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寺建於東漢年間.漢明帝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日,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陛下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後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國遇到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佈教。

永平十年,二位高僧應邀和蔡、秦等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

永平十一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走在幽靜的千古名寺白馬寺中,負責帶路講解的和尚裝作高僧模樣的給嘰嘰喳喳指指的公主們講述著白馬寺的由來,在她們後邊吊著的是沒精打采的武元慶.

高句麗人大量買糧食的事情李世民最終還是知道了,武元慶自己沒,但被他疾言厲色詢問的含嘉倉倉監,倉丞卻害怕的上摺子到皇帝那給自己辯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被皇帝叫過去訓斥一頓後,武元慶方才得知原來這個情況皇帝已經知曉了,還知道高句麗是為什麼買糧食的.

的確,高句麗國內並不怎麼缺糧,買糧食就是為了戰爭做準備的,只是他們的目標不是大唐,而是同為屬國的新羅.

且目前榮留王高建武還沒有下定決心是否開戰,所以只是未雨綢繆的備戰,至於什麼時候會打起來還不清楚,可能一個月,也可能一兩年,還可能是四五年.

這種未知的事情誰也不準.就像大唐和吐蕃,誰能想到因為嫁不嫁公主的事情,吐蕃會悍然入侵,大唐又想都沒想的就狠狠還擊了.

同樣的,就像後世一戰之前,誰能想到一個普通的塞爾維亞國慶日竟然會發生一場刺殺,而這場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人刺殺的事件竟然引起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更因此引起了席捲半個地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很多時候,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個很偶然的突發的開始.

不過,既然高句麗目標不是大唐,那武元慶也就沒興趣關注了.

前方和尚還在給公主們講述著白馬寺的悠久歷史,什麼攝摩騰和竺法蘭在白馬寺譯出《四十二章經》是漢人歷史上第一部漢譯佛典啦,什麼在這兩人之後又有多少位西方高僧到過白馬寺啦,這些高僧又翻譯了多少佛經出來啦.

之後又誕生了第一部漢字佛經和漢字戒律,產生了第一個漢地僧人等等等等個第一.

反正和尚想表達的意思概括之後就是俺們白馬寺很牛逼,牛逼壞了.俺們是大唐所有佛寺的祖庭,佛教在漢地生根發芽就是在俺們白馬寺,開枝散葉還是在俺們白馬寺,其他寺廟都是從俺們白馬寺分出去的.

對和尚這麼鼓吹佛教,鼓吹白馬寺,武元慶心中很不樂意,忍不住嘀咕,牛掰嘛呀,後世知道你白馬寺的有幾個,大家知道最多的是少林寺好不好.

少林寺大家知道的多還特麼不是因為什麼佛法,而是因為所謂的功夫,什麼天下武功出少林,什麼藏經閣七十二絕技的.

和尚噼裡啪啦的講解,不但武元慶不愛聽,其實公主們也沒幾個愛聽的,因為一個個都是姓李的,她們李唐皇族自承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後人,所以道教是國教,也是她們該信仰的.

不過就和幾乎絕大多數漢人一樣,無事不登三寶殿.

李唐皇族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堅定的信仰,道教她們也信,佛教她們也信,反正想找神仙祈禱了,不管寺廟還是道觀她們都會去,要沒事,才不會往什麼寺廟跑呢.

讓公主們瞭解佛教是怎麼來的她們一個個都興趣缺缺,她們到白馬寺的目的不是聽講來的,而是活潑好動來遊玩來的.

看過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佛殿以及據藏著歷代大德翻譯的諸多佛典的藏經閣後,白馬寺也就沒什麼可看的了.

武元慶帶著公主們在一家酒樓吃過東西後,又在街上逛了一個多時辰也就打道回府了.

地處中原的洛陽因為是平原地帶,溫度升高的比挨著秦嶺的長安還要快,四月剛進夏天,天兒就熱的受不了了.

大早上五左右天就大亮了,這要在河東晉陽老家,武元慶覺得這時候正應該是一天中最涼快的時候,在長安也就能感覺到有熱.可放到洛陽,竟然就特麼是太陽東昇火紅的和正午一樣,大早上就能曬照的熱死了.

有一天熱的不行,武元慶起了個大早,天剛亮就起床了,心這時候還早哈,出外邊涼快涼快,等太陽升上來了再躲回屋裡扇扇子.

結果倒好,剛出門時候還沒覺得,等離開宮殿的阻擋,來到沒遮沒攔的宮門口不遠處時,也就十多分鍾的樣子吧,太陽就完全升起來出現在了東方的天際,然後熱浪就席捲了武元慶,那感覺就和在長安正午時分站在太陽下一樣.

大早上竟然就能熱的和三伏天正午時分的長安一樣了,而且一旦熱起來就讓你沒處躲沒處藏.

多遮擋住太陽的地方也就是腦袋不在曬得那麼疼了,可身上溫度一沒變,哪像在黃土高原上,大夏天只要找個太陽曬不住的地方,身上頓時就能感覺涼快很多,甚至有些太陽長時間照不到的地方待著還讓你有種冷的感覺.

這麼熱的天,武元慶都恨不得鑽在裝滿冷水的大木桶裡不出來.隨行的大員中卻有人攛掇李世民到泰山封禪去.

嗯,武元慶覺得就是攛掇,閒的蛋疼亂搞事情的攛掇.

但在那些大臣們看來,封禪是正經事兒,現在政通人和,百姓衣食無憂,還先後滅掉了突厥,吐谷渾,打敗了薛延陀,吐蕃,開疆拓土何止千里,這麼顯赫的功績怎麼能不向上天報告一下呢.

朝臣們覺得自己輔佐的皇帝夠資格封禪,皇帝李世民也覺得自己是盛世明君有這個資格,於是君臣一拍即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