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銀的述職彙報告一段落,徹底敲定了自研程式語言及至整個整合開發環境(IDE )的相關事務與進度安排。

【星光】是單獨的程式語言名稱。

與Java、一個意思。

當然,為了建立更完備的生態,去海外市場稱雄,自然也有對應的英文名字:

【Starlight】

而新的IDE則用了個純英文的名稱,叫:Scode。

不能說跟蘋果的Xcode對上了,只能說是恰巧這個名字沒人註冊。

其實也不是很相像吧。

Xcode只分成iOS、OSX兩個平臺開發工程方向。

而Scode中文版已經劃分了手機平臺、平板平臺、桌面平臺、遊戲平臺、伺服器平臺、手錶平臺、電視平臺……等以及其它包括安卓等在內的自定義平臺。

產品系列做沒做出來另說,規劃上得有。

英文版當然也有對照起來,Mobile、Pad、Window、Game、Server、Watch、TV……以及無所不包的自定義X。

至於英文版上有一些相對特別的命名方式,那真是與博浪無關哦~是英文本來就長這樣,沒有要暗示微軟Windows和擠懟蘋果Xcode的意思。

此外,仍需繼續投入1.25億資金這麼大體量才能把星光和Scode搞出來,涉及到另一個工作量大到爆炸的事情:

文件。

一門程式語言涉及到無數的語法使用、類呼叫等等,每一個語法和類都最好要能有最詳細的參考文件。

這樣開發工程師才能準確定位編譯中遇到的問題。

不僅如此,最好有海量的通用問題解決思路與方桉模板。

需要承認的是,很多時候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基本上是……Ctrl+C與Ctrl+V,很多程式設計師都有過上網搜尋既有專案的類似程式碼,復制粘貼修改的經歷。

這些種種,都需要海量的程式設計師參與建設。

好在博浪現在在職程式設計師與外包兼職程式設計師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誇張的數量,接近10萬人。

才讓孫寶銀有信心短時間內完成這麼龐雜的事情的第一個試行版本。

此外,孫寶銀早已規劃好了依託【星光】與Scode建立一個討論環境友好的論壇乃至開源社群。

總之,孫寶銀這趟出國取經,已經基本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現在面對的問題基本是工程上的。

需要的資源其實很簡單:砸錢。

使勁砸錢讓人幹活。

述職告一段落後,溫良跟孫寶銀閒聊了一會,喝了兩杯茶。

也沒多耽誤。

很快兩人離開了博浪的辦公區,然後會合到了四季酒店的一間私人宴會廳。

正式開始了在博浪發展過程中很罕見的股東會。

…………

…………

與上一年度的股東會一樣,雖然大家都很熟悉了,但還是製作了銘牌,由溫良親自佈置擺放。

十一人分別落座後,居中位置的溫良當先說話,開門見山道:“重申一遍會議紀律,這次會議只討論利益問題,請各位慎重對待。”

目光掃過眾人,溫良加重語氣強調道:“這可能是未來幾年裡涉及到的最大一次利益分配會議!”

大家紛紛點頭,沒有吱聲。

過去一年經歷了這麼多,博浪都從小嘍囉成為了大公司,會議更是拖到孫寶銀回國而且調整好狀態才進行,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第一個事情。”

溫良翻開了他親自擬好的會議議程。

“年度分紅。”

“2012年博浪集團總營收476億5723萬,綜合淨利潤103億2120萬。”

算了很久才出爐的淨利潤,真不算很高,只有21%左右,其中300多億的手機營收淨利潤只有40多億,而100億多點的應用網際網路營收淨利潤卻也高達40多億,一半對一半了屬於是。

另外的就是合作業務歸屬集團營收的淨利潤,只有10多億。

所以做手機初期真是掙一點點錢,綜合軟體服務等等在內的淨利潤率連14%都沒有。

當然,這個淨利潤是減除了所有成本、稅務之後的,也還行吧,就是還沒有覆蓋掉集團債務。

除去正常融資以外,博浪集團總計貸款高達160多億。

最近一次融資那個500多億土地抵押貸款不算,那其實算是融資款,畢竟地價本身就值那麼多。

最後,溫良道:“經過綜合考量,此次年度分紅額度定為稅後30億,有意見的請舉手。”

分錢這種事情大家一般沒意見。

不過這次偏偏大家都有點意見。

李澤率先開口:“分紅額度這麼高,汪總會壓力大嗎?我們現在手上的現金都要花不完了,其實沒必要吧?”

“一碼歸一碼,資管公司的收入和博浪集團的收入不能混為一談。”溫良直言不諱,“明年指不定都沒法分這麼多錢了,這也是我之前提議成立資管公司的原因。”

這話說得就很直白了。

資管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有錢花,不要太在意博浪集團的分紅收入。

資管公司的連續幾次操作下來,溫良拿到了近30億,大家每人也拿到了近3億現金。

正兒八經的現金,很經花的,而且是源源不斷的那種,汪婉瑜可沒少抽空打理資管公司,時不時在美股上撿點錢。

就簡單來說,蘋果股價上漲,資管公司會掙錢,蘋果股價大跌,那一定是跟博浪有關,資管公司肯定也掙錢。

此外,博浪給大家的基礎工資也是很可觀的。

“那就沒意見了。”

稅後30億分下來,溫良能拿到18.102億,其他十人能總計拿到10.098億。

剩餘有3000萬是劃撥到華工教育發展基金會。

其它1.5億是給到全員平分。

分紅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接下來溫良提到了第二個事情:“關於薪資年度調整,根據財經、人力資源等部門的綜合方桉,定為普調25%,另外優秀員工上調至多50%。”

這個大家就都沒意見了。

“第三個事情,我準備擴大股東會和董事會。”

溫良不緊不慢的解釋:“這個事情當然不是馬上要執行落實,而是在今年吸納一兩個新成員,有個榜樣,後續五年內都吸納新成員,五年之後再考慮換屆之類的方式。”

“我初步的想法是今年在周宏明、鍾正業、林鴻、辛黛、楊韻、立夏等人中篩選,部分入股東會,部分入董事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外,隨之而來的是公司人事架構調整的落實,架構之前已經分好了,主要是填人。”

陳嘉欣率先表態:“我沒意見。”

李澤笑呵呵的說:“無意見,這方面溫總早就考慮好了,畢竟資管公司還剩9個位置,慢慢來篩選就行。”

雖然等著孫寶銀回來才開會,但銀總左右也沒吱聲,他也沒意見。

其實這些事務涉及到了不少利益的變化。

在座每個人都有一些‘損失’。

只能說公司的壯大,是慢慢從創始人團隊中分出一些肉來,然後大家把蛋糕做得更大。

比如去年博浪只值3000萬的時候,分出了小部分,現在就變成了近萬億。

蛋糕大了何止萬倍。

說完這些,溫良還特地停頓下來喝了口水,掏出了一份新檔案,斟酌猶豫片刻才開口:“接下來的事情更關鍵一點。”

“涉及到了很大一塊利益的重新切割,可以說會影響未來走向,我從去年打磨到今年,方桉本身不複雜,不過……利益動人心。”

說到這裡,溫良目光一一掃過在座十人,深吸一口氣:“我準備重新劃分股份份額比例,在未來幾年裡,將我們聯合創始人團隊的股份比例總額降至67%!”

“拿出總計32%的份額有償分給全體員工們。”

“最後要真正意義上施行將生產資料分配給全體勞動人員,做到在一定情況下股份可自由交易,如員工離職公司回購,如退休公司一次性買斷+福利性養老。”

沒給大家說話的機會,溫良繼續解釋道:“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一是探索。”

“二是帶頭。”

“三是顛覆。”

“四是引領。”

“五是凝聚。”

探索的當然是全員持股,帶頭、顛覆的當然是現在普遍的私有形式,引領的是民營企業的全員所有,讓員工真正當家做主。

凝聚的是員工向心力。

當然,不論是溫良,還是在座眾人都清楚,這只是溫良的初步想法,更尖銳的部分都沒來。

因為這種模式都還沒到北歐那種程度。

顛覆這兩個字溫良不是亂說的。

至於為什麼。

溫良的想法從一而終的簡單,他創辦博浪不單只是為了掙點錢,還想要跟這個世界談談,至少要跟這片黃土地談一談,人們的未來不只有被房車捆綁的日子,還可以有生活。

過去,“龍吟”是戈壁灘上那一聲響。

未來,“龍吟”可以來自於每一個國人。

重來一遍,背靠那麼多資源,溫良覺得總歸是要有一點點追求和理想。

當然也難逃俗套,如後世網路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段子,80後、90後、00後三代人上班的不同作風,講說00後是工人爸爸站起來的一代。

就在溫良以為大家會沉默很久,尤其是他以為可能最會反對的是汪婉瑜時,汪婉瑜當先表態:“我無條件支援溫總的提議!”

略頓,汪婉瑜十分直白的說:“我年紀大了,從來也沒有過什麼追求和夢想,不過……也可以認為,我的夢想是看著溫總去暢快的實現夢想。”

她看向溫良的目光裡,是那種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作品終於向世人綻放璀璨的光彩。

汪婉瑜從來沒什麼追求,從來沒有。

或者說,她把自己所有的追求都放在了自己一手帶大的溫良身上。

看著他牙牙學語,看著他泥土裡打滾,看著他擦著鼻涕讀一二三……

“怎麼分我都沒意見。”總算逮著機會的孫寶銀笑眯眯的表態,“研發角度上老溫現在可能跟不上我們了,但我認為行政角度、目光深度上,我們綁起來都比不過老溫。”

“我曾經以為我需要用一輩子去追求的夢想,在我回國之前已經基本達成了,這不是我有多厲害,而是沾了老溫的光。”

王志毅和趙明傑兩條‘鹹魚’懶散且異口同聲的說:“哎呀,我們雖然自己夢想沒那麼遠大吧,但我們還是懂得怎麼跟屁股後面混一下的。”

李博文難得很快表態:“我向來沒主見的。”

秦正則是說:“老銀這廝去國外的效果很好啊,話都說得漂亮了,他的意思就是我想說卻說不出來的。”

“我也覺得老銀這廝有點東西了,搞得我都想去國外跑一跑了。”張鬱林一點都不憂鬱了。

李澤、唐普、陳嘉欣三人相視一笑,也是異口同聲道:“不管怎麼說,反正溫總說得對。”

溫良看看眾人,咂咂嘴:“說得我都有點感動了,其實我忘了說,對你們個人可能沒什麼影響。”

然後溫良拿出了方桉。

現在博浪集團的股份比例很清晰。

溫良個人持有60.34%。

聯合創始人團隊持有33.66%。

員工期權持有5%。

華工教育發展基金會持有1%。

總股本是10億。

新的方桉要將總股本從10億擴股到100億股。

也要增加注冊資本。

此前博浪集團的注冊資本僅為1000萬,即需要增加9000萬注冊資本。

這是一種直接的增資擴股,即:原先大家手上持有的股份數量與之前沒有變化,但股份比例變化了。

譬如員工期權的持有比例從5%降至0.5%,華工教育發展基金會持有的1%降至0.1%。

不過這份方桉裡,兩者又有不同。

博浪集團會再次無償向華工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了9000萬股股份,使其持股比例仍為1%。

而員工期權持股比例不會發生變化。

方桉中經過這一系列變化之後。

溫良持股比例為:34%+30%

聯合創始人團隊持股比例為:33%+1.5%

華工教育發展基金會持股比例為:1%

員工期權持股比例為:0.5%

溫良和聯合創始人團隊是代持30%和1.5%,會在未來三至五年時間裡,將這部分徹底分配出去。

最終的結果是,員工持股會持股比例將為:32%。

這32%又會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轉為股權,一部分是期權,一部分是TUP這一類時間單元計劃的複雜計劃。

其中關於期權、TUP等計劃的方桉則是有汪婉瑜帶領財經繪製的模型。

模型輸入不同數值即可有結果。

此外,出於博浪集團現在內部價值已經非常非常高,幾乎沒有員工能有償買得起期權,溫良會從自己的比例中先無償劃分出10%用於輪轉,供未來這個過渡階段裡,員工們也同樣享受公司發展福利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溫良雖然減少了很大份額的股份,但這不是無償的,是有償的。

員工需要花錢購買這些股份。

相當於溫良做的是減持套現。

而聯合創始人團隊則沒有這樣的減持套現機會。

另外就是聯合創始人團隊內部持股份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不是過去的方桉,也不是平均。

而是大家提議,每個人認為自己從過去、現在、將來可以為公司貢獻的力量來拿份額。

總計33億股,10個人分。

其中汪婉瑜拿到的數量最多,是36200萬股。

李澤拿到的是35580萬、唐普拿到的是31630萬、陳嘉欣比唐普多一點是31660萬股。

技術團隊中,各人拿到的也不一樣,趙明傑持股比例大幅增多,變成了28240萬股,王志毅比之前少了點,是29150萬股。

最後剩下137540萬股,孫寶銀、李博文、秦正、張鬱林四人來了個均分,各34385萬股。

這種有零有整的分法,最後還有均分的操作,在李澤他們的嘴裡,是最科學、最公允、最有效的演算法。

溫良人都傻了。

他看不懂為什麼小趙和小王會變成份額最少的。

也看不懂陳嘉欣為什麼能比唐普多。

更看不懂最多的為什麼還是汪婉瑜。

都這麼懂人際關係哲學的?

知道溫良肯定會有疑惑,身為團隊大管家的陳嘉欣做出了詳細解釋:“汪總加入公司以來做出的貢獻非常大,沒有汪總就沒有公司肆無忌憚發展的可能。”

“整合財經服務系統、全球集中支付中心、財經數字化一體化指揮平臺等重要系統與平臺都在汪總的一力主導下成型。”

“澤總不用多說,哪裡有需要就管理哪裡,從無遺漏。”

“銀總全面、博文有能力蕭規曹隨,鬱林和小秦各自主導開發出了軟硬兩大核心,至於小趙和小王嘛……兩個玩意不思進取,活該!”

“我比老唐多一個外聯事務,代表了公司對公形象,他們都認為我應該多拿一點。”

溫良沉默了一下,攤開手:“行吧,你們考慮得很周到。”

“那就換個地方吧,還有個年終盤點與新年展望會。”

-

PS:其實在之前經常被批評我寫商業文就寫商業文,搞什麼非自私性的操作之時,有考慮過這段情節要不要寫出來,後來覺得我怎麼寫都沒法讓大家都接受,那就按最初規劃來,就當圖個在書中世界YY一把吧,反正……就是一本我自己覺得寫得很好,市場表現很拉胯的破書~讀者姥爺多擔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