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臉書的‘和解’性談判快不起來。

經歷了之前的種種敷衍、應對、針對、競爭,雙方其實都沒有太好的合作基礎,自然也不會有面對面坐下來談的機會。

所以,隔著大洋,差好多個時區的情況下,能快才有鬼。

不過博浪方面其實現在反而是無所謂了。

慢慢來唄就。

於是,一時半會也沒個什麼精確下文,反倒是出海計劃內容出海方面先有了一些動靜。

真就應了那句話,錢到位,什麼都好說。

3號內容行業峰會結束,因為溫良特地找過王三日,王三日當時拍著他那胸脯子給溫良進行了必要保證。

王胖子考慮了各種各樣的因素,包括行業情形,海外市場通行做法等等,最終提出了一個試點方桉。

改編盤龍這個在海外市場大火特火的作品成漫畫。

以連載模式發行。

是海外市場那種邊做邊發的連載模式。

王胖子打的主意是,既然文字作品這麼火,那麼再推一下漫畫版本試試,如果漫畫版本大受好評,那就組織人馬開整,搞一個海外市場常見格式的漫改劇。

每集時長1小時,總共12集左右的那種樣式。

這方桉從商業化上來說也沒毛病,王胖子在香港混了那麼多年對金主負責的習慣還是在的。

沒有因為BTI總計拿出來15億美元這麼巨量的資金,就貿然突進。

依照博浪和白鵝想要傳播的內容風向來說,其實題材方面是有一定限制的,盤龍這種批著西方玄幻皮構建東方鴻蒙宇宙的模式,又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當然能算目前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經費充足、推廣資源足夠、前期準備還算充分的情況下,23號週六,盤龍漫畫第一畫在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同時推出,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

海外主要社交平臺都有相應討論,熱度都還不錯。

如range上,#g Dragon(盤龍) ic 這個話題的播放量已經在短時間內超過了5000萬次。

不少地區的網友都表示:

“很期待下一畫,製作十分精良。”

“nice。”

“良心作品。”

“期待已久的漫畫版本。”

以至於BTI ic也跟著小火了一把,雖然海外地區很多對中國不太友好,存在偏見等等,但人類的本質就是真香。

這個也是一點毛病沒有。

國內網友也給出了反饋,雖然BTI ic只面向海外市場,但無論是博浪還是白鵝在國內都有更完善的運營產品。

各家依照商業規則購買授權唄。

國內網友的反饋點主要集中在:

“媽耶,果然是博浪出手就知有沒有啊,盤龍這本書都看完四五年了,居然因為在海外市場大火會被漫改得這麼精緻。”

“是啊是啊,第一畫有點太少了,不過看得出來畫師對原著還原程度非常到位,真是從未見過這麼優良的。”

“聽說要劇改……”

“啊……別吧,雖然但是,我有點害怕,這種玄幻題材的劇改……好害怕啊。”

一方面盛讚了漫畫的品質。

錢到位,國內也有能做出水準線之上漫畫的團隊和人才,這玩意就不存在技術門檻了。

另一方面擔心劇改毀掉原著。

這倒不是開玩笑的,現在國內的影視劇已經……很難看了,這年代最多的就是抗日神劇,清宮劇這一類的東西。

演員演技也是越來越辣眼睛。

網友的這種擔心是正常的。

倒是專案執行主導人王胖子一點不擔心,他最擅長的是商業影視劇,該怎麼選人、怎麼拍,心中有數得很,而且經費不緊張,顯然是能拍出來效果的。

BTI對演員薪酬等方面都給出了指導意見。

要的是最佳效果。

演不好、做不好的,多大腕都滾蛋。

免得丟人丟到國外去。

不過,王胖子忙得很,他都感覺自己瘦了。

在漫改之前忙著盯漫改效果與團隊組建,漫改第一畫獲得非常不錯的反響之後,他頭上的事情更多了。

因為海外市場的主要內容商比較喜歡構建系列。

如大名鼎鼎的漫威系列,還有DC宇宙系列。

很顯然,具體到BTI這家公司的角度上,也會有這樣的遠景規劃。

只不過BTI方面的遠景規劃主要是打造神話型別的宇宙。

如:封神宇宙四階段、西遊宇宙四階段等。

其中封神宇宙四階段甚至已經完成了策劃桉草稿。

具體是:

第一階段:《哪吒》、《姜子牙》、《哪吒2》、《楊戩》、《姬發》、《封神演義1:鳳鳴岐山》

第二階段:《哪吒3》、《楊戩2》、《姬發2》、《雷震子》、《封神演義2:武王伐紂》

第三階段:《土行孫與鄧嬋玉》、《姬發3:內亂》、《姜子牙2》、《雷震子2》、《黃天化大戰魔家四將》、《姜子牙3》、《申公豹》、《封神演義3:誅仙通天》

第四階段:《雷震子3》、《楊戩3:梅山七怪》、《封神演義4:牧野之戰》

別問,問就是我們溫總閒得無聊‘寫’著玩的。

甚至我們溫總還閒得無聊‘寫’了西遊宇宙的四階段。

這種草稿規劃,就是一個方向。

只要能推動第一步,後面自然會花錢做出來,那時候自然會有大把的內容行業人員去解析傳統神話故事,找出一條最好執行商業化的路線。

所以,王胖子現在又開始了另一條線,做哪吒。

讓王胖子忙不過來的還有別的東西:武俠影視劇作品。

不能光有神話系宇宙,武俠系列自然也不能少啊。

好在這方面我國的文字作品還可以,金庸、古龍他們這些名家的作品都還不賴。

也就苦了王胖子了。

…………

…………

在內容出海逐漸有點如火如荼光景之時,博浪與臉書之間的和解式談判也逐漸走向了正軌。

因為目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大環境,臉書逐漸感到了更多的壓力。

博浪的兇殘性早已完全體現出來。

Stars開發者註冊會員這個事項的推出,雖然對臉書的業務毫無影響,但臉書方面的分析師什麼的也感覺到了某種必然趨勢。

分析師認為,博浪終端旗下這個XingHai品牌系列在海外市場已經具備了硬體生態基礎。

認為博浪終端在主打掌上娛樂中心定義做得很到位,而且博浪先推了應用,從應用垂直到硬體,效果非常好。

臉書的團隊認為,Stars Apps必將成為主要的移動應用生態,而且因為連官配專屬程式語言都推出來,很可能迅速追平差距,再反哺硬體,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三大應用生態。

這樣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大規模移動化的臉書必不可能避開Stars Apps。

考慮到博浪還持有臉書股份這個對臉書來說很噁心的事情,他們必須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與博浪達成最佳和解,以避免臉書出現更大的資本風險。

分析認為,臉書的危機還不僅僅來源於資本市場,已經形成風向的小橙書國際版與QQ國際版將成為重要的籌碼。

從4G網路逐漸在海外市場普及開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風潮已經是銳不可當了。

於是……

在沒辦法磨嘰了幾天之後,臉書的一個高階副總裁與李澤進行了對話。

澤總雖然只是博浪集團普普通通的一個副總,而且還算是救火隊員,主要職務是博浪終端CEO,但澤總對外的逼格還是很拿捏的。

面對臉書的高階副總裁,澤總顯然不會表現出太上心的態度。

那邊廂操著一口英語,客客氣氣的說,然後由翻譯轉達:“澤總閣下,我們相信我們雙方有很良好的合作基礎,共同利益基礎……”

“澤總閣下……”

對方的中文翻譯還給整出來了一個非常彆扭的稱呼‘澤總閣下’,李澤都無力吐槽了。

李澤慢條斯理的用中文說道:“事實上,我們一直有誠意,我們希望貴我雙方能進行深度合作,我們集團旗下的BTI公司運營有社交平臺……”

“這……”

“合作是是很重要的精神,我不認為沒有什麼能談不攏的。”

“是是是,澤總閣下說得有道理。”

“……”

李澤的態度其實比較敷衍,站在博浪集團的角度上,的確應該儘快處理了臉書的股份,持有意義不大。

接下來雙方在各個領域的摩擦會顯著加重,以博浪在海外市場一貫的髒手段,臉書的股價肯定是會有點風雨飄搖的。

那時候容易不好出手。

虧本買賣能不做就不做。

做多哪有做空來得爽。

就自私一點講,做多是博浪集團行為,做空則是資管公司行為,是博浪聯合創始人自己的利益。

不能講說,溫良已經透過股東會確定了要將博浪集團的生產資料分配下去,溫良他們就立地成聖連海外的錢都不自己掙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沒有這樣的玩法。

再說撿錢的事情,誰能拒絕對吧?

反正資管公司不插手,有的是人會插手,最後說不定又是跟蒂姆那樣,配合背後的資本去做空蘋果……

但!

不能說要儘快處理臉書的股份,澤總的排面就不要了。

不是馬克·扎克出面,這個和解能拖就拖。

反正博浪也沒那麼著急。

這一點,臉書高階副總裁也不傻,從電話裡李澤的態度就看得出來。

自然,馬克·扎克不得不出面。

…………

27號,星期三。

馬克·扎克與李澤隔著太平洋進行了一通影片電話。

馬克·扎克最後還是選擇了低頭跟李澤對話,他連蘋果的高管都不如,人家好歹因為來了羊城,當面見到了溫良。

馬克·扎克被拿捏了幾個月,連隔著機器跟溫良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對話了。

翻譯還是那個人,還是用那種奇怪的稱呼:“澤總閣下你好,我是馬克·扎克,很高興認識你。”

“我也是。”李澤面上帶著公式化的微笑。

“對於我們雙方在社交平臺方面展開合作,我有一些想法。”

“我也有一些想法。”

“……”

李澤的態度還是那個吊樣子,公式化、應付、無所謂、敷衍。

小橙書國際版與臉書有沒有合作可能性?

常規情況下是沒有。

非常規情況下也沒有。

雙方都巴不得對方死。

就是一個由頭罷了。

雙方主要還是在一種委婉的狀態下,談一談博浪如何將股份轉讓給臉書,臉書應當付出那些必要誠意。

臉書不想太讓步。

只想用錢解決。

但又給不了過多的錢,只是在現有股價的基礎上溢價10%,綜合算下來大概是381億人民幣。

而博浪的總投入是339億人民幣。

也就是轉手能掙42億人民幣。

這玩意可踏馬能叫正兒八經的純掙了。

甚至單靠臉書公司主體都拿不出這麼多現金,背後還有一通非常復雜的操作來著。

於是第一次交流只是略有進展。

雙方差不多知道對方底線那樣子。

博浪需要利益,需要實質性的利益,因為博浪運營著同樣的社交平臺,與臉書是競爭關係。

而原本博浪比較需要的臉書Stars版,忽然就淪為了‘雞肋’。

換句話說,博浪的拖延戰術是成功的。

主要是博浪在前期的投入往往是遠超同行業同類產品的投入,都是硬生生先用錢砸。

當Scode內測版上線,獲得了海外市場開發者對博浪這家公司的崇高評價,認為博浪注重任何人的互動、服務、體驗,之後,博浪開啟了更深入的局面……

…………

最後,在總計進行了三次溝通後。

李澤與馬克·扎克進行了充分必要的溝通。

在各種討價還價之後,博浪與臉書終於達成了和解。

臉書一次性支付382億人民幣的現金,回購博浪持有的臉書股份,並在社交平臺領域開展一定規模的聯動合作。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互推。

在不同平臺體量差距非常大的情況下,自然是博浪方面獲利。

別的也沒了。

反正博浪只是要處理掉臉書股份,最快捷的拿走資金,其它的都算是添頭。

至於臉書要為此停盤調整等等亂七八糟的事情,那都是臉書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

達成和解的這天是4月1日,愚人節。

另一個有點意思的事情是,博浪相關業務提前預告了將在4月1號推出Scode正式版……

-

PS:推本朋友的書,萬訂作者馬甲新書,質量有一定保證——《詭異入侵,你給我地府衝業績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