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方面,李克用最終還是沒能保住李罕之。

十一月十三,王宗暗、魏弘夫、謝從本攻陷孟州,李罕之自焚大帥府。

作為王建的親信大將,魏弘夫深得王建真傳,攻陷孟州後,他的建議是執行三光政策,殺光一萬九河內降卒和四千戶衙內軍戶,搶光所有錢糧,燒光河內所有關隘城樓。

如今朱溫來襲,洛陽會戰即將展開,魏弘夫哪裡還有心思治理河內。

“咱們先幹了,給朝廷上報河內降卒兵變就好了。”

作為王建膝下最受信任的義子,王宗暗本來也非常傾向這個主意。

洛陽大戰一觸即發,全國十六道數十萬兵馬已經從四面八方向洛陽開進,王宗暗統率的洛陽行營左路軍也不例外,他的六個師也得去洛陽,如果分出一部分兵留守河內管理降卒,可是接近兩萬降卒,得留下多少兵才夠?如果把降卒帶去洛陽,路上的錢糧消耗誰來出?

何況河內士兵非常兇殘,以前都是拿碾子碎屍吃人的。

這樣的降卒,如果帶在身邊,恐怕王宗暗會擔心的睡不好覺。

就在王宗暗要下令屠城的時候,判官韋莊站了出來。

韋莊和其他文官的建議是,殺光所有的衙內軍戶,然後除掉河內大小軍頭即可,至於錢糧布帛軍械財寶,能帶多少帶多少,帶不走的一把火全燒了,反正不能留給李克用。

至於關隘城樓,堅固的城門要塞全炸了。

李克修距離孟州不足一百裡,等王宗暗大軍撤離,必然會趁機南下。

如今朝廷的精力都在朱溫身上,無暇顧及河內,而且皇帝也不打算跟李克用翻臉,所以韋莊才會建議炸燬險關要塞,留下殘敗空城給李克修,這樣一來,朝廷日後收復也容易。

王宗暗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照著韋莊說的幹了。

公元892年11月14日,洛陽行營河內招討使王宗暗率軍回防東都。

臨走之前,屠河內牙兵軍戶四千戶,處死河內降卒大小軍頭,一共殺了六千多人,曝屍屋頂之上,李罕之的三宗五族皆被王宗暗屠戮殆盡,河內境內的五座險關要隘皆被炸燬。

王宗暗還在河內放了幾把大火,孟州全城被他付之一炬,能帶走的錢糧女人都帶走,帶不走的也不能便宜了李克用,昨天還滿城歡慶王師到來的孟州,今天就成了人間煉獄。

無論是王宗暗這群武夫還是韋莊這些隨軍文官,都是渾不在意。

……

李克用得報,拍桉大罵昏君不當人,騙了他的兒子李存孝不回來不說,現在又殺了他的黨羽李罕之,郭崇韜道:“為霍光,為董卓,盡在大帥一念之間,這天下,已經變天了。”

……

也就是在同一時間,朝廷公佈了最新的人事變動情況。

在西川當了三年多的觀察大使羅隱回朝,以戶部主事出任汴州東面行營掌書記,西川觀察大使由原京兆尹現南直隸廣元府尹孫揆接替,高蟾不再擔任中書舍人,改任戶部侍郎。

中書舍人兼執政事筆趙崇出朝,以兵部郎中身份赴任鄂嶽,出任武漢參謀部參謀總長,兼汴州南面行營行軍司馬,荊襄行省觀察大使,充襄陽鄂嶽江西湖南三道水陸發運使。

由於宰相崔胤已經出任洛陽留守,原本崔胤分管的工作由集賢宰相楊涉暫管。

次相劉崇望業已前往洛陽統兵中打仗,按照皇帝本人的部署,他原本負責的工作則由大明宮樞密軍機秘書處暫統,弘文館、崇文館、集賢院、翰林院等館院的大學士忙得起火。

嶺南方面,嶺南西道節度權木端已經在去年入朝。

考慮到浙西的錢鏐,李曄起復了因為韓巡桉獲罪被貶刺史的裴樞,之所以是裴樞,是因為他孤芳自賞,為了給裴樞上套子,權木端調任浙江參謀總長,浙東觀察使崔安潛、福建觀察使韋昭度、浙江參謀總長權木端,這三大員的眼裡都不揉沙子,相信裴樞會有所政績。

起復裴樞為嶺南節度使的詔書到達漢中的時候,裴樞一家哭聲大作,據說裴樞連詔書都沒看完就昏了過去,裴貞一找皇帝求情,說能不能酌情調整一下,至少別把叔父送去嶺南。

李曄無動於衷,都不想去嶺南上任,可是總要有人去啊。

這是朕對他的考驗,你就不要哭了。

另外,根據秘書處的建議,李曄還調整了全國各地的人事軍政。

王行瑜被內侍省宦官褚熊毒殺,隨後褚熊將王行瑜家卷全部逮進詔獄折磨,男女三十七人被褚熊折磨至死,王行瑜長子王權樂被褚熊屈打成招,不得不在審訊狀文上簽字畫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夜,王行瑜三族被誅。

褚熊對外宣佈王行瑜謀反,已經奉旨賜死。

事後,褚熊被貶御馬監馬倌,李曄追封王行瑜為武寧侯。

一唱一合,王行瑜三族覆滅。

這傢伙在長安屠城,還殺了昏君的姐姐,昏君怎麼可能容他活命。

入不入朝是他王行瑜的自由,殺不殺王行瑜是李曄的自由。

如果入朝就能免罪,那秦宗權入朝是不是也得優待?

王行瑜被殺後,兩萬靜難軍調往鳳翔戍邊,轉為屯田軍,京兆府司軍參軍事郗自照接任潼關防禦使,兵部侍郎齊晉調任河內觀察使,原宣歙觀察使陳聽調任左神策軍行營節度使,原淮南節度副使現武選郎中薛平調任南陽刺史,原來彰義軍節度使張播被起復為尹闕刺史。

李罕之被李曄殺了,那麼李克用也是要安撫的,雖然李曄在殺李罕之的前一個月就下詔准許李克用兼任河北八軍節度使,但是考慮到李存孝已經徹底不打算回太原了,李曄這回還是賞賜了李克用,同時修繕了客死長安的李克讓墳冢,這是李克用的親弟弟,之後又下詔宣佈加封李廷衣之子也就是李克用的外孫李師為晉王,這小子落地才五個月就得了個晉王。

如果李克用想當個忠臣,將來完全可以放心入朝。

……

這回的人事調整,從地方上來看,主官的調整似是沿著一條線展開,從嶺南到福建,從福建到浙東,從浙東到浙西,從浙西到宣歙,從宣歙到淮南,從淮南到鄂嶽,從鄂嶽到荊襄,從江陵到襄陽,從襄陽再到南陽、尹闕、登封、陳許,延續著的是財賦線到軍事線。

包圍著的,正是佔據中原的朱溫。

財賦線上,崔安潛、韋昭度、羅隱、齊晉、陳聽、趙崇、高蟾、權木端等人都是精通政務善於理財的能臣,起步就是部郎級中央高官,還有不少是從政事堂走出來的軍機大臣。

軍事線上,河北方面,河東、昭義、刑洺、義武、義成、天平、泰寧、平盧八鎮直面朱溫,威脅魏博、成德、盧龍、幽州、橫海,江南方面,鄂嶽、荊襄、荊南、江西、湖南、浙東、淮南七鎮環繞宋毫陳許徐泗十五州,鍾傳、楊守亮、趙匡凝、史朝先等大將環伺。

朝廷的戰略部署一目瞭然了,隨著唐梁矛盾激化,朱溫成了第一個倒黴的,北方各鎮預感到了強烈的危機,宣武、魏博、成德、義武、橫海、盧龍、淄青的使者往來不絕於道。

聯合和拒絕,成為這個冬天的主題。

不過也並非人人都是冥頑不靈的戰爭罪犯,中原各鎮看起來是一丘之貉,其實他們各自的矛盾很多,比如朱溫和李匡威較為死硬,而王師範和劉仁恭比較乖巧,王詩範更是屢次請求舉族入朝,遷父祖墳冢骸骨到長安,幽州劉仁恭有離心傾向,奈何李匡威還沒死。

至於魏博和成德,自從張全義被滅後,朝貢豐厚了許多。

魏博和成德都與李克用不和,李匡威則與朱溫穿連襠褲,劉仁恭隨時準備背叛李匡威,淄青三鎮當中,王師範、朱瑾、朱瑄都跟朱溫不對付,朱瑄又跟李克用穿了連襠褲。

總的來看,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供朝廷挑撥。

現在李曄擺出一副全面戰爭的架勢,關東各鎮都是各有算盤。

王師範和劉仁恭是打算向昏君投誠的,舉家入朝也是可以的,畢竟他倆都沒犯過錯,魏博和成德目前抱著觀望的態度,羅弘信已經打定了主意,如果朱溫戰敗,他就立即請降。

至於朝廷會不會找自己的麻煩,羅弘信相信不會。

而成德的王鎔反思許久,覺得自己除了為朱溫說過好話,其他也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從他祖父王武俊在李抱真勸說下歸順朝廷後,成德除了保持半獨立,王氏就沒有做過多少出格的事情,王廷湊雖然犯上作亂,殺了田弘正全家,但是這傢伙的後人對朝廷都非常不錯。

王廷湊次子王元逵襲任成德節度使之後,一生忠於唐朝,兩稅貢賦不絕,妻子還是娶憲宗的孫女壽安公主,會昌三年,王元逵還跟隨宰相李德裕討滅了叛亂的昭義節度使劉稹。

王元逵死後,襲位的是他的嫡長子王紹鼎。

王紹鼎的母親是憲宗的孫女壽安公主,壽安公主活著的時候,王紹鼎非常乖順,等公主去世了,王紹鼎就暴露出了他的殘暴本色,尤其喜歡站在樓上用彈弓打過往路人取樂。

殘暴不輸赫連勃勃,但不等牙軍兵變,這混賬就就因為酒色過度暴死了。

王紹鼎死後,牙軍眾推其弟王紹懿襲位。

王紹懿性情寬宏,軍民對他都很滿意,他也忠誠朝廷。

王紹懿去世後,襲位成德節度使的,是王紹鼎的嫡長子王景崇。

王景崇很有君子之風,對朝廷也非常好,龐勳叛亂的時候,他還出兵幫忙征討,也年年發防秋兵去長安勤王護駕,李茂貞就是他派往長安的勤王防秋的眾多士兵之一。

王景崇死的時候三十七歲,其子王鎔襲位成德節度使。

這一年是中和三年,王鎔才十歲。

他的祖母是憲宗的親孫女,他的爺爺王紹鼎是穆宗的親侄子。

說起來,王鎔身上還留著李唐皇室的血,因為這一節,王鎔的態度也很明了,如果朱溫兵敗洛陽,朝廷承諾他的人身安全,那他也願意舉家入朝的,而且成德的阻力也不大。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朱溫,在於朝廷能不能擊敗朱溫。

如果朝廷能擊敗中原頭號強藩朱溫,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願意當忠臣的。

……

洛陽,定鼎門。

山呼海嘯的汴軍如同潮水一般衝擊著已經不堪重負的定鼎門城牆,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每衝擊一次,楊成和崔胤的心便緊揪一下,汴軍明顯與其他藩鎮不同,西川鄂嶽湖南這些藩鎮的兵馬,傷亡稍微有些大就會撤退,以保存實力為主,但汴人完全相反,連兩開道和左右控鶴都的牙兵都拼了命,幾乎是不計代價的勐打勐衝,頂著雷管火油嗷嗷叫著跟官兵鬥死。

汴軍的重點攻勢設在南城定鼎門,楊成的防守重點也在這裡。

這是楊成唯一一段沒有下令加固的城牆,城牆上密密麻麻搭滿了雲梯,汴軍在各軍將官的驅使下,扛著盾牌沒了命的往上爬,之後又像下餃子一般,隨著翻倒的雲梯跌落城下。

有那麼幾回,汴軍甚至在定鼎門佔領了一小段城牆,守軍幾經努力都沒能奪回來,最後還是作為預備隊的李存孝帶著四千黑鴉軍拼死反擊,這才把那些登上城樓的汴兵打下城牆。

天色轉暗,朔風漸強,金聲響徹洛陽上空,汴軍一天的公事終於結束,大批甲兵猶如退潮般倒卷回營,城上的絡腮鬍子一聲輕嘆,若是日頭再長一些,洛陽城今天沒準就破了。

汴軍大營,中軍大帳。

朱溫召集眾將,總結今日攻城情況,商討明天的攻城需不需要調整部署,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屯駐在尹闕一帶的唐朝南方五鎮大軍和正在路上的宰相劉崇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