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慶不知道,他遇到的這種情況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印度洋拍岸浪,一種高高捲起的拍岸浪呈一長排或兩排、三排向岸上推進,其力量極大,可以把漁船舉至浪巔,然後翻轉倒下.

由於“印度洋拍岸浪“現象的存在,即便在後世蘇門答臘和相鄰的爪哇島,都幾乎沒有天然良港的.

更別現在木帆船時代了,也就是武元慶他們的船建造的堅固,加上運氣不錯,是在大白天遇上,而不是晚上,不然搞不好就船毀人亡了.

就這一次,三百太子六率就搶上了癮,還有比搶劫土著,還是很富有卻不自知的土著更來錢快的事情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白山認為沒有,於是每天都纏著武元慶想上岸搶一把,武元慶被煩的夠嗆,沒辦法只能在到了闍婆國的時候,把白山他們三百號人給送上了岸,順便讓王朝領著幾百人跟著一起去,武元慶和剩下的人則待在船上,怕再遇上那奇怪的海浪也沒敢靠岸停泊,就在附近海上來回晃盪,五天後再返回來接人.

之所以選擇了闍婆國,武元慶也是有考慮的,相比起從沒和中原歷代王朝打過交道的幹陀利國,這個闍婆國和中原的來往可就由來已久了,南北朝時期的元嘉七年,闍婆國就遣使獻金剛指鈽、赤鸚鵡鳥、天竺國白壘古貝、葉波國古貝等物於南朝宋太祖,元嘉十二年,國王師黎婆達呵陀羅跋摩再次遣使奉表.

所以,不管是他們對中原國家的瞭解,還是中原國家的瞭解都相對比較多.既然要槍當然要搶一個比較熟悉的國家.

武元慶是出於熟悉程度的考慮選擇了這個目標,結果卻歪打正著,正好選了一個相當有寶貝的國家.

他自然不知道,原本歷史上闍婆國在貞觀後期的時候也遣使朝貢過的,新舊唐書裡都有記載,新唐書裡的記載是:南蠻——訶陵,亦曰社婆,曰闍婆,在南海中。東距婆利,西墮婆登,南瀕海,北真臘。木為城,雖大屋亦覆以栟櫚。象牙為床若席。出玳瑁、黃白金、犀、象,國最富。有穴自湧鹽。以柳花、椰子為酒,飲之輒醉,宿昔壞。有文字,知星曆..........貞觀中,與墮和羅、墮婆登皆遣使者入貢,太宗以璽詔優答。墮和羅丐良馬,帝與之.............

這時候闍婆國還沒有到大唐朝貢,武元慶讓人二話不就給搶了.當五天後白山,王朝他們回來的時候,武元慶笑的都合不攏嘴了.

特麼搶的東西太多了,還都是好東西,這些東西弄回長安賣去,哪一件都得百八十貫.

“武侯爺,這裡的人真是暴殄天物,你看看這個象牙床,還有那幾張檀香木的矮幾髒的完全看不出本來顏色了,都讓孫子給糟蹋了.“白山看著被糟踐的好東西一臉心痛的罵道.

“行了白山,都是搶來的你就知足吧.“武元慶樂呵呵的.

“倒也是.“白山頭,然後又興沖沖的道:“武侯爺,你這要是一路搶過去,等回去的時候咱們得搶多少好東西,恐怕就連皇宮裡珍藏的也不一定有那麼多吧.“

“你可給我打住吧,搶了兩回差不多了.本侯爺這次來是有正事要辦,可不是帶著你們專職搶劫的.你要實在喜歡搶,回了大唐後,侯爺我專門組建個船隊讓你回來搶個夠.“武元慶笑著安撫紅著眼快要變身職業海盜的白山.

“哦,好吧.“白山雖然很好奇什麼事情還能比來錢這麼快的搶劫更重要,不過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就是被太子派來聽命行事的頭頭,不該問的最好不好瞎問.

.......................

沿著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海岸線一直往東走,到了爪哇島盡頭的時候也差不多就到了武元慶此行的目的地.

中國使用香料歷史悠久,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農時代就有採集植物作為醫藥用品來驅疫避穢。當時人類對植物中揮出的香氣已很重視,聞到百花盛開的芳香時,同時感受到美感和香氣快感;將花、果實、樹脂等芳香物質奉獻給神,芬芳四溢而達到完美的宗教境界。因此,上古時代就把這些有香物質作為敬神明、祭祀、清淨身心和喪葬之用,後來逐漸用於飲食、裝飾和美容上。在夏商周三代,對香粉胭脂就有記載,張華博載“紂燒鉛錫作粉”,《中華古今注》也提及“胭脂起於紂”,久雲,“自三代以鉛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為燒水銀作粉與塗,亦名飛雲丹,傳以笛曲終而上升”,可見脂粉一類產品早在三代已使用。春秋以後,宮粉胭脂在民間婦女中也開始使用。阿房宮賦中描寫宮女們消耗化妝品用量之巨,令人歎為觀止。“齊民記要”記有胭脂,麵粉,蘭膏與磨膏的配製方法。

漢代初期,罕見的外來香料傳入中國,但漢朝的皇后都因崇尚儉樸而不輕易使用香料,最晚直到東漢班固時期,歷史上才明確記載蘇合香等香品傳入中國。漢代以後,透過西域6路的交通貿易,以及與外國之間往來,香料透過好幾條路線傳到了中原王朝.

從大唐來,有從中亞經由天山南北路的絲綢之路傳過來的,有從羅馬帝國經天竺、中亞到吐蕃,吐蕃再傳到大唐的,還有中亞到青海西域進入河西走廊的,有從中亞,天竺經過中南半島傳到雲貴的.

不論香料東傳是哪一條路線,都是路途相當遙遠而艱辛,所能攜帶的香料數量也極為有限,價格自然極為的昂貴,堪比黃金.

即便現在大食,波斯等中亞國家從海上和大唐通商,但也並沒有增加多少香料的流入.

倒不是這些人不想往大唐賣香料,更不是知道什麼飢渴營銷的策略,而是因為他們獲得香料的來源實在有限,他們手裡相當一部分的香料甚至是從天竺,狼牙修等東南亞國家獲得,然後再運回國內,再從他們國內運到大唐售賣.獲得的少,售賣更是費死了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