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頭抱起自己中標的東西,對周安說道。

“小子,想看完整的鼻菸壺嗎?”

周安本身就想結交怪異的老頭,現在老吳頭向他拋來橄欖枝,周安自然點頭稱是。

於是,周安提著大盤子跟著老吳頭從另一個方向離開這裡。

老吳頭的家離潘家園不遠龍潭湖,也就六裡路,位於京城外城東南隅龍潭湖南側。

說到龍潭湖,原為明朝嘉靖年間為燒製城磚挖出的大片窪地而逐漸形成的窯坑水域。

龍潭湖是古高梁河穿過的地區,元朝時,龍潭湖一帶是大都城外東南郊的低窪野地,因而尚無名稱。

到了明朝時,隨著南郊的人口增多,集市的形成,兼而天壇、先農壇均在南郊,嘉靖年間遂開始修建南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圍築外城牆時,不僅河流故道被攔腰切斷,因為之前有大大小小的窯坑,再加上這裡地勢低窪,所以城內雨水和龍鬚溝下游汙水在這裡彙集。

時間一長,這裡就蘆葦雜草叢生,墳塋無數。

到了清代末年,龍鬚溝中流淌的內城汙水向東南流去,繞過天壇,在流入南城護城河之前,另有一部分流入龍潭湖。

因而,龍潭湖中除了積水便是汙水,混濁不堪。

直到在民國時期,地圖上還沒有對這塊地方仍無名稱。

直到新中國成立,市衛生工程局於1952年對這片窪地進行了規劃設計。

於是便組織群眾挖了三個人工湖,經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提議,考慮到龍鬚溝河流水彙集於此,此處便取名“龍潭湖”。

龍潭湖分為了東、中、西三湖,而老吳頭的家就在中東兩湖中間的南邊。

到了老吳頭家裡,他家還有一老太婆,不用問這就是老吳頭的老婆。

周安很客氣的跟老吳頭老婆打了招呼,老吳頭讓周安別理老太婆,說她耳朵聾聽不見。

雖然老太太聽不見,但還是很客氣,給周安倒了一碗白開水,周安也表示點頭感謝。

老吳頭把紙箱放在桌子上,開啟紙箱,迫不及待的急忙把紙箱裡兩半的鼻菸壺拿出來,放在一塊拼了起來,只見斷口處嚴絲合縫,一個瓷渣缺口都沒有。

周安可以肯定這東西說不定就是盜墓賊在墓室裡取貨的時候無意中打碎的。

又因為碎成兩半,他們才把鼻菸壺歸類到殘次品雜件堆裡了。

周安之所以這麼想,那是因為他看見鼻菸壺的斷口是新的。

老吳頭拍著桌子大喜道,“好東西!真是好東西,這幫狗娘樣的,真是有眼無珠啊!”

吳老頭也十分討厭那些盜墓賊,討厭歸討厭,但這東西他還是很喜歡的。

周安說道,“吳爺,東西是不錯,可惜成了兩半,收藏價值不高啊。”

老吳頭說道,“小子,你就瞧好吧!我這個人別的不行,對付這種破瓷爛罐還是有點手段的。”

“哦?您老會鋦瓷?要是這樣的話,這琺琅彩鼻菸壺可就成一寶貝了。”

“嘿嘿,那你就瞧好吧!”老吳頭嘬了嘬牙花說道。

說完,就見老吳頭去打了一盆清水過來,然後把兩半的鼻菸壺放在水裡,用軟毛小刷子對鼻菸壺的斷口進行清理。

等斷口刷乾淨後,老吳頭取了三到五瓣新鮮大蒜,這大蒜和周安平時吃的不一樣,這是紫皮獨頭蒜。

老吳頭將大蒜去皮,放在一個缽裡開始搗碎,他一邊搗還一邊研磨,將大蒜全部研出蒜汁。

然後吳老頭拿出一塊乾淨紗布,去掉大蒜渣滓只留下蒜汁。

等這些完成後,老吳頭又取一個新鮮雞蛋,他將雞蛋打一個小洞,然後緩緩讓蛋清流出,與蒜汁攪拌均勻。

攪拌十幾分鍾後,老吳頭把裝蒜汁的碗放在爐子壁上。

一段時間後,原本稀薄的蒜汁就變得濃稠起來。

於是,老吳頭將蒜汁均勻塗滿鼻菸壺的斷裂面,再將兩半的鼻菸壺對齊後用力壓緊。

等老吳頭就這樣保持半個鐘頭後,奇蹟發生了,這兩個原本分開的殘次的鼻菸壺,竟然粘在了一起。

“吳老,這樣就好了?”

周安根本就不相信,這蒜汁又不是膠水,也可能把瓷器粘好呢。

“哈哈,這還沒算完呢,還需要靜放兩天後就好了。不過它還不算太牢固,只要不是用大力,一般是不會分開的。

雖然膠水也能粘瓷器,不過它會損傷胎釉。

“嗨!吳老,您是真神了!”

周安豎起大拇指,他對老吳頭的鋦瓷的本領大大的佩服,這和三爺的除鏽的手藝有的一拼。

“這也沒什麼,就是臨時湊合著用,要是我手裡有石膏的話,那就更好了。

把石膏和新鮮蛋清蒜汁混在一起拌成糊狀,塗滿兩個斷面,然後對齊後用力壓緊,擠壓的時候你可別使太大的勁,均勻用力就行。

然後再把表面溢位來的蛋清擦乾淨,放置兩三天應該就好了。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補的瓷器有一點兒不好,就是一定不能沾水,拿水往上一澆,不用你碰它,它直接就自己散架了!”

周安想想也是,不散架那豈不是成了膠水了。

“吳老,那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周安想著,要是這樣還怎麼把玩,要是手心裡有個汗什麼的,一把玩豈不是散開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辦法當然有啦,用咱們老祖宗的傳統手藝,用個鑽頭把鼻菸壺鑽幾個洞拿釘子鋦上。

不過這釘子可不是走街串巷給人鋦盆的那種釘子。要是你家裡有金子或者銀子,用這玩意做個釘子,鋦出來的瓷器相對好看多了。

這方法補的瓷器,雖然說修復過的地方能夠一眼就看出來,但它勝在牢固,唯一可惜的就是有點影響鼻菸壺的本身的美觀了。”老吳頭如是說。

周安向老吳頭抱了抱拳說道,“多謝吳爺,讓小子大開眼界,我也從您這偷學一些知識。日後小子要是有什麼需要鋦瓷的玩意,還請吳爺幫忙一二啊!”

老吳頭見周安如此一說,也哈哈一笑。

“小事一樁,以後你要是需要用的著我的,就來我家找我。”

“那我就提前謝謝您了。”

“客氣,哦~對了,忘了問你,你為什麼拍那個青花大盤子。要知道當時我們大家都不看好它的,這裡面難道有什麼玄機嗎?”

老吳頭知道周安不會無的放矢的去買一個贗品的,這裡面肯定有原因。

既然老吳頭問了,周安又不好不回答,人家都當他面施展自己的手藝,也沒藏著掖著,自己如果這麼做就有點心胸狹隘了。

“吳爺,我斷這個青花大盤到元!”

此話一出,老吳頭的腦袋如同五雷轟頂。

老吳頭激動的問道,“小周,你不會看錯了吧?”

“我有八成的把握!”

能說到有八成的把我,說明這個年輕人心裡已經篤定這是元朝的青花盤了。

至於周安說八成,那也就是謙虛的說法。

“元朝的?還這麼新,再說了誰家用這麼大的盤子,都快把整個桌子佔了,這一定是臆造品!”

“嘿嘿,吳爺,您進入了一個誤區了,這可不是吃飯的盤子,這可是宮裡當擺飾用的。要不,您再仔細瞅瞅?!”

在周安的提議下,吳老果然湊到盤子面前仔細打量起青花大盤。

十分鐘過後,老吳頭大喝一聲。

“哎呀!走寶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