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

現在還沒有和大唐接壤的吐蕃,無疑就是遠交,早就和大唐有衝突的吐谷渾必然就是需要近攻的.

吐蕃使節在長安待了半個月,九成宮終於有旨意傳回,讓鴻臚寺派人護送吐蕃正副使二人去九成宮覲見.

熱情接待了這麼長時間,王玄策,高表仁兩人已經成功贏得了吐蕃人的好感和信任.

正使尚囊前往九成宮之前,情深意切的拉著王玄策的手拜託他幫留在長安的吐蕃人購買書籍,僱傭工匠.

王玄策自然是滿口應是,然後回頭就讓人拉來一車又一車的書籍讓吐蕃人自己挑選.

四書五經,詩集文章,還有各式的佛經典籍,花草園藝書籍,拿來的書籍要麼是講聖人之言,漢人文化的,要麼是佛經教人打坐參禪,不要胡思亂想的,要麼是一些享樂的玩意.

而吐蕃最最想要的一些兵法之類的,木藝營造的工藝書籍,還有鍊鐵這些重要的書籍沒有一樣是在其中的.

至於工匠就不用了,就算武元慶不讓人阻撓,一聽是去吐蕃也沒幾個人去的,都怕死在那蠻荒之地回不來了.

最後吐蕃人誘之以利,加上武元慶的暗中安排,也只有區區十幾個人接受了僱傭,涉及的門類,三個木匠,兩個泥瓦匠,一個會打造農具的鐵匠,還有兩個遊方郎中,剩下的全是孑然一身的光棍農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買到的書籍和僱傭到的工匠遠遠沒達到吐蕃人來前的預期,可是他們對王玄策和高表仁兩個卻是感激涕零的.

因為天氣那麼炎熱,這兩人卻不辭辛勞的整天陪著他們一家家書店的轉著,看著,買著,一戶一戶的去找,去服那些工匠.他們覺得這倆人真是好人,真是吐蕃的好朋友.

可他們不知道,王玄策兩人這是特意做戲給他們看得,為的就是不讓他們看出有人從中作梗,故意不讓他們買到想買的書籍,請到想請的人.

文明程度更高的人耍心眼哪裡是蠻夷之地的人輕易能看出來的,城裡人套路深,真會玩,玩的吐蕃人被賣了還要幫著數錢呢.

這不嘛,吐蕃人領隊為了答謝王玄策和高表仁,連著多日在長安最好的教坊司請客,請玩兒.

王玄策和高表仁都不是講究的人,吃完玩兒完,扭頭就跑到司農寺和趙恆炫耀,然後還不忘你一句我一句嘲諷吐蕃人笨.

趙恆每天幾乎哪也不去,就在地邊守著,赤著腳,戴著草帽跟真正老農一樣,自然對這倆貨三天兩頭跑來顯擺表示很不待見,但架不住人家厚臉皮完全不在意他的臉色.

“我趙兄,要不你和少卿也來鴻臚寺吧,你看我們這活兒多好,比你這每天和農田,莊稼打交道強多了.“王玄策笑著提議.

“玄策此言差矣,趙恆幹得可是利國利民的事情,這佔城稻要是推廣開那可是功在千秋的.“高表仁不同意王玄策的看法.

高表仁之前是當過刺史的,一地父母官,放在後世起碼是一個地級市的市長.所以他看的要遠比剛剛及冠,步入仕途不過一兩年的王玄策看的更遠,更全面.

他知道大唐現在國力強盛,與外部而言,沒什麼太大的威脅,以後的重中之重必然是國內的民生問題.

民生問題不外乎衣食住行,而這裡邊最重要的又是吃的問題,也就是糧食的問題.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管子·牧民》也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國家不管做什麼,糧食都是基礎,根基.

這也是趙恆現在投入所有時間精力在做的事情.

高表仁很清楚,趙恆的這件事情做好了,升官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當然他們的事情做好了也能升官,但比起來,趙恆肯定比他們升的快.

高表仁倒是不操心自己,他有關當刺史的經歷,只要不離開政治中心,一旦皇帝氣消了,他官復原職或者換個職位當官還是很容易的.

但王選策可就不行了,在鴻臚寺這個位置上,想要往上升可是不容易的,和使節打交道,一個弄不好可能就會引兩國衝突,哪怕不是你的錯,也可能讓你來當替罪羊.

縱觀歷代,能在鴻臚寺有大作為的也沒幾個,大多靠資歷往上升的,大唐立國這十多年裡也就唐儉是從鴻臚寺卿升到了戶部尚書,就這還是唐儉之前在武德年間就當過禮部尚書,起來升到戶部尚書多算是官復原職,和以前持平而已.

聽了高表仁的話,王玄策也現自己錯話了,哈哈笑著岔開了這個話題問道:“趙兄,你這第二茬水稻已經種了有十來天了吧,長得怎麼樣,是不是比前一茬長的慢了.“

“王兄你也看出來了啊.“趙恆笑著了頭道:“的確是比第一茬長得慢了些.少卿這個稻在占城那邊不足兩個月就能成熟,但是咱們這裡地處北方氣溫不如那邊高,所以長得肯定會慢,所以第一茬我差不多等了三個月才讓人收割了的.這稻穀也真是好,穗大粒飽,我偷偷弄了做了碗米飯,吃著不比咱們本地的稻穀差.就是咱們北方這邊氣候還是不適合,第二茬種下去長勢遠不如第一茬的快,這才剛進七月,我估計啊這第二茬收穫的時候肯定有不少稻穀是癟的.“

“那你有沒有稟報給武少卿啊.“王玄策聽了有些著急的問.高表仁也投以關注的目光.

這穀粒不飽滿,甚至是癟的可是大事情,放在普通農家那跟天塌下來差不多.

“這我哪敢隱瞞,現長勢不對當時我就稟告了少卿,少卿應該是第一茬種的時間太長了,耽擱了第二茬的生長時間.等第二茬收割了看情況再,如果穀粒中乾癟的情況不嚴重的話,明年就縮短一下第一茬的種植時間.今年第一茬不是用了三個月才收割的嗎,明年就兩個月出頭就收割,這樣節省下半個月的時間留給第二茬,看看能不能解決顆粒乾癟的情況.“趙恆道.

“那要是還不行呢.“王玄策有些擔心的問,這種一茬和種兩茬,收成可是大不一樣的,最後的功勞也是大不一樣的.

“呵呵,少卿不成也沒關係,反正他主要是準備在南方推廣這種稻穀的,那邊天熱的時間要比北方長很多,一年種兩茬不是問題的,嶺南那邊種三茬,四茬都是可以的.“到這個,趙恆笑的很歡暢滿足.

“三茬,四茬?那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了嗎,趙兄,你這功勞立的未免也太大了吧.“王玄策和高表仁齊齊震驚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