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華夏電影的輸出?

一方面是文化特性。

另一方面,還真的是技術。

特效影響電影輸出嗎?

有人說我只要劇情好,肯定賣得出去啊。

這就想當然了。

很多小說裡寫得,主角不管不顧,拿出來一部《鋼鐵俠》劇本就在國內拍,然後風靡全世界,這就有些不現實。

因為你沒有人家那種特效思維,自己又不懂技術,即使是僱傭外國的團隊,別人也很難理解你腦子裡想象的畫面是什麼樣的,而且還有可能設定技術壁壘。

最真實的結果就是一個挺好的劇本,最後頂著不倫不類的特效走向世界。

用30年前的特效水平來進行作品輸出,對於看慣了好萊塢的海外人來說,好比看慣了無碼1080p的你,突然看到一個360p的影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放大了看,全是馬賽克。

是不是觀感上就差了很多?

那麼華夏電影特效到底和好萊塢電影特效有多大的距離?

客觀的說,20-30年。

不是差在裝置上,也不是差在硬體上,而是差在人腦子裡的經驗。

好萊塢的特效歷史比華夏特效歷史長了幾十年。

技術是要在用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的。

所以這些經驗的差距,就決定了特效水平的差距。

當然了,國內有一項特效技術應該是比國外強的。

摳圖嘛。

因為用的很多。

如果你去好萊塢你會發現,目前仍有一大批白髮蒼蒼的老人活躍在特效製作的一線,而國內的特效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年輕人。

而且迭代更新很快。

因為國內的特效工作人員待遇不好。

那肯定好不了,國內的一部電視劇的製作週期大概是一年多,這其中大量的投資花在演員身上,留給特效公司的錢本來就不多。

時間不夠,錢也不到位,特效工作人員的經驗又不足。

甚至成片之後導演就直接把片子扔給特效公司了:“這裡給我加個泰坦巨猿!”

那特效公司的人也懵啊。

泰坦巨猿長啥樣你得告訴我啊?

回頭看看酬勞,再看看給的時間限制。

算求,整個大猩猩上去算了。

導演一看,大猩猩就大猩猩吧,反正有流量明星在就行,於是屁顛屁顛地上線了。

流量的粉絲們一看:“哇,有哥哥在,猩猩?什麼猩猩?這個電視劇我就沒看到猩猩啊,我眼睛都在割割身上了,我看到割割眼睛裡都是星星!”

“什麼?你跟我說這電視劇特效不好?你是看到我割割演技挑不出毛病,開始找茬了是吧?”

於是,流量明星、粉絲、投資方皆大歡喜。

只有頭腦清醒的觀眾捏著鼻子看著螢幕上的那一堆堆屎一樣的作品在懷疑人生:“難道現在只有這種劇了?”

我們常說電影工業體系,什麼叫電影工業體系?

說白了就是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幹,並且拿到應得的報酬。

好比在一部以魂環和魂獸為核心設定的電視劇裡,特效的投資本來應該佔50%,結果你只給了5%,剩下的45%給演員了。

這就叫體系的畸形。

所以你看啊,特效水平不如人家,甚至很多專業的崗位都沒有,這叫工業體系不全。

然後該給特效的錢給不到,這叫體系畸形。

這種情況下,還談作品輸出?

能拍出一個正常的作品來就是難能可貴了。

所以在地球上,當《流浪地球》端上來的時候,很多觀眾才會感到激動興奮,並聲稱在這部電影身上看到了國內電影工業體系成熟的希望。

以方澈的觀察來看,藍星這邊的華夏也存在差不多的情況。

比如特效人員的待遇還是不好。

很多影視劇花在特效上面的預算遠遠不夠。

“這樣的話,就只能在國內騙騙錢……”方澈沉吟著。

“澈哥!澈哥!”這時候方澈旁邊響起一道聲音。

方澈抬起頭,正好對上陳宇的目光。

“想啥呢?第一次演唱會還緊張了?我們決定去慶祝一下,走啊。”陳宇滿臉興奮地說道。

方澈掃視了一圈,所有的選手都目光期待地盯著他。

“走走走!一起!”

這種時候再不出面就太裝逼了。

這天晚上,齊魯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方澈、許青蒂等人、還有所有的選手,還有正宗好涼茶那邊的代表大家齊聚一堂。

所有人都笑得很開心,只有正宗好涼茶那邊的代筆有些悶悶不樂。

席間,他端著酒杯來敬方澈和陳宇等人:“方澈監製、陳宇導演,這一次我是真的服了!1.5個億啊!”

那可不是1.5個億嘛。

最終《好聲音》的收視率是4.5。

在2.8的基礎上,每增加0.1多加600萬。

方澈看著苦哈哈的正宗好涼茶代表,笑道:“話可不是這麼說啊,貴公司最近的銷量如何?”

說到這個話題,正宗好涼茶的代表樂了:“那是漲了相當大的幅度。”

方澈笑道:“這不就結了?”

然後他突然想到一個事情:“林代表,我這裡還有一個紀律片,你看你們要不要投一下呢?這一次是在央視哦。”

“不了不了!”林代表心說你這好聲音,我本來就想給5000萬的,現在卷走我1.5個億。

我可不上你當了。

但是回到自己座位上的林代表越想越覺得手癢癢。

“這可是方澈的紀律片啊,這傢伙從來就沒虧過,要不我再投一波?”

……

這天晚上,大家歡聚到很晚才散。

結束之後,方澈直接回到了自己的酒店。

他現在很少喝醉了。

開啟系統,點選了剛才的獎勵。

他細細地看了起來。

《2001漫遊太空》。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地球上,這部電影拍攝於1968年,但是卻拍出了太空,拍出了空間站,你能看到日全食,你能看到時空隧道,看到發光的嬰兒。

但是這些畫面都是實景拍攝出來的。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腦特效。

甚至裡面的很多場景,在幾十年後,用電腦製作起來都很複雜。

談到特效,人們往往以為都是電腦特效。

但是實際上,特效分為物理特效和電腦特效兩大類。

《2001漫遊太空》是最早將物理特效應用到極致的片子,裡面的很多構思和手法,啟迪了無數人。

那麼什麼叫物理特效。

物理特效就是不用電腦合成,完全實景拍攝。

包括微縮模型、特效化妝、特效道具。

比如奧特曼的拍攝,就用到了很多的微縮模型,從而營造出怪獸和奧特曼身形高大的假象。

比如《鋼鐵俠》,裡面的鎧甲就屬於特效道具。

又比如武俠電影裡面的大俠,一舉手,內力激盪之下,面前的湖泊直接爆炸了。

拍攝的時候是在水下埋個炸彈,然後炸起水花,這也屬於物理特效。

不要覺得這玩意很簡單。

一個微縮模型,從什麼角度拍?

怎麼樣拍?

用什麼樣的材質才能夠營造出真實的感覺?

大俠們一劍揮出去,劍氣在地上形成一道什麼樣的溝壑才讓人能夠相信真的有劍氣?

這都是技術。

所以系統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可以說是物理特效使用的秘籍,雖然有些過時了,但是裡面很多啟發性的操作,還是讓方澈這個導演技能已經點到了高階的人如痴如醉。

足足過了兩個多小時,已經是凌晨4點了,方澈才抬起頭來。

“目前我所拍攝的電視劇和電影用到特效的地方不多,但是後面的《天龍八部》呢?”

“這獎勵來的正是時候啊。”

然後方澈又看向另外一個獎勵。

《阿凡達》拍攝記錄。

《阿凡達》這部電影劇情的事情咱先不說,在技術上有多牛逼就不用贅述了。

如果說《2001太空漫遊》拍攝記錄是一本物理特效秘籍的話。

那麼《阿凡達》就是一本CG特效秘籍,說白了就是怎麼使用高科技。

方澈翻閱起來。

“3D Fusion Camera 系統結構及其引數調整記錄……”

這套系統是卡梅隆數字領域公司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關鍵組成部分就是兩臺索尼HDCF950HD攝像機。

兩臺攝像機在拍攝現場就相當於人類的眼睛,每臺攝像機鏡頭前都配有不同型別的偏光過濾鏡片,畫面攝取的景象透過鏡頭前的傳輸轉換移除影象偏光反射的不同部分。

這樣拍攝的畫面不但將更具動感的立體視效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且觀眾在觀賞電影的同時不會再因為畫面快幀遞進與深層的抖動而產生頭暈的現象。

這套3D攝影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套,直接用攝像機拍攝出3D畫面的系統。

你就說卡梅隆多牛逼吧。

方澈看的是如痴如醉,就這玩意,那些具體的引數和轉換程式,在地球上到21年也沒公開啊。

不過拍攝手法和流程他懂,但是裡面的電腦程式看不懂。

方澈繼續看下去。

第二部分:“Perfaure Workflow 表演捕捉流程”。

說白了,就是表情捕捉系統。

就是捕捉人的表情,但是能轉換成其他的。

《阿凡達》裡的納美人,就是用這項技術轉換來的。

方澈手中的記錄裡詳細解釋了表情捕捉技術的拍攝手法和在電腦中的建模等過程。

就這玩意,在地球上,2016年,郭小四在《爵跡》上映的時候還把這個作為最大的宣傳點呢。

但是拍出來的效果,跟特麼恐怖片一樣。

裡面的人物,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表情僵硬,動作奇怪。

這就是技術的問題。

就在,當時一堆粉絲還吹呢。

在國內,一直到了2020年動漫版的《凡人修仙傳》上線,也用到了這項技術,終於讓人物能夠看得過去了。

但是也擺脫不了表情僵硬的情況。

電影方面,甯浩的《瘋狂的外星人》裡面的那個外星人,是徐崢演的,也是用的動作捕捉技術。

而在國外,《阿凡達》之後的2011年,一部叫《猩球崛起》的電影,就已經近乎完美地複製了這項技術。

所以說國內外在這項技術上面的差異,至少有10年。

而現在,這項技術的所有流程、心得,全在方澈手裡!

方澈瞭解過,藍星上,好萊塢可沒有卡梅隆這個神人。

雖然動作捕捉技術也已經出來了,但是一直處在試探狀態,遠遠沒有方澈手中的記錄上來的詳細和精準。

“能量捕捉棚、協調虛擬攝像機……”

方澈看著記錄上的內容,嘴裡不停地唸叨著。

然後他大概得出來一個數目。

那就是要建立一個動作捕捉攝影棚,造價在3億人民幣左右。

造不造?

造!

方澈早晚是要往世界上闖一闖的。

《2001太空漫遊》裡的經驗還需要消化和學習。

但是基於《阿凡達》的動作捕捉技術可是現成的啊!

而這,也是方澈手裡唯一可以超越好萊塢的一項技術,因為那邊沒有卡梅隆嘛!

一個棚三個億。

但是如果這事成了呢?

華夏在特效方面至少有一項是領先的了,到時候光是租金就能賺翻了。

而且當你取得了一項技術領先的時候,你就可以和別人做生意了。

方澈站起身來,看著窗外的夜色。

這兩個電影的拍攝記錄和心得,他看了一夜。

此時窗外天光即將大亮。

而方澈也終於下定決心。

他要整一個自己的特效團隊出來!

這項任務,手裡的十幾個億投進去簡直不夠看。

所以要瘋狂賺錢了啊。

到洗手間洗了把臉,方澈看了看時間,已經是早上六點多鍾。

乾脆也別睡了,收拾東西回秦城。

閔佳卉等簽約了登峰的歌手也需要各自回家處理完自己的事情,才能去入職。

陳宇等人還要在齊魯這邊處理一些善後的事情。

所以方澈一個人先回秦城了。

在飛機上的時候,方澈腦海裡又響起一道聲音。

“歌曲《靈魂歌手》契合度已確定:86。”

“獎勵:金鑰匙×3,沾沾卡×2……”

“再次提醒:監測到宿主金鑰匙數量已經達到20把,請問宿主是否升級……”

啊,系統的聲音好久沒有出來了。

方澈開啟系統一看。

嚯!

現在金鑰匙有36把了?

這時候他才想起來,上一次系統升級還是在沙漠駱駝的時候。

那時候方澈手裡還剩下9把金鑰匙。

後面經歷了歌王的幾首歌,拿到了6把金鑰匙。

《我和我的祖國》3把、《萬疆》3把。

還有《假行僧》、《好聲音》的兩首宣傳曲啥的。

現在手裡的金鑰匙有36把了。

好像在春晚的時候就已經有20把了,當時系統提醒過一次,方澈因為沒在小趙身邊,就把這事給忘了。

後來到小趙家的時候又因為太緊張,沒想起來這事。

期間也一直沒用系統,所以這事讓他忘了個乾淨。

抓緊時間回家,見小趙。

飛機到達秦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

方澈在飛機上簡單地休息了一下,然後下飛機直接回家了。

小趙現在已經沒有課,除了在實驗室做實驗,剩下的時間大多在寫論文。

這會兒正好在家。

方澈一進屋,小趙一看到他那張臉,本來笑眯眯地表情立刻板了起來。

“怎麼臉色這麼難看?”

嗐,排練了三天,然後再上臺唱歌,唱完之後喝了一頓大酒,又學習了一宿。

那臉色能不難看嘛。

但是方澈的臉上卻難掩興奮。

“來來來,快來,我諮詢你個事情。”

來的路上,方澈已經把關於特效的內容加入到了隨身碟裡,然後精簡了一部分。

方澈開啟電腦,插上隨身碟,然後給小趙看了起來。

“趙姐,你是文化人,你看看,我如果要實現這上面的構思大概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

小趙湊到電腦前看了看。

十幾分鍾後,小趙抬起頭來:“這裡面的物理特效主要涉及到機械、力學、材料學這三個大方面。”

“你那個電腦特效的話就比較復雜了,計算機系的肯定得有,你這是專業的程式設計,然後還有生物模擬學、流體力學……”

方澈點點頭,確實是需要不少人啊。

林林總總,需要十幾個學科的人才。

趙蟬兒看完之後,有些疑惑地看著方澈:“又要整什麼新活?”

方澈笑了笑:“準備攢個特效公司!”

趙蟬兒的反應倒是很平淡。

“好的,那我給你推薦幾個生物模擬這邊的大牛,他們旗下的學生搞不好有人喜歡這個。”

“謝謝我趙姐。”

方澈上來就是一口。

順便點選了系統升級。

“恭喜宿主,您的抽獎系統已升至7級。獲得技能【褫奪】!”

“【褫奪】!宿主每消耗500積分可發動一次……”

【褫奪】,這技能終於到手了。

早晚有一天,方澈要給他用到池榮星身上。

第二天,方澈來到了登峰。

他一來,蔣海兵就湊上來:“可算是回來了,電影上映的事怎麼說?”

方澈笑道:“8月1號啊,還猶豫啥呢,直接衝!”

蔣海兵一臉興奮,給方澈比了個ok的姿勢。

很快登峰這邊就釋出了動態:“《一個人的武林》定檔8月1日。我們不見不散。”

嗐,網友們早就猜到了。

一點都不震驚。

“嗐,我就知道,這兩家早晚打死一個。”

“打!怎麼看都是聚星那邊先死。”

“還真別說,武打片,池榮星沒輸過。”

這個暑期檔,熱鬧了。

池榮星那邊,也滿懷期待。

ps:今天短了,這幾個技術的解析查了一些資料,另外是後面會有一波大劇情。

既分高下,也決生死嘛。

特效這一塊,我比較喜歡循序漸進,有邏輯的裝逼,所以會有一定地佈局,但是篇幅肯定不大。

參考文獻:

[1]王瓊.電影《阿凡達》3D特效技術解析[J].電影文學,2013(13):113-114.

[2]關毅.物理模型與數字特效結合的電影數字製作研究——電影《飛天》的特效製作簡介[J].現代電影技術,2011(11):18-21+4.

[3]李傑,李葉.物理特效科幻電影的硬核——探訪《流浪地球》幕後的工業設計小分隊[J].設計,2019,32(06):32-50.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