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不要臉把朝臣們都給嚇到了.

政治覺悟不高的可能只看到了李世民嫁女拉攏尉遲恭這件事,但宰輔,大員們可都是人精.

從中不光是看到了皇帝的不要臉,關鍵是看到了皇帝為什麼不要臉.

他們從皇帝的舉動中看到了他開始對開國功臣們有些擔心,不放心了.為了拉攏或者說安撫尉遲恭都可以放下臉來把自己女兒嫁給比自己都大十多歲都可以當自己爹的尉遲恭當老婆,可見這忌憚,這擔心得有多重了.

言語中先是告訴尉遲恭說有人說你謀反,這是在敲打尉遲恭,嫁女兒這是在安撫拉攏,帝王心術本沒什麼.但要放在十多年前剛剛登基時候的皇帝卻對做不到這樣.

他可以賞賜高官厚祿,但絕不會不要麵皮的把女兒嫁給臣子,嫁給臣子的兒子倒是沒問題的.

皇帝心急了,這是要清洗老臣子,給太子鋪路的節奏啊.

前兩年就要把十幾位宰輔,重臣分封到地方,現在又做出這樣的事情,看來皇帝是加快清洗的步伐了.

這樣的皇帝,大臣們是懼怕的,因為一旦皇帝的憂心累積到一定程度,重臣們被削權削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是一大場的腥風血雨.

看看大漢建立後的劉邦是怎麼殺功臣的就知道,那是前車之鑑.

劉邦那是沒登基之前分封的異姓諸侯王,所以登基以後就把所有分封的異姓諸侯王給全殺了,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個沒逃脫.

現在李世民這樣搞,分封刺史,看著好像給了封地跟封國一樣,可要知道到了地方你總的先治理,先發展才算是有了實力的.

哪像現在這樣在朝中大權在握.

萬一被趕到封地,手裡的權柄不在了,封地又是剛剛執掌,沒有絲毫實力,皇帝殺起來那還不是跟碾死螞蟻一樣簡單啊.

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大臣們誰都不敢冒這個險,不光是被分封的大臣,就其他重臣也不願看到這樣,因為一旦成了事實,誰知道最後還會牽連到誰.

李世民有些急迫的舉動也給了大臣們非常大的壓力.

幾天後,皇帝再次談起分封刺史的事情,這次詔議的是宗室大臣的子孫襲封刺史的事情.就是告訴被分封刺史的十多位重臣,你們看我對你們多好啊,分封刺史不光只你們這一代,而是子孫後代都可以襲封刺史的.那封地就是你們各家的自留地了,你們就是那裡的王,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多好的事情啊,你們趕緊答應了,滾蛋去封地吧.

皇帝的潛臺詞就是這樣.

然而這次皇帝沒有再能順利推行下去,不但子孫襲封刺史的事情沒定下來,就貞觀十一年定下來的分封刺史的事情都被感覺到壓力危險的大臣們給聯合反對了.

左庶子于志寧認為古今事理不同,不是長治久安之策,上疏諫諍。

馬周也上奏疏認為:“堯、舜這樣的父親,還有丹朱、商均那樣的兒子。倘若讓未成年的兒子承襲父職,萬一驕橫愚鈍,百姓們遭殃國家也因此受到損失。如果想取消他的襲職,則其先人功勞尚在;如欲保留襲封事,則他的罪惡已昭彰於世。與其毒害芸芸眾生,毋寧割捨皇恩於已經死去的一個大臣,這是很明顯的道理。這樣看來一向稱之為愛護他們的作法,其實正是害他們。我認為只應該賜給他們食邑封戶,如果真有才能,則量才授予官職,使他們得以尊奉皇恩而子子孫孫享受福祿。”

被分封刺史的重臣有十四位之多,長孫無忌趙州刺史,房玄齡宋州刺史,杜如晦密州刺史,其他的還有李靖,高士廉,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尉遲恭,李績,段志玄,程咬金,劉弘基,張亮,.

從分封的人裡邊就可以看到,這十四位全是朝中重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是真正大權在握的宰相,而且在軍中都很有影響力.

後邊的十一位,除了高士廉,其他的全是軍中大將軍,就這幾個人執掌的軍隊可以說就是大唐精銳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至於高士廉,這人多年宰相,關鍵還和長孫無忌一樣是外戚,這樣的人留在朝中肯定對未來繼位的新君很不利的,外戚專權幾乎是每代都有的事情.

李世民想把這些人搞定,但這些人也不是木頭,在于志寧,馬周打了頭炮後,這些人也開始了紛紛反對起來.

房玄齡就出班舊事重提,請求解除職務要退休.意思很明白,不用你趕得我自己退休好吧,我不幹了好吧.明明我之前就要退休是你攔著不讓,你說你一邊說著不讓,一邊又這麼搞,有什麼意思啊.

得了,也用不著你搞這麼多事情,我還是識相滾蛋吧.

大唐這時候當官的,尤其是朝中重臣都是很有膽子的.這時候可不跟後世韃子一樣把漢人奴役到動不動就要下跪.

這時候就上朝時候大臣們都是不跪的,深鞠一禮三呼萬歲就算是見駕了.

大臣和皇帝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合作伙伴的關係,皇帝是握有絕對控股權的董事長,其他大臣是小股東.

雖然很多時候都是董事長說了算,但董事長也不能把其他股東當個擺設不當回事.

現在董事長要把幾位股份多的股東清出管理層,股東們自然是一點不示弱的懟回去了.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禮臣忠。

這是這時候臣子和皇帝之間真正的關係.

你給我什麼禮遇我給你什麼回報,你要不給面子那很不好意思我也不會慣著你.

房玄齡要辭職,好兄弟好搭檔杜如晦也說話了:“陛下,恕臣直言,子孫後代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不敢保證,萬一有愚幼無知的不肖子孫觸犯國家法令自取滅亡,或者更因為襲封的賞賜,而遭致滅頂之災,那就實在是可憐。如果是那樣,還不如老老實實當個閒散勳貴的好.以防萬一,臣請求陛下停止賜封世襲刺史旨意,賜我等保全性命為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