想必都會寢食難安。

平壤城,在他這樣神鬼莫測的偷襲中,還能儲存多少日?

楊逸之悠悠嘆了口氣。

曇宏大師跟清商道長沒有說話,但楊逸之知道,他們在等著他一個回答。

卓王孫和平壤城,都讓他們極度擔憂。議和的決定,讓他們對卓王孫的不信任,達到了頂點。他們需要他站出來,質問卓王孫。

但他不能。

平壤一戰,讓他看到了朝鮮戰爭的未來。只有他與他攜手,才能夠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贏得這場戰爭。少了誰都不行。若是內訌,失敗將無法避免。

他做出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慎重,在沒有足夠的證據之前,他只能沉默。

因此,他只能忽略曇宏大師與清商道長那狐疑的目光。

卓王孫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

沈唯敬上氣不接下氣地走了整整七天,方才奔回平壤城。楊逸之不在身邊,他總感覺日出之國忍者會隨時從道旁殺出來,一刀就梟走他的頭顱。但出人意料的是,他這一路平平安安,連半點意外都沒有發生。

然而,此時跪在卓王孫面前,他卻感到脊背一陣陣發涼,似乎,最可怕的危險正在潛伏著,只要他說錯一個字,就立即會粉身碎骨。

他先吹了一刻鍾,從他們怎麼歷盡千辛萬苦抵達漢城說起,說到倭軍怎麼隆重地接待他們,平秀吉親自煮茶,等等等等。他被駭破了膽的醜事自然略去不提,換成他如何膽大心細,跟各位殺人魔王談笑風生。

卓王孫靜靜地聽著他吹牛,一言不發。

終於,沈唯敬開始說談判條款。他開始結結巴巴起來:“其一,兩軍即日起休戰。倭軍撤出漢城,明朝軍隊撤出朝鮮……”

當日在日軍陣營中,面對著三萬日出之國精兵,沈唯敬不覺得這個條件有什麼奇怪之處,但此時,光是念出這個條件,就讓他出了一身冷汗。

“其二,割讓大同江以東地區給日出之國……”

沈唯敬冷汗涔涔而下,腦袋幾乎貼到了石階上,但他市井之氣竟絲毫不改,還是從帽縫裡偷偷看著卓王孫的臉色。

卓王孫的臉色絲毫不變,就像是一座山嶽。

沈唯敬感覺這座山嶽隨時會落下來,壓得他粉身碎骨。他的精神不由得緊張起來,感覺到自己隨時都會崩潰。他咬著牙將第三條念了出來:

“其三,將朝鮮王子臨海君作為人質送往日出之國,日、朝永世和好……”

他癱倒在地上,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他所有的生機都隨著這三句話而消失,跟個死人差不多。

良久,卓王孫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沉默像是一隻巨大的刑具,幻象用真實的痛苦碾壓著沈唯敬,他感覺到自己不斷地死去,活過來,活過來,再死去。

他忍不住用力地磕起頭來:“求大人再給我一個機會,只要一個機會!我一定全力去跟倭軍談判!我一定不辜負大人的信任!”

卓王孫淡淡道:“好。”

沈唯敬屁滾尿流地爬了出去,感覺自己好像遭受了一萬遍凌遲。

他再也,再也不敢拿這樣的結果回去。再也不敢了!

卓王孫沉默著,緩緩轉頭,凝視著楊逸之。

“他們是不是想要你質問我?”

楊逸之沉吟著。

卓王孫能看破這件事,他並不奇怪。正道長老們的脾氣都比較直,臉上藏不住事。

“不。”楊逸之緩緩道。

“因為我同他們的看法不一樣。”

卓王孫等著他說下去。

楊逸之道:“所有人都認為你不去攻打漢城,反而傾全力建造平壤城是怯懦;用飛虎軍奇襲碧蹄館後而退兵是畏懼;任用沈唯敬這樣的市井小丑是昏庸;賞罰不分明、任用奸臣是暴虐。但我認為,這些只是表面而已。你真實的用意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拖延時間。”

“修建平壤,是為了建造起一個戰爭基地。這個基地之堅固,連平秀吉都只能親自出動才有可能進入。這必將令敵人極為顧慮。雖然你不準百姓進入看似殘暴,但若百姓能進入,日軍的奸細必將也能進入。這樣的決定是去小仁而存大局。何況,這座城連同城周圍的四天聖陣,已經形成一座屏障,這座城不倒,城北廣闊的土地都將安全。不能進城的百姓未必會真有被倭賊攻擊的危險。”

“飛虎軍奇襲碧蹄館,全勝而歸。但一戰之勝未必能影響全域性。而且我軍能出動的棋子只不過這只飛虎軍而已。而敵軍則有十八萬之眾。一旦飛虎軍有任何閃失,我軍戰況都極為危急。這使得飛虎軍雖為利刃,亦是孤注。與其孤注一擲,不如移做震懾之威。碧蹄館一戰飛虎軍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倭軍囂張氣焰大為萎縮。到今日還不敢大軍出漢城作戰,此乃不戰之而強於戰之。”

“任用沈唯敬為談判使者,看似荒謬之極,但恰好是如此之荒謬,令日軍想不到。沈唯敬貪生怕死,膽小如鼠。日軍一見,必然十分輕視。沈唯敬唯唯諾諾,沒有半點主張,日軍必然以為他好欺負,因此就希望能在談判中撈得極大的利益。他們越寄希望於談判,就越不希望再作戰,他們反而會變成講和的積極的一方。如果我沒有料錯,第二次談判的時候,日軍會主動讓步,好讓談判進行下去。”

他嘆了口氣,續道:“但他們料錯了沈唯敬。正是由於貪生怕死,沈唯敬第二次再去談判的時候,可能並不會像他們想象的那麼軟弱了。因為沈唯敬最害怕的,絕不是日軍的恐嚇,而是你。”

他看了卓王孫一眼,道:“任何見識到閣主風範之人,無不喪膽恐懼。沈唯敬自然也不例外。他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來讓談判的天平,向我們的利益傾斜。日軍必然不甘心,於是談判就會一次次進行。只要談判進行下去,大規模的作戰必然不可能。因此,我軍就會得到足夠的喘息時間。”

“不知,我料的對不對?”

卓王孫:“不錯。”

楊逸之的眉頭卻蹙了起來。

“別人看到十八萬與兩萬的對比,以為我軍必敗無疑。但我卻知道華音閣實隱藏著巨大的力量,只要閣主將之完全釋放,足以跟倭軍抗衡。我所不理解的是,為何閣主不正面迎戰,為何要行這些別人不理解之事呢?”

卓王孫淡淡一笑:“你也不能理解麼?”

他站了起來。蒼茫大地彷彿盡皆在他的足下,延展,拓為無盡恢宏。

“檀君時代,這塊大地曾經歷了一場殺戮。當時的人口死了幾乎將近一半。十室九空雖是誇張,但十室五空卻絕非虛言。其悽慘之狀比今日倭寇的入侵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一百年過去後,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卻比那場大殺戮之前還要多。更多的城郭被建起,更多的人口出生。如果不是有歷史記錄,那場大殺戮還有什麼存在過的證據呢?”

“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士兵被盡皆坑殺。死在戰爭中的人口,只怕會更多。但,僅僅只過了一百年後,趙國的人口並不比任何一個未經歷過大屠殺的國家少。”

“西域之地有個國家叫樓蘭,曾經非常強盛。直至今日,仍不時有遺蹟被發現,令人驚嘆當時的這個國家竟曾如此強大過。但,輝煌的樓蘭卻並不存在了。”

“經歷過大屠殺的朝鮮,趙國,至今仍在,輝煌強大過的樓蘭,卻不存在了。站在歷史的廢墟上,回顧,審視,戰爭或者屠殺,有什麼意義呢?”

他的目光無比悠遠:“這場倭寇戰爭雖然慘烈,但成為歷史後再來看,又有什麼呢?”

“一百年後,只要這個國家還在,必定會孕育出更多的人,除了歷史,這場戰爭沒有任何痕跡會留下來。”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它不能成為第二個樓蘭。”

“你說得不錯,如果我全力出手,華音閣隱藏的神秘的力量的確能戰勝倭軍。我也相信,就算不動用華音閣的力量,只需讓楊盟主帶兵,也能憑藉計謀擊敗倭軍。但,如果倭軍第二次入侵朝鮮,你我還會再來救嗎?”

“如果大明亦陷入動盪之中,還會出兵來救朝鮮嗎?”

楊逸之怔了一怔。

這的確是個極為尖銳的問題。

楊逸之無法回答。

甚至,這一次,若不是卓王孫親自來請,連他都未必會到朝鮮來。

如果他們二人不到朝鮮來,如果大明並不出兵,能夠救朝鮮的人是誰?

“一定要能自己救得了自己,才不會成為樓蘭。它才能俯視歷史,抹去大殺戮的存在。”

“所以,一定要有第三個人,能夠擊敗倭軍。而且這第三個人,一定要是個朝鮮人。”

“只有自己贏得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才能讓自己的國家不是樓蘭。”

“現在,你理解了麼?”

風吹過來,潮溼的氣息擊打在平壤城牆上,飛濺而下。卓王孫的黑髮飄揚在風雨中,就像是獵獵飛揚的旌旗。楊逸之在臺階下仰望著他,忽然有種仰望神明的感覺。

他的思想,的確已超越了同時代的人很多,這,也許是那些長老們為什麼不理解他的原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甚或,連楊逸之自己都不能理解他。

卓王孫凝視著遠處。

夜,已經黑了,在紛紛的雨絲中,無論多明亮的目光,都望不遠。

“我想看看,它究竟能不能救得了自己。”

卓王孫的話,更像是自言自語。在這悽迷的雨夜中,他的話音裡似乎有一絲的迷惘。

這位王者,在審視這個古老的國家的命運時,彷彿看到的也是一團迷霧。

楊逸之沉默著。

他思索著卓王孫的話,忽然感到一陣悲哀。

如此深邃的思想,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不但不能理解,還有這麼多人想反抗他,對他感到恐懼。

這,究竟是誰的悲哀?

卓王孫忽然一笑。

“我們還是不是朋友?”

楊逸之身子震了震。他忍不住抬起頭,再度凝視著卓王孫。卓王孫的身形似乎跟漆黑的雨夜融為了一體,只有他的眸子依舊明亮,像是雨雲所遮不住的兩點星辰。

他的臉上,有淡淡的微笑。

恍惚之間,彷彿是御宿山頭,兩人把杯相見時。

楊逸之忍不住低下了頭。

還是不是朋友?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卻已不配再做他的朋友。

他已經背叛了他。

卓王孫又笑了笑。

“也許,我們是全天下最不可能成為朋友的兩個人。這是宿命。”

是的,這是宿命。楊逸之的心一震。

因為那抹水紅而成的宿命。

“還記得麼?我曾說過,我們會一起飲酒的。”

楊逸之自然記得。那是在御宿山上,兩人約好,查清楚武當三老的死因之後,一起共飲◆◆◆[1]。但誰都沒想到,此後發生了那麼多的事,竟讓兩人再也不可能舉杯共飲。

楊逸之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卓王孫緩緩自石階上走下。

他的手中,舉起一隻小小的酒盞。

“誰說我們不能一起飲酒?”

這一杯酒,卻蘊含了那麼多意義。親手由卓王孫斟下,擎在楊逸之的杯中。當淡淡的冰涼漫布唇齒,真是千頭萬緒,萬般滋味。

他們若不該是朋友,天下又有哪兩個人能成為朋友?

“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說服諸位長老,讓朝鮮成為這場戰爭的第三人。”

楊逸之沉吟著。

這是個請求。

卓王孫從不請求別人。

只這一次,卻如金石,擲地有聲。

“我答應你。”

這是個允諾。

這個允諾同樣如金石之盟,言出必諾。

★★★[1]事詳《華音流韶·風月連城》

§§第十三章 柳陌徵衫錦帶鉤(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